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長治市旅游

長治市文物古跡介紹

爐溝村土地廟
  爐溝村土地廟位于襄垣縣王橋鎮爐溝村西。坐西朝東,一進院落布局,東西長33.7米,南北寬16.7米,占地面積約為562.8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據清代移建碑記載,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至四十七年(1782年)移建于現址,現存為清代遺構。中軸線上由東向西依次有戲臺、正殿各三間;兩側對稱有妝樓各一間(一層均東向辟門),配房各五間,耳殿各三間。正殿建在1.4米沙石臺基上,面寬三間,進深五椽,五架梁對前單步梁前廊式,單檐歇山頂,柱頭科三踩單下昂,近年新砌前檐墻遮蔽前端,僅見斗栱后尾部分;隔扇門滿面裝修,殿內存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重修碑一通。2007年被長治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民間傳說:玉皇大帝委派土地公下凡時,問他有什么抱負,土地公希望世上的人個個都變得有錢,人人過得快樂![詳細]
西港子胥廟
  西港子胥廟位于襄垣縣古韓鎮西港村中。坐北朝南,東西長19.5米,南北寬32米,面積約為624平方米。據正殿梁架題記,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重修。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殘存有山門、戲樓、正殿,兩側有東西耳樓、東西配殿、西耳殿,均為近年改建。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謀略家,春秋時楚國人。因封于申地,故又稱申胥。伍子胥的父親叫伍奢,哥哥叫伍尚。伍子胥個性剛強,青少年時,即好文習武,勇而多謀。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年),因遭楚太子少傅費無忌陷害,父、兄為楚平王所殺,被迫出逃楚國,發誓必傾覆楚國,以報殺親之仇。后伍子胥帶著公子勝投奔吳國(都城在今江蘇蘇州)。吳王闔閭即位之后,封伍子胥為大夫,在伍子胥的輔助下,吳國逐步成為強國。有“伍子胥過昭關一夜白頭”的故事。伍子胥帶著公子勝逃出鄭國后,……[詳細]
長子崇慶寺
  崇慶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于山西省長子縣城東南22.5公里處的紫云山山麓。崇慶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全寺坐北朝南,千佛殿居其北,臥佛殿居其東,三大士及十八羅漢殿居其西,天王殿居其南,東南立門,門之東建關帝殿,西北建十帝閻君殿,西南立給孤長者殿,東小院為禪房。崇慶寺(第四批國保)時代:宋地址:長子縣城東南22公里的紫云山腰下門票:無,目前維修暫時不對外開放,估計不久開放收費。我租車的同行者認識維修管理人員,得以入寺參觀。交通:不便利,距離法興寺5公里,建議包車前往單程20元,往返30~40元。崇慶寺分前、后寺,前為護國靈貺王廟,后為崇慶寺,前、后寺相距200米。護國靈貺王廟創建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明清兩代多次修葺,現存建筑為明清時期遺構。廟為前后兩進院落……[詳細]
44、壺關三嵕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壺關三嵕廟
  三嵕廟三嵕廟(第五批國保)時代:金至清地址:壺關縣城南12公里黃家川南陽護村始建于金大定十七年(1175年),明代曾予增建,清代又進行過修葺。現存建筑正殿為金代原構,香亭與鐘、鼓樓為明代遺構,余皆清代所建。廟坐北朝南,以山門為界,分上、下兩院?偯娣e1706.39平方米。上院中軸線上建有正殿、香亭,正殿兩側置耳房三間,香亭與山門之間兩側各設廊廡七間,緊靠東西廊廡的南面分別建鐘、鼓樓。正殿位于寺宇最北端,金大定十七年(1175年)建。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平面略近方形。前檐裝修為四扇格子門,明間為球紋格眼,次間為球紋方格眼。柱子均為砂巖石制成,側角生起顯著。檐下斗栱五鋪作,單抄單下昂計心造。殿內徹上露明造,梁架結構為四椽栿對后乳栿用三柱。殿內下肩墻高0.6l米,疊澀砌筑,早期風格明顯……[詳細]
辛村天齊王廟
  辛村天齊王廟又稱東岳廟,位于黎城縣東陽關鎮辛村東部。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占地面積1340平方米。據廟內碑碣載,創建于元至正元年(1341年),明、清屢有修葺,F存大殿為元代遺構,其余為明、清建筑。中軸線上由南向北現存有山門(倒座戲樓,戲樓正中下部南向辟門)、大殿;東西兩側由南向北有倒座夾房、廊房、耳殿等建筑。廟內還有元、明、清創修、重修碑記5通。戲樓為硬山頂二層樓閣式建筑,下層中為門洞,設板門兩扇,里轉為戲臺,面寬三間,進深六椽,灰筒板瓦屋面,柱頭科三踩單翹。大殿建于0.6米高青石臺基上,懸山頂,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前檐柱頭斗栱五鋪作單抄單下昂,無補間鋪作,側角顯著,出檐深遠。前檐裝修為板門、直欞窗。大殿前設0.5米高方形青石砌露臺。2007年被長治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詳細]
長治正覺寺
  正覺寺正覺寺(第五批國保)時代:金至明地址:長治縣城北10公里司馬鄉看寺村始建于唐大和年間(827~835年),金代重建,元、明時期均予重葺,F存建筑后殿為金代遺構,東西配殿為元代重建,過殿為明代建筑。寺坐北朝南,南北長64米,東西寬32米,占地面積2448平方米。二進院落,中軸線上有過殿、兩側為配殿,后院北面為后大殿。過殿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殿內梁架為五架梁對雙步梁通檐用三柱。檐下斗栱七踩雙翹頭,麻葉形耍頭。東西配殿均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殿內梁架結構為三椽栿對后搭牽通檐用三柱,脊部無叉手。柱頭上設大額枋一道,前檐斗栱五鋪作雙下昂,重栱計心造,里轉重栱偷心造,無補間鋪作,后檐四鋪作出單昂。后殿為正覺寺的主要建筑,面闊五間,進深六架椽,單檐歇山頂,布灰筒板瓦頂。平面呈長……[詳細]
中共太岳區黨委閻寨舊址
  中共太岳區黨委閻寨舊址(第五批省保)時代:1937-1949年地址:長治市沁源縣沁河鎮閻寨村西嶺上1940年1月,“晉西事變”后,為鞏固太岳區,加強該地區的軍事力量,八路軍第386旅集總部特務團進入太岳區,配合決死第1縱隊予進攻張家店之閻軍以嚴重打擊,鞏固了太岳區根據地。6月,根據北方局黎城會議決定,成立太岳軍區,由八路軍第129師第386旅兼軍區領導機關,對外稱太岳縱隊。該軍區組成后,先后參加了“百團大戰”和太岳區冬季反“掃蕩”作戰。1942年,太岳軍區部隊先后參加了反“蠶食”斗爭和岳南、岳北秋季反“掃蕩”作戰及春季、夏季、秋季反“掃蕩”作戰和沁源圍困戰。太岳區黨委初期稱太岳特委駐沁縣,特委書記安子文。1939年9月遷駐沁源縣柏木村,1940年4月在閻寨村正式成立“太岳區黨委”,駐閻寨所屬……[詳細]
潞安府城隍廟
  潞安府城隍廟潞安府城隍廟(第五批國保)時代:元至清地址:長治市東街廟道巷13號府城隍廟建筑群是為祭祀城隍神而營建的,是全國現存已知的府城隍廟中規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一處古建筑群。潞安府城隍廟創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明弘治五年(1492年)、嘉靖、萬歷及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均有擴建和重修。現存建筑中大殿和角殿為元代建筑,寢宮、戲樓、玄鑒樓等為明代建筑,余皆清代所建。城隍廟坐北朝南,一進三院,占地面積12229平方米,建筑面積5175.03平方米。前有神道,南北向中軸線長408米,由南往北依次有六龍壁、宏門、木牌樓、石牌樓、山門、重樓(玄鑒樓)、戲樓、獻亭、城隍殿、寢宮及各院東西配殿、廊房等建筑。寢宮建筑面積181.7平方米,開間明三暗五,是城隍神與夫人休息之所,為明代遺構。后……[詳細]
神頭之戰紀念碑
  1938年初,狂叫“踏破太行山”的日本侵略軍在掃通長邯路后,進而占領了上黨首府長治,威逼晉南重鎮臨汾。-同志決定以一部分兵力襲擊盤踞在重鎮黎城的日軍,吸引潞城的敵軍來援,以便集中三個團的兵力埋伏在長邯大道上消滅援敵,給驕橫的日本侵略者以迎頭痛擊。1938年3月16日,陳賡旅長令?個連的兵力奇襲黎城,果然把駐在潞城的日中世尾林清島部隊吸引了出來。當日軍到達潞城與黎城之間的神頭嶺時,埋伏在嶺后的我軍771團等部隊向敵人發起了突然攻擊經過2個小時的激戰,我軍以傷亡200人的代價殲敵步、騎兵1500人,并繳獲大量軍用物資。這是八路軍赴太行山抗戰以來取得的第?個重大勝利,它再一次打破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為紀念神頭之戰,1988年潞城縣人民政府在當年戰地建造了紀念碑和烈士亭。紀念碑高15.8米,上……[詳細]
太岳軍區司令部舊址
  太岳軍區司令部舊址太岳軍區司令部舊址(第二批省保)時代:1940—1942年地址:沁源縣城東南7公里太岳軍區正式成立于1940年6月7日。是根據朱總司令指示,-率決死一縱隊在晉東南開辟抗日根據地,在沁源開展游擊戰,粉碎閆錫山“十二月事變”以后,為了適應新的斗爭形勢,根據黎城會議整編建立的。由386旅旅長陳賡任司令員,王新亭任政委,周希漢任參謀長,蘇精成任政治部主任。軍區歸屬192師指揮,下設3個軍分區。軍區成立伊始,司令部駐于閆寨崔家大院。1940年11月18日,日軍第41師團,36師團和獨立混戰旅團各部7000余人對沁源進行了第一次掃蕩后,閆寨成為一片廢墟。太岳區領導號召軍民挖窯洞安居,繼續戰斗。軍區黨政軍領導親自動手,帶領官兵打土窯洞達170余孔,舊址現存的土窯就是當年挖成的。1944年……[詳細]
范家嶺五龍廟
  由于龍為司水之神,凡有水之處,無論江河湖海,淵潭塘井均有龍王,職司該地水旱豐歉。于是大江南北龍王廟林立,成為中國龍崇拜的重要一部分。在襄垣北關甘水河畔有一座五龍廟。五龍即青龍、赤龍、黃龍、白龍、黑龍。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詔天下五龍皆封王爵,封青龍神為廣仁王、赤龍神為嘉澤王、黃龍神為孚應王、白龍神為義濟王、黑龍神為靈澤王,五龍廟供奉的就是這五位龍王。范家嶺五龍廟位于襄垣縣夏店鎮范家嶺村中。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布局,東西長21.82米,南北寬29.65米,占地面積646.96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據廟內碑刻記載,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修葺廂房。現存正殿為明代遺構,其余皆為清代建筑。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為山門(倒座戲臺)、正殿,東西兩側對稱為妝樓、廂房、耳樓。正殿建于高1.05米的磚砌臺……[詳細]
52、路堡龍王廟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路堡龍王廟
  路堡龍王廟(第五批省保)時代:元、明、清地址:長治市黎城縣程家山鄉路堡村據廟內碑記載創建于元大德二年(1298),明、清歷代重修。路堡龍王廟據碑記載原叫圣源王廟,坐北朝南,面積1028平方米。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上建有山門、龍王殿、三寶殿,兩側為妝樓、廂房、關爺廟、土地廟,F存建筑龍王殿、三寶殿為元代遺構,其梁架、檐柱、斗栱等均保留了原有構件,其余均為明、清時所建。三寶殿為面寬三間,進深二間的建筑,與龍王殿并列,坐北向南,臺基為磚砌臺座,前設垂帶踏跺,殿宇屋頂為懸山式,斗栱為四鋪作,柱頭鋪作不在柱心之上,這是該建筑的一個特殊之處,斗栱下施圓形額枋這是元代建筑的特點之一。龍王殿面寬五間,進深二間,與三寶殿并列,坐北向南,臺基前設垂帶踏跺,殿內梁架形式為六檁雙步廊式,大殿明間設板門,板門上設五路……[詳細]
南垴上周公神祠
  南垴上周公神祠位于襄垣縣侯堡鎮南垴上村中部。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布局,東西寬19.65米,南北長20.16米,占地面積約為396平方米,中軸線上從南到北依次有山門、正殿,均為硬山頂;兩側僅存東配房三間,東耳殿三間。正殿建在一米高沙石臺基上,面闊三間,進深六檁,前廊式,一斗三升拱,前檐墻近年新加。西耳殿、配房為近年新修。周公神祠供奉的是周公旦。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他生于岐邑, 死于豐都(今西安市西),曾輔佐武王伐紂滅商, 建立周朝,是周王朝的開國勛臣。武王死后, 成王繼位,少不更事,由周公攝政。武王的另外兩個弟弟管叔和蔡叔心中不服,他們散布流言蜚語,說周公有野心,有可能謀害成王,篡奪王位。周公聞言,盡管非常痛心,但他不懼流言,忠心輔助成王。后管蔡勾結紂王的兒子武……[詳細]
侯村玉皇廟
  侯村玉皇廟位于襄垣縣古韓鎮侯村西高地上。坐北朝南,東西長20.1米,南北寬19.1米, 占地面積為384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正殿攀間枋上有題記“大清同治十年歲次”,現存建筑為清代遺構。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上建有山門 、正殿,兩側東西廂房、東西耳殿。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硬山頂,梁架為五檁前廊式構架,柱頭斗拱為三踩單昂,殿內山墻存壁畫40余平方米。廟內存有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立施地守廟碑記;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布施碑一通。玉皇即玉皇大帝。相傳玉皇大帝生前原是一個寨主,名叫張友人,又稱張百忍。盤古開天辟地以來,天地間一切祥和,后來諸神開始爭斗,人間荒淫無度,使得天地三界大亂,太白金星因此下凡尋找才德兼備之人來做三界大帝。太白金星化身成為乞丐,四處尋找,后來到了張家灣,發現人……[詳細]
長治觀音堂
  觀音堂觀音堂(第五批國保)時代:明地址:長治市郊區小常鄉梁家莊村創建于明萬歷九年至十一年(1581——1583年),清代屢有修葺。現存建筑正殿為創建時原構,余皆清代所建。寺院坐東朝西,二進院,占地面積7400平方米。中軸線上自西向東有天王殿(山門)、獻亭、正殿,兩側為鐘、鼓樓及東西配殿。主殿觀音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前檐出卷棚抱廈,廊下與柱頭斗栱均為三踩單下昂。梁架為四架梁對后單步梁通檐用三柱。門楣上掛有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郜欽立的“觀音堂”鎏金匾。殿內密布明代圓塑、懸塑500余件,儒、釋、道三教內容匯集一堂,其塑造技法、圓塑、懸塑、凸塑、組塑、貼塑、浮塑等手法齊全,山石、樹木、建筑、人物貫穿其間,在不大的殿堂之中,反映出佛國極樂世界,藝術價值極高。主殿前為獻亭,面闊三間……[詳細]
56、長治玉皇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長治玉皇觀
  長治玉皇觀(第六批國保)時代:元至清地址:長治縣蔭城鎮長春村長春玉皇觀位于蔭城鎮長春村內。坐北朝南,東西長31.4米、南北寬88.15米,占地面積2786.75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據觀內碑碣記載,明成化九年(1473)大修,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屢有修繕,現存正殿為元代遺構,大佛殿為明代遺構,其余皆為清代建筑。二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有戲臺、山門、正殿、大佛殿;兩側僅存鐘、鼓樓,西耳殿。觀內存明、清各代重修碑5通,碣1方。創建年代無考。據大殿正脊大吻、正門門扇題記,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均有修葺,現存建筑五鳳樓和東配殿為元代遺構,余皆為明清所建。觀坐北朝南,中軸線上依次有山門(五鳳樓)、拜廳、后殿;兩側有配殿、鐘……[詳細]
武鄉真如寺
  武鄉真如寺原名真如院,清代改為現名,位于武鄉縣韓北鄉土河村。坐北朝南,現存一進院落。據有關文獻記載,元至治三年(1323年)、至順四年(1333年)在宋代祭祀真如場所的基礎上擴大建筑規模,增建大殿和南殿。明、清兩代均有增補。現存大殿為元代建筑,南殿為明代建筑,其余則為清代所建。寺院由南至北依次為:南殿、大殿,西側廊房,東側僅存廊房遺址。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五椽,單檐懸山頂,筒板瓦屋面,琉璃脊飾。前檐柱頭施五鋪作雙下昂斗栱,耍頭斜殺內凹,令栱抹斜。當心間斗栱斜出耍頭。不設補間鋪作。殿內廳堂造,僅施內柱兩根,當心間梁架為四椽對搭牽,次間則施五椽直通前后檐。梁栿為自然材。南殿面寬五間,進深六椽,單檐歇山頂,筒板瓦屋面。檐下柱頭斗栱為三踩單下昂。明間和次間各施平身科一攢,明間出斜栱,次間形制同柱頭科。……[詳細]
上黨西巖寺塔(丈八寺塔)
  丈八寺塔丈八寺塔(第二批省保)時代:唐地址:長治縣蔭城鎮桑梓村寺內大殿有石佛立像,高一丈八尺,故寺稱丈八寺,塔亦稱丈八寺塔,F存建筑有山門、大殿、垛殿及東西配殿,皆為清代所筑,唯寺內西南隅的丈八寺塔,為唐代原物。塔平面方形,九層,高約16米。塔不做基座,只砌一高0.30米的臺基,臺基之上為第一層塔身,為四層石塊砌筑,南向開券門一道,自第二層以上塔身均俱高三磚,每層塔檐疊澀收分出檐,平面逐漸縮小。塔內為一方形空筒,上下直通。塔身一層西側鑲有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四月《丈八寺重修塔記》碣一塊。從碑中所載及塔的形制來看,塔除基部為清人補修外,余皆唐代原物。丈八寺塔,外觀造型及內部結構分析與西安市小雁塔造型相似,確屬唐代遺物,對研究上黨地區寺院佛塔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2019年10月7日,上黨……[詳細]
積石雙橋
  積石雙橋(第五批省保)時代:金、明地址:長治市屯留縣積石河上村鎮河段,距縣城9.16公里積石雙橋位于屯留縣積石河上村鎮河段,距縣城9.16公里。清光緒《屯留縣志》載,“積水出縣東北十五里南滸莊,經石聚山下東流五里入潞城界,注濁漳”,積石河現已干涸,河道由東北向西南走向,橫穿208國道與漳澤水庫相連。雙橋分別位于國道東西兩側,相距約800多米,皆砂巖石單孔實肩栱橋。仙濟橋(西橋)創建年代不詳。橋南側為上村,北側為小河北村。橋面長38米,寬6.45米,采用分節并列法砌筑券栱,是古老的栱券技術,北方地區后世已較少使用。其吸水獸和望柱欄桿的雕飾都表現出早期風格,當是一座宋金風格石栱橋。積石橋(東橋)創建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南側為上村,北側為積石村,橋面長53米,寬6.12米,采用縱聯成栱技術……[詳細]
真澤二仙宮
  真澤二仙宮真澤二仙宮(第五批國保)時代:元地址:壺關縣城東南45公里的樹掌鎮神郊村真澤宮俗稱二仙廟、奶奶廟,始建于唐昭宗乾寧二年(895年)、宋、元、明、清歷代均有修葺,至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形成五進院建筑格局。二仙宮坐北朝南,占地面積9000平方米,中軸線依次有牌坊、山門、當央殿、真澤寢宮、圣公母大殿。當央殿為真澤宮的主體建筑,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檐歇山頂。斗栱五鋪作,單抄雙下昂,計心造。殿內梁架粗獷,為典型元代建筑。殿內東、西、北繪有壁畫,面積約76.2平方米。寢宮為二仙宮主殿,面寬五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為明代遺物。殿內塑二仙真人臥像,四壁繪神態各異的百子圖,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寢宮兩側分別有插花樓,并有樓式廊房各九間分布東西。殿內木質構件均為明代遺物。真澤宮現存宋、元、明……[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狼 | 日韩专区一区二区 | 亚洲成a影片在线观看 | 资源站色在线观看精品 | 最新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 日本乱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