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期間-與美帝國主義特務機關合辦的,專門囚禁0員和進步青年的監獄。位于中國重慶市歌樂山麓。渣滓洞原是一個煤洞,創辦人程爾昌,1886年生于磁器口張家場。23歲時程爾昌變賣了田產,先后在今天磁器口至烈士墓一帶的土地堂、渣滓洞、青草坡開辦了3家炭廠,開采煙煤。渣滓洞煤窯開辦于1920年。原為人工采掘的煤窯,因渣滓多而得名。距離白公館2.5千米。1939年-將此地改為監獄,1943年被中美合作所改造為第二監獄,直屬西南長官公署。渣滓洞監獄三面臨山,前面是深溝。監獄分成內外兩院,還有一間地下室,是用來儲存東西的。外院是監獄的辦公室和刑訊室,內院有男牢16間,女牢2間,最多時囚禁700余人。羅世文、江竹筠(江姐)、李青林等先后囚禁于此。渣滓洞原為人工采煤的小煤窯,因煤少渣多而得名。它三面環山,一……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