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徐州市旅游

徐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241、邳城老城墻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邳城老城墻
  邳城鎮位于邳州市東北20公里。這里曾是古代邳國的治所,《左傳?定公元年》載:“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為夏車正,奚仲遷于邳。”楊伯峻先生注:“邳,今江蘇邳縣東北邳城鎮,即邳縣舊治!壁鼑筮w到今睢寧縣古邳鎮,為下邳國。清康熙七年(1668年)六月十七日戌時,發生郯城大地震,震級8.5級,震中烈度12度,引起黃河決口,邳州城陷塌并淪為澤國。康熙二十八年,邳州治所移到邳城鎮重建。新建的邳州城在武河之濱,艾山之南。因武水傍城而流,故武水下游段稱城河。1912年廢州為縣,邳城鎮即由州治變為縣治之所。1954年,縣政府考慮所在地河運不便,由邳城鎮遷至運河鎮。現保存的邳城老城墻,位于邳城鎮街中心路南,邳城中學西100 米。該城墻原為康熙二十八年建成的邳縣舊縣城北城墻的一段,由于學校擴建已將城墻損毀大部,現存……[詳細]
劉大營劉氏家族墓群
  劉大營劉氏家族墓群位于歡口鎮劉大營村前大營,F有明墓十一座、清墓三座、明清碑各三通、明代墓道望柱一對、明代貞潔牌坊部分構件。家祠內有清人懿行碑二通、修繕捐資碑一通。劉氏明清墓群自明洪武年至今已六百余年,墓地及祠堂空間規劃有序,華表、供器、墓塚、墓碑等保存完整,是一處較為難得的明清家族墓群,對于研究地方和家族的喪葬習俗,家族墓地和祠堂的管理維護等,都具有獨到的意義![詳細]
趙莊劉氏家祠碑
  趙莊劉氏家祠碑位于豐縣趙莊鎮趙廟村劉小樓,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立。碑文記載劉氏家族明末避難自山東運城縣(今屬梁山縣)遷至豐縣劉小樓。碑陰記載劉氏藜照堂“廟例十條”,內容為約束族人不許毀賣、取用廟產等保護祖廟財產、尊先敬祖的廟例,是研究祠廟和族規的重要資料。……[詳細]
于氏家族墓碑
  于氏家族墓碑位于豐縣趙莊鎮青林村于老家,F有康熙四十七年(1708)至民國二十二年(1933)間的墓碑十四通,保存基本完好,已建亭保護。于氏在明洪武初年由山西遷徙至豐縣,迄今已六百五十余年。墓碑記載有于氏后裔的世系,對于研究移民史、家族氏具有一定的價值。……[詳細]
豐縣趙氏宗祠
  趙氏宗祠位于豐縣王溝鎮趙集村,清代古建筑。現存正殿三間及左右廂房各四間,祠堂正殿坐北朝南,面闊三間11.8米,進深6.3米,面積74平方米。磚木混合結構建筑,內部梁架為典型的重梁起架的結構。前廊部分有兩根八角柱子,為康熙六十年(1721年)所建,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詳細]
新沂花城遺址
  合溝鎮前八楊村發現的“花城遺址”,位于沂河東岸。現為高出周圍地表的臺地,方形,面積約10萬平方。據調查,花城建于漢代,周圍原有夯筑城墻,現以毀壞,東部、南部有護城河兩段,地表可采集到繩紋陶片,遺址上留有石柱,相傳為拴馬樁!盎ǔ沁z址”附近的漢代遺跡較多,如曹莊村的“曹莊遺址”、清石橋村的“清石橋遺址”,這些都是漢代的聚落遺址;ǔ沁z址北7公里處的郇樓村土墩墓墓群,現存4處封土面積較大土墩墓,應是東漢時期身份較高的家族墓地。漢代徐州地區的城址較多,較大的城址除徐州市區的“彭城”外,還有銅山區柳泉鎮境內的“石戶城”,新沂市王莊鎮境內的“司吾城”,沛縣龍固鎮境內的“湖陵城”,邳州市戴莊鎮境內的“梁王城”,銅山區伊莊鎮境內的“呂城”,銅山區柳新鎮境內的“留城”,睢寧縣古邳鎮境內的“下邳城”,沛縣城區……[詳細]
豐縣劉氏家祠
  劉氏家祠位于豐縣王溝鎮劉元集村趙廟,清代古建筑。祠堂正殿坐北朝南,面闊三間10米,進深7米,面積70平方米。磚木混合叉手梁架結構建筑,屋面正脊和垂脊保留了原有的花板脊,正脊左右兩側保留有插花云燕的裝飾構件。正殿外側保留有祭祀用月臺一處,東西寬4.3米,南北深4.3米,在徐州地區極為少見。劉氏家祠將徐州本地傳統民居的裝飾風格保存至今,非常難得,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與研究價值![詳細]
248、弘德園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弘德園
  弘德園為當代所立,位于徐州市沛縣張寨鎮桑莊行政村邢井自然村東。附近為農田,農作物以玉米、小麥為主,此地位于沛縣中南部,地形無山,百里平川上,地勢西南高東北低,為典型的沖積平原形,土壤多系淤沙兩合土,適于機械化耕作,土質肥沃,物產豐富,河網配套,水利成龍,交通極其便利。鎮內水資源十分豐富,動植物種類繁多,物產豐富。此地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春季天干多變,光能豐富,熱量充裕,常年降水比較充沛,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東西兩邊為農田,南約50米為鄉村水泥路。弘德園是一處具有明、清風格的建筑群落。主要由革命烈士孟憲璞石砌墓及烈士事跡陳列、孟氏家族明、清及民國時期的功名、功德石碑,中外名人有關德育的名言刻石碑廊等構成,已被列入徐州市德育基地和愛國主義……[詳細]
鴛樓烈士陵園
  鴛樓烈士陵園為建國后所建,位于徐州市沛縣鹿樓鎮鴛樓村東。此地為沛縣西南部,屬于蘇北大平原,黃河沖積而成,地表坦蕩,土壤沙質,地勢西南高,東北低。京杭大運河、大沙河縱貫南北,已形成較密的平原梯級河網,灌溉條件較好。電力資源充足,物產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捷,有大面積果園。此地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春季天干多變,光能豐富,熱量充裕,常年降水比較充沛,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沛縣鴛樓烈士陵園始建于1967年,這里長眠著抗日戰爭時期英勇犧牲的72位先烈,1941年1月,八路軍一一五師四旅十四團警衛連被日寇包圍在張堤口村,因寡不敵眾,在激戰四小時后向外突圍,只有兩人幸存。1967年8月,沛縣人民政府劃地4.5畝,建立了鴛樓烈士陵園,將張堤口戰斗中英勇犧……[詳細]
閻爾梅墓
  閻爾梅墓為明代所立,位于徐州市沛縣朱寨鎮杏花村杏花村西北1500米處,與新遷劉河涯村相鄰,距沛城12公里,東、西、南皆為農田,此地位于沛城西北、大沙河東岸,地形無山,一馬平川,地勢西南高東北低,為典型的沖積平原形,土質為沙土和淤沙混合土,適于機械化耕作,動植物種類繁多,物產豐富,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大豆、山芋、花生、棉花等。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空氣清新。春季天干多變,乍暖還寒。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干燥。光能和熱能豐富,降水量較豐富。閻古古名爾梅,明萬歷三十一年(1603)生,號古古,又號白耷山人,為明末清初著名詩人、學者,崇禎三年(1630)中舉人,1644年清兵入關,被聘史可法幕府,勸說史可法不可退守而應--。史可法未從其計,閻爾梅退而組織農民軍(榆園軍)……[詳細]
半城遺址
  半城遺址位于新沂市港頭鎮半城村東,是一處反映漢代農業灌溉的重要聚落遺址。港頭鎮在新沂市西南部,古老墨河縱貫其中。遺址東西長約100米,南北寬約100米,面積約1萬平方米,高于周圍地表2.3米。1996年農田水利建設時發掘,共清理泥質灰陶大型井圈26口,井深8米左右,東西向排列。每口井大致有陶井圈10節左右,井圈直徑81厘米,高60厘米,井壁兩側各有一圓孔,為滲水用,井圈外壁有繩紋。井底有陶罐、陶壺、鹿角等遺物。這種近10米的深水井,反映了當時制陶生產的規模和打造深水井的技術。水井的發明使用,使人類定居生活不單純依賴地表的水源,擴大了人類定居與活動的范圍。漢代的水井有磚券和陶井圈兩種,以陶井圈為主,陶井是用一節節的陶井圈疊砌而成筒狀,再將土井與陶井圈外壁之間的空隙用土或碎陶片填實,每節井圈高3……[詳細]
252、臧紆青宅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臧紆青宅
  臧紆青宅臧紆青宅位于窯灣鎮中寧街,單進院落,現存沿街門面兩層。硬山式屋面,磚木結構,抬梁屋架,兩坡式屋頂。面積約80平方米。臧紆青(1795-1855),字牧庵,江蘇新沂窯灣人。從小為人豪爽,慷慨有志,好談兵,有智略。生平簡樸勤儉,布衣蔬食,并無世俗嗜好。道光十一年(1831年)中舉人。1836年春,進京參加會試,會試落第回鄉。1840年爆發了鴉片戰爭。臧紆青參加了黃爵滋等人發起的陶然亭--,力主禁煙。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九月,繼廣州失敗,浙江連失三鎮,道光帝為之震動。同月,授其侄奕經為揚威將軍,赴浙“收城剿賊”。十月,奕經途經江蘇宿遷,得知臧紆青有智略,與之“招商軍事”,聘入幕府,擬舉臧紆青為參軍,臧紆青不愿授職,便“敬為謀主”,他隨同奕經到浙江參加抗英斗爭,并在一些戰役中有效打擊了……[詳細]
253、司吾城址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司吾城址
  司吾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春秋時為鐘吾子爵小國,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冬十二月,吳子執鐘吾子,鐘吾國是年亡,鐘吾地屬吳!蹲髠?昭公三十年》記“吳子執鐘吾子,遂伐徐,防山以水之,己卯,滅徐。徐子章禹斷其發,攜其夫子以逆吳子。” 西漢置司吾縣,王莽時改名為“息吾”,東漢光武帝劉秀初立就將原西漢司吾縣改封為“司吾侯國” ,屬徐州刺史部。兩漢期間,司吾一直為區域性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交通中心,三國時司吾仍是縣建制,屬下邳郡,隸徐州。晉朝時司吾縣初隸臨淮郡,惠帝永寧元年(公元301年)司吾割屬淮陵國。南北朝時期劉宋永初元年(公元420年)廢司吾縣,地入宿豫縣。漢司吾城東臨沭河,西依司吾山,交通方便,為古代構筑城池的理想地方。司吾城遺址尚存,F從遺址的規模和出土文物來看,應為鐘吾國都城遺址……[詳細]
254、張榮城遺址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榮城遺址
  張榮城遺址為方形,僅有南門,四周城墻用土夯筑,俗稱“土城”,土城村由此得名。張榮城面積12000平方米。城的整體布局尚存,有城墻及護城河等。相傳宋代張榮代領一班人馬在此抗擊金兵入侵,所以稱張榮城,后代有沿用,毀城時間不祥。原有6米高的城墻被平整,現局部殘存墻基,墻寬達4米,城外護城河大部分填平,城內發現青磚等遺物。2006年建房時曾發現宋代房址,并出土有宋代磚塊、瓷片。張榮城土城即今城崗鄉政府所在地,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約25公里處。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宋徽宗、宋欽宗被金國所俘。宋室南渡后,金人橫行于江淮以北廣大區域,出現了許多抗金民族英雄。據《讀史方輿紀要》載:“紹興中,首領張榮屯兵司吾山以拒金人。”《宋史?魏勝傳》載: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人南侵,淮陽軍……[詳細]
255、高氏家祠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高氏家祠
  高氏家祠位于豐縣孫樓街道高樓村,清代古建筑。祠堂正殿坐北朝南,面闊三間10.95米,進深7.8米,面積85平方米。磚木混合抬梁式結構建筑,正殿大門的正上方保存有一塊民國六年(1917年)制作的“高氏家祠”匾額,有一定的歷史價值。高氏家祠的入口門樓檐口下采用月梁的形式,屋頂正脊及兩側垂脊保存狀態良好,體現了本地原有的祠堂門樓風貌。高氏宗祠及其門樓對于徐州本地區宗族類傳統建筑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與歷史價值![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全部一级视频 | 精品国产经典三级在线看 | 日本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地区 | 日韩在线中文字幕制服丝袜 | 五月天丁香开心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