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川古城,坐落于江口鎮北山之南,始建年代不詳,現址是在明正統十四年(1450年)黃蕭養亂,典史陳順因舊址修筑。此后,該城一直為縣治所在地,修葺、改建不下二十余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封川、開建兩縣人民政府曾合署在此辦公。1958年冬,封川與德慶并縣后,當地人民修堤筑路,城址屢遭拆損。現僅存南門及東西城墻(約400余米)。南城門,呈拱圓形,用紅褐色砂巖石塊砌成。石塊長60~80厘米,寬20~30厘米,厚14~18厘米。拱門寬3.05~3.7米,高3.2~3.76米,內深12.4米。門之上原嵌有“古封州”石匾。(今已佚)據《封川縣志》載:古城背北山,東、南。西南臨東山河、西江。北有壕塹(深20余米,寬約10余米),與東、西、南三面的護城河構成一個“回”字形城堡。城廓呈長方形,東西城墻長約418……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