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寺,位于左云縣城東南隅最高處,全寺五進院落,坐北向南,占地7000平方米。該寺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間,曾于正統、弘治等年間有過六次擴建和重修,至今部分建筑保存較好。楞嚴寺音樂是當時寺廟音樂的經典,音樂中吸收了“天竺樂”、“龜茲樂”等印度和西域的佛曲,由楞嚴寺僧人采用本地民間樂曲,吸納西域、印度的佛曲及中原地區的音樂演奏手法創作而成。其音樂系寺廟音樂的北方系統,屬北方系統東西兩路流派的東路。由于起調深沉、曲調古老而優雅,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演奏時使用的樂器有管子、笙、手鼓、鑼、引磬、铞、鈸等11種。現記載有楞嚴寺音樂歌贊10曲,楞嚴寺音樂吹腔28曲。據楞嚴寺老藝人講,該寺音樂由內蒙涼城的寧愿寺傳入。楞嚴寺寺廟音樂對于研究北魏時期建都平城地區的民族文化交流、民間音樂文化及其當地寺院佛事、佛曲,……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