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北京市 > 海淀區旅游

海淀區文物古跡介紹

功德寺遺址
  功德寺遺址位于著名的皇家園林頤和園與玉泉山之間,是三山五園景區中歷史悠久的寺院。功德寺原名大承天護圣寺,始建于元天歷二年(1329),為奉敕御建,是元明兩代兼有行宮性質的寺廟園林。明宣德二年(1427)重修,改名為功德寺。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重修,并立《御制重修功德寺碑記》。廟于清末民國年間被毀,目前僅存部分石構件以及乾隆御題石碑一通,山門石獸一只,石匾額一塊,匾額上刻“敕重建古剎功德寺”。1947年,著名京劇大師程硯秋自費租用了迦南孤兒院(功德寺舊址)開辦功德中學,后改為頤和中學,1948年改為玉泉山中學,1995年玉泉山中學并入北京市第六十七中學。2008年交由海淀教委進行重裝改造,2010年7月6日北京市海淀區學校后勤管理中心成立并在此辦公。2014年被公布為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42、景泰陵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泰陵
  景泰陵位于北京市海淀區玉泉山北部金山口,明朝景泰帝朱祁鈺(公元1450-1458年)的陵寢。朱祁鈺是明英宗之弟。1449年,英宗在與蒙元殘余軍隊的作戰中被俘,朱祁鈺臨危受命,立國號景泰,并打敗了蒙元殘余勢力,使得英宗返回京城。英宗重新奪回王位后,將朱祁鈺廢為親王,并在其死后以王爺的規制葬于京西金山口。至憲宗時,才重新以皇陵規制營建陵寢。景泰陵基本具備了同時期明皇陵的主體建筑和布局特點。墓葬分為前室和后室兩個部分,均為廡殿頂。前室為方形,整個墓室通長約11米,規模較大。陵區原有宮殿、神廚、神庫、宰牲亭、內官房和碑亭,以及皇陵最重要的欞恩殿。寶城位于皇陵區的最后面。現在陵區內保存有御碑亭、稷恩殿和寶項原有的中路部分建筑。(國家文物局)景點位置北京市海淀區玉泉山北麓……[詳細]
海淀香巖寺
  香巖寺始創年代不詳,最早為彌勒院,規模很小。康熙六十一年(1722)重修,改名香巖寺。2003年經過修繕。寺坐西南朝東北。整體分三進院落,依次為山門、鐘鼓樓、左右配殿、門神殿、左右配殿、天王殿、左右配殿、大雄寶殿、左右配殿。山門筒瓦歇山頂,三拱券石門。鐘鼓樓為重檐歇山,筒瓦屋面。門神殿亦為筒瓦歇山頂,旋子彩繪。天王殿為硬山調大脊。所有配殿均有耳房,耳房為筒瓦卷棚箍頭脊。門神殿前有“御制香巖寺碑記”碑一通,為康熙五十九年三月十八日立,陽面字跡漫漶不清,僅見日期為“康熙六十一年”。右碑為滿文碑。天王殿前古樹1株,門神殿前古樹二株。寺碑有古井一眼,尚未干涸。香巖寺大殿為永豐屯小學使用,西部由永豐中學使用,現為海育房地產開發公司使用。1999年公布為海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44、晏公祠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晏公祠
  晏公祠位于海淀區四季青鎮萬安山麓。始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為太監晏宏所建。原名道統廟,是儒家廟宇。清康熙四年(1665)重修。祠坐北朝南建于山坡上,東部為停云巖石洞,西為地藏殿,另有四方亭一座。停云巖石洞為南向,拱券頂,面闊三間,西間門券刻“四知室”,東間門券刻“三省齋”。四知室洞內壁上有大幅刻字,記晏宏生平事跡。三省齋南窗上刻“邀月洞”,窗有石欄,面闊三間,明間與次間之間有石券門相通,每間石室內均有小龕。停云巖以西約40米為地藏殿,面闊三間,殿內原供有三皇五帝、三王、周召、孔孟諸圣賢以及周、程、張、朱等大儒的石像,現已不存。大殿前原立有一四方石亭,現存于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2015年海淀區文化委對晏公祠進行修繕。2014年被公布為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45、金仙庵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仙庵
  金仙庵,屬區級文保單位,位于海淀區北安河鄉陽臺山麓,距北安河村約4公里。金仙庵又稱金山寺,始建年代不詳。據傳為金章宗西山八院之金水院。明成化年間重修。正德八年(1513年)太監谷大用出資擴建。清時改庵為寺。20年代,中法大學第三農事試驗場曾建于此,現寺前公孫樹林即為當時所植。抗戰時期,寺被日軍焚毀。解放初期,在原址上又復建了部分房屋。金仙庵坐西朝東,有殿三進,分為前、后兩院。前院有山門、前殿,分別供彌勒佛、釋迦牟尼佛。南北兩側建有配殿及配房,后院建有正殿(玉清殿)及南北配殿。前院兩側原各有跨院,現僅存遺址。現有山門殿、正殿及南北配房數十間,格局基本完整。庵前有金山泉、銀杏林,已成為陽臺山風景區的主要景觀。1999年公布為海淀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46、靜明園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靜明園
  靜明園位于北京市海淀區玉泉山地區。玉泉山早在金代就建有“芙蓉殿”,稱玉泉行宮;明正統年間(1436~1449年)建上、下華嚴寺;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將玉泉山辟為行宮,名“澄心園”,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改名為“靜明園”。乾隆十五年(1750年)再次大加修葺,增建了玉峰塔等景觀并命名了“靜明園十六景”。靜明園分為東山景區和西山景區兩大部分,分別包括若干景點,共同構成了靜明園的別樣風景。靜明園于清咸豐十年(1860年)、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遭英法聯軍、八國聯軍兩次焚毀,許多景觀無存。2006年5月,靜明園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點位置北京海淀區頤和園內玉泉山小東門外……[詳細]
馬甸清真寺
  此寺建于清康熙年間,清道光三十年重修。《重修京都德勝門外馬店禮拜寺碑記》碑,碑中記云“……年久失修司事……大殿廣十六間……殿出左廡為講學經臺右廡為清真小學講以臺……大殿外房間凡廿有一……”。1946年大修,1983年至1984年大修恢復原貌。大殿坐西朝東,寺中有“永垂不朽”、“清真古教”兩通碑。山門歇山頂磚石結構,拱券門上有漢白玉匾,上 書-“清真寺”,入山門北配殿三間為辦公室,南配殿為水房,垂花門有大抱鼓石,以西有月亮門一座。進垂花門后為大殿,兩側為南北講經堂,北講經堂西有女大殿一棟,南講經堂西為學習班。整座寺院共計房屋77間,是海淀規模最大的一座清真寺。1999年被公布為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友誼賓館
  北京友誼賓館始建于1954年,前身為北京西郊招待所。位于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占地面積22萬余平方米,建筑面積29萬余平方米,綠地面積多達6萬余平方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建設的規模最大的花園式賓館。擁有客房、公寓和寫字間1770余套;30個風味各異的餐廳;26個不同規格的會議室和多功能廳。賓館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最早興建的外事賓館,一度是國家外交、外事活動的重要場所,曾一度有幾千位外國專家在這里生活和工作。老一代國家領導人周恩來、鄧小平等都曾在這里會見過外賓;曾短期作為柬埔寨王國臨時政府的駐所。北京友誼賓館連續20年成為--駐地,成為中國少數民族、不同宗教之間的政治、文化交流之地。……[詳細]
海淀蓮花寺
  蓮花寺位于海淀區北安河鄉大覺寺南。始建于明朝,清光緒年間多次重修并擴建,清末為太監養老送終之所。清光緒十四年、二十八年及三十一年三次重修擴建寺整體格局為坐西朝東,依山勢分三級。一級有蓮花池、告示碑及磨盤,二級有山門,卷棚硬山合瓦屋面,匾額“蓮花寺”。三級分中院、南北跨院,均為四合布局。中院有山門殿、正殿、南北配殿,山門殿面闊三間。正殿面闊三間,硬山調大脊,灰筒瓦屋面。配殿硬山箍頭脊,棋盤心屋頂,南北跨院各有正殿三間。寺內有清光緒十八年(1892) 告示碑、光緒二十八年(1902)《重修蓮花寺碑記》碑和光緒三十一年(1905)《重修蓮花寺碑記》碑。2014年被公布為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北京大學紅樓
  簡稱“紅樓”,常被以“北大紅樓”、“沙灘紅樓”引用。紅樓是1916年至1952年期間,北京大學的主要校舍所在地之一。北京大學紅樓原為北京大學第一院。整座建筑通體用紅磚砌筑,紅瓦鋪頂,故名。始建于1916年,1918年落成。紅樓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思想的重要場所。1919年五四運動中,紅樓和它北面的操場是反帝-的策源地。北京大學紅樓位于北京市東城區沙灘北街(今五四大街)29號,為北大老校舍之一,原名“京師大學堂”。在故宮博物院北側的景山公園東邊,五四路北側,中國美術館的西邊。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后,北京大學遷往西郊燕園。此后紅樓曾為國家文物局辦公樓,現為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紅樓革命歷史1918年以后,-、李大釗、魯迅、胡適等曾先后在此任教任職。李大釗任北北京大學……[詳細]
西埠頭興善寺
  西埠頭興善寺位于海淀區北安河鄉西埠頭村。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俗稱東廟。寺坐北朝南,前有古樹兩株,碑兩通,兩通碑皆螭首龜趺,西側為《大明創建興善寺碑記》,為大學士李東陽撰寫,碑文記載“首列山門、中立佛殿,左列伽藍堂而擁護之,右列祖師堂而翊衛之,鐘鼓有樓,講禪有室,供有田疇,福有爨具,環以僧廡,繚以垣墻,坳堊鮮明,金碧交輝,誠然一大成招提也”,說明寺內過去前有山門、中有佛殿、左有伽藍殿、右有祖師堂,還有鐘樓、講禪室。目前僅存正殿,正殿面闊三間,硬山調大脊,小式大木,木構架上繪有彩畫。另一碑為《大明興善禪寺碑銘記》碑,為翰林學士張天瑞撰。2014年被公布為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未名湖燕園建筑群
  未名湖燕園建筑群2001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北京市海淀區北京大學校園內,是近代著名學府一燕京大學原址。燕京大學以明代名園“勺園”故址為中心興建校舍,于1920年開工,1926年建成,是近代仿古建筑的優秀作品。該建筑群以未名湖為中心,呈四周分布。各群組大都為三合院式,總體布局合理,局部尺度適宜,與自然地形地貌結合緊湊。建筑物多為二、三層,主要建筑用灰瓦紅柱,石造臺階,淺色墻面,檐下有斗拱梁枋,施以彩畫;次要建筑取民居園林形式,湖邊水塔為八角密檐式。園內尚留一些明清舊園遺物,也有從圓明園遺址搬來的石刻小品。現未名湖區仍保持初建時的原貌。……[詳細]
顯龍山石刻
  顯龍山石刻位于海淀區溫泉鎮溫泉村南顯龍山頂。顯龍山,又名堂子山,山為石灰巖質,海拔約90米。石壁上鐫刻“水流云在”,每字高1.6米,書寫端莊工整,氣勢宏大,為著名社會活動家英斂之(滿洲正紅旗人,《大公報》和輔仁大學創始人)于1913年手書,取杜甫詩《江亭》“水流心不競,云在意俱遲”之意,反映了英斂之當時的心境。下有題注為:“英斂之偕內子淑仲小兒千里游此,偶取杜句寄意,時宣統退位之次年正月也”。此石刻被認為是北京地區最大的摩崖石刻,石壁上還有明朝洪武二十七年和正統十年采石匠的刻字等。2014年被公布為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海淀極樂寺
  極樂寺位于海淀區北下關街道。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太監暨擢建。極樂寺坐落于高梁河邊,曾壘石為岸以臨清池,垂柳婆娑。寺內曾遍植國花牡丹,在京師名噪一時,是當時郊游的理想之所。原寺坐北朝南,分三路,中路有山門、前殿、正殿及東西配殿,正殿后為達本和尚塔,東跨院為花園,西跨院為僧房。寺內原有明嘉靖二十八年《創建極樂禪林記》碑,為大學士嚴嵩撰書,碑陰刻有明萬歷五年(1577)《極樂寺護持香火墳塋碑記》。清代曾重修極樂寺。現存正殿,坐北朝南,面闊三間。解放后,曾作為北京第四制藥廠辦公室。2014年被公布為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鳳凰嶺旮旯庵及石窟遺址
  鳳凰嶺旮旯庵及石窟遺址位于鳳凰嶺山麓,東南距臺頭村約2.5公里。原名妙峰庵,因其坐落于山谷深處,俗稱旮旯庵,始建年代不詳。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庵原為四合布局,坐北朝南,今已圮,只存兩座石窟。一窟在庵西側,門向東南,面積約20多平方米,另一窟在庵東側,因窟前有53級石階而稱“五十三磴”。五十三磴建在一座20多米高的巨大山巖上,五十三級石階陡峭凌厲,寬僅數尺,石級盡頭即為石窟,窟高1.83米,深2.15米。臨洞眺望,群峰盡收眼底,景色尤佳。曾于2006年修繕。2014年被公布為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清華大學早期建筑
  清華大學早期建筑位于清華大學,為北京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存清華大學早期建筑主要有三部分:(一)1911—1912年建造的清華學堂、同方部等;(二)1919—1925年建造的大禮堂、科學館、體育館、圖書館(局部)等;(三)1931—1933年建造的生物館、化學館、圖書館(擴建部分)、氣象臺、校門、機械館、電機館,以及明、善、靜、平、新“五齋”學生宿舍。這批早期建筑反映了西方近代學校建筑在中國的演變過程,建筑風格具有典型價值,藝術水平較高,集中了中國第一代建筑師比較優秀的建筑作品,在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詳細]
魏太和造像
  魏太和造像原位于蘇家坨鎮車耳營村北臺地上魏太和造像亭。該造像為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造,距今已有1500余年歷史,是北京最古造像。魏太和造像由一塊花崗巖鐫刻而成,為一佛二菩薩。佛像赤腳立姿,佛身高1.65米,站在蓮花臺石座上,佛頭頂為螺旋發髻,面部慈祥、端莊,造型自然大方。石佛身邊雕刻吹拉彈唱舞伎樂傭三十一尊,技法生動逼真。整座佛像雕刻的莊嚴大方,藝術水平極高,是北京僅存的最完整、最古老的一尊石佛,是不可多得的文物瑰寶,該造像現存于首都博物館。魏太和造像亭是矗立在一座頂部似五塔形的正方形花崗巖建筑內,該建筑高8米,四面辟有拱券形門窗。1957年魏太和造像被公布為北京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鷲峰山莊
  鷲峰山莊,屬區級文保單位,位于海淀區北安河鄉北安河村西,鷲峰原名秀峰,海拔約450米,為燕山山脈的支脈,山頂有數株古松挺立,如一只雄鷲兀立而得名。山下有秀峰寺,坐西朝東,有殿三進,殿房數十間。秀峰寺南是我國近代自建的第一座地震觀測臺—“地質調查所鷲峰地震研究室”,是當時世界上一流的地震觀測臺站之一。秀峰寺前有響塘廟,是清咸豐九年,醇親王府的孫殿亭等人集資修建,為宮內太監養老休憩之所。相傳響塘之名為慈禧太后御賜而聞名。1999年海淀區將鷲峰山莊、秀峰寺、響塘廟、地震臺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城子山東岳娘娘廟
  城子山東岳娘娘廟位于海淀區蘇家坨鎮城子山村城子山上,北臨周家巷,西為大覺寺,建于清代。原山頂紫宸宮因系木結構建筑,遭雷火被毀,現遺存建筑為重建,為了避免再遭雷火之災,建筑總體全部系磚、石、瓦結構建造。殿內為拱券頂,亦名無梁殿。中殿三間是東岳寶殿,東、西分別是藥王殿和財神殿,各一間。東岳寶殿里為拱形頂無梁殿。東岳廟為磚石結構,房檐兩側雕有龍頭。入口為大理石質,上圓下方,石刻上雕有精美花紋。左右配殿為方形格局,圓頂,圓頂中央部位有龍雕,龍頭居中朝下,右配殿龍雕不存。……[詳細]
周家巷娘娘廟
  周家巷娘娘廟位于海淀區蘇家坨鎮周家巷村東。原名娘娘行宮,原檔記載院內有“娘娘行宮”石匾一塊,“萬歷十一年”落款。由此知明代時已有該廟。曾于明萬歷十一年(1583)、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重修。廟坐北朝南,山門已無存。分東西兩院,東院有正殿、東配殿,西院有正殿,原中間有配殿。東院正殿面闊三間,硬山箍頭脊,小式大木,廊推出,西院正殿面闊三間,硬山箍頭脊,小式大木。現存建筑有東院、西院正殿,建筑面積105.6平方米。2014年被公布為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日本欧美视频网站 | 亚洲国产一级生活片 | 亚洲欧洲日产韩国夜夜高潮 | 亚洲色婷婷综合久久 | 久久精品视频重口 | 午夜三级A三级三点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