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東平窯始燒于北宋年間,是北宋廣東三大民窯之一。至于東平窯為何經歷160余年的興衰發展,最后熄火,專家認為有待考證。惠州東平窯始燒於北宋年間(公元960~1127年),是北宋廣東四大民間窯場之一。東平窯所在的東平半島素有“九龍、三象、二古窯”的美譽。二古窯就是指東平窯和窯頭山了。北宋年間,東平鄉窯頭村是北宋瓷窯。據惠州市文物志記載:它由三處推滿瓷片的廢窯而成品刑的山崗,群眾習稱窯頭山,山高8.4至8.8米,范圍600×700米。朱屋村北宋瓷窯,位于窯頭山西南面,東平鄉朱屋村,距市區約3公里,窯址在村口右側的一座小山丘,山丘高4米,地表雜草叢生,殘破瓷片府拾皆是,在山丘斷面露出的瓷片堆積厚達3米。從表土挖出的標本看,器形有瓷碗,瓷碟、匣缽;釉色為青釉,青黃釉;花紋裝飾采用刻花,劃花,并程冰裂……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