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江門市旅游

江門市文物古跡介紹

赤坎南樓
  南樓位于開平市赤坎鎮(zhèn)騰蛟村。1912年,司徒氏人為防盜賊而建此樓,樓高7層19米,占地面積29平方米,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每層設有長方形槍眼,第六層為瞭望臺,設有機槍和探照燈。抗戰(zhàn)時期,七名司徒氏自衛(wèi)隊隊員曾在此堅守八天九夜狙擊日軍,最后被捕遭日軍殘暴殺害。1983年,開平縣人民政府公布南樓為縣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開平市人民政府籌資300多萬元,在原址建成南樓紀念公園,增設紀念館、雕像、牌樓等景致。南樓是開平赤坎一座極其普通的碉樓,它雖然沒有特別出眾的外表,但經(jīng)過戰(zhàn)火的洗禮和硝煙的熏染,彈痕累累,成了歷史的見證。在日寇肆虐,硝然彌漫的年代,赤坎司徒氏七位抗日英雄在這里譜寫了一曲精忠報國、氣吞山河的偉大樂章。為后人樹立了光輝的形象。地址:廣東門市開平市赤坎鎮(zhèn)騰蛟村類型:城市公園游玩時間:建議……[詳細]
良溪羅氏大宗祠
  良溪羅氏大宗祠位于棠下鎮(zhèn)良溪村。建于明代,羅氏后人為紀念南宋時從南雄珠璣巷遷至定居的先祖羅貴而建。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重建,乾隆、道光年間曾進行修繕,清咸豐十年(1860年)由羅天池主持重修,光緒年間又作修繕,至今保持完好。宗祠占地面積2439平方米,建筑面積1370平方米,為硬山式磚木建筑,面寬三間,三進深,山墻櫊檁,為抬深式木結(jié)構(gòu)。前后三進均為十三架梁。屋面船脊布瓦,綠琉璃貼邊。大門及兩側(cè)均用青麻石砌制,門楣木匾以正楷刻有“羅氏大宗祠”5字。正門屋檐下墻砌有古代人物故事組畫磚雕,兩側(cè)廊門書有“出弟”、“入孝”橫眉。后座兩旁廂廊墻上嵌有碑刻4塊,記載始建、重修年代。祠內(nèi)的青磚花窗、壁畫皆保持著嶺南文化風格。大宗祠第三進廳掛有木刻長聯(lián)一副,記述羅貴的功績與良溪古村淵源:開基蓢底,分居……[詳細]
馮如紀念館
  馮如紀念館位于廣東省恩平市區(qū)北部鰲峰山頂。建于1985年。2000年4月被命名為首批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整個紀念館占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建有館舍1棟,館舍為現(xiàn)代建筑,館舍前壁高8.4米,后壁高6.9米,成斜面平頂形,建筑面積303平方米。館內(nèi)陳列馮如航空史料及有關(guān)圖片。館舍前有面積500平方米的廣場,廣場中央矗立著高1.95米的馮如全身銅像,并陳列有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贈送的殲五型退役戰(zhàn)斗機一架。馮如(1883-1912)原名九如,號鼎三,祖籍廣東恩平,旅美華僑,中國第一個飛機設計師、制造家和飛行家。馮如12歲隨父漂洋過海到美國謀生,受美國萊特兄弟飛行成功的影響,馮如在僑胞的資助下,決心制造飛機。1908年5月,馮如在美國奧克蘭開辦了中國人首個民辦飛機制造企業(yè)——“廣東制造機器廠”,開……[詳細]
新會凌云塔
  新會凌云塔,又名熊子塔、龍子塔,民間俗稱熊(音“泥”)子塔,位于廣東省新會會城鎮(zhèn)歷史名人梁啟超的故居茶坑村的鳳山(又名子山)之頂。是新會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著名的新會小鳥天堂游覽,偶爾回首,可見“遠遠地一座塔人聳在山坡上,許多綠樹擁抱著它。在這附近很少有那樣的塔”(巴金:《鳥的天堂》)。塔的所在地乃歷史名人梁啟超的故鄉(xiāng)——茶坑村。那山叫鳳山,塔叫熊子塔。“熊”(讀泥)是“熊”字下面四點少了一點,系新會特有的一個字。據(jù)《新會縣志》記載:“熊子山在城南二十里,又有鼠熊、馬熊、東熊、長熊諸山。山凡五,各有三足,故云熊。”熊子山下,河流縱橫,潭江和西江支流在此匯入銀洲湖,故亦稱熊海。熊子塔又名凌云塔,建于明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八角七層,巍然屹立于鳳山之巔。登臨其上,可遙望銀洲湖景色。梁啟超十……[詳細]
振韜祖祠
  時代:清代地址:恩平市圣堂鎮(zhèn)歇馬村11巷與12巷之間振韜公生于清朝初期,當時恩平社會動蕩不安,賊寇四起,鄉(xiāng)民離鄉(xiāng)別井,大批農(nóng)田荒廢,糧食緊缺。官府在各村設立糧長,變本加厲地征收沉重的糧稅,強令征糧。振韜公的兄長振謀公輪當糧長時,身患哮喘頑疾,無力勝任。危難時刻顯真情,振韜公情同一體,義摯同氣,不顧性命,毅然代兄征糧,因無法完成任務,被囚押死牢。后在除夕之夜,乘獄卒飲醉之際,越出牢獄,死里逃生。他的義行對后代影響極深,以致家族幾代人相親相愛,和睦相持,家道昌盛,功名輩出。為紀念祖父懿行,教育后人立品為人,乾隆五十四(1789)年,振韜公的十三個孫梁君樹、梁君杖等興建該祠。乾隆五十六(1791)年建成,該祠堂布局為三進兩天井,青磚結(jié)構(gòu),杉瓦蓋頂,寬11.1米,進深26.8米,占地面積297.5平……[詳細]
蠻陂頭水電站
  臺山市蠻陂頭水電站位于風景秀麗的北峰山麓,與臺山著名風景區(qū)石筆潭隔山相鄰,上有古兜山四級電站,下有塘田水庫。蠻陂頭水系隸屬于古兜山水系,水庫集雨面積有19.86平方公里,原有庫容量175萬立方。 蠻陂頭水電站是廣東省較早建成的水力發(fā)電工程,也是中南地區(qū)第一座水力發(fā)電站,因而,被喻為臺山第一顆水電明珠,曾制造石膏模型送廣東省水利廳和中央水電部展覽,吸引了不少業(yè)內(nèi)人士和大批海內(nèi)外游客前來參觀,名噪一時,蜚聲海內(nèi)外。 蠻陂頭水電站始建于1948年,當時由華僑集資捐建,于1952年4月竣工建成,最早引進美國制造水輪發(fā)電機組一臺,機組功率為175千瓦,架設10千伏輸電線路至臺城,長度為18公里,主要供居民生活和照明用電。后又引進德國制造水輪發(fā)電機組一臺,機組功率為180千瓦。其后,又陸續(xù)安……[詳細]
緝熙堂祠堂
  時代:清代地址:恩平市圣堂鎮(zhèn)歇馬村四巷與五巷之間緝熙堂乃清朝嘉慶年間梁君杖的十一個兒子為他所建的祖祠。嘉慶四年(1799)動工,次年竣工。該祠堂布局為三進兩天井,青磚結(jié)構(gòu),杉瓦蓋頂,寬10.45米,進深26.8米,占地面積280平方米。巨木為柱,抬梁堅固,構(gòu)件雕刻精美,彩繪壁畫清晰,原汁原味,充分體現(xiàn)出清代中期嶺南建筑的藝術(shù)特點。建此祠堂時,因梁君杖健在,按俗禮諱死,故不稱祠堂,為弘揚祖德,發(fā)揚家族“忠信仁義,尊師重道”等優(yōu)良傳統(tǒng),故起名緝熙堂。緝熙堂建成后,成為梁君杖家族議事,喜慶的活動場所,并以超前的意識,物盡其用,利用它開辟成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場所--書院。梁君杖四世同堂,四代共育男丁107人,其中有功名的81人,監(jiān)生、貢生、舉人及進士70人;二品官員4人;四品以上官員6人;五品以上10人……[詳細]
陳白沙祠
  陳白沙祠系為紀念明代理學家陳獻章(白沙先生)詔建于萬歷二年(1574),建成于萬歷十二年(1584)。該祠為四合院式布局,共四進,依次為春陽堂、貞節(jié)堂、崇正堂、碧玉樓,每進之間有廡廊相連接,山墻擱檁,青磚土瓦,綠硫璃剪邊。梁架結(jié)構(gòu)嚴謹,造工精細,各朝代均有修葺。貞節(jié)牌樓位于江門市郊區(qū)白沙村仁賢里白沙祠正前方的木石牌樓。是明成化十三年(1448年)新會縣為表彰陳白沙母林氏的貞節(jié)事跡而建,明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奉旨重修。貞節(jié)牌樓是一座十二柱三間三樓的木石結(jié)構(gòu)牌樓。明樓為布瓦廡殿頂,次樓為布瓦歇山頂,均為綠琉璃剪邊,均以四跳如意斗栱出檐。明樓正面上懸豎刻陽文“圣旨”二字的木匾,枋額厚板橫刻陰文“貞節(jié)”二字,背刻“母節(jié)子賢”陰文正楷。脊飾陶塑變化和雙龍搶珠。整座牌樓結(jié)構(gòu)嚴謹壯觀,保存完好。19……[詳細]
29、慈元廟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慈元廟
  慈元廟遺址,原稱“慈元廟舊址”,位于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qū)古井鎮(zhèn)官沖村崖山祠。明代遺址。南宋末年,南宋王朝逃亡至新會崖山,建行朝草市,奉楊太后于慈元殿,宋元崖門海戰(zhàn)后南宋滅亡。明代邑人先后興建大忠祠、慈元廟、忠義壇(祠)等祭祀宋室君臣,歷代多次維修、擴建。1943年日軍侵華時被毀后,遺址上遍布柱礎、石柱、地基等建筑構(gòu)件,還有多座明清古碑。1959年以后縣政府在遺址上重修,至1989年重建有慈元廟、全節(jié)廟、大忠祠、詩碑廊、后寢宮、望崖樓等建筑,合稱崖山祠。該遺址是宋末崖山行朝草市的地方,見證宋元更替的歷史,歷代建廟祭祀紀念,具有重要文物價值,為新會歷代著名文物古跡。1979年新會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慈元廟又稱國母殿。奉祖為宋朝盡節(jié)之楊太后。原廟建于1491年,是由陳白沙向布政司劉大夏建議……[詳細]
開僑中學舊址
  開僑中學舊址位于開平市長沙街道僑園路開僑中學內(nèi),由廣東省知名教育家吳在民先生牽頭發(fā)動華僑捐資60萬元港元辦學,由開平新業(yè)堂出地。該樓于1927年興建,1933年竣工,耗資38萬港元,余款用于香港購置兩幢樓宇作為永久校產(chǎn),收租辦學,以樓養(yǎng)校,成為了當時全國唯一的在香港擁有固定校產(chǎn)的僑校。該建筑占地2248平方米,建筑面積共5979平方米。坐北向南,中軸對稱,南樓中部為4層鋼混結(jié)構(gòu)平屋頂建筑,東西兩邊為3層鋼混結(jié)構(gòu)平屋頂建筑,樓額“開僑中學”由何香凝女士題寫。小禮堂為單層建筑,總高16米,東西面闊18.5米,南北進深22米,鋼筋“金字架”、綠琉璃瓦頂;兩層階梯式座位,共有116張長座椅,696個座位。南樓主要用作教師辦公和課室,小禮堂主要用于會議和文娛活動。南樓及附屬小禮堂中西合璧,帶有哥特式、……[詳細]
張將軍家廟
  張將軍家廟,位于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qū)雙水鎮(zhèn)豪山村。建于清光緒十年(1884),光緒帝表彰張其光立軍功賞銀而建。抗日戰(zhàn)爭時期縣政府曾搬此辦公,后用作校舍,現(xiàn)已空置。坐西南向東北,三路三進,由中路建筑及東西兩路建筑組成,通面闊25米,通進深58.6米,占地面積1465平方米,后堂高7.96米。硬山頂,筒板瓦屋面,灰塑龍船脊,人字封火山墻,青磚墻身。頭門前有前院,地面鋪石板,曾設有一對石獅(現(xiàn)在會城人民會堂),立有石欄圍墻。頭門石匾陰刻鐘德祥書寫的“張將軍家廟”等紅色楷字,前立面麻石勒腳,兩側(cè)有石包臺。前天井中間為甬道,地面鋪石板。兩廡卷棚頂,承6檁。中堂前部有月臺,三面踏跺上落,石欄桿。中堂三間三進,為十五步架,前廊卷棚頂,后部設高屏風。中堂兩側(cè)有二層角樓,歇山頂。后天井兩側(cè)為兩廊,卷棚頂,承6檁……[詳細]
禮樂圍沙丘遺址
  禮樂圍沙丘遺址(440705-0038),位于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qū)南部的崖門鎮(zhèn)崖南農(nóng)林場六祖廟沙的沙堤,東南臨崖門海口和黃茅海。該遺址于2008年8月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分布面積約100000平方米,遺址上采集有較多夾砂陶片,有黑陶和灰陶兩種,器形有陶釡、陶罐等,器表飾以刻劃紋、編織紋、細繩紋等,火候不高。亦有少量褐紅色的米字紋硬陶碎片,火候較高,估計年代較晚。地層隔層可見多處細小白色硯殼層。按采集文物分析,該遺址應為新石器晚期沙丘遺址,與新會附近的炮臺山沙丘遺址、下沙沙丘遺址與附近的洪婆山沙丘遺址同在一條沙堤上,年代距今約4000年以前,并延續(xù)較長時間,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遺址所在地曾大量取沙,形成低洼地,后種植農(nóng)作物,遺址破壞嚴重。(位于韶關(guān)市始興縣馬市鎮(zhèn)遠逕村民委員會黃竹塘村背的棋子窩。采集……[詳細]
馮燊故居
  時代:1988年地址:恩平市圣堂鎮(zhèn)天村我國出生的工人運動先驅(qū)馮燊出生和成長的地方。馮燊(1898——1970)早年投身廣東工人運動,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歷任中共廣東-委員會航務處黨代表及特派主任,恩平縣工委書記,粵中區(qū)委特委特派員,上海海員全國總工會執(zhí)行局社會救濟部副部長,1929年出席在蘇聯(lián)莫斯科召開的第五屆工人代表會議。1934年長征期間任紅一方面軍興國師組織科長。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先后任中共恩平縣工委書記、西南特委副書記、西江特委書記。解放戰(zhàn)爭時期歷任廣南分委書記、粵中臨時區(qū)黨委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粵中縱隊政委。建國后任廣東省委委員、省交通廳廳長、監(jiān)察廳廳長、省委交通部部長。廣東省第三屆政協(xié)副主席、政協(xié)黨組副書記。1970年6月27日在“文革”中受“--”極左路線破孩-死于粵北犁市監(jiān)獄……[詳細]
上凱崗革命烈土紀念碑
  時代:1985年地址:恩平市沙湖鎮(zhèn)上凱崗村東邊的乞米石山。上凱崗是革命老區(qū),早在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不久,就發(fā)展了共產(chǎn)黨員,建立黨組織。在黨的領導下,全村有32人參加抗日游擊隊。解放戰(zhàn)爭期間,該村吳寬、吳介盛、吳進法、吳亦阜、吳文顯等七位烈士獻出寶貴生命,有部份骸骨葬在這紀念碑內(nèi)。紀念碑位于沙湖上凱崗村東邊的乞米石山上。始建于1950年,座北向南,原是砂灰建造,與民間墳墓相似。1970年擴建,整座碑由底到高分成三大級,級與級之間,有碑階,最高一級為碑壇,四周有欄桿,碑壇前有兩根石柱,柱頂各立一只石獅子,碑墓建在碑壇正中,碑墓由碑座、碑陽、碑額三部份組成,高4.7米,碑陽上寫“解放戰(zhàn)爭革命烈士紀念碑”,碑為水泥結(jié)構(gòu),四周樹木掩映,顯得肅穆。1985年再次重建,占地面積288平方米,由碑壇、碑座、碑陽組……[詳細]
司諫進士坊
  司諫進士坊,又稱進士石牌坊,位于江門市江海區(qū)荷塘鎮(zhèn)南村。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明世宗為表彰正德辛巳科進士余經(jīng)所立。據(jù)《廣東通志》記載,余經(jīng)為當?shù)啬洗迦耍殖V,號石龍,明代正德年間考取進士,曾任刑部給事中、福建漳浦縣丞、甌寧縣令等官職,為官清廉,正直無私,彈劾奸臣,深受世人稱頌。牌坊為四柱三間三樓的科第坊,仿木結(jié)構(gòu),全石砌筑,懸山頂,檐樓間加飾6贊斗拱,通高8米,面寬10米。正樓豎匾上鐫刻“恩榮”二字,額枋鐫刻有 “司諫”、“大行”等楷書大字及“正德辛正巳科進士余經(jīng)第”及“嘉靖六年丁亥歲仲春吉日立”等楷書小字,飾以麒麟圖案。牌坊等級和規(guī)格較高,目前為我市唯一明代石碑坊,具有較高的文物歷史價值。1995年,進士司諫坊被新會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為第三批新會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詳細]
林鏘云故居
  林鏘云故居及故居展覽室位于江門市新會區(qū)羅坑鎮(zhèn)下沙村委會大來里。林鏘云故居一房一廳30多平方米,是清朝時期的大合園建筑民居群,共用屋內(nèi)的大廳,住所分戶居住。2010年,羅坑鎮(zhèn)黨委、鎮(zhèn)政府、下沙村黨群服務中心對林鏘云故居進行全面修繕。林鏘云故居廳堂室內(nèi)陳列著關(guān)于林鏘云同志簡介、生平事跡、廉潔故事等圖片介紹,以及曾經(jīng)工作的部分珍貴照片。2014年,下沙村黨群服務中心經(jīng)多方集資,把原下沙村大來里生產(chǎn)隊隊址改建為林鏘云故居展覽室。林鏘云故居及故居展覽室于2014年12月被中共新會區(qū)委宣傳部公布為新會區(q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6年8月被中共新會區(qū)紀委公布為反腐倡廉教育基地;2016年12月被中共江門市委黨史研究室公布為江門市中共黨史教育基地;2017年1月29日被江門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江門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宋宗室親臣趙公祠(耿光堂)
  宋宗室親臣趙公祠(耿光堂)坐落在新會古井鎮(zhèn)霞路村,是一座建于明末清初,具有皇族風范的典型的嶺南廳堂式建筑,建成起,逾360多年歷史。耿光堂占地面積約3100平方米,建筑面積1576平方米,原為四進三天井,現(xiàn)存三進兩天井,梁架及石構(gòu)件雕刻工藝精湛,是現(xiàn)今保存得較為完好,是一座頗具特色的典型嶺南廳堂式古祠堂建筑。耿光堂正門前的階梯兩邊有圓形抱鼓石,大門口有方形門墩石,花崗巖門匾上刻有“宋宗室親臣趙公祠”八個剛勁有力的大字,大門兩邊的墻壁上還繪有七幅色彩斑斕的瓷彩壁畫,其中的雙龍戲水圖,畫工精細,栩栩如生,大有呼之欲出之勢。耿光堂后座,正面供奉祖宗,兩側(cè)懸掛宋朝歷代皇帝肖像,末代皇帝是趙昺。1279年,南宋在新會崖山--,陸秀夫背少帝趙昺投海殉國。宋太宗趙匡義的第十一世孫、上柱國大夫趙遜崖投海殉國……[詳細]
馮如故居
  馮如故居位于恩平市牛江鎮(zhèn)杏圃村。建于清代,為青磚砌筑的平房,一房一廊半廳(另一半為別人居住),屋寬5.5米、進深9.5米,建筑面積52平方米,硬山式,瓦木頂蓋。現(xiàn)保存完好。馮如(1883━1912年),恩平縣人,我國第一位飛機設計師、制造家和飛行家。在此誕生,1894年隨家人到美國三藩市謀生。1907年9月,在華僑集資支持下,在美國奧克蘭市設廠研制飛機。經(jīng)過兩年多的艱苦努力,于1909年(宣統(tǒng)元年)9月制成第一架能夠載人的動力飛機。在此基礎上,以堅韌不拔的精神,先后經(jīng)歷6次失敗和挫折,克服資料貧乏、工廠火災、資金奇缺等種種困難,終于1910年制成第七架雙翼飛機,試飛成功,受到孫中山和旅美華僑的贊揚。1911年2月,他將在美創(chuàng)辦的飛機制造公司,遷回廣州燕塘,致力發(fā)展祖國航空事業(yè)。1912年8……[詳細]
恩平學宮
  時代:清代地址:恩平市第一中學內(nèi)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知縣陳圣煜認為學宮原址“卑狹”,難出人才,故擬遷徙。并接納諸生梁之峰、鄭孟聞等倡議,遷學宮于現(xiàn)址(今恩平一中內(nèi))。它為紀念春秋時代儒家創(chuàng)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而建。是座紅墻綠瓦,單檐昌歇山頂,抬梁與穿梁混合結(jié)構(gòu)的園林古建,蔚為壯觀。恩平學宮規(guī)模之龐大,在當時的建筑群中屈指可數(shù)。占地面積近千平方米。建筑以大成殿和崇圣殿為主體,殿前為月臺,左右為兩廡,兩廡左右為豎碑廳各一間,中間供奉孔子圣象。月臺南側(cè)是戟門,門左為名宦祠,祠左為文宦廳;門右為鄉(xiāng)賢祠,祠右為武官廳;外為泮池、架以石拱橋;池前為文明門,再往前則是青云路了。乾隆四年(1739)知縣何達善建明倫于附近,用作學署。一九六三年開始,因某種原因,學宮大量建筑物被拆毀,現(xiàn)遺留的只有……[詳細]
40、秋官第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秋官第
  時代:清代地址:恩平市圣堂鎮(zhèn)歇馬村七巷1號“秋官第”是清朝道光年間(1826)梁日藹所建,次年竣工。是梁日藹在此接待達官貴人,讀書潛修,切磋學問的寓所。因梁日藹的三個兒子梁世煦、梁世柱、梁世液(梁元桂)及兩個孫梁纘韓、梁纘富曾在刑部四川司和貴州司擔任要職,回鄉(xiāng)后均在此相議國家大事,故冠以“秋官第”一名。建成后至民國時期,它一直是梁日藹家族探討育人大計,促進教育發(fā)展的重要場所,解放后被充公,成為當時供銷社供應點。后落實政策,歸還梁世煦的后人,現(xiàn)由梁立培代管。秋官第是歇馬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廳內(nèi)曾掛有清朝道光年間榜眼何英冠的草書條幅及廣州知府陳望曾等名人的字畫。它雖經(jīng)歷了百多年的風雨洗禮,依然古韻猶存,青磚結(jié)構(gòu),杉瓦蓋頂,寬7.25米,進深9.3米,占地面積67.43平方米。該建筑冰棱窗完好……[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久久久人成影片一区二区三区 | 婷婷色综合aⅴ视频 | 在线看片国产的免费的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 日韩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亚洲第一区欧美国产综合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