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惠州市旅游

惠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騰云學堂舊址
  騰云學堂舊址,位于惠州市惠陽區秋長街道周田村葉挺紀念館內,葉挺故居的左側。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騰云學堂坐東朝西,總面闊11.9米,總進深16.6米,建筑占地面積187.3平方米,建筑面積290.3平方米。建筑為夯土墻瓦頂結構,院落式布局,建筑右側為二層結構。該學堂建于1825年(清道光五年),為會水樓葉氏族人創辦,是供其本房子弟免費入讀的私塾。騰云學堂是葉挺將軍年少時接受民族主義與民主主義思想教育的地點,同時還是早期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活動的重要據點,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建立和建設新中國培育了大量人才。現作為紀念館內的陳展點,騰云學堂還原了少年葉挺在此讀書時的學堂陳設,內部設有反映書塾文化、周田革命史的陳展。……[詳細]
東平窯址
  惠州東平窯始燒于北宋年間,是北宋廣東三大民窯之一。至于東平窯為何經歷160余年的興衰發展,最后熄火,專家認為有待考證。惠州東平窯始燒於北宋年間(公元960~1127年),是北宋廣東四大民間窯場之一。東平窯所在的東平半島素有“九龍、三象、二古窯”的美譽。二古窯就是指東平窯和窯頭山了。北宋年間,東平鄉窯頭村是北宋瓷窯。據惠州市文物志記載:它由三處推滿瓷片的廢窯而成品刑的山崗,群眾習稱窯頭山,山高8.4至8.8米,范圍600×700米。朱屋村北宋瓷窯,位于窯頭山西南面,東平鄉朱屋村,距市區約3公里,窯址在村口右側的一座小山丘,山丘高4米,地表雜草叢生,殘破瓷片府拾皆是,在山丘斷面露出的瓷片堆積厚達3米。從表土挖出的標本看,器形有瓷碗,瓷碟、匣缽;釉色為青釉,青黃釉;花紋裝飾采用刻花,劃花,并程冰裂……[詳細]
橫嶺山墓群
  橫嶺山墓群位于博羅縣羅陽鎮黃莊村東面。橫嶺山是一座西北——東南走向的獨立山崗,長約250米,寬約150米,高出附近地面18米。1999年進行廣惠高速公路文物調查時發現,2000年2月~10月發掘,清理商周時期墓葬306座。墓室均為狹長方形土坑,長寬比例多數在3:1至5:1之間,最長者6.7米。墓葬形制有豎穴、二層臺、帶底坑或壁龕等多種。墓坑橫置于山崗上,方向基本與等高線平行。這批墓葬的隨葬品十分豐富,器類有青銅器、玉器、陶器、原始瓷器、鐵器和礪石。器種有銅器甬鐘、鼎、斧、錛、鑿、叉、刮刀、戈矛、匕首、鏃等;玉器環、玦、管飾;鐵器鍤、刮刀;陶器甕、罐、尊、瓿、豆、簋、釜、杯、盂等;原始瓷器豆、罐。一些較大的陶器是打破后再放置在墓中填土里,也有的分置于兩座或三座墓中。墓葬可分為七期:第一期以大口……[詳細]
梅花墩陶窯
  梅花墩陶窯位于博羅縣圓洲鎮塘角村東側。年代為周。窯址范圍包括五個小土墩。1983年發現。1991年發掘100多平方米。清理龍窯一座,前窄后寬,壁用土夯筑,殘長14.5米,寬1.5米~2.88米,火膛近橢圓形,火道和窯室為斜坡式,尾部已毀。出土陶器有罐、簋、盂、盤、釜以及陶塑牛、羊、鹿、雞、鳥等,還有陶壓錘、夔紋印模。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少量紅陶和夾砂陶,紋飾以夔紋為特征,其它有曲折紋、云雷紋、重圈紋、菱形紋、篦點紋、水波紋、弦紋等。此外,出現原始瓷豆,胎灰白色,質堅硬。梅花墩窯址是目前廣東省發現的時代最早的龍窯,是研究陶瓷工藝發展的重要資料。1992年博羅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惠州賓興館
  賓興館位于惠城區橋西金帶南街3巷10號,始建于清道光8年(1828年),坐北向南,進深三座,面闊三間,封閉式的四合院布局,占地約160平方米。是清代惠州鄉紳為資助本地生員參加鄉試、會試而建的會館,賓興館是了解科舉制度難得實物。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賓興館坐北朝南,采用三堂四橫屋的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積約1070平方米,局部兩層,總建筑面積約1500平方米,較完整地保存了清代建筑風貌,是反映古代科舉制度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具有一定的文化藝術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因抗戰期間遭日機轟炸,解放后又幾經拆建,至今該館僅剩中座及左右廂房較為完好,其余的都是后來新建的。門楣上“賓興館”三個字雖已了無痕跡,但遺留的青磚、灰瓦和飛檐仍可辨出清朝建筑的風貌。走進中座院內,記者發現在中座房間的外墻上鑲有兩塊青色石刻……[詳細]
鄧承修故居(壺園)
  鄧承修故居(壺園)位于惠州市淡水鎮上撥子圍。名壺園,是鄧承修故居之一,總面積約420平方米,四周設有圍墻。仿北京四合院作法。開東門,鑲“壺園”石匾。進為大院,兩邊有抄手廊聯通南北建筑,北面是兩層樓房,南面是一座三開間的平房,正門對過(即北抄手廊)中間有一亭,造型古樸典雅。整座建筑保存了大量的藝術構件:有多種幾何圖案及花草紋的掛落、橫披;刻有花草圖案的挑檐梁、栱及刻成近似菱形的斗、栩栩如生的木獅子。封檐板紋飾豐富精細,有蝙蝠、八寶、梅蘭菊竹。山墻博風灰塑花草綬帶,垂背頭上灰塑了鰲魚、龍頭。建筑保存基本完好。鄧承修,惠陽縣(今惠州市)人。舉人出身,官至鴻臚寺正卿。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鎮南關大捷后,鄧承修被任命為中越勘界大臣。勘定中越邊界。2015年12月10日,鄧承修故居(壺園)被廣東省人……[詳細]
中華全國總工會惠州辦事處舊址
  中華全國總工會惠州辦事處舊址位于惠城區橋西街道都市巷9號。該建筑坐東向西,青磚瓦房,前后二進結構,中間有一個天井,共8房2廳,面積約300平方米。中華全國總工會惠州辦事處舊址,也是廣東省農民協會惠州辦事處、中共惠州地方委員會、惠陽縣農民協會舊址。近代以來,在先進知識分子的組織下,惠州工農運動成為廣東工農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1919年5月,惠州工人參加了五四-。1922年5月,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后,惠州的工會組織逐步發展成為重要的社會力量。1923年1月,中國第一個縣級農會———海豐總農會成立。5月,海豐、陸豐、惠陽三縣的農會擴大為惠州農民聯合會。7月,惠州農民聯合會再擴大為廣東省農會,轄粵東6個縣的農會,會員達到13萬多人。1925年10月,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詳細]
李源故居
  李源故居 位于博羅縣園洲鎮禾山李屋村。建于清代,為兩間磚木結構硬山頂平房,面積82多平方米。 李源(1904~1928年),1904年誕生于此,在此生活了15年。1922年參加香港海員大罷工;1925年參加省港大罷工,并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廣州起義。1928年5月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等職。6月被選為中共中央委員。1928年秋,往粵東指導工作時被殺害。……[詳細]
博羅保寧橋
  博羅保寧橋 位于博羅縣城西門外觀背村。宋德祐元年(1275年)知縣黃保創建。原有建橋碑,碑額刻“保寧橋”3字,下署“宋德祐元年乙亥仲冬吉旦”。“文革”被拆除投進河中。此橋為兩孔石拱橋,南北長31.4米,東西寬4.5米、高7米。橋南段用青石砌筑長11.4米;北段用紅條石砌筑長20米。橋拱呈半月形、外形古樸、堅固。因北段紅石出現風化部分下塌,1972年當地村民再度維修,至今保存完好。1985年博羅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子軒范公祠
  子軒范公祠,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永漢鎮官田村高地村民小組。 子軒范公祠始建于清乾隆年間,磚木結構,建筑坐北向南,前曬坪和半月形水塘,后有風水林。建筑由三路組成,中路與東西兩路之間以青云巷相隔,通面闊55.15米、通進深33.78米,建筑占地面積1863.3平方米。中路現為祭祀空間,三進(門堂-中堂-寢堂)五開間兩天井四側廊布局;東西兩路為居住空間,族人稱“廂房”,形制相同,每路均由東西兩列橫屋、中間下廳——中廳——上廳及之間天井組成。子軒范公祠中路仍保留傳統祭祖功能,尤其是每年正月十三,高地村民在此舉行較為隆重的“上燈”活動,至正月十六結燈。兩側廂房除少數為村民居住外,大多閑置。范氏先祖于清中期由純客區域的龍川豐稔鎮十二排村遷此繁衍生息,現族人仍語-家方言,但子軒范公祠……[詳細]
廖金鳳墓
  廖金鳳墓位于龍門縣龍田鎮凌角塘村丫髻山白墳地。2008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譚公村大夫第
  譚公村大夫第位于惠州市惠東縣平山街道譚公村。譚公大夫第的建筑物大部分保存尚好。前廳置屏風門,上方懸掛一塊寫著“賞穿黃馬褂”牌匾,但這塊牌匾不是原有的,是重修時重做的。譚公大夫第原本還存放著一塊珍貴的木匾,上 書-“文魁”二字。這塊牌匾是當時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劉坤一為清光緒五年(1879年)己卯科鄉試第三十名舉人蔡秉澄所題,而蔡秉澄正是蔡錦青的兒子,但這塊牌匾早已不知去向。譚公大夫第的木雕很多,多是彩色的。屏風、斗式梁架、廊架上雕刻有麒麟、兔、獅、鹿、鳥及花草等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吉祥圖案。這些木雕大多蘊含著故事和寓意,如一個木雕中蝙蝠、鹿、瑞獸等造型活靈活現,表現了“福祿壽喜”吉祥主題。梅花喜鵲是傳統建筑物木雕常見的圖案,在譚公大夫第中也可見:喜鵲登上梅花枝頭,寓意喜事不期而至,前途一……[詳細]
三洞社稷壇
  三洞社稷壇位于龍城街道辦三洞村,建于清代,磚、石結構,壇身青磚砌筑,石質華表柱,是龍門縣迄今為止發現的首個古祭壇,此類祭壇在廣東省范圍內也較為少見,具有較高的文物研究價值。2012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94、梅花館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梅花館
  梅花館,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總團部舊址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總團部舊址位于惠城區橋西街道金帶街3巷7號梅花館內。1937年“七七”事變后,東江地區抗日救亡運動進入高潮。8月,香港、澳門同胞和海外華僑組織的回鄉服務團體開始回到東江地區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10月,日軍從大亞灣登陸入侵華南,東江抗日救亡運動空前高漲。12月中旬,在中共東南特委的主持下,南洋惠僑救鄉會、香港惠陽青年會、余閑樂社和海陸豐同鄉會代表召開會議,決定成立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動員和組織愛國青年回鄉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9年1月,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在惠陽淡水正式成立,先后組建惠陽、海陸豐、博羅、紫金、河源、龍川、和平7個分團(后分團改為隊)和東(莞)、寶(安)、增(城)、龍(門)、兩才、文森、吉隆坡等8個隊以及一個東江流動歌……[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在线 | 亚洲精品线路一在线观看 | 在线人成地址在线观看 |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第一页 |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 亚洲成在人网站天堂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