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佛山市旅游

佛山市文物古跡介紹

1、佛山祖廟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佛山祖廟
  佛山祖廟建筑群位于祖廟路二十一號佛山市博物館內,由祖廟、孔廟、碑廊、陳列館和園林組成,占地18600平方米,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東省文明旅游區示范點、佛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祖廟建于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歷經20多次重建和擴建,現存以萬福臺、靈應牌坊、錦香池、鐘鼓樓、三門、前殿、正殿、慶真樓等明清建筑為主,具有典型的嶺南建筑風格萬福臺建于清初順治十五年(1685年)。建筑以歇山頂、不用斗拱、面寬三開間、進深二開間。分前后臺,前臺三門敞開,是專供演戲用的戲臺。靈應牌樓是明景泰二年(1451年)將祖廟“敕封”為靈應祠時所建。牌樓設計嚴格,結構精密。為三樓三層式,第一層為歇山頂,第二、三層為廡殿頂,檐、柱間大量使用斗拱,飛檐疊翠、層出不窮。三門為景泰初年所建,是整座祖廟的門面。……[詳細]
2、南風古灶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風古灶
  南風灶窯址在廣東省佛山市石灣鎮日用陶瓷三廠西南角鎮崗上,窯體依山勢向南伸展而緊靠東平河畔,因窯向正南,故稱。是明代正德年間(1506~1521)始建,沿用400余年至今仍在使用的國內罕見的古龍窯。古時建窯習俗,凡新窯啟用,需擇吉日良時,傳說該灶首窯點火之日,正是明正德間瀾石黎涌狀元倫文敘宗祠落成“入伙”之時,果然此后燒窯不僅十分順暢,還時有“寶物”燒出,相傳曾燒出一套完美無瑕的“八仙”,為世人所稱頌,是故世代窯工遂將其原因與此吉日聯系起來。其始建之時為避常年水患,擇址于山坡偏高處,又因此地緊靠東平河畔之高廟后,具大利于建窯之形勝,故窯尾不惜筑以高高的石坎。依古時建窯傳統,窯面多以泥磚結拱,每年需更換一次;而且民國以前,石灣所有龍窯均無煙囪,而僅以皮面,在窯尾處作遷當之阻攔;此外,原來的窯面建……[詳細]
3、順德清暉園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順德清暉園
  清暉園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大良鎮華蓋里,為我國南方古典園林藝術的杰作,素有嶺南四大名園之一的盛譽,已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布局既能吸取蘇州園林藝術精華,又能因地制宜,環境以清幽自然、秀麗典雅見稱。著名作家朱千華先生在園林文化隨筆集《雨打芭蕉落閑庭·嶺南畫舫錄》中,對順德“清暉園”有詳盡描述。清暉園,位于廣東省順德區大良鎮清暉路,地處市中心,故址原為明末狀元黃士俊所建的黃氏花園,現存建筑主要建于清嘉慶年間。園取名“清暉”,意為和煦普照之日光,喻父母之恩德。園林經龍氏數代龍應時、龍廷槐、龍元任、龍景燦、龍渚惠等五代人多次修建,逐漸形成了格局完整而又富有特色的嶺南園林。清暉園與佛山梁園、番禺余蔭山房(或稱余蔭山房)、東莞可園并稱為廣東四大名園,也是嶺南園林的代表作,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清暉園全……[詳細]
佛山梁園
  梁園是佛山梁氏宅園的總稱,主要由“十二石齋”、“群星草堂”、“汾江草廬”、“寒香館”等不同地點的多個群體組成,規模宏大,主體位于松風路先鋒古道。梁園由當地詩書畫名家梁藹如、梁九章、梁九華及梁九圖叔侄四人,于清嘉慶、道光年間(1796-1850)陸續建成,歷時四十余年。梁園是清代嶺南文人園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布局精妙,宅第、祠堂與園林渾然一體,嶺南式的“庭園”空間變化迭出,格調高雅;造園組景不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如詩如畫的田園風韻;富于地方特色的園林建筑式式俱全、輕盈通透;園內果木成蔭、繁花似錦,加上曲水回環、松堤柳岸,形成特有的嶺南水鄉韻味;尤以大小奇石之千姿百態、設置組合之巧妙脫俗而獨樹一幟,是聞名遐邇的粵中四大名園之一。時至民初,一代名園已瀕于湮沒。鑒于其歷史、藝術和觀賞價值,1982……[詳細]
5、碧江金樓 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碧江金樓
  從宋代建村開始,繁榮的經濟和深厚的文化為如今的順德區北滘鎮碧江社區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的碧江金樓古建筑群,就包括了七處古建場。金樓原名賦鶴樓,是碧江蘇氏望族職方第中的藏書樓,以精美的木雕裝修飲譽海內外。因晚清重臣佛山戴鴻慈之女嫁入蘇家,故有“金屋藏嬌”的傳說。景區由金樓、泥樓、職方第大宅、后花園以及圍墻外的亦漁遺塾、慕堂蘇公祠、三興大宅等古建筑組成。這些景點近年拂塵驚世,被專家和遠近游客總結出古、博、精、真四大亮點。古:蘇氏家族歷代不停地修建祠堂經營宅第,清代典籍《五山志林》就有“俗以祠堂為重大,宏麗者莫盛于碧江”的記載。在幸存的古建群內,游客可穿越400多年的時空,從明朝到晚清,置身于原汁原味的歷史場景中。而一座座飽經滄桑的古建單元,更宜利用作各種專題展館。博……[詳細]
南海康有為故居
  康有為故居座落于南海區丹灶鎮蘇村,原名“延香老屋”,為清代三間兩廊硬山頂建筑,建筑面積約81平方米。1858年3月19日,康有為誕生于此,至康有為出生時康氏家族已在此居住了五代人,康有為稱之為“百年舊宅”。原建筑部分毀于抗戰時期,1983年南海縣人民政府撥款按原貌修復。1994年12月,康有為故居、紀念館被公布為佛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康有為故居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康有為的堂侄女陳康靜瑜女士將耗資400余萬元重建的澹如樓、九曲橋、康氏宗祠、松軒等仿古建筑捐贈給南海區人民政府。康有為故居又名“延香古屋”,建于1858年,康有為誕生于古屋。故居為一間一廳兩房兩廊的青磚鑊耳屋,是珠江三角洲典型的清代民宅。延香古屋采用青磚墻櫞木結構,古色古香。古屋大廳用黑色木板搭建了……[詳細]
桑園圍水利設施
  桑園圍始建于北宋,地跨佛山市南海、順德兩區,由北江、西江大堤合圍而成,是我國古代最大的基圍水利工程,發揮著灌溉、防洪排澇、水運等效益。圍堤全長64.8公里,圍內土地面積265.4平方公里,農田灌溉面積6.2萬畝。桑園圍又名樵桑聯圍,位于佛山市南海區和順德區境內珠江干流西江下游,分東、西圍抵御北、西江洪水。圍內是蠶桑業發達地區,故名。堤圍相傳始筑于宋徽宗年間,明、清、民國陸續筑建。明代“桑園圍修筑的工程技術筑堤材料改泥為泥石并用”,雞公分圍改為石堤。民國十四年,筑西基獅頷口閘、東基龍江新閘和歌滘水閘,桑園圍從開口圍發展為閉口圍。桑園圍是珠三角著名大型堤圍,一直發揮極為重要的水利作用,清代更被稱為“粵東糧命最大之區”。現桑園圍全長68.85公里,圍內面積133.75平方公里,捍衛良田2000頃。……[詳細]
仁壽寺
  仁壽寺位于祖廟路,是一個與佛山、禪城得名關系非常密切的佛教寺院。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由密宗上師縱堂首建,與當時的塔坡寺、德壽寺、三元寺并稱為佛山四大叢林。順治年間的國師玉琳通琇禪師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主持募捐并重修山門。至道光年間,因仁壽寺僧糧久乏,法運式微,廣州華林寺住持釋仁機(祗園)大和尚受佛山官紳的邀請,到佛山募化重修仁壽寺。咸豐元年(1851年),工程完畢。經過幾度修繕,寺院規模更勝從前,前至佛山涌將軍橋頭,后達文華里尾,左鄰鎮南街、右連三官街。寺內除四座主大殿外,仍有后殿、左右偏殿、龍華堂、方丈室、齋堂、客堂以及僧舍99間和花園一個。1935年由佛山佛教密宗弟子李佩弦等捐資在園中興建一座高達七層樓閣式的如意寶塔,并于1938年由虛云大和尚親自主持了開光儀式,盛極一時。此……[詳細]
兆祥黃公祠
  兆祥黃公祠位于祖廟街道轄區兆樣路。建于1920年,是佛山著名中成藥“黃祥華如意油”始創人黃大年的祠堂,由其子黃奕南等為其父按清代祠堂制式興建的大型祠宅組合式建筑群。祠堂氣勢雄偉,設計精巧獨到,裝修豪華考究,是佛山現存祠堂式建筑的代表。主體建筑坐西向東,由縱軸線上排列的頭門、拜亭、二進、三進、后進等建筑組成,為四進院落四合院式平面布局。左右兩側還有由青云巷相間的四進廂房(住宅),左右對稱,整齊劃一。總占地面積3400平方米。頭門上有“兆祥黃公祠”石刻門額,門廊梁架遍布雕縷精致的漆金木雕,前墻的水磨青磚整齊美觀,拜亭利用二進建筑的前檐柱構筑而成。二進、三進的構架沿清制為瓜柱式抬梁結構,室內寬敞明亮,裝飾的各種藝術構件富麗高雅。該祠堂祠宅合一的總體布局形式,為佛山的祠堂式建筑融入了新的環境元素,在……[詳細]
陳心陶紀念碑
  陳心陶紀念碑位于佛山市三水區南山鎮九龍山,是佛山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佛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陳心陶1925年在福建協和大學生物系畢業后,在廣州嶺南大學任教。1928年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攻讀寄生蟲學,1929年取得了碩士學位。爾后,又在美國著名的哈佛大學醫學院進修“比較病理學”,193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學成以后,他拒絕了學校的極力挽留,回到嶺南大學任教,擔任生物系主任、理科研究所所長。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黨和國家對血吸蟲病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視,毛澤東主席提出了一定要消滅血吸蟲病的號召。1950年,陳心陶積極響應號召,來到廣東三水、新會血吸蟲疫區工作,是我國最早從事血防工作最有成就的血防科學家之一。幾經艱辛,終于第一次在廣東所屬地區檢獲釘螺,后來經過動物感染試驗,證實了廣東血吸蟲病流行區……[詳細]
西樵黃大仙祠
  西樵黃大仙祠依山而筑,集西樵山之毓秀于一身,終年云靄繚繞,靈氣十足。黃大仙祠朱墻金瓦,映著青山凝翠,莊嚴而不失明艷。祠內彩繪構圖天馬行空,筆觸細膩,各種神獸、人物、花鳥栩栩如生,為黃大仙祠增色不少。鎮祠之寶黃大仙金像含千足金52.1公斤,為世界上含金量最多的神像;財神殿的純銀聚寶盆重達100公斤,同樣是世界之最的還有15公斤黃大仙金磚和700公斤紫銅藥葫蘆供游客觀賞。祠內有黃大仙金像和純銀聚寶盆兩個世界之最的特色。黃大仙圣像供奉于赤松黃大仙祠正殿。黃大仙金像高1.5米,寬1.2米,含52.1公斤純黃金,為世界最重的純黃金神像,已獲得健力士世界記錄認證。黃大仙原名黃初平,生于西元328年,擅長煉丹和醫術,贈醫施藥、普濟勸善,為世人敬仰,因此民間素有祀奉黃大仙的習俗。黃大仙金像左邊是王重陽金像,……[詳細]
西樵山寶峰寺
  西樵山寶峰寺位于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為南粵四大名寺之一,也是一個旅游、祈福的好地方。自晉代佛教東傳,在西樵山建寺-的高僧就很多,到了明代香火越發的鼎盛。寶峰寺得到惠連法師興教-,頗有名氣。建于明永樂甲申年(一四零四年),成化己亥年(一四七九年)重修。近年來,應社會各屆之意,經省有關部門批準,易地重建西樵山寶峰寺。寶峰寺重建在西樵山石牌村蛇崗。新址南北長一百八十米,東西寬一百二十米,面積二萬一千六百平方米,寺之中軸線上建山門和大雄寶殿,兩邊分別建鐘樓、鼓樓、觀音殿,地藏殿、文殊殿、普賢殿,并建方丈樓和僧舍。建筑按明代風格設計,盡量保持原址的建筑風格,使寶峰寺清雅古樸。寶峰寺第一殿-天王殿。一進殿,首先見到的一尊滿面笑容,大肚的菩薩就是彌勒佛,也叫笑佛。彌勒佛背后,身披鎧甲,手持金剛杵,威……[詳細]
大旗頭古村
  大旗頭村位于佛山市三水區樂平鎮。樂平鎮位于三水境東部,佛山一環和珠二環在樂平鎮都設有出入口,大旗頭村與三水城區及周邊廣州等珠三角城市的交通聯系十分便捷。大旗頭村是粵中地區較有代表性的清代村落,為清代廣東水師提督鄭紹忠于光緒年間統一建造的古民居建筑群。2002年,該區民居建筑群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11月,大旗頭村古建筑群因其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被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公布為首批12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之一。大旗頭村古建筑群座西向東,以池塘前后為背景的總體布局,前面開闊,背面封閉,具有充分的科學依據,是建筑學、民族學、歷史學等各個學科研究我國古代農業聚落文化和廣東文化地理的實例,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整條村占地52000平方米,古建筑群面積約14000平方米,在村中自成體系,民居……[詳細]
國公古廟
  位于祖廟街道轄區新安街46號,又稱鄂國公廟,始建于明代,是佛山炒鐵業神誕活動及祭祀祖師的重要場所,也是佛山現存唯一的古代手工行業的師傅廟,內祀冶鐵祖師尉遲敬德(尉遲恭,字敬德,是唐初大將,-鄂國公。傳說鐵匠出身,且具獨特工藝,故鑄鐵行業祀為祖師神)。民間冶鐵爐旁都習慣安放祖師神像,逢初一、十五燃香敬祀。國公廟,清代歷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光緒年代多次修茸、擴建而略具規模。清代是佛山“炒鐵”(鍛鐵)釘行西友會館館址。包括大門、香亭、前殿和后殿,至今尚保存完好。其山門、香亭及大殿等主體建筑,沿縱軸線由南至北排列,三進院落四合院式平面布局,是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及同治二年(1876年)重修并修繕后的面貌,建筑面積約200平方米。該廟山門莊重而瑰麗,石額鐫題“國公古廟”仍清晰可見。山門及大殿……[詳細]
南海魁星閣
  魁星閣位于海拔59米的蟲雷崗山頂,有“千燈湖制高點”、“南海桂城新地標”的美名,樓高60米,共7層,四周綠樹環繞,亭臺樓閣,錯落有致,風景極佳。登上魁星閣4層以上,不僅可把千燈湖水色美景盡收眼底,還能拍下PICC、招商銀行、華南國際金融中心、友金融中心、景興環球等金融產業載體櫛比鱗次的大都市范兒!蟲雷崗公園有五個門,從南門進去魁星閣最近,走5分鐘左右便可到山路入口。各種交通方式都為您想到了,別說話,用心感受!地址:佛山市南海區佛平二路門票:免費開放開放時間:全天公共自行車:在蟲雷崗公園南門有一個公共自行車站公交:乘坐114、119、176、205、209、211、佛232、桂04、桂07、桂13、桂24在蟲雷崗公園南門站下車,即可從南門進入蟲雷崗公園。地鐵:乘坐廣佛線,在蟲雷崗站下車即可,往……[詳細]
楊梅觀音禪寺
  楊梅觀音禪寺坐落在廣東佛山高明區楊和鎮楊梅將軍山上,寺院坐東向西,處在一片群山環抱之中,環境清靜優雅。觀音禪寺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毀于1940年,1998年7月經省宗教事務局批準重新修建。該寺院按照嶺南古寺院建筑風格修建,規模雄偉,建筑總面積10000平方米,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正山門、藏經樓、千手觀音殿、五百羅漢堂、功德堂、鐘樓、鼓樓、僧舍等。大雄寶殿內供奉著一座高達9米的釋迦牟尼佛像,到此朝拜信徒甚眾,香火繚繞。有一高僧到此驚喜發現將軍山酷似一位笑口常開的大肚彌勒佛,張開雙臂穩穩抱住觀音寺,使寺更添古韻與靈氣,故人稱大佛山。地址: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楊梅鎮境內電話:0757-88851846開放時間:3:00-19:00……[詳細]
林家廳及古民居群
  林家廳建于明代。初為林氏家廟。至清嘉慶年間(1796-1820),林紹光(嘉慶丙辰進士),林龍光(乾隆壬子鄉試舉人),林縉光(嘉慶戊辰鄉試舉人)兄弟三人將家廟改作居室,稱為林家廳。深三進,相同小院,樓閣廂房等,是頗具特色的祠堂民居合一的建筑。林家廳附近一帶的古民居群,為明清時代的建筑,具有嶺南民俗文化的建筑特色,是古代建筑文明的遺產,至今保存完好,2002年成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里設立了國際藝術家村,現已有30多名國內外的知名藝術家進駐,將來會有幾百名藝術家、創意者長期在此生活、創作。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張蔭垣故居
  張蔭垣故居在市蓮花路沙塘坊13號,是佛山僅存的兩座大型府第式建筑群之一。張蔭桓佛山人,字皓巒,號樵野,光緒年間充總理衙門大臣,曾任出使美、西班牙、秘大臣,官至戶部左侍郎,因支持維新變法,遭遣戍新疆,后更誣以通俄而被殺。駢散文詩皆卓然成家。畫亦超軼,佛山家中置“鐵畫樓”,著有《鐵畫樓詩抄》諸集。于清同治、光緒年間大興土木,不惜耗資巨萬建此宅第,以至建筑規模相當體面,整齊美觀,不僅右側有小巷縱貫首尾,而且在左右兩旁還配置二廳、廚房、儲物房以及傭人雜役居室等。主體建筑頭進門房、二進大廳、三進內廳和四五六進住宅從西向東排列,為六進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各建筑均硬山頂配鍋耳式封火山墻,三開間通面寬10米,總面積約610平方米。頭進門房原于居中置大型木雕屏風,以示其門第之高貴;其大門為回字門口,以磚墻間成左……[詳細]
大崗山窯址(唐代龍窯遺址)
  大崗山窯址(唐代龍窯遺址)位于交通便利、環境幽雅的游覽景點“西江畫廊”靈龜公園內(荷城街道沿江路283號)。區內每一趟公交車都可到達靈龜公園站。窯址逢周一閉館,其余時間免費對外開放,開放時間上午9:00—12:00;下午2:30—5:30。聯系電話:0757—88883320。窯址于1957年文物普查時發現。當時《南方日報》曾以題為“廣東發現的古窯址,高明縣算最先”進行報道。1986年,在省博物館的指導下開挖清理了1號窯,窯的前后段因修路和挖土已遭破壞,窯頂塌落,殘存的窯長9.55米,前寬2.64米,后寬2.8米,倚山傾斜25°。窯床上可見經高溫形成的一個個圓窩,窩內殘存當年的陶器近百只,在窯床外20米外的土層下,廢棄堆積近千件陶碗、碟、盤、缸、四耳罐、六耳罐、釜、三足器、耳杯、硯等。陶器以……[詳細]
碧江古村
  順德碧江村位于順德區北滘鎮碧江社區,在大良北面11公里,始建于南宋初年,因有一小山崗稱碧崗而得名,后用同音字改稱碧江。最鼎盛時期曾有3萬多人口。該村人才輩出,據《順德縣志》載,自明景泰三年建縣至清代中葉,碧江村出了17名進士,而中舉仕子更達106名以上。這些仕人遍布京城和全國各地,他們告老還鄉后,致力建造祠堂和宅第園林,因而在碧江村留下了大片特色十足的祠堂等古建筑。碧江村現存的祠堂、宅第、民居、書塾、園林等明清古建筑共有1萬多平方米。由于經濟與科名、文化的發達,碧江給后代留下了豐厚的古建筑資源。祠堂、書塾、古橋等處處可見。清咸豐《順德縣志》留下“俗以祠堂為重大,族祠至二三十區,其宏麗者,費數百金,而莫盛于碧江”的記載。碧江的古建,仍保存得較完好。其中金樓及古建筑群包括金樓、泥樓、見龍門、慕堂……[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欧美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综合永久久网 | 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 |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乱 | 右手影院亚洲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