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佛山市旅游

佛山市文物古跡介紹

141、何彥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何彥墓
  何彥及其父墓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杏壇鎮西登村小金山北端。墓主是明按察副使、太仆寺卿何彥及其父。坐西南向東北。南端為何彥父親何千之墓,寬4.6米,深4米,高2米。北端為何彥墓,寬5.3米,深4米,高2.5米。兩墓均為交椅狀,由鴨屎石構造。垅環中央置卷云紋裝飾或寶珠,山手上均置兩只鴨屎石貔貅。何彥墓碑龕雕成屋狀,5坑,八棱形鴨屎石柱,中嵌黑云石墓碑,墓前存香爐和麻石祭桌,桌上刻“何石川祖山拜桌”。何彥及其父墓是順德保存較好的明代墓葬,具有藝術、歷史的研究價值。 2006年10月25日,何彥墓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陳涌陳氏宗祠
  陳涌陳氏宗祠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龍江鎮陳涌居委小陳涌路2號。清代建筑風格。坐西北向東南,面闊三間13.9米,進深兩進28.6米。硬山頂,灰塑博古脊,人字封火山墻,藍琉璃瓦當、滴水剪邊,青磚墻,麻石腳。頭門進深兩間11架8.9米。前廊三步。后堂進深三間13架10.6米,前后廊均為三步。以雕花駝峰、斗栱承托梁架及檁條。駝峰雕刻細致。封檐板雕刻較精致。門枕石上浮雕有鹿、鵲、鶴、獅、竹等紋飾。祠堂總體結構和建筑規模基本保存完整,能反映順德清代祠堂的建筑面貌。2006年10月25日,陳氏宗祠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七層文塔
  七層文塔又稱“龍江文塔”,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勒流街道勒北村。建于清代乾隆廿九年(1764),道光廿一年(1841)遭雷擊,廿四年修復。2006年重修。坐西北向東南。為六角七層樓閣式磚塔。邊長4.3米,高約36.2米。每層均有疊澀出檐。第一、三、四層石額刻“光昭云漢”、“大觀”、“捧日”。首層石額為清乾隆甲戌(1754)科進士、龍江人周天柱所書,落款為“乾隆二十九年里人周天柱題”。由塔內樓梯折上可至頂層。文塔較完整地保存清代建筑風格,有較高價值。2006年10月25日,七層文塔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44、巨濟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巨濟橋
  巨濟橋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杏壇鎮逢簡村逢簡圩入口處。宋李仕修主建,歷經重修,民國十八年(1929)重建。橋為三孔石拱橋,南北走向。長23.6米,寬4.5米。橋墩用麻石砌成,墩下砌三角形分水尖。以麻石塊橫聯式砌置橋拱,條石橫向砌成橋面。橋身石匾刻“巨濟”兩字,落款“民國十八年合鄉重建”。橋欄板雕有花紋圖案,并刻“橋面一帶,禁賣什物,有礙交通,嚴拿究罰”和“齊安義盛造”字樣。該橋是順德保存較好的清代石拱橋,對研究順德社會歷史、橋梁建筑史具有較高的價值。2006年10月25日,巨濟橋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45、明遠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遠橋
  明遠橋在杏壇鎮逢簡鄉,按順德縣志記載,該橋為宋代李仕修建造。這是順德梁式三孔石拱橋中,文獻記錄最早的一座。因經歷代重修,現橋已難找宋代風貌,僅存明代的風格了。史料記載:李仕修,字建業,杏壇鎮逢簡人,宋代慶元已未(1199)科進士,任福建肅政廉訪司僉事,升浙江行省參政,曾在鄉筑大石橋數座,便利行人。該橋為梁式三孔石拱橋,紅色沙巖石構筑。全長24.8米,頂寬4.7米,高4.5米。橋拱為縱聯砌置法,橋欄華板刻有各種花紋圖案。兩旁望柱各十四條,柱頭雕石獅一只,現僅存十只。該橋兩邊斜道不砌石級,行人來往象上下斜坡一樣,古代車馬過橋,可暢通無阻。站在橋上左右眺望,寬闊的河涌兩岸,整齊的石砌墻緊靠河壁。蕉林蔗地上,舊日店鋪基礎依稀可辨,為我們勾勒出一幅繁榮的古代水鄉市集景象。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詳細]
146、垂虹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垂虹橋
  垂虹橋,俗稱“大橋頭”,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陳村鎮舊圩居委水坑基路段。始建年代不詳,清咸豐元年(1851)年重修。東西走向,跨越村中小涌。橋為三孔石拱橋,全長29.32米,寬2.85米。橋墩和橋拱以花崗巖條石構建,橋拱運用橫聯式砌筑,嵌有麻石匾,陰刻“垂虹橋”楷書大字,落款為“咸豐元年闔鄉重修”。橋面鋪設麻石,兩側置素面石欄桿。橋兩端各設置21級麻石臺階,上面鐫刻菱形花紋以防滑。垂帶前置抱鼓石。垂虹橋主體結構和建筑風格保存較好,是順德清代晚期的石拱橋。2006年10月25日,垂虹橋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順德太平塔
  平塔又名舊寨塔,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大良街道蘇崗居委太平山上。建于明代,清道光十一年(1831)、光緒十四年(1888)年重修。八角七層樓閣式磚塔。高25.6米。底層邊長4米。用牙磚疊澀出檐,纖細小巧,如環帶圍繞塔身。第三層東、西兩面嵌隸書石匾兩塊,東刻“天門瑞氣”,西刻“震旦圓光”。1945年2月19日,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珠江縱隊順德大隊五位戰士在此抗擊日偽軍,稱為舊寨塔之戰。塔身尚存當時彈痕。該塔是研究明代嶺南建筑及廣東抗日戰爭歷史的實物資料。2006年10月25日,太平塔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簡竹居牌坊、六角亭
  簡竹居牌坊、六角亭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北滘居委簡岸路北側。1934年順德縣長陳同昶向廣東省政府呈請修建,以紀念嶺表鴻儒簡朝亮先生。共包括六角亭兩座與牌坊一座,呈品字形分布,臨河而建。牌坊坐西南向東北,為四柱三間沖天式牌坊。總寬6.3米,明間寬3.2米。柱頂飾云紋。碎石、混凝土結構,牌坊通體飾有石米。額枋尚存“經明行修”四字,依稀可見。六角亭為攢尖頂,頂飾寶珠,綠琉璃瓦當,滴水剪邊。該建筑是順德難得的、較完整的民國紀念性建筑。2006年10月25日,簡竹居牌坊、六角亭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大光明碾米廠辦公樓舊址
  龍江大光明碾米廠辦公樓舊址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龍江鎮龍江居委隔海橋旁海邊街3號。建于民國初期,現僅存碾米廠的辦公室。坐西南向東北。總寬10.6米,深16米。主體采用中國傳統的硬山頂、青磚石腳等元素,大門設計為拱門,由四根愛奧尼柱支撐,柱子和建筑正面墻上批石米,具有相當明顯的民國建筑特色。門前有平頂的走廊。大光明碾米廠辦公樓舊址是順德較早、規模較大的糧食加工廠和機械化工廠,現存的建筑能一定程度上反映碾米廠的面貌,具歷史藝術價值。2006年10月25日,大光明碾米廠辦公樓舊址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50、金鰲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鰲橋
  金鰲橋,又名玉蝀橋。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杏壇鎮逢簡村根小組大地街。清康熙三十六年丁丑(1697)科進士劉云漢建造。曾于民國十年(1921年)重修。橋為單孔石拱橋,南北走向,跨越丁字橋涌。橋長14米,寬3.05米,高3.50米,孔跨6.9米。橋墩為紅砂巖石質,以紅砂巖橫聯砌置法砌筑橋拱,橋面用白色水成巖砌成。橋兩邊各有十三級石級,橋欄一邊陽刻”金鰲”,另一邊刻有“玉蝀”二字,并陰刻“民國十年辛酉冬修”。橋梁是順德順德保存較好的清初橋梁。 2006年10月25日,金鰲橋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古朗節孝坊
  節孝坊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杏壇鎮古朗村排牙坊。清嘉慶三年(1798),為伍文光妻林氏立。牌坊坐西北向東南。為四柱三間三樓廡殿頂石牌坊。高4.25米,明樓寬3.3米,總寬5米。牌坊以花崗巖構筑,脊兩端飾鰲魚咬含,出三抄如意斗栱托檐。柱根有抱鼓石夾護。明間檐下置“圣旨”石匾,匾框以龍鳳環繞。坊額正面陽刻“節孝”,背面刻“奕世流芳”四字。次樓枋額上浮雕葫蘆等圖案。節孝坊是順德存留較少、保存較好的牌坊,石雕工藝相當精湛,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2006年10月25日,節孝坊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昇平人瑞坊
  昇平人瑞坊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杏壇鎮上地石獅巷4號左前方。清同治六年(1867)為旌表何大寬百壽而立。牌坊坐西北向東南,為四柱三間單向沖天式石牌坊。高5.35米,面寬4.5米。整座牌坊以花崗巖筑成。柱頂飾寶珠。前后柱根有八塊抱鼓石夾護。明樓中懸“圣旨”石匾,枋額上陰刻“昇平人瑞”四個行楷大字,落款為“同治六年(1867)奉旨旌表百歲 教授文林郎何大寬立”。 枋下雀替浮雕博古、花卉紋飾。該牌坊形制基本完整,是順德僅有幾座清代牌坊之一。2006年10月25日,昇平人瑞坊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龍江新閘
  龍江新閘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龍江鎮龍江居委東海河道上。興建于中華民國初年。閘南北走向,跨越東海水道,四閘墩三航道一拉槽,旁有埠頭。全閘長約22米,墩寬約13米,建筑占地面積約700平方米。閘墩由花崗巖構筑,中間橋墩的兩端均置三角形、圓形分水尖。墩上陰刻“水則”字樣。中間橋身呈拱形,開兩個小拱以分流河水。新閘采用了俗稱“紅毛泥”的水泥、人力卷揚機、工字鐵等,安全系數較大。是當時南順桑園圍中航道較寬,規模較大,比較完整的水閘,有較高的價值。2006年10月25日,龍江新閘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羊額盧氏大宗祠
  羊額盧氏大宗祠位于佛山市順德區倫教街道羊額村大祠直街。坐東南向西北。始建于明代中后期,最近一次重修在民國十一年(1922)。目前頭門的石料保存明代特色,但整體而言,偏于清代建筑風格。面闊三間16米,原進深三進,現存頭門及后堂,共進深47.3米。硬山頂,灰塑龍舟脊,脊上飾有花草紋飾,人字封火山墻,青磚墻,紅砂巖石腳。頭門墻楣上存有“李邕觀帖”、“一家詩賦”等多幅人物、山水等幾幅壁畫。其中“李邕觀帖”壁畫,何伯羽畫,有“民國十一年”年款。 2011年9月,盧氏大宗祠被列入第五批順德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三水革命烈士紀念碑
  三水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三水森林公園紀元塔西側紀念廣場內。為紀念三水革命英烈,激勵后人,三水區委、區政府于2002年底籌劃興建三水紀念廣場,2003年4月落成,占地約3000平方米,環境優美,綠樹成蔭。三水革命烈士紀念碑由三水西南公園遷至紀念廣場,碑高19米,由平臺、碑座、碑身組成。碑座為三層,上層四周雕刻著以三水地方黨組織革命活動為主要內容的浮雕,共28.8平方米。碑身鐫刻著原廣東省省長劉田夫題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997年7月17日由三水市文化局確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梁士詒墓
  梁士詒墓(LiángshìyíMù)在白坭鎮岡頭村九畝墩。梁士詒(1869——1933),白坭鎮岡頭村人。清光緒年間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曾任晚清郵傳大臣,袁世凱總統府秘書長,北京政府國務院總理等職。墓為圓形土墳,墓地周圍1500平方米,花木幽香。墓碑為葉恭綽撰寫,碑前有石拜桌。墓前有石牌坊,正面寫“梁氏佳城”,陰面為段祺瑞題“將相聯輝”四字。墓地及各物現存完好。2008年11月8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出《關于公布第五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通知》, 梁士詒墓被列入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佛山霍氏宗祠
  佛山 霍氏宗祠 位于佛山市石灣瀾石鎮。是一組四座并列,總面積2484平方米的大型祠堂類建筑群組,由“霍勉齋公家廟”、“椿林霍公祠”、“霍氏家廟”、“石頭書院”組成,始建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清嘉慶年間重修。主體建筑平面布局都是有頭門、前座、中座的四合院。各進均為硬山頂,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其上遍飾人物、花草園雕或高浮雕,精巧細膩。天井建四柱三間沖天式石牌坊,均有額題。霍氏六世祖霍韜,明正德九年(1514年)會試第一,官至禮部尚書。1998年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合興當鋪
  合興當鋪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杏壇鎮龍潭村委會內。清代建筑。坐北向南。面闊12.68米,深9.5米,高五層共24.50米,占地約121平方米。平頂,青磚墻,紅砂巖墻基高3.6米。墻上開四排紅砂巖石貓兒窗。當鋪大門存有鐵門框。樓內部兩條巨大的磚柱直通樓頂,每隔一段夾以麻石。依柱用木砌樓板,以木檁條承托樓板。該當鋪外墻及內部結構較完整,是順德罕見的、保存較好的當鋪,對研究順德金融業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2006年10月25日,合興當鋪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59、北涌亭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涌亭
  明南海北涌亭原位于南海市里水鎮新聯村。始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清咸豐六年(1856年)和光緒九年(1883年)均重修,1998年遷建于里水鎮城區沿江公園內。亭平面近似正方形,面積64平方米,重檐歇山頂。金柱為木柱,檐柱為八角石柱,外檐柱采用減柱的做法,故立面為單間。下檐出檐斗栱為七鋪作三抄計心造,柱頭與轉角鋪作合而為一,補間鋪作五朵。上檐補間鋪作為一朵。兩山施懸魚博風,上、下檐各垂脊、餞脊均灰塑花草尾脊飾。屋頂為布瓦灰沙碌筒。1962年7月廣東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西樵山遺址
  中國新石器時代遺址。在廣東南海西南西樵山。1958年開始調查發掘。遺址是由二十多個地點組成的大規模石器制作場。年代約在公元前3000—前2000年。當時在露天和山洞里開采原料,以霏細巖為原料制作磨制石器,有以雙肩斧、雙肩錛為代表的成品,還有半成品和大量碎塊。或以燧石為原料制作細石器。因原料產地不同,兩類石器地點基本上各自集中分布,但兩者也常有共生的明確地層,可見是屬于同時期共存的文化遺物。與石制品一起的堆積層中,還夾雜有人們食后的淡水貝殼及灰燼,有些地點發現少量陶片,但無人類長期定居生活的遺跡。……[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丝袜制服欧洲亚洲中文 | 日本黄线在线视频免费看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高清片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不卡片高清 | 亚洲第一区视频 | 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