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臨汾市旅游

臨汾市文物古跡介紹

北鐵溝三結義廟
  北鐵溝三結義廟位于臨汾市洪洞縣蘇堡鎮北鐵溝村,年代為元、明、清,類別為古建筑。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北鐵溝三結義廟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西徐三教廟
  西徐三教廟位于臨汾市襄汾縣南辛店鄉西徐村,年代為元至明、清,類別為古建筑。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西徐三教廟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城南老君廟
  城南老君廟位于臨汾市翼城縣唐興鎮城南村,年代為明、清,類別為古建筑。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城南老君廟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高家洼千佛塔
  高家洼千佛塔位于臨汾市翼城縣南梁鎮北梁村高家洼自然村,年代為宋,類別為古建筑。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高家洼千佛塔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西閻湯王廟
  西閻湯王廟位于臨汾市翼城縣西閻鎮西閻村,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西閻湯王廟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東午寄普潤院
  東午寄普潤院位于臨汾市翼城縣里砦鎮東午寄村,年代為明,類別為古建筑。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東午寄普潤院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上韓遺址
  上韓遺址位于臨汾市翼城縣里砦鎮上韓村西南,年代為夏、東周,類別為古遺址。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上韓遺址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感軍遺址
  感軍遺址位于臨汾市翼城縣里砦鎮感軍村西南,年代為夏、東周,類別為古遺址。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感軍遺址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韓侯東岳廟
  韓侯東岳廟位于臨汾市洪洞縣萬安鎮韓侯村,年代為元至明,類別為古建筑。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韓侯東岳廟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柏木川遺址
  柏木川遺址位于臨汾市霍州市三教鄉梁子節村柏木川自然村南,年代為新石器時代,類別為古遺址。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柏木川遺址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師莊東岳廟
  師莊東岳廟位于臨汾市洪洞縣堤村鄉師莊村,年代為元、明、清,類別為古建筑。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師莊東岳廟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神符戰斗遺址
  神符戰斗遺址位于汾西縣永安鎮神符村,時代為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筑。戰斗遺址東西長約300米,南北寬約200米,面積6萬平方米。神符戰斗遺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因與神符真武廟、神符任家宅院距離較近,合在一起劃定)以神符戰斗遺址文物本體為界,東、北各向外延伸100米,南向外延伸104米及道路中心。以神符真武廟文物本體外墻為界,西向外延伸45米,南北長約397米,東西長約550米,面積199193平方米。建控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東、南、西、北各向外延伸200米,南北長約792米,東西寬約1053米,面積736407平方米。……[詳細]
勍香經幢
  勍香經幢位于汾西縣勍香鎮勍香村,時代為唐代,類別為古建筑。占地面積0.6平方米。青石質,幢首為寶瓶式,座佚。八棱柱形幢身,共五層,高約9米,底徑0.65米,每面寬0.25米。勍香經幢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因與勍香高殿廟距離較近,合在一起劃定)以勍香高殿廟文物本體外墻為界,北向外延伸35米到房屋外壁,東向外延伸至房屋外壁,南向外延伸15米至房屋外壁,西向外延伸至岔上線東沿。南北長約74米,東西長約52米,面積為3770平方米。建設控制地帶:(因與勍香高殿廟等5處距離較近,合在一起劃定)以各保護范圍為界,東、西、北各向外延伸至道路外沿,南向外延伸100米至房屋外壁。南北長約501米,東西寬約292米,面積為84190平方米。……[詳細]
隰縣古城村遺址
  古城村遺址(第五批省保)時代:東周、漢代地址:臨汾市隰縣龍泉鎮城北村古城自然村東臺地上古城村遺址整個城址形狀不明,城墻多依地勢而建,現存古城東城墻和南城墻小部分。城墻夯土成分純凈,夯窩直徑約4厘米,夯層7~10厘米,城址東北角有一近似圓形的夯土高臺,高約5米,周長約55~60米,夯土層厚約10厘米,頂端最寬處約8米,高臺上不見陶片等遺物,但在高臺下方分布有大量繩紋筒瓦等。古城內文化堆積較厚,多素面或繩紋瓦當。現存的東城墻,也是保存最長的一段城墻,高3—4米,頂部最寬處達5米以上。整體看,東城墻南北長600米以上。“古城村遺址”位于南部,文化層堆積很厚,也很豐富,主要為半圓形素面瓦當和圓形瓦當的筒瓦,和極多見的板瓦,時代為戰國、漢代,尤為重要的是,采集到一枚西漢“萬”字圓形文字瓦當殘片,全文為……[詳細]
冶南冶煉遺址
  冶南冶煉遺址(第五批省保)時代:漢代地址:臨汾市翼城縣唐興鎮冶南村北冶南冶煉遺址位于翼城縣唐興鎮冶南村北,距縣城約6公里。遺址地處澮河干流與其支流翟家河交匯處澮河西岸臺地上,北高南低,中南部有兩條南北向沖溝。分布面積約200萬平方米。遺址北部為墓葬區,南部為冶煉廠區。斷崖上暴露遺跡有文化層、紅燒土等。遺物有大鐵塊、鐵礦快、陶范殘片、鐵渣、爐渣、木炭、爐壁殘塊、耐火磚。文化層厚約0.3~1.5米。采集有泥質灰陶素面罐、繩紋罐等殘片,另有耐火磚、陶范殘塊、鐵器殘片、繩紋筒瓦板瓦殘片。1996年發現,2002年4—5月經過考古勘探和重點發掘。遺址北部主要為墓區,發掘漢代墓葬27座,墓形制有土洞和磚墓兩類,都帶有墓道。其中,打夯的墓道填土和臺階式墓道在以往漢代墓葬發掘中極為少見,出土陶器有罐、樽、灶……[詳細]
下靳遺址
  下靳遺址下靳遺址(第四批省保)時代:新石器地址:堯都區堯廟鄉下靳村遺址位于臨汾市區西南約10公里處,東南距陶寺遺址約25公里,西隔汾河與呂梁山相望,南北為平坦開闊的臨汾盆地,海拔高度450米。1997年,磚廠在村北取土時發現大片墓地。1998年5月對己暴露的墓地進行搶救性發掘,累計清理墓葬533座。墓葬依頭向不同可分為A、B兩類,A類墓有隨葬品,其中以玉器為主,還有少數陶器、骨器等小件飾品;器型主要有陶罐、瓶、玉蟬、玉器、綠松石腕飾品等。B類墓無任何隨葬品。下靳墓地西側緊靠汾河,北側被一條深50米、西向寬10米的沖擊溝破壞,因磚廠連年取土,墓地僅存西部,呈不規則梯形,南北寬20-45米,東西長85米,面積約12500平方米。東半部墓葬分布稠密,往西則較稀疏。該墓地屬于廟底溝二期文化的晚期階段……[詳細]
南堡通濟橋
  南堡通濟橋(第五批省保)時代:金至清地址:臨汾市侯馬市新田鄉鎮南堡村通濟橋,又稱澮水橋,據乾隆版的《續修曲沃縣志》記載:“澮水橋,即晉平公與齊景公相會地,今名通濟橋,邑人行世等捐,金重修”。元、清多次予以重修。通濟橋建于澮水河上,南依上馬村,北鄰南堡村。橋身呈南北走向,是一座用黃砂巖塊石砌成的敞肩七孔石橋。橋面總長107.78米,寬17.79米,高8.03米,橋孔呈拱券狀,凈跨7.48米,矢高0.75米,拱券中距為14.12~15.25米,內券石由36層黃砂巖條石砌成。拱券正面由券臉石、伏券石、仰天石組成,拱券之間撞券石17層。每孔龍門石上方的蹬券石伸出汲水獸各一,拱券下砌分水金剛墻及分水尖,其下為橋基。橋面整體略為弧形,原用砂巖鋪砌,現為柏油,兩側仰天石上安裝石雕勾欄。……[詳細]
洪洞侯村遺址
  侯村遺址侯村遺址(第二批省保)時代:新石器地址:洪洞縣趙城鎮東約3公里遺址發現于1984年春,1986年進行了發掘,遺址總面積在40萬平方米以上。遺址的文化堆積厚,內涵豐富,發現有陶窯、灰坑、墓葬等遺跡。其文化特征與陶寺遺址為代表的文化最接近。同時晉中地區龍山文化某些陶器也在這里出現。從而說明該遺址融合了晉中地區的一些文化因素,并在晉南與晉中的文化交流中起著橋梁作用。考古工作者將其稱為“陶寺文化侯村類型”。……[詳細]
上村遺址
  上村遺址上村遺址(第二批省保)時代:商、周地址:洪洞縣城西25公里雙昌鄉遺址面積為東西1000米,南北800米。1984年考古工作者曾對遺址作了全面的專題調查和試掘。揭露的遺跡有灰坑,出土的遺物有銅器和陶器。1986年又在遺址中采集到一些陶器殘片。其文化類型為商周時代。……[詳細]
坊堆遺址
  坊堆遺址坊堆遺址(第一批省保)時代:西周地址:洪洞縣城東北7.5公里坊堆村1954年試掘時,遺址南北長210米,東西寬72米。北、西兩面高出地平面1---2米,南、東兩面與現在的地面相平。在遺址中部偏西發掘清理西周墓葬18座。出土器物有陶器、銅器、玉器、蚌貝器等。陶器有夾砂灰陶、細繩紋鬲;銅器有鼎、簋、甗、戈、銅魚。玉器有璜、環等。另外遺址中西部出土的一鼎器口沿下內壁有銘文“父乙”。坊堆村出土了卜骨,其中一片刻有一條卜辭,共8個字,卜辭釋文為“□囪□三止又疾貞。”這是西周甲骨文在國內首次發現。……[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人在线观看视频 | 在线观看国产欧美美女乳头 | 中文字幕淫亂視頻 |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无遮挡 | 色偷偷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 五月天丁香婷婷激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