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揭陽市旅游

揭陽市文物古跡介紹

南巖古寺
  南巖古寺座落于廣東省揭陽市普寧南溪鎮登峰村飛鳳嶺,風光秀美而大氣。古寺歷史悠久,文物眾多,人文景觀豐富。古寺擁有規模、數量居全國之最的玉石佛像,享有“東方玉佛國”美譽。古寺拓建重修首任方丈,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第三十一代傳人、五臺山靈鷲中峰大圓照寺監院大師釋海照妙空法師。2004年3月開始拓建重修,至目前,已完成大雄寶殿、萬佛塔等10多個工程項目。古寺整體建設規劃,將擴展飛鳳嶺全部山地及北面平野,總面積3000多畝。下一步有無極宮(念佛堂)、五方佛陀殿等20多個工程項目將要開展,歡迎各位高僧大德、各界有識之士蒞臨指導,出謀劃策,同締殊勝法緣!南巖古寺歷史悠久,眾所周知。然而究竟古寺建于何時,自古來流傳眾多說法,卻未有詳明的考證,似乎是一個深邃的謎語。隨著古寺拓建重修工程的進展,這一問題引起廣大善……[詳細]
打鐵街作坊群
  打鐵街作坊群位于廣東省揭西縣,形成于元代,鼎盛于明、清、民國時期直至解放初期,全長142米。街內70家商(住)戶從明、清至今,大多經營打鐵行業,擺賣五金制品,鋤頭、鐮刀、犁耙等農具,菜刀、瓜刨等廚具和剪刀、鉗子、鐵釘、鐵線等用具應有盡有,是揭陽西部廣大地區五金制品的交易中心。整條街道仍較多保存明清商業街道風貌,其單一打鐵行業集中的數量、規模及保護的完整程度,在省內市鎮中實屬罕見。這種商店、作坊、住居三位一體的結構,體現了明、清手工業作坊的特色,也是棉湖地區明、清時代社會經濟的一種縮影,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2002年,古打鐵街作坊群被列為廣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下尾王村節孝坊
  節孝坊位于普寧市南溪鎮下尾王村。坐東向西,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為監生王學庠之母楊氏奉旨建在下社下尾寨”(乾隆《普寧縣志》卷之六《坊表》),表彰王楊氏、王學庠母子“母節子孝”。現存完整,為四柱三間三樓式石牌坊,樓為廡殿頂,坊通面寬5.35米,高5.6米。牌坊最上是鐫刻“圣旨”二字之匾額,匾額正面刻“節孝坊”、背面刻“奉,旌表節孝,康熙四十五年臘月谷旦立”。匾額下橫梁為各級官員聯名。最下一橫梁刻“楊氏,處士王元長之妻、歲進士楊諱耀春之孫、庠生楊諱灼坤之女、宋禮部尚書王諱大寶一十八世孫庠生王諱雷陽之媳、太學生王學庠之母。”1988年被公布為普寧縣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郭之奇故居
  郭之奇故居 位于揭陽市榕城區東門蓮花心,建于明末。坐北向南。 郭府門第仿宋門框及木門鬃,屬官方府第四馬拖車式格局。山墻用小灰磚錯疊砌成,墻基墊石條。整座建筑用木柱支架屋面,原紅瓦多為歷次修繕時的灰色瓦所代替。屋脊兩端(即厝角頭)采用明代常見的三叉火局,整座保存著明代特點。 郭之奇(1607~1661年),崇禎元年戊辰科(1628年)進士,歷任福建提學參議,詹事府詹事,是潮州七賢之一。赴肇慶輔助南明桂王,先后任禮、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兵敗-緬甸。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為緬甸貴族執送清廷,堅不就降,8月殉難于廣西。清乾隆四十一年(1777年)朝廷下詔表彰。……[詳細]
資深炮臺舊址
  資深炮臺舊址位于揭陽市惠來縣靖海鎮資深村。資深炮臺舊址是清代古建筑,距靖海炮臺5千米,與靖海炮臺合稱為南北炮臺,扼控靖海港,為了防倭寇而筑。資深炮臺臺基為灰沙夯筑,上面為磚、石、灰沙混合建成,呈長方形,東西長約22米,南北約15米。據《潮州通志》《潮汕史稿》記載,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四月初一,林則徐抵惠來靖海。七月初五,林則徐再次出巡靖海門外炮臺前,銷毀潮州解送省城的鴉片煙土2萬余斤。揭陽市以林則徐在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銷毀鴉片的歷史為主線,以靖海資深炮臺舊址為主要載體,整合周邊區域,建設林則徐靖海禁煙紀念公園。……[詳細]
王氏輔祖祠
  王氏輔祖祠位于廣東省揭陽市榕城元鼎路西側丁日昌舊居背后之“名豐埕”, 是清末揭陽著名的“名豐”號夏布行商人王氏的家祠。祠堂建于1873~1877年,坐南向北,占地面積約500平方米。一進一天井兩火巷建筑格局,凹肚門樓石浮雕和通雕建筑裝飾圖案繁縟,刀法流暢,整體保留的完整程度為榕城祠堂建筑所罕見;木雕裝飾精雕細琢,極具工藝,充分體現清末潮汕木雕的成熟和細膩,保存也十分完整,為揭陽不可多得的木雕精品。 2007年12月7日被公布為揭陽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12月10日,王氏輔祖祠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并公布為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盤龍閣寺
  位于梅林鎮東南面的龍師崗上,建于清代光緒年間(1875~1909),是市內建筑規模最大的庵寺。寺分上下兩庵,主體建筑是單層高閣,周圍有“三亭一峰”相呼應,即拱辰亭、紫氣亭、金華亭和天乙峰。寺中的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閣氣勢雄偉,金碧輝煌,寺中所有雕像均為漢白玉雕刻而成。寺四周有龍山、龜山、蛇山、象山、獅山、虎山環繞,山形逼真,栩栩如生;還有盤古溫泉、綠水浮舟、慈航普渡、佛閣晨鐘、獅子臥蓮、紫氣東升、金山論壇、金池躍鯉、禪洞圓通、-頂印、拱辰留跡、金華迎圣、西方暮鼓、金鳴啼更、天潭放舟、鯉躍龍門、僧鞋表記、佛閣龍泉等盤龍十八景。……[詳細]
蜈蚣山遺址
  蜈蚣山遺址位于揭東縣地都鎮后田村的蜈蚣山西坡和南坡。年代為商時期。總面積近1萬平方米。1983年發掘4個探方40平方米。發現有大量陶片及部分完整器物。夾砂陶有紅、橙、黑各色,多劃斜紋或拍印復線梯格紋。灰色硬陶多拍印方格紋。軟陶以梯格紋為主,也有少量曲折紋。部分陶器外施一層赤色陶底。器形多為環底及圈足,弧腹高頸罐。出土陶紡輪數量之多,為粵東各遺址所罕見。有平沿式、平底錐面式、扁平式和算珠式等,似于織布之用外,還用于捻網織網。有少量石箭鏃、殘戈及磨光錛等,顯示仍處漁獵為主耕種為輔的生產階段。有不規則柱洞,以其分布看,當為屋柱殘跡。……[詳細]
69、騰龍寺
騰龍寺
  位于玉滘鎮半洋村以北1公里處、背靠大脊嶺主峰,乃遠近聞名的千年古剎,始建于唐朝貞觀后期。1993年重修,該寺為四直巷四進式建筑結構,分為三山門,正座前后廳,藏經樓,大門頂端的橫匾上刻有“騰龍寺”三個大金字。門樓壁肚采用磨光花崗巖石建造或裝飾,配以石雕字畫,光潔照人。每扇門屋頂四角飛檐高翹,屋脊用瓷嵌泥塑造型裝飾,有“雙龍搶寶”、“天兵神將”等圖案,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正門廳建筑采用中軸廟堂式結構,紅楹綠檐琉璃瓦。整個寺廟保持唐代建筑風格,結合地方的藝術特色,顯得莊嚴華麗。……[詳細]
70、廣德庵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德庵
  廣德庵廣德庵位于河婆鎮之東2公里的老虎竦山腰。此庵建于清初,庵堂建筑在一個完整的大石上面,庵下奇石如林,前后古木參天。在庵前懸崖之下,有一洞口,叫“別洞天”,沿洞內迂回步級而上,可直達庵門,坐在庵門,可鳥瞰河婆全景。庵內供奉佛祖、觀音菩薩和十八羅漢。庵的左側有一注生娘娘廟,離庵百余米有一個石窟供奉“羅福山’’神位,又叫“下庵”。庵后還有多處石窟,內寬百米,迂回曲折,深不可測。該庵經過重修更為壯觀。1981年定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后山遺址
  后山遺址位于池尾鎮塘塔埔村后山東南坡。1983年10月縣文物普查隊發現,同年12月,廣東省博物館、汕頭市與縣文博部門聯合發掘,共開探方9個,面積200平方米。出土石石奔、石鏃、石磋磨器、水晶石器、陶壺、陶罐、陶豆、陶釜、陶盂、等古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雞形陶壺是后山遺址的典型器物。發掘清理長方形土坑墓10座,墓均為東西向,骨骼已朽,有陶器和石器等隨葬物。后山遺址屬粵東新石器時代末期或進入早期青銅器時代的過渡類型的文化遺存。……[詳細]
榕石永福禪寺
  榕石永福禪寺抱石蒼榕奪化功擎天傍立梵王宮在惠來縣城北部。有古榕抱石而生,榕則虬枝勁干,石則苔痕斑駁,木石結緣,蔚為奇觀。石上曾有一祠奉祀九子母神,明代又于其旁建榕石庵,此庵幾百年間歷經滄桑,幾度興廢,解放后,已是廟宇頹敗,幾將倒塌,近年,由華僑捐助重建新寺,稱“榕石永福寺”,現有大雄寶殿、東西閣、功德祠、祖師廟等,規模宏偉,遠勝舊寺,數十身貼金佛像,神態儼然;綠瓦朱扉,金碧輝煌,成為又一旅游勝地。……[詳細]
普寧藏蓮寺
  藏蓮寺,坐落于距普寧流沙市區8公里的大南山鎮灰寨村后的麒麟山谷中,創建于明朝隆慶4年(1571)距今已有430多年歷史。據史書記載:開創初期只石屋一間,構筑簡陋,開創者住于庵后獨角麒麟大石頭下的石洞。清同治年間,有一惠來縣嚴姓人氏住庵,擴建為石屋3間。民國初期,有商人陳竹頭,熱心善事,把庵改建為一廳二房,并定名為“藏蓮居士林”。最令人向往的是藏蓮寺慈悲娘娘正殿。據傳,古時候,麒麟山谷中有一百二十丘田,天生瑞蓮碧綠,每當蓮花盛開時,田中巨石上,每每浮現出觀音佛像。人們感念娘娘恩澤,遂在與大地連體的巨石上,雕塑大慈大悲觀自在圣像,藏蓮寺由此得名。藏蓮寺,歷經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如今,已建設成為一個環境優美、秀麗的風景區。在寬闊陽臺上,憑欄眺望,滴水觀音、半天娘娘、獨角麒麟、雙獅朝麒麟、飛天鱷魚等……[詳細]
翁梅齋墓
  翁梅齋墓位于揭東縣地都鎮桑浦鐵場山南坡。墓始建于嘉靖三十年(1551年)。坐東北向西南,破壞嚴重,除神道碑、牌坊保存較好,其余墓地建筑所存無幾。墓區入口處為神道碑,碑亭為四柱翹檐尖頂,穹頂陰刻太極八卦圖。碑高3米、寬1.5米。碑由吏部尚書嚴嵩撰文,禮部尚書徐階書丹,禮部尚書盛端明篆額,碑文千余字,記述墓主及其兒子的有關情況(見第五章第一節)。碑亭至兜池為300米神道,其間依次有兩座石碑坊,第一座位于碑東50米,其上刻賜葬祭文,第二個牌坊在祭文坊北100米,其上雕刻著麒麟和飛鳳。神道用規格花崗巖石板鋪砌,兩旁置石虎,石羊各一對。神道盡頭的兜池周圍環以石欄桿。過兜池為“御葬”坊,三重三開間,上刻“御葬”二字。“御葬”坊至“玄城”坊間為墓地通道,通道兩旁依次置列石馬、石翁仲、望柱各一對。過望柱,是……[詳細]
澳角炮臺
  澳角炮臺位于惠來縣城南二十里的神泉鎮澳角村西北。東至溪東炮臺5里,西至神泉炮臺5里。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為防倭寇而建。設置炮6尊,營房7間,專防外委一員,臺兵18名。炮臺朝東,面臨溟渤。炮臺四周貝灰夯筑,上有城堞、炮眼及人行通道。墻高5.8米、厚2米,人行道1.3米,總面積312平方米。現四周仍完好。2012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海角甘泉
  海角甘泉海角甘泉位于神泉鎮區東南角,宋時是海灘上一個淡水泉眼,明時砌成泉井,其時潮汕神童蘇福為它題寫獨腳聯“抉(快)取攜而不竭任鹵浸咸蒸獨標平淡”,一時成為絕對,擴大了此泉影響,并被人們編造出許多神奇傳說,使此泉演變為“神泉”。清乾隆間知縣王瑋在井旁建亭,將蘇福獨聯刻在亭柱上,并樹碑撰文。清代歌詠神泉詩中有“天涯有奇景,海角出甘泉”的句子,因而產生了“海角甘泉”的雅稱。……[詳細]
肖端蒙墓
  肖端蒙墓 位于普寧市大南山鎮灰寨村牛地山坡。為三合土墓,有封土堆。墓碑陰刻“大明敕封儒人莊敏古埕姚氏 賜進士文林郎浙江道監察御史同野肖公墓”。墓形如太師椅狀,占地約100平方米,墓曾被挖掘。現存有石雕龍形墳手和下面的石雕石壁。肖端蒙字曰啟,潮陽人。嘉靖三十年進土,授山東道御史。不久,按察江西,病卒。有《同野集》。乾隆《潮州府志》卷二十八《人物·名宦》有傳。……[詳細]
78、鎮江寺
鎮江寺
  廣東揭陽市惠來縣城西15公里隆江鎮市尾山龍溪東堤旁的鎮江古寺,創自明朝正德年間(1506—1521),“龍溪襟帶”為古代惠來八景之一,已修建一新,由趙樸初會長題匾,1989年1月10日公布為縣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6月修復開光,1995年10月1日被批準登記開放,系惠來一處名勝。地址:揭陽市惠來縣200鄉道類型:寺廟……[詳細]
鄭大進府
  鄭大進府 位于揭東縣玉窖鎮仙美村。分新0府。老府建于明代,是鄭氏祖居,府前有象征鄭大進官階品級的石獅和旗桿斗座。新府在村南側,建于乾隆年間,屬官方建筑,坐北朝南,三進廳、東西兩火巷。鄭府依山而建,府前有寬闊地埕,池塘,稻田一片平疇。府后有花園、書齋等建筑。(鄭大進見本節《澩陽堂》條)。 1990年揭陽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方耀故居
  方耀故居方耀故居即德安里,在普寧市洪陽鎮區東南,為清朝廣東水師提督方耀府第。始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陸續用二十年時間建成,包括老寨、中寨和新德安里,及紹園。老寨建筑格局為“百鳥朝凰”,中寨和新德安里為“四馬拖車”,三寨相連,房屋773間,外置護寨河,總面積4萬多平方米,是廣東省內罕見的大型府第式建筑組群。……[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欧美日产综合在线网 | 欧美在线精品亚洲综合网 | 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婷婷 | 亚洲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 | 亚洲国产动漫一区 | 一区二区三区色色色色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