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河北省
>
保定市旅游
保定市文物古跡介紹
河北省
淶水縣
易縣
蓮池區
定州市
滿城區
涿州市
淶源縣
唐縣
定興縣
安國市
曲陽縣
阜平縣
蠡縣
高碑店市
順平縣
徐水區
博野縣
清苑區
競秀區
望都縣
高陽縣
保定市文物古跡
保定市紅色旅游
保定市名人故居
保定市博物館
4A景區
保定市十大景點
全部
保定市特產
保定市美食
保定市地名網
保定市名人
[移動版]
121、
直隸審判庭舊址
直隸審判庭舊址直隸審判廳于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開工建設,至宣統二年(1910年)投入使用,是中國從封建司法制度向近代司法制度演變的重要節點,在中國法制史上彌足珍貴。1935年,河北省高等法院駐此,后一度成為保定市北市區政府機關所在地。2008年10月,該建筑被列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有關資料顯示,該廳曾審判過“劉青山、張子善嚴重--國家資財案”等轟動一時的大要案。……
[詳細]
122、
博野扁鵲墓
蘆村扁鵲墓位于博野縣城西北12.5公里的蘆村。相傳戰國時期,“神醫”扁鵲來此行醫,后葬于此。墓封土高3米、長5米、寬6米、面積30平方米,l957年平整土地時被毀,現僅存墓磚、陶片。據《博野縣志》載,“紫薇山名紫薇阜,在蘆村紫氣浮騰、土色燴赤,前有扁鵲墓”。1987年10月,該墓被列為博野縣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封土邊緣為基線四周各外擴50米。具體位置:蘆村扁鵲墓位于博野縣城西北12.5公里的蘆村……
[詳細]
123、
明代張永張富墓
明代張永張富墓 在今萃云樓飯店后院內,原有石牌坊,神道碑,石像生、石五供等。50年代因建筑已拔出,今殘石尚存。按張永為宦官,明史有傳“張永保定新城人(龍趙莊村人)。正德初總神機營……封永兄富為泰安伯”.此墓前石牌坊橫額上即刻有:“敕封泰安伯張公之墓”字樣,此墓早年被盜。另有一大墓因墓頂澆灌三合土非常堅固,又有外槨及棺,可能因早年積水未被盜掘,拔墳時因積水深揮黑又有一股柏木油味,無法清理只將內槨和棺起出,殉器物至今尚埋地下。……
[詳細]
124、
大宋臺古墓
該墓位于蠡縣大宋村東南300米處,1976年經勘察確定系東漢時期(公元25-220年)墓葬。封土高15米,圓型,占地面積3782平方米。明朝嘉靖時封土曾建清涼寺現已廢,今存石碑。古人王荔有詩云:碧天涼雨小春時,殘菊疏籬壓故枝。雁抵衡陽隨暖翼,水凝河北趙寒澌。憶誰同上清涼寺,老我重游大宋陂。回首含情增感慨,百年健興獨心知。相傳此墓為東漢一公主丹珠所葬之地,故稱丹珠墓,1982年定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125、
齊蓋墓
齊蓋墓位于蠡縣南莊鎮屯里村東南一華里處。該墓為西漢時期(前206年—公元23年)方型墓,封土高3—4米,長40米,寬40米。距墓東南200米處有一小土臺,為昔年祭祀齊蓋之廟宇,現已成為遺址。齊蓋(生卒不詳),字副世,博陵(今河北蠡縣)人。漢平帝時,錫字“漢賢”。因安邊立功,被拜為北平大將軍,先后封為險瀆(今遼寧省臺安縣東一帶)侯、關內侯,兼知河北道事。清《蠡縣志·卷九·藝文篇》載有《漢齊蓋廟碑》。……
[詳細]
126、
燕下都
燕國下都俗稱燕下都,是戰國時期燕國的都城,位于易縣城東南12華里處,界于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間,是我國現存的一處較完整、文化遺存極為豐富的大型戰國都城遺址,故都呈不規則長方形,東西長8公里,南北寬4—6公里,總面積40余平方公里。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燕下都共有八處景點。在燕下都文保所院內,建有面積約四十平方米的文物展室,展出燕文物二百余件。……
[詳細]
127、
北邊橋遺址
北邊橋遺址,位于淶水縣野三坡白草畔景區北邊橋村,村民挖窖時發現。1988年8月,北京大學考古學系與保定地區文物管理所進行了清理。清理前,頭骨大部分被砸毀,清理后,跟骨以下不存,其余尚完整。修復及復制工作,在北京大學古人類學家呂遵諤教授和動物考古學家黃蘊平教授指導下,歷時兩年余,并將其命名為“淶水人”,距今二萬八千年。1993年7月15日 ,北邊橋遺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128、
龍興觀道德經幢
老子道德經幢位于縣城內友誼路。據《天下輿地碑記》載,經幢于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立在易縣城西開元觀,南宋乾道五年(1109年)遷至城內南端的龍興觀。經幢通高6米,由座、身、頂三部分組成,清同治十二年為暴風雨吹倒,其后二年重修時位置裝錯。1986年易縣人民政府重修經幢碑亭,以利保護和管理。級別“國保”。龍興觀道德經幢位于中國北部河北省的易縣,該幢是目前中國現存唯一較完整的唐代(公元618~907年)道德經幢。龍興觀是中國唐代北方的著名道觀,現僅存道德經幢及三通石碑。經幢鑿刻建造于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現高4.29米。幢身正面刻“太上玄元皇帝道德經,大唐開元神武皇帝注”,落款為“易州刺史兼陽軍使賞紫金魚袋上柱園田仁碗奉”。據推測,此幢上的文字為唐代書法家蘇靈芝所書。龍興觀道德經幢的……
[詳細]
129、
三霄圣母殿
三霄圣母廟位于曲陽縣東羊平村,供奉云霄、碧霄、瓊霄三位女神。建筑布局為座北向南,從南往北依次為山門、馬殿、東西廂房、正殿,現存馬殿和正殿。主體建筑三霄圣母殿,3開間,3進深,高10米,建筑面積161平方米。為典型的單檐廡殿式(級別夠高)建筑,原為琉璃瓦頂,今存琉璃瓦脊布瓦頂。殿前原有抱廈(已毀),殿的前墻為方格木隔扇。殿內有明柱、垂柱各4根,經歷代重修,該殿木結構形制具有典型元代建筑風格。……
[詳細]
130、
荊軻塔
荊軻塔又稱圣塔院塔,坐落于易縣城西南2公里處的荊軻山上,是省重點文化保護單位。始建于遼乾統三年(1103年),歷經明萬歷年間、清康熙、乾隆年間及解放后的1985、1986年多次修葺,現塔高24米,八角十三層,磚石結構,下有蓮花仰托,上有舍利子封頂。塔每層之八隅均懸風鐸,經風吹動,清脆悅耳,音傳四野。門票:無游覽時間:半小時電話:0312-8212484……
[詳細]
131、
北方中遺址
北方中遺址 北方中戰國墓及遺址。在高碑店鎮北方中村磚瓦廠北面,面積60000平方米,是由磚廠使土發現的,出土器物有尖首刀幣、加砂紅陶釜、灰陶豆、銅箭鏃,還有甕棺葬。距地表80厘米是較晚的一處墓群。出土文物有邢窯瓷碗和裝有銅錢的骨灰罐。銅錢最早的有開元通寶,其余都是北宋錢。同時出土的還有遼代瓷碗,這種瓷碗在這一帶多有發現,呈米黃釉,胎色灰白、較厚,很像龍泉務窖所燒。……
[詳細]
132、
烏龍溝長城
烏龍溝長城位于河北省淶源縣,建于明萬歷年間,是內長城的一部分。西接山西省平型關南的下關,東北入淶水縣,淶源境內全長150公里,經12個鄉鎮。保存完整,雄姿可觀,而且攀爬過程中沒有什么危險和難度。此景點目前尚在開發中。修建這段長城的目的應該是為了防止蒙古族的入侵。明朝疆土地圖雖大,軍事卻一直積弱,軍事體制畸形,導致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穩定邊疆,而中國又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當時北方的蒙古、滿族都近距離的威脅北京。俺答汗曾破古北口包圍京城三天;明土木之變后的1449年瓦剌曾破紫荊關直逼京城,而烏龍溝就是紫荊關的外圍防線,守只有一線,破則京城門戶洞開。修建內長城是明朝特殊的條件下的產物:蒙古未滅,時而降伏時而造反;東北的滿族也漸漸興起,不時與明朝軍隊發生沖突,在自家后院修建一條內部防御線拱衛京師絕對是……
[詳細]
133、
宋洛曙故居
宋洛曙故居位于林堡鄉宋莊村內。故居原建磚房兩間,1951年倒塌,后修為坯房,1980年坯房又倒塌,經蠡縣縣委批準,于1981年5月動工修建,改坯為三間前出廈磚房。宋洛曙故居為高蠡暴-動-指揮部,已成為蠡縣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之一,每年都有大批群眾和中小學生參觀,接受愛國主義教育。1986年8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并征集了大量文物資料進行展覽,有專人管理。……
[詳細]
134、
大汲店古戲樓
大汲店古戲樓始建于清光緒16年(1890年),位于江城鄉大汲店村東西大街中段北側,坐南朝北,高高的戲臺,用巨型石材砌成,前明后暗,前低后高,前窄后寬,呈品字型結構。戲樓正中高懸“盛世元音”匾額一塊,與后樓東西兩側墻壁上鑲嵌著的“古今通鑒,風雅遺音”八個大字相映生輝。古戲樓與北面坐北朝南的觀音堂組成了一個小型古建筑群,1993年被列為“保定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135、
三丈漢代墓群
三丈漢代墓群 高碑店鎮三丈村由磚廠使土發現丁漢墓群,大都被破壞,陶片及磚瓦碎片滿目皆是。有的墓葬一半尚含土中,都屬小型磚室墓。砌法結構亡圓下方,墓坑呈長方形。采集物有銅帶飾和銖錢,還有一些很薄的紅陶片。另收集到六件大小不一灰陶罐。早年這里曾發現一座較大的漢代磚室墓,村民取墓磚砌墻。出卜文物有陶樓,陶俑,惜早年已散失。幸存一件灰陶長方形無蓋陶匣也已殘缺。……
[詳細]
136、
野場慘案遺址
野場慘案遺址位于順平縣大悲鄉野場村石溝。2001年2月7日,野場慘案遺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43年,侵華日軍將鋼刀架在一位年僅14歲少年王璞的脖子上,威逼其說出八路軍的0彈藥所藏地。王璞用振聾發聵的童聲喊道:“就是死也不當漢奸”。殘暴的日軍開了槍,將包括王璞在內的118名無辜群眾殘忍殺害,制造了滅絕人寰的“野場慘案”。……
[詳細]
137、
蠡吾縣城遺址
蠡吾縣城遺址位于城東鄉里村東南60米處,為西漢蠡吾縣城。據清代《博野縣志》記載:“蠡吾縣城在后魏時為滹沱河水所湮”。遺址長1500米,寬1000米,高出地面3~5米不等。文化層厚約2米,內有灰陶罐、漢磚、瓦井、漢瓦盆、陶片等。1987年10月,被博野縣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體位置:蠡吾縣城遺址位于博野縣城東鄉里村東南60米處……
[詳細]
138、
八會寺刻經
八會寺刻經龕位于河北省曲陽縣西羊平村西北約100米的少容山頂。少容山,又稱黃山,以盛產白石而著名。據縣志載:八會寺創建于北齊時期,原有上閣、下閣、菩薩、資福、普同、圣壽諸院和鐘、鼓樓。幾經劫難,至清末已焚毀殆盡。1935年,著名的中國古代建筑專家劉敦楨先生曾對八會寺遺址及刻經石龕做過調查。當時尚存覆蓮石柱礎1件,石造像兩尊和若干八角石柱。……
[詳細]
139、
晉察冀烈士陵園
晉察冀烈士陵園位于唐縣軍城鎮南關村。所處位置相傳宋代名將楊六郎閱兵教場。總占地面積67畝,這里背靠高聳的古城遺址,東臨古老的通天河,四周群山環繞,園內綠樹掩映,墓碑林立,風景異常秀美。晉察冀烈士陵園原為晉察冀邊區抗戰烈士公墓,始建于1940年2月,那時戰火紛飛,物資缺乏,敵人騷擾,邊區軍民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先后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完成。可是1941年卻兩次遭到敵人的嚴重破壞,炸毀了紀念塔等主要建筑,1942年邊區軍民又利用間隙進行修復。建國后黨和政府又撥專款多次組織修繕和擴建,使陵園結構完整,建筑協調,墓林相間,相得益彰,定名為晉察冀烈士陵園。陵園坐西朝東,以中間的白求恩墓為中軸線,南側是柯隸華墓,北側是瓊尤恩墓,拾線而上的是烈士公墓和晉察冀邊區抗戰烈士紀念塔遺址。晉察冀烈士陵園是一處埋葬……
[詳細]
140、
王子墓
王子墓俗稱王子墳,位于博陵鎮西王墓村西北500米處。現存邊長6.5米,高4米的一方形土丘。相傳,戰國時期,一領兵王子戰死后,所領士兵每人一包土將王子葬于此地堆積成墓丘。墓區地表存在大量戰國時代的陶瓦片。至于王子何國?何王?名誰?沒有記載。王子墓被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體位置:位于博野縣博陵鎮西王墓村西北500米處……
[詳細]
[上一頁]
[第1頁]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最后一頁]
[下一頁]
·
保定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保定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保定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保定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保定市A級景區名錄
·
保定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河北省十大古建筑
·
第一至二批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三批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四批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五批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六批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
2021年河北省智慧景區示范點
·
第一批河北省誠信文明示范景區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日韩欧免费视频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喜
|
日本欧美性爱网一区
|
亚洲精品另类国产
|
久久亚洲欧美日本精品
|
亚洲国产原创AV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