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北省 > 邯鄲市旅游

邯鄲市文物古跡介紹

邯鄲展覽館建筑群
  邯鄲展覽館建筑群邯鄲展覽館建筑群位于邯鄲市中華大街45號,坐落在市中心,與戰國古跡“武靈叢臺”隔道相望。館址占地總面積為18000平方米,建筑面積達8000平方米,使用面積6000平方米。館前廣場開闊、青松翠綠、四季花香。主體建筑分為上下兩層,高18米,內設大小15個展廳。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館的前身是邯鄲“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展覽館”,始建于1968年7月,是年12月落成開館。1971年底,又更名為“邯鄲地區展覽館”。1980年7月,再改為“河北省邯鄲地區博物館”。1984年5月,該館改稱“邯鄲市博物館”,是年10月,首次舉辦“邯鄲市出土文物展覽”,正式開館。該館是河北省和邯鄲市的“德育教育基地”。……[詳細]
涉縣玉泉寺大殿
  玉泉寺大殿玉泉寺大殿位于涉縣溫村。玉泉寺為涉縣大寺之一,現僅存大殿(水陸殿)1座,其他無存,原布局已不詳。水陸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瓦頂現存有琉璃花脊、吻、獸等,五彩釉色,紅陶胎體。檐下施有五鋪作雙昂斗拱,足材22厘米×12厘米,柱形為卷剎柱,柱子側腳可見,升起不明顯,闌額、普柏枋素面無飾呈“T”形,普柏枋接頭為勾頭搭掌。梁架進深六檐,前后用二柱及內中柱支頂,歇山大木以二丁栿承托,梁栿以自然材略修整而成,梁架結點使用斗拱連接。寺內原有金代碑一通,另據《涉縣縣志載》“玉泉寺在溫村,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建”,大殿始建于金、元,現存建筑應為重修后的遺物。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涉縣玉泉寺大殿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原曲大廟
  原曲大廟位于涉縣固新鎮,原名“龍王廟”,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由正殿、獻殿、戲樓和東、西配殿及倒座等組成,坐西北面東南,占地面積1263.36平方米,廟內還存有石碑三通。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一間前帶廊,單檐懸山布瓦頂,前檐施斗拱。獻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十字歇山布瓦頂,檐下施五踩斗拱,角柱為小八棱形石柱,刻有清代題記,梁架、額枋、斗拱等木構件上均施彩繪。原曲大廟布局較為完整,獻殿建筑結構、形式在該地區保存較少,獻殿石柱上的題記,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抗戰時期原曲大廟曾用作抗日軍政大學分校校址。2018年2月14日,原曲大廟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北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84、凈明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凈明寺
  凈明寺凈明寺位于武安市管陶鄉小店村東北,為四合院式建筑布局,寺內建筑大部已毀,現存建筑有正殿、東西配殿、山門等。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門進深三間,面闊一間,磚木結構,硬山布瓦頂。正殿面闊三間,為磚木結構,單檐硬山布瓦頂,殿前有月臺。殿內有石造像四尊,石獅一個,石象一個,兩山墻上繪有壁畫。東西配殿均為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磚木結構,硬山布瓦頂建筑。院內立有明、清時期的石碑、香臺,明代供桌五個,菩薩殿遺址上有石造像一尊。院外有石造像一尊。距寺前西南50米處存有一個石塔,為“圓音大師壽塔”。凈明寺始建年代無考,據現存建筑合附屬文物分析,建筑為明代遺存,清代曾有修繕。……[詳細]
北田村遺址
  北田村遺址北田村遺址位于武安市北田村,從新石器時代開始,即大約公元前6000年就有人類在此居住活動,以后到龍山時代、商、周直至漢一直都有人類遺跡,遺址文化前后延續3000多年。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遺址面積約36000平方米,文化層厚度2-3米,內涵豐富,主要遺跡有灰坑、墓葬、紅燒土層等,遺物主要有陶器、石器、蚌殼等,陶器器形有罐形鼎、小口瓶、紅頂碗、鬼臉式鼎、鬲以及筒板瓦等,紋飾有素面、之字紋、指甲紋、籃紋、繩紋等。地表上夾砂紅陶片、夾砂灰陶片和泥質灰陶片隨處可見,該遺址的發現對于研究豫北、冀南地區新石器時代至漢代歷史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詳細]
天青寺大殿
  天青寺大殿天青寺大殿位于武安市崔爐村,建于明天順三年(1459年),現僅存的大殿為寺內主體建筑,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布瓦頂綠琉璃剪邊。柱全為石質,截面為小八角形,柱下分別為圓形、方形、八角形須彌座式柱礎。金柱采用移柱和減柱的做法。檐下施七踩三下昂斗拱,昂頭呈如意式,耍頭后尾通過吊柱挑于下金檁下。梁架結構用雙層大額枋,額上托五架梁,前后出雙步廊,檁、梁、穿構件布置也不拘常規,繁復有序,俗稱“亂梁殿”,這種在明代建筑中罕見的梁架結構形式,是研究明代建筑的極好實例。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天青寺大殿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圣井崗龍神廟
  位于河北省邯鄲縣戶村鎮肖河村東北。據《邯鄲縣志》載,圣井崗龍神廟始建于元延祐二年(1315年),明、清兩朝屢有重修。圣井崗為歷代祈雨之所,明、清兩代均有帝王派員祈雨,清代皇帝先后五次為廟加封號、賜金牌。現存銀、銅、錫、鐵祈雨牌113塊,碑刻三通。該廟占地面積16余畝,為南北中軸線布局,軸線上布置有:牌坊、戲樓、山門、前拜殿、前殿、蓮池、九龍橋、圣井亭、后拜殿、后大殿,另外在山門前建有旗桿一對,山門兩側建鐘鼓樓,后部建有道房、東西配殿等。現存建筑均為小式硬山、懸山布瓦頂建筑。建筑密集900多平方米。龍神廟對研究古代祈雨、氣候狀況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詳細]
趙王廟石刻
  趙王廟石刻趙王廟石刻位于磁縣陶泉鄉南岔口村東南800米處的巖壁上,壁對面原有趙王廟,故該處石刻稱趙王廟石刻。據考證,該處石刻成于隋代。巖壁面東,上有龕7,其中大龕1,小龕6,龕內造像合計25尊。大龕位于壁中部,高近20米,龕尖拱額,邊飾柱,內雕一佛二弟子。大龕南側上下排列3小龕,北側上方1小龕,下方并列2小龕。各龕內分別雕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薩5尊、佛弟子3尊造像。在6號龕內有題記,記載了隋開皇年間開鑿石窟的情況。在部分造像上刻人字形溝槽,原來在石刻外建有殿堂。該處石刻造像生動,時代氣息濃郁,為冀南少見的有題記年代的石刻造像。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磁縣鼓樓
  鼓樓,位于縣城中心,因其宏偉的主樓兩旁各建有一間鐘鼓樓而得名。故名鼓樓,又名天下第一樓,畿南第一樓。建于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樓基呈長方形,樓基高8米,面積為1380平方米,中間有一條南北拱券,北石拱門-“雄鎮滏陽”,南石拱門上刻有“景嵩”二字,字體端正,遒勁有力,磁州古代為中原嵩山地區,有宣傳嵩山景色秀麗的美意。臺基上有鋸齒磚墻一道,環四周有陴垛48個,樓建其中,上下共分三層,每層高一丈有余,下兩層均是外柱內墻,墻柱間隔數尺成為走廊,頂上有琉璃筒瓦覆蓋,下有華麗門窗,四角飛檐突起,最上層為南北人字形構造,現在的鼓樓為1993年重建。……[詳細]
武安舍利塔
  武安舍利塔武安舍利塔位于武安市東門里,舍利塔為原妙覺寺主要建筑之一,寺已毀,惟塔存。塔與寺均建于宋元祐六年(1091年),磚制,樓閣式,高38.7米,是河北省南部現存最高的宋塔。塔平面八角形,高十三級,一至二層較高,以上逐層遞減,外觀挺拔秀麗。各層東、南、西、北辟券門,二、三層設平座,平座及各層檐下均施仿木斗拱,出斜拱,華麗而具特色。塔心結構為塔心柱式,使塔分為內外兩層,兩層之間為甬道,內設塔梯可環繞登塔。塔基之下有地宮,方形、穹隆頂,內壁有10尊石佛,并有“宋祐六年重修十方佛記”的題銘,可由此推斷塔之建造年代。2019年10月7日,武安舍利塔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涉縣長生寺
  長生寺位于合漳鄉張頭村長生寺景區內,初建于明代。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寺有三進院落,依山勢建造,一院高過一院,靜臥在半山谷底。寺周山勢陡峭,掉一塊石頭即可砸在院內;山上林木蔥郁,風來時濤聲陣陣。后院大殿佛像下有一井,井口直徑兩拳,汲水與否,不溢不寡,飲之微甜,曰長生水。遍查寺內碑志,追根溯源,不知建于哪朝哪代,傳說始于漢。長生不長生,風蝕雨打,日漸傾頹。本就芥豆之微,文革又屢遭破壞,終至斷碑殘垣,草深瓦破。交通指南景區地址:河北省邯鄲市涉縣合漳鄉張頭村乘車線路:涉縣縣城內乘開往王家莊或石城的班車,中途在張家頭村下車可達。……[詳細]
賀進十字閣
  賀進十字閣賀進十字閣位于武安市賀進村南街,為單體建筑,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下層為十字形磚石結構臺基,門洞貫穿南北與東西;上層建筑平面為方形,重檐琉璃瓦簡便歇山頂,磚木結構建筑,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東西長8098米,南北寬8.92米,通高11.7米,建筑面積80平方米。該閣始建于明代,現存建筑仍保留明代的建筑風格,清代曾進行過重修。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賀進南街始一處保存較為完整的傳統商業街區,該閣位于街的中央,地理位置突出。建筑本身結構嚴謹,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建筑風格在冀南地區較為罕見,有一定的觀賞和研究價值。……[詳細]
永年文廟大殿
  文廟大殿位于永年縣廣府鎮內,為重檐歇山頂建筑。據廣平府志載,大殿建于明代初期,面闊七間,進深三間,共用24柱,建筑面積632.4平方米,通高17米,琉璃瓦屋面,檐下施斗拱,柱頭一朵,補間三朵,轉角為斜拱,均為三抄雙下昂八輔作。殿前有月臺,為青磚砌成,邊用條石壓面,高1.5米,寬36.3米,該大成殿原是河北省內保存下來體量規格最高的文廟建筑。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11月28日夜發生火災,將大殿燒毀,現僅存基址合柱頂石,柱頂石鼓鏡直徑0.75米,殿前兩側原有東西配房,早期被毀,也僅存柱頂石。……[詳細]
艾葉交石窟
  艾葉交石窟艾葉交石窟位于涉縣城西北23.5公里的偏城鎮艾葉交村東南的象山山腰上,坐東朝西。該處石窟開鑿于北齊,面積5.64平方米。窟門呈圓角長方形,高1.46米,寬1.1米,窟門上有人字形槽。窟門左側為北,右側為力士1尊。窟平面方形,寬2.3米,深2.45米,三面鑿壇,正面壇上原有造像五尊,均為圓雕,現均失,僅存佛座,窟北壁雕一佛二弟子,本尊坐佛高1米。南壁為一佛二弟子,坐佛高1米。窟門內兩側各雕供養人1尊,窟頂飾八卦和祥云。窟內石造像除頭部殘損外,保存基本完好。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龜臺遺址
  龜臺遺址龜臺遺址位于邯鄲縣戶村鄉戶村村北沁河南岸的臺地之上,其東南有澗溝遺址,面積4000平方米,遺址東部和北部斷崖商暴露有灰坑等遺跡,文化層厚0.5-1米。1957年秋,北京大學等單位對遺址進行了發掘,遺址共分九層,包括龍山時代、先商、周和漢代文化堆積。龍山時代陶器有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兩種,紋飾有方格紋、籃紋等,器形有鬲、甑、鬶、豆、盆、罐等;先商文化遺存陶器以夾砂灰褐陶褐泥質灰陶為主,器形有鬲、鼎、甕、罐、盆等;西周時期陶器有鬲、豆、盆、甑、甕、缶、罐等。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曲里千佛洞石窟
  千佛洞石窟位于涉縣曲里村西八里,為明代石窟,坐西北朝東南,依峭壁而開鑿。窟呈長方形,寬9.7米,深3.77米,高4.41米。石窟一門兩窟,門前辟一平地。門窗之間刻許多小佛像,門上部刻二龍戲珠,兩側浮雕四身力士像。窟室以兩根高大石柱分為三間,之間佛壇上雕3米高釋迦牟尼像,結跏趺坐于蓮座上。兩側雕立佛像6尊。四壁雕鑿小佛像約計3500余尊,佛像多而不亂,井然有序,千姿百態,無一雷同。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7日,曲里千佛洞石窟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97、學步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學步橋
  介 紹 位于邯鄲市區北關街,原為木結構,明代萬歷年間改建為五孔石橋。橋身長 32米,寬9米,高8米,兩旁的攔板和望柱上雕刻有歷史故事和獅、猴等動物圖案,雕刻精美。橋孔中心處雕有向下俯視的龍頭。古橋旁邊有一座“邯鄲學步”的石雕。 交 通 環5路、6、25、35、40、63、68、70路到學步橋或七中站下河北邯鄲市……[詳細]
98、南崗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崗塔
  南崗塔南崗塔位于武安市西南20公里,南崗村西300米處,此塔坐西面東,為八邊三級樓閣式磚塔,內部結構為回廊式,高約22米,由地宮、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地宮內部呈八邊形,穹隆頂,高3米。塔身為三級,底層塔身每邊寬2.4米,東西設門,塔身上部用仿木斗拱和磚雕仰蓮。二、三層塔身構造與首層塔身基本相同,但二層塔身僅南北面設窗,三層塔身各面間隔設門、盲窗。塔剎由兩層磚雕仰蓮和寶珠組成。塔構造精巧、秀麗。據考證,該塔創建于宋代。塔東有康熙年間重修天王殿碑1通。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單位。……[詳細]
99、趙王陵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趙王陵
  趙王陵位于邯鄲縣西北丘陵地帶,距邯鄲市區20公里,屬三陵鄉。是我國戰國時期七雄之一趙國的帝王陵寢。趙王陵在邯鄲縣境內共三大墓丘,其從東至西編號為1、2、3號。另兩座在永年縣,編號為4、5號,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河北省乃至我國歷史最悠久的王陵。此陵墓依山而建,氣勢恢宏,雖經2300多年的風雨侵蝕和社會人為損壞,地面建筑只存遺址和碎磚爛瓦,但其整個陵臺、陵墓封土、墓臺、神道等保存十分完整。一號墓南北長290米,東西寬200米,頂部一個神道,長260米,寬60米。二號墓南北長240米,東西寬190米,頂部兩個墓丘,墓臺西北有完好的散水和鋪地云磚,神道是土、石鋪成。三號墓南北長180米,東西寬85米,頂部一個墓丘,墓地四周殘存用夯土筑成的陵園墻。邯鄲縣志對趙王陵的記載是:趙王墓三王:惠文、孝……[詳細]
涂氏先塋
  涂氏先塋涂氏先塋位于涉縣東南42公里處的合漳鄉白村北的轎頂山麓,墓群北靠轎頂山,前臨濁漳河,左有蒼龍嶺,右依白虎山,三面靠山,一面臨水。涂氏先塋是大清皇帝為褒揚忠義之臣涂應泰夫人完氏而修筑的。涂應泰任湖廣分守下湖南道布政司使參政時,其妻完氏克勤內德,全力支持,后-為淑人。墓地現存石碑坊、石獅、墓冢、華表及位于神道右側的仰天虎、臥羊、戰馬、文武-等石像生河兩通石碑。涂氏先塋保存基本完好,是研究清末一般官吏河民間葬俗極為寶貴的資料。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最新国产乱视频伦在线 | 亚洲第一在线综合网站 | 色香欲亚洲天天综合网 | 日韩欧洲亚洲美三区中文幕 | 在线电影日韩亚洲中文久 | 亚洲偷精品国产五月丁香麻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