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重慶市 > 北碚區旅游

北碚區文物古跡介紹

重慶溫泉寺
  溫泉寺古為縉云寺下院,廟宇輝煌,石雕甚眾,寺內香火興旺。后經北周武帝和唐武宗兩度滅佛,毀壞嚴重,唐貞宗時期重建廟宇,并在后山巖間刻摩崖佛像。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溫泉寺受朝廷封賜為崇勝禪院。明、清時期,可算是溫泉寺的黃金時代,廟宇得重新修建,同時在寺前建造了接官亭,寺后迎流砌池,廣方四丈,上翼以亭,無論天晴落雨,游人均可下池沐浴,并利用溫泉水源和地形,修建了戲魚池、半月池等,供游人觀賞。1259年2月蒙哥兵臨合川釣魚城。蒙哥東征西討,所向披靡,然而在釣魚城主將王堅與副將張玨的頑強抗擊下,卻不能越雷池半步。1259年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擊傷,后逝于溫泉寺。縉云寺下院,創建于南朝劉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南齊中設東陽郡后,寺內香火興旺一時,廟宇輝煌,石雕甚眾。后經北周武帝和唐太宗兩度沒……[詳細]
中國西部科學院舊址
  時代:1935-1949年類型: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地區:重慶市北碚區批次:第六批 中國西部科學院舊址位于重慶市北碚區文星灣42號,為中國第一個民辦科學院,1930年由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在北碚創辦。下設理化、農林、生物、地質4個研究所,并附設博物館、圖書館、兼善學校,曾管理三峽染織廠,并設成都辦事處、西昌工作站。院址初設火焰山東岳廟。1934年院部和理化研究所遷文星灣“惠宇”。 現存文物點有:惠宇樓、地質樓、地磁測點、盧作孚舊居等。 惠宇樓為中國西部科學院理化研究所辦公樓。1933年,盧作孚向國民政府軍政要員楊森勸募2萬元,后加1萬元,于次年建成,因楊森字子惠,故名“惠宇”。1939年1月,國立中央研究院動植物研究所遷來此工作。同年春,地質調查所也遷此辦公。1943年中國西部科學博物館……[詳細]
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舊址
  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舊址1930年,國民革命軍第21軍軍長劉湘通令全川各縣,限3個月內籌款派僧入藏,向喇嘛學法,以作溝通漢藏的橋梁。他在宴請太虛時,為表明自己重視佛教,向太虛大談其派僧入藏之舉。太虛表示很感興趣,建議:“派僧入藏留學,不如在四川辦一所藏文學院,培訓漢僧學藏文,作入藏留學之準備。”劉湘很高興地采納了這個建議,當場商定取名“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1932年8月21日,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開學儀式正式舉行。這天,縉云古寺甚是熱鬧,巴縣縣長馮均逸、重慶高等法院院長費孟與、嘉陵江三峽峽防團務局局長盧作孚等官員、鄉紳數百人紛紛前來捧場。至此,四川第一所高等佛學教育學府在縉云寺中建成。據了解,教理院設專修科和普通科,教程以藏文、佛學為主,兼授歷史、地理、法律等學科。而學生們要學習的還不僅……[詳細]
灘口牌坊
  灘口牌坊位于重慶市北碚區水土鎮,距北碚城區15公里,經北碚城區至金刀峽公路可達。屬歷史文化類人文風景旅游景區。灘口牌坊是一座集貞節、孝道于一體的節孝坊。始建于清光緒十三年夏,因其建造精美,造型獨特,被譽為“川東第一牌坊”。牌坊坐南朝北,占地60平方米,高15米,寬11.45米,厚4.8米。中門,又稱明門,高3.5米,寬2.6米;兩邊門,又稱次門,高2.5米,寬1.48米。仿木結構樓閣,以青石雕造而成。遠遠望去,青山綠野間淺褐色的石坊拔地而起,歇山式三重檐頂以大膽夸張手法起翹、舉折、似展翅欲飛的蛟龍,最上層屋脊中端還飾以葫蘆寶瓶。那飛動凌空的屋檐,流暢自然的曲線,將人們的視線引向上蒼,體現出熱烈、高亢的建筑節奏。牌坊細部的設計更為引人入勝。整個牌坊為四柱三間五層,底層立柱前后均用夾板石固定柱基……[詳細]
龍車寺
  龍車寺位于重慶市北碚區龍鳳橋鎮龍車村,自明朝成化年間創建,距今大約500多年的歷史,初名“陽雀寺”。因寺周群山迤邐,青翠疊嶂,如居青蓮,故又名“疊翠禪林”。該寺處華鎣山與中梁山兩脈交匯之地,風光獨秀,人杰地靈,有龍脈穿山透穴,為巴岳勝地之祖脈,傳為神龍居所,故靈峰號為“龍踞山”,寺因山名,曰“龍踞寺”。時為北碚區三大古剎(縉云寺、溫泉寺、龍車寺)之一。寺成而佛事興隆,高僧輩出,感應道交,有求必應,來山朝禮者絡繹不絕,故改“踞”為“車”,取“吉祥而勝進騰達”之意趣,即期望以佛陀威德加持之力,庇護朝禮信眾所求如愿,吉祥如意,福慧雙臻。該寺歷經清康熙九年(1617)、清同治元年(1861)、清光緒七年(1883)三次修葺擴建,漸成叢林規模,常住僧眾多達三百余人。解放后,寺漸毀壞。1997年,上海浦……[詳細]
6、紅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紅樓
  紅樓位于北碚區朝陽街道公園村26號。該建筑為磚木結構,歇山頂,3層加閣樓,高14.2米,建筑面積為1498.5平方米。因紅墻黛瓦,飛檐翹角,故稱紅樓。紅樓是由我國著名愛國實業家,北碚的開拓者盧作孚先生于1932年主持修建,建設之初為中國西部科學院辦公樓。1932年至1939年,兼善中學在此辦學。在此期間,外籍教師戴大衛、留美教授徐桂英、留美著名學者劉若雨和劉世民、國內大學教授周光舞等都曾在紅樓任教,梁漱溟、晏陽初、陶行知、沈鈞儒、黃炎培等也曾在這棟樓中演講。1946年由原峽區圖書館、西部科學院圖書館、民生公司圖書館合并組建的“北碚圖書館”搬遷至此,后為北碚圖書館歷史資料部。2001年,北碚圖書館新館成立后,古籍藏書陸續遷往新館特藏書庫。2013年,北碚美術館在紅樓掛牌成立。至此,紅樓成為北碚……[詳細]
嘉陵江三峽鄉村建設舊址群
  嘉陵江三峽鄉村建設舊址群嘉陵江三峽鄉村建設實驗,在民國鄉村建設運動史上歷時最久、成效最著。它在現代文化啟蒙中,以實業促教育,以“現代集團生活”取代以“家”為中心的農耕生活和人生理想,以教育社會化、日常化打破學校界限,并以施教者與受教者的本土化與現實目標的一體化體現了雙方的平等性與洽和性,打破了自五四以來中國現代文化啟蒙中“破”多于“立”、精英多于大眾、“倡”多于“行”等矛盾格局,從而開啟了中國現代文化啟蒙的新路徑。嘉陵江三峽鄉村建設舊址群包括峽防局舊址北碚區文星灣1巷33號;紅樓舊址、清涼亭舊址:北碚公園內;農莊舊址、磐室舊址、竹樓舊址、柏林樓、數帆樓舊址:北溫泉公園內;中國鄉村建設學院舊址:歇馬大磨灘;花房子:北溫泉溫湯峽2013年5月,嘉陵江三峽鄉村建設舊址群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詳細]
塔坪寺
  始建于宋代(1146年),耗時22年,于1168年終告完成,至今已有830余年的歷史。塔坪寺原名小昆侖古藏寺,在明代萬歷年時重建后更為為塔坪寺,1986年被列入為四川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寺廟占地500平方米,為整體四合院建筑,是集寺、塔、坊、表為一體的建筑群體,也是我國中原地區自唐以后失傳的以塔為中心的建筑實物。寺內有建于公元1167年的石塔,建于1612年的牌坊,還有清代的大雄寶殿、藏經樓、左右廂房以及鐵塔和云愣碑(經幢)等文物。塔坪寺依山而建,四面山勢逶迤奔騰,中則塔峰聳峙。寺廟大門為磚石結構,左側為接引殿,殿旁有華表一對,高5米,相距3米,為長方形石柱,頂立雄獅,下置魚盤。從通道迂回而行約40步,有一石質仿木結構牌坊,二重歇山頂四柱三門,坊高12米,寬7米,正中有第一勝境橫匾,題有萬歷壬……[詳細]
北碚何氏宗祠
  何氏祠堂位于重慶市北碚區水土鎮屋基村。宗祠為石結構,石門框和門框上的石雕用整塊石料雕就,沒有一處接縫。門框題一對聯,上聯為“舉目思祖功宗德”,下聯為“存心做孝子慈孫”。門枋上方橫嵌石匾,上 書-“尊祖敬宗”,左右豎題:“祖德同天地”,“宗功合古今”。石墻上方陰刻“何氏宗祠”四字。墻體用上好石料砌筑,石門左右墻體為兩幅雕花裝飾石墻,上刻一對門神,左邊用壽字作窗、右邊用福字作窗。門框用一對石象作雀替,門框石枋凸雕一龍頭。2009年,北碚何氏宗祠被列為第二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重慶老舍舊居
  位于北碚區天生新村63號附32號。著名作家老舍1943年6月至1946年2月寓此。房舍系磚木結構,面積約80平方米,桐蔭扶疏,環境靜謐。文學家林語堂1940年購置后即被日機炸毀一角,旋即修復。8月林氏赴美,將房贈與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北碚分會。該處現列為文物保護單位。老舍舊居,辟為老舍紀念館,陳列有老舍的各類照片160余幅,文獻160多冊,還有老舍用過的文具和實物,供海內外游人參觀、瞻仰,是了解老舍人格魅力、感悟老舍文學精神的重要地方。常有美國專家、日本學者、韓國詩人以及香港、臺灣、大陸的文化名流來此尋跡觀瞻。重慶北碚區……[詳細]
張自忠將軍墓
  張自忠烈士陵園位于北碚區北溫泉街道雙柏路516號。陵園由墓冢、雕像及展廳組成,占地面積25畝,其中展廳以展覽“張自忠生平事跡”為主題,集中展示張自忠抵御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壯烈殉國的生平經歷。1940年5月16日,國民黨愛國將領張自忠將軍在湖北宜城縣南瓜店抗日戰場以身殉國后,舉國哀悼。忠骸運抵北碚后,蔣介石和馮玉祥親自扶靈,將其葬于雨臺山,馮玉祥親題隸書“張上將自忠之墓”墓碑。中國共產黨也在延安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分別致挽“盡忠報國”“為國損軀”“取義成仁”。1942年6月18日,馮玉祥借用史可法揚州梅花嶺殉國,更名梅花山,親書梅花山三字,并在墓園內栽植梅花樹,以慰忠魂。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認張自忠將軍為革命烈士。2019年12月,張自忠烈士陵園被中共重慶市委臺……[詳細]
12、縉云寺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縉云寺
  縉云寺位于重慶市北碚。它坐落在具有1500多年歷史的佛教勝地——縉云山中,始建于南朝劉宋景平元年(423年),后曾稱“相思寺”、“崇勝寺”、“崇教寺”,曾受到歷代帝王封賜。縉云寺為國內唯一的迦葉古佛道場,寺中自古辦學,名為“縉云書院”。縉云寺始建于南朝劉宋景平元年(423年),后曾受到歷代帝王封賜。唐高祖李淵(618年)曾親筆題名“禪真宮”,唐大中元年(847年),宣宗皇帝賜寺額為“相思寺”,系山有相思巖、相思竹、相思鳥之故。唐乾符元年(874年),定濟和尚重建寺廟,971年慧歡禪師主持修葺殿宇。998年,宋真宗將宋太宗讀過的240卷梵經送到這里,供奉在寺中。宋景德四年,真宗賜名“崇勝寺”。明永樂五年成祖皇帝敕諭“縉云勝景”,明天順元年(1462年)英宗皇帝又踢名“崇教寺”,萬歷三十年神宗皇……[詳細]
北碚恐龍化石遺址
  介紹 重慶是恐龍最多的地區之一。全市有十二個區、縣、市發現過恐龍遺跡,發掘恐龍化石點三十個。而北碚是發現恐龍最多的地區之一,自從1939年在金剛碑第一次發現鳥足類恐龍骨骼化石起,到1982年在建設村發掘了三具原始晰足龍骨架化石止,先后在澄江鎮、北碚、天生橋、西南師大、杜家街、三勝鄉、童家溪等地發掘出了十三處四大類恐龍化石遺址。重慶北碚區……[詳細]
西南俄文專科學校舊址
  西南俄文專科學校舊址位于北碚區北溫泉街道松林坡65號,時代為1953年。含專家樓、禮堂、舞廳。2019年,西南俄文專科學校舊址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國民政府軍政部軍需學校舊址
  國民政府軍政部軍需學校舊址位于北碚區蔡家街道洪家磅61號,時代為1939—1946年。2019年,國民政府軍政部軍需學校舊址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國立江蘇醫學院舊址
  國立江蘇醫學院舊址位于北碚區朝陽街道河嘉村,時代為1939—1945年。2019年,國立江蘇醫學院舊址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遜敏書院
  遜敏書院位于北碚區復興街道書院村,時代為清。2019年,遜敏書院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北溫泉抗戰遺址群
  北溫泉抗戰遺址群位于北碚區北溫泉公園,年代為1937-1946年。含馨室、數帆樓、竹樓、農莊。2009年,北溫泉抗戰遺址群被列為第二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塔坪寺塔
  塔坪寺塔位于北碚區靜觀鎮塔坪村。包括石塔、鐵塔及塔坪寺,時代為宋、清。寺建于宋,原名小昆侖古藏寺,明代萬歷年重建后更名塔坪寺,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重修。木結構四合院布局,存正殿、藏經樓、后殿、左右廂房。石塔建于宋紹興十六年(1146),七級樓閣空心方塔。通高十四點四米,底邊長六點二米。底層門上有浮雕造像五尊,以上各層均存造像、窗龕。塔內有石梯供人上下,并有浮雕造像七尊。鐵塔鑄于清嘉慶年間(1796-1820),六角七級密檐式鐵塔。高六點三八米,底層邊長零點八七米。每層鑄佛像若干尊。塔坪寺始建于宋代(1146),耗時二十二年,于一一六八年終告完成。塔坪寺原名小昆侖古藏寺,在明代萬歷年時重建后更名為塔坪寺,一九八六年被列入為四川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寺廟占地五千平方米,為整體四合院建筑,是集寺……[詳細]
陳家大院
  陳家大院,原名舉人樓,位于重慶市北碚區蔡家崗街道蓮花村酢房溝,是一處充滿歷史韻味的建筑遺址。這座宅院原為陳介白、陳庚虞父子所有,1933年為紀念陳介白清廉為官、深得民心,其子陳庚虞耗時3年建造了這座舉人樓。舉人樓的設計融合了中西建筑元素,八字朝門、回廊環繞、翹檐如月,構筑精美,氣派非凡。1937年,陳介白逝世后,舉人樓成為歷史的見證者。同年,戰事席卷全國,各路文豪聚居于此,驚嘆于蔡家竟有如此西學東漸的建筑,使舉人樓聲名遠播。新中國成立以來,舉人樓經歷了多次變遷。樂一中學、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分院、208地質隊及國營845廠汽車隊先后入駐此樓,見證了蔡家、北碚乃至整個新中國的發展歷程。目前,陳家大院仍保留著主樓、大門和部分庭院、圍墻。主樓坐西向東,磚木結構,二層帶閣樓,歇山頂,前后檐各出兩個老虎……[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免费一级高清婬日本片 | 五月天AV女优在线观看 | 亚洲欧洲日本中文a∨ | 最新国产v亚洲v欧美v专区 | 亚洲日韩欧美综合 | 日本国产在线精品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