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云浮市旅游

云浮市文物古跡介紹

樓腳民居
  樓腳民居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羅城街道辦事處石圍社區居委會樓腳。明末清初建筑,坐西北向東南,一路四進,依地勢逐級升高,面闊13.1米,進深37米,面積485平方米。硬山頂、龍船脊、平瓦,龍脊鑊耳封火山墻,水磨青磚墻、麻石腳,內凹肚門,兩廂檐口貼塑海浪花,素胎瓦當、滴水。頭門小屏風,大天井兩側有臺式廡廊,用瓜柱5架梁,柱上加刻斗,兩廡和第二進廳前共有四塊紅石雕花攔板,門廳后墻用木雕花窗。第二進官廳三開間三進深,八條圓木柱,瓜柱七架梁,前為雙檁卷棚頂檐廊,十字斗拱,后為立體式屏風門,額枋底部雕花。第三進開中門,用方條趟櫳門,立體式屏門分兩層,上有雙層雕花龕罩,設祖堂,廳門有方條趟櫳門。第四進原為三層炮樓(今已拆小一層),底層為白砂巖,九級人字臺階,開高門,用方條趟櫳,裝有三個鐵橫櫳箍,炮樓設四廂……[詳細]
22、獅子廟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獅子廟
  獅子廟獅子廟(又名獅子名山)位于大灣鎮獅子頭村公路橋頭,始建年代不詳,重建于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建筑面積450平方米。整座建筑保存較好。該廟坐東向西,面臨瀧江(南江河),由前殿、正殿、后殿、拜亭、配殿、廡廊、月門、廂房等組成,主體建筑為臺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結構,主體建筑內外均有精湛的木雕、灰雕、石雕和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的壁畫、脊飾別具一格,是雙層裝飾,首層脊飾塑有帷妙帷肖的各樣人物、動物、花鳥的灰雕,頂層鑲嵌著佛山奇玉燒制,富有民俗特色、造形優美、栩栩如生的神話故事人物組合瓷制工藝。脊頂的“雙鳳朝陽”、“二龍爭珠”,如是狀欲騰云躍空,熙陽之下,金光閃閃,分外耀眼。該廟宇的脊飾、灰雕、壁畫、檐板飾、脊卷草、風火山墻等精湛工藝特色,是粵西地區現保存之完整藝術珍品……[詳細]
南門頭大夫第
  南門頭大夫第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羅城街道辦事處西區居委會南門頭。清中期建筑,又稱老大夫第,坐西北向東南,三路五進,面闊22米,進深47米,面積1034平方米。懸山頂,龍船脊,平瓦,修葺后多有改動。前為兩推首。前圍墻,開有小斗門,第一進圍墻后有小地堂,推首外后又建圍墻留外明堂,變為門內外有三圍墻、三地堂格局。青磚墻,紅石腳,綠釉瓦當,明堂紅石鋪地,墻體紅石上有三層麻石,右推首有花格屏門小客廳,前有磚砌花窗擋隔墻,前連內登帶直巷,登帶直巷實為一道排水明渠與檐階石,第一進門廳在大門后有六檁卷棚頂檐廊,博古架,青磚地面,置花格擋中后屏板門,天井三面接后堂水,第二進前置落地花格雕花罩式門,后為立體式花格擋中屏風門,第三進開大門,第四進不相連,由一橫式大天井隔開,青磚基礎砌坭磚墻,第五進拆去。右側一排……[詳細]
三羅民眾抗日指揮部舊址
  三羅民眾抗日指揮部舊址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羅城街道辦事處北區社區居委會道前街。原為彭家祠,清末民初建筑,坐西南向東北,面闊32.3米,進深33.7米,面積1088平方米,廣三路,縱三進。硬山頂,灰塑博古脊,平瓦,兩登帶巷,邊路正立面有兩個高大鑊耳山墻,中路前兩進有四個鑊耳封火山墻,第三進,兩層,兩側有鑊耳封火山墻。前門三級臺階、麻石梁柱、平袱4步架梁、外凹肚門。登帶巷有三個搭灑,門廳三開間二進深,四石柱,11架梁,中廳三開間三進深,梁架被天花板屏蔽。前有6檁卷棚頂檐廊,東廂有議事廳,三開間三進深,前為四柱卷棚頂檐廊,中平袱7架梁延接后墻,其余為廂房,登帶巷有三個長天井。第三進開橫門,前有天井長廊,后樓共有7柱騎樓券拱式迥廊,有護欄,東西廂為樓梯房。該建筑以后樓最具特色,為清末民初最具規模的……[詳細]
七堡義勇祠
  七堡義勇祠(郁南縣六區農會暨農軍舊址)位于廣東省云浮市郁南縣平臺鎮大地村委大地村,建于清咸豐十年(1860),座西北向東南,所記載,該祠原為廣三路三進深,其頭門廳己于1972年損壞,改建成為分8卡二層樓房。二、三進沒有改變面貌,占地面積1157平方米,總面寬28.28米,總進深35.10米,建筑面積993平方米。磚木瓦結構,硬山頂,回廊開敞,拱門對稱,柱石上刻楹聯,墻壁上有灰塑和彩畫,整體氣氛顯得幽深肅穆,古色古香。中后座都是敞口散廳,廳中立有四條磚柱,中廳磚柱上刻有一副對聯,內容為:“朝出搴旗,夕歸秉來,積十二年奮身苦戰,可憐自韌肉飛,至今風雨蒼茫,憂想英靈呼殺賊;生為義士,死作國殤,保千戶漢族居堪,面對青天灑血,永教春秋奉祀,不忘慷慨副同酬”。據縣黨史資料記載,此祠是郁南縣六區農民協會會……[詳細]
石龍塘葉氏大屋
  石龍塘葉氏大屋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羅鏡鎮鏡西村委會石龍塘村。清代建筑,坐北向南稍偏西,廣六路,深四進,俗稱十二座。面闊63米,進深43米,面積2709平方米,前有20米地堂。懸山頂,灰塑博古脊,平瓦,中路高出其它各路,兩條登帶巷,邊路廂房外又有兩條直巷,巷外再有兩排附屋。正立面原有兩鑊耳山墻,鑊耳拆去,僅剩墻體,墻體較主屋凸出。青磚包泥磚墻,灰砂夯土腳。附屋泥磚墻。中路為外凹肚門,闊10米,旁路為內凹肚門,闊4.2米,均有方條趟櫳。登帶巷用企櫳門,上圓下方。圍墻灰砂腳,磚砌疏窗墻體,外為水塘。大門墩有木桎,大門廳后有屏風,天井較深,內鋪青磚,門內兩側稱朝廳。二進廳有石屏板門,三進廳后有立式屏板門。當地稱為雙落鰲,雙登帶,四角四炮樓(后高前低),共有十九個天井(兩側為長天井),12個廳(不包……[詳細]
輿權黃氏宗祠
  輿權黃氏宗祠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羅平鎮替西村(朗)黃自然村。祠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1980—2003年曾維修。坐東南向西北,面闊30.7米,進深19.3米,面積592平方米。廣三路縱二進。硬山頂,灰塑博古脊,平瓦,博古兩面雕有番鬼扛脊,博古人字斜脊封火山墻,兩低鰲密檐,兩登帶巷,開前門,邊路為兩排輔屋,見人字斜脊。青磚墻畫抹灰劃磚線,灰沙夯土腳,門檐柱為圓木柱,雙步架梁,內為磚仿石檐柱。小屏風,廡廊為7架梁,寢堂為三開間三進深,圓木金柱,磚仿石檐柱,瓜柱9架梁,前為四檁卷棚頂檐廊,后檐為墻體承重。內存清道光十八年《黃氏世系譜記》和《創造祖祠蒸嘗碑》。邊路為四耳房作書館,右側缺后角左側再建一間為倉管,作管理宗嘗用。地堂有矮墻,左右有小門亭,外側為月塘。該祠灰塑脊和坭水墻畫多人物圖案……[詳細]
羅城區氏祖屋
  羅城區氏祖屋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羅城街道辦事處區屋居委會。清中期建筑,坐東北向西南,三路三進,硬山頂,龍船草尾脊,平瓦,第一二進為人字封火山墻,兩條內登帶巷,邊廂正立面有兩個龍脊鳳尾山墻,廂房后為兩個平脊馬頭墻,第三進側向有四個龍脊鑊耳封火山墻,青磚包坭磚墻(見光包),素胎瓦當,60公分紅石腳,雙凹肚門,紅石檐階,內墻面抹灰勾劃磚線。前明堂有圍墻,明堂14米寬,8米深,圍墻外為半月塘,圍墻左側砌一小門樓,后為吹打房、紅石門額、磚花窗。頭門小屏風,內天井兩側有雅致小偏廳,外砌嵌花窗擋隔墻,內置雙柱落地罩式屏門,頂有木藻井。第二進內凹肚門,內有立體式花格擋中屏門。第三進稱觀音廳,前開大門,后設神棚龕罩,橫通巷走曲尺形接直通巷,后門通后花園,內登帶直通巷外兩排附屋,右側圍墻內有小花園。該建筑造型……[詳細]
云浮縣人民政府成立舊址
  云浮縣人民政府成立舊址位于廣東省云浮市云安區富林鎮界石村委蓮塘自然村。建于1942年,原為當地鄉紳黃善初所建。坐東南向西北,土木結構,廣三路,總面寬261米,總進深19.8米,中路三間二進,懸山頂,博古脊,脊飾花鳥灰雕,平瓦,木雕檐板,推籠門,石門枕。左右兩路西北面有鍋耳風火山墻。房子較高,原有二層,整間大屋二樓一體貫通,可環繞通行,現樓板已全拆毀。外墻四周有槍眼炮眼,房子西南角建有一小炮樓,高四層,寬2.6米,深4.4米,樓頂及樓板已毀,現只剩下破殘的墻體。1949年4月20日,經中共粵中分委批準,云浮縣人民政府在富林蓮塘村宣布成立,麥長龍為首任縣長。縣人民政府辦公地點就設在這座黃善初大屋。1949年10月27日,云城解放,云浮縣人民政府機關從富林進駐云城辦公。2011年6月被確定為縣級文……[詳細]
中共三羅中心縣委舊址
  中共三羅中心縣委舊址(1945-1946)位于廣東省云浮市郁南縣桂圩鎮桂圩村委龍崗村,原來是村集體的織布廠,村民現稱其“舊布廠”,因其位于石頭山麓的地理位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一直作為我黨的地下工作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作為龍崗小學老師的教務室和宿舍。舊址建筑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間,座西北向東南,總面寬16.8米,總進深11.66米,建筑面積195.88平方米,廣三路深二進,青磚瓦木結構,硬山頂。大門為趟櫳門。仿石柱,第二進有木樓,兩側各有一天井、兩廊。第二進正廳兩邊各有2間小房間。門樓、墻上有壁畫、木雕、灰塑。2017年被郁南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7月重新修繕布展,開始向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開放參觀,被批準公布為云浮市中共黨史學習教育基地和郁南縣中共黨史學習教育……[詳細]
附臺村翁氏牌坊
  附臺村翁氏牌坊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羅鏡鎮駙臺村委會牌坊村。清道光十八年(1838)為旌表區元德之妻,節婦翁氏而建造,坐西向東。四柱三間三樓牌坊,磚柱批灰仿石結構。面闊6米,明間3米,次間1.5米,廡殿頂。以灰塑藝術最具特色,彩塑飛鳳,配以山水圖案以殛各種人物造型,重彩粉飾,精妙傳神。正中灰塑金童玉女捧月,兩端塑彩鳳1對,重脊翹起,下塑2個托梁力士(番鬼托梁),上塑4個彩鳳。次樓依半個明樓模樣各塑3個彩鳳,形態各異。整座共塑12個彩鳳造型各異,栩栩如生。明樓正面上 書-“圣旨”匾額,兩柱對聯橫額為“節孝流芳”,內容為“鐵石為心任苦雨凄風干百年堅貞不朽;丹青刮目儼銀臺金闕億萬世瞻仰猶新”;明樓背面上 書-“旌表”匾額,兩柱對聯橫額為“冰清玉潔”,內容為“想當年矢志柏舟猿嘯鳥啼與冰霜而勵潔;喜今……[詳細]
莼圃陳公祠
  莼圃陳公祠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羅平鎮平垌村委會大屋垌村。建干清光緒九年癸未(1883年),坐西南向東北,一路二進,面闊27.2米,進深27.9米,面積760平方米。硬山頂,灰塑博古脊,平瓦,書卷人字博古封火山墻,兩邊廂正立面有兩個云頭狀大鑊耳山墻,麻石檐柱,月梁,三步架平袱墊梁,青磚墻面抹灰勾劃磚線,夯土墻腳。綠釉瓦當,滴水,頭門三開間二進深,大天井有石條砌中路,后有一個四流水歇山頂拜亭,有嫁妝瓦,內用四條木柱,外用四條磚仿石柱,下有嵌素瓷花窗矮欄,天井兩側有雙柱卷棚頂廡廊,六角形磚仿石柱。第二進寢堂三開間三進深,前檐磚仿石柱,中用八角形木柱,前檐為四檁卷棚頂檐廊,后檐墻體承重。中為11架梁,存三塊練功石,刻有“至彀堂”三字。后墻密檐嵌綠釉花窗。該祠以中天井拜亭最有特色,且內部雕刻精美,檐……[詳細]
新興龍潭寺
  龍潭寺位于新興縣龍山國恩寺后山山麓,龍潭寺舊址曾是六祖惠能大師與母親李氏在公元644年至665年居住生活的地方,其前身為六祖惠能舊居。惠能禪師(638年-713),俗姓盧氏,唐代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人。佛教禪宗祖師,得黃梅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東山法門,為禪宗第六祖,世稱禪宗六祖。唐中宗追謚大鑒禪師。著有六祖《壇經》流傳于世。是中國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佛教高僧之一,與孔子、老子并稱為“東方三圣人”。據史料記載,為緬懷惠能禪師,當地人于明朝末年在國恩寺背后山麓——六祖與其母親生活過的龍山舊居建起寺廟,因寺前原有一潭,稱為龍潭,故名龍潭寺。原寺在民國時期崩毀,1998年起開始修復。寺內有由泰國佛教人士贊助的重六噸的六祖漢白玉座像,還有有生命之泉與智慧之泉。禪宗六祖盛名遠播,龍潭寺作為禪師故居,……[詳細]
三羅宋桂張公廟
  三羅宋桂張公廟三羅宋桂張公廟距宋桂圩鎮1.5公里,位于宋桂、車崗、鳳塘三村交匯處的虎山腰。建于明萬歷五年,該廟為紀念開辟三羅(羅定州、東安、西寧兩縣為一單元)有功的敕封護國庇民英勇都督大將軍張元勛而立。張元勛曾在戚繼光麾下,征剿浙、閩、粵沿海的倭寇立下大功。生前為國為民,死后尊為神。數百年來香火鼎盛。該廟正殿疊梁磚瓦結構,傍邊觀音殿,以及丹房、禪房等明代古建筑。廟前設有廣場和戲臺等。該廟在乾隆年間,葉氏六世祖葉繼熊回鄉擴建修繕張公廟,并規定今后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誕期,十六日為慶典。因此,每逢每年八月十五、六日,海內外各界人士,以及三羅群眾紛紛前來參加各項活動,熱鬧非凡。每十年即逢甲歲九月十三日組織大巡游至廿四日,途經受瑤賊危害最嚴重的地方:宋桂、連灘、東壩、河口、白石等地,場面非常壯觀。19……[詳細]
羅定黃氏大宗祠
  羅定黃氏大宗祠位于羅定市素龍鎮譚祝村。黃氏于明洪武年間入籍瀧水縣(今羅定),永樂年間四世祖黃克任布政司理問,誥贈通議大夫。其弟黃斌任江西按察御史時,在村里建祠堂,以顯耀鄉里。宗祠歷經多次修葺,最大的一次在清乾隆年間。祠為七進,建筑面積1560平方米。面寬13米、總進深達120米。第一進為門,置五級臺階,九架,深4.8米,設有門屏、檻欄、石墩、石鼓等。門樓后天井正中砌一道直通二進大廳的石階,天井兩邊各有一座長7米、深2.4米的卷廊。第二進廳前面為一個進深4.8米的卷廊,兩側各設一個小券門,廳堂面寬、進深均三開間。第三進廳梁架結構與第二廳相同,唯廳后正中砌一道墻,設神龕供奉祖先牌位,兩邊設側門通第四廳。第四進廳和第一進一樣,都是敞開式布局,但天井無廊廡,亦無側墻門。第五進客廳在乾隆年間重修時被拆……[詳細]
平西陳氏祠堂
  平西陳氏祠堂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附城街道辦事處平西村委會西門口西三村。清雍正年間建,清代后期重修,1990年再修。坐東向西偏北,二路二進,面闊20米,進深19.8米,面積396平方米。硬山頂,原為石灣陶瓷脊,平瓦,文革被毀改為平脊,綠釉瓦當,滴水,麻石檐柱,石砌鼓樂臺。青磚抹灰勾劃磚縫墻體,紅石腳,三級紅石臺階,平袱三步架梁。門廳三開間,二進深,仿石柱,柱間立屏風。敞開式,前后堂檐柱作廡廊廊柱,敞開式。紅石鋪天井,寢堂三開間,三進深,磚仿石柱,穿斗抬梁結構,平袱9架梁,前為四檁卷棚頂檐廊,后檐4步架梁。左側為一排書房,一條直通巷,明堂外用城墻磚砌圍墻,兩側開券頂側門。左側門外遺置石灣陶瓷瓦飾,前為磚砌水塘,祠名為新會陳白沙書,似為借用新會祠堂額。西門陳氏為清初從新會遷來,入羅定時間較當地陳……[詳細]
譚其鏡故居
  譚其鏡故居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羅城街道辦事處細坑社區居委會銀竹根村。清晚期建筑,坐西向東,三路五進,面闊37.1米,進深50.5米,面積1874平方米,又稱“文遠堂”。懸山頂,灰塑博古脊,平瓦,正立門面一門樓,兩廂兩附屋,兩條登帶直巷,四個鑊耳山墻,鑊耳已被拆去,青磚包坭磚墻,灰砂腳、麻石夾角。四條內橫通巷,僅有四個側門。門廳為外凹肚門,有趟櫳,雕花擋中小屏風,第二進后每進皆有大門、有門墩,后有花格擋中屏板門,第五進為祖堂,天井為紅石地面麻石檐階,登帶巷開前后門,無灑,用麻石砌成長方形天井接兩側瓦檐水,附屋分為5級,開三個側門。1994年6月8日公布為羅定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譚其鏡(1904~1927),早期中共黨員,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留校擔任入伍生政治部主任,中央兵工試驗廠黨代表,國民……[詳細]
犭帀(獅)子名山
  “犭帀(獅)子名山”又名犭帀(獅)子廟,位于廣東省云浮市郁南縣大灣鎮逕口村委獅子頭村橋頭,南江流域邊,始建年代不詳,歷代都有修建,現存的廟宇是重建于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該建筑歷史悠久,此廟是為了紀念深受民間敬仰的三國時期關羽、孔明、張飛、周倉、關平等英雄人物的古建筑。座東向西,廣三路深二進,占地面積為1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500多平方米。磚瓦木結構,有封火山墻,佛山陶瓷屋脊,硬山頂。內有一天井兩廂房,主體建筑為臺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結構,主體建筑內外均有精湛的木雕、灰塑、石雕和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的壁畫、脊飾別具一格,是雙層裝飾,首層脊飾塑有惟妙惟肖的各樣人物、動物、花鳥的灰雕,頂層鑲嵌著佛山奇玉燒制,富有民俗特色、造形優美、栩栩如生的神話故事人物組合瓷制工藝。脊頂的“雙鳳朝陽”、“……[詳細]
譚御史祠石圍大夫第
  譚御史祠石圍大夫第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羅城街道辦事處石圍社區居委會南永平村。清中期建筑,坐西北向東南,三路四進。面闊36.4米,進深48.3米,面積1758平方米。原府第為并排2座,今僅剩一半。硬山頂,龍船鳳尾脊,平瓦,人字封火山墻,第一進為門樓、倒座房,內凹肚門,兩推首有龍脊鳳尾鑊耳山墻,青磚包坭磚墻(見光包),紅石腳。門樓小廂房兩側各有兩仿石柱;敞開式瓜柱五架梁,后有雙木柱花格擋中屏風。大天井式地堂,兩側為客廳、書廳,仿石柱、花格擋中屏,第二進為內凹門,后屏板門,第三進與第二進同,第四進設太公棚,后排廂層朝前向,中二進廂房朝中,有兩條內登帶巷,共有大小天井7個,兩條橫通巷,開四個側門。右側一座已拆去,全八大座,有內花園,外有兩食水井,一個供淋花的水井。天井中路鋪紅石,兩側鋪青磚。這是羅……[詳細]
連灘張公廟
  張公廟位于郁南縣連灘鎮高街路連灘中學左側。坐西南向東北,建筑面積520平方米,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是為紀念明代廣東總兵官張元勛于明萬歷六年(1578年)建,萬歷二十七年重修,清代又經多次修葺、擴建。主要建筑有頭門、正殿、拜亭、配殿、回廊、東西轅門;前后院有戲臺、炮臺、六角亭、花圃等附屬建筑。現存頭門、正殿、配殿、拜亭。主體建筑平面呈方形,歇山頂。前殿、拜亭、頭門前均為花崗巖石柱,柱礎為石質花籃形。正殿設有6根格木圓柱,柱礎為石質鼓形。配殿均為磚柱,砌成花籃形柱礎。整座建筑墻壁上繪畫各種人物、花鳥彩畫及詩詞;石柱上刻有多首對聯。該廟保留明清兩代南方建筑藝術特色,對研究瑤族歷史和當地民間習俗有一定價值。張元勛,浙江太平人,字世臣,嗣世職為海門衛新百戶。官至都督、蔭錦衣。明末奉旨督剿閩粵海賊,……[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久久久久国产视频 | 一级视频国产免费 | 亚洲视频高清在线人 | 亚洲一区欧美综合 | 丝袜美腿国产综合久久 | 强奷乱码中文字幕熟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