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清遠市旅游

清遠市文物古跡介紹

81、政江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政江塔位于清新縣山塘鎮(zhèn)政江村北江大堤上,于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由清遠知縣何福海倡建。塔高35.1米,首層邊長3.5米,墻厚2.6米,磚造,為九層八面樓閣式,下塑花紋,每面寬3.5米,建筑面積為59平方米,每層以菱角牙磚和挑檐磚相間疊澀出檐。各層辟拱形真門2個,余為拱形假門,角柱、門框、窗框、檐磚均涂成朱紅色。鐵鑄塔剎由覆盆和九層相輪、葫蘆等組成,第二層門額石匾上刻有“中流砥柱”四字。相傳,地方鄉(xiāng)紳集資在飛水西岸建造了鰲頭塔(俗稱“飛水塔”)后,鎮(zhèn)住了鰲頭,從此濱江河口變得風平浪靜。后來,人們又說在鰲頭塔下游八、九里的地方,即秦皇河與北江交匯處附近,有鰲尾經常擺動,擊沉多艘船只。于是,地方鄉(xiāng)紳又集資建造了“政江塔”。“政”與“鎮(zhèn)”是諧音,“政江”即“鎮(zhèn)江”也。政江塔為清遠城下關水口的重……[詳細]
  敢魚咀墓葬位于飛來峽鎮(zhèn)江口居委會社崗村敢魚咀,年代為清代。類別為古墓葬。為清城區(qū)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孫中山塑像位于廣東省清遠市清城區(qū)鳳城街道東門社區(qū)中山公園內,始建于1925年,坐東南向西北,建筑平面呈正方形,由臺基、基座和塑像構成,長寬均為14.5米,面積210.25平方米。孫中山塑像立在方柱體基座上,下有一方形臺基。臺基高1.33米,基座2.5米,塑像2米。基座正面有總理遺囑石碑,臺基四面有臺階。原坐落于先鋒中路原清遠縣舊中山公園(現城市廣場),作者朱明利。1958年遷往新的中山公園,幾經易址,最后定于現址。原總理遺囑石碑在文革-時更換為現在的石碑。該塑像結構基本完整,對研究現代革命歷史有一定參考價值。……[詳細]
  馬頭崗墓位于清新縣三坑鎮(zhèn)馬頭崗,1962年、1963年清理兩座墓,均為豎穴土坑,人骨與葬具不存。一號墓坑穴被毀,隨葬品33件,青銅器有鼎、簋、缶、罍 、鉦、甬鐘、鉞、矛、戚、矛鐓、人首柱形器等,陶器有罐的碎片,飾夔紋與方格組合紋;還有礪石。二號墓長2.8米,寬1.1米,深2.35米。墓向30o。隨葬器物39件,青銅器有罍、甬鐘、斧、鉞、矛、匕首、鏃等,其中一件匕首以人體形象作柄,頗具特色;其他有礪石、陶罐,罐飾篦點與方格組合紋。這兩座墓葬是廣東地區(qū)最早發(fā)現的以青銅器為主要隨葬品的墓葬,對探討嶺南地區(qū)的青銅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詳細]
  佛岡 三爰亭位于佛岡縣湯塘鎮(zhèn)大埔村。以“蓋取爰居爰處爰得我之所意耳”而名之“三爰亭”,南來北往的人們綞此而飲茶、小歇。亭建于清光緒壬辰年(1892年),占地面積100平方米,面寬三間,進深一間,各間以圓門相通。亭右起第一間供男人歇息,第二間供女人歇息,第三間為守亭人宿舍及伙房。第一間內檐下以橫幅寫著“請君飲茶,請分男女”、“諸君來往,不許借宿”的亭規(guī),還存碑刻5通,記載建亭事宜、亭規(guī)及捐款人名、收支細目。1986年佛岡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石角文筆塔位于廣東省清遠市清城區(qū)石角鎮(zhèn)回岐村委會回岐村北江西岸上,據《清遠縣文物志》記載建于中華民國十年(1920)。文筆塔為六角形磚塔,首層每邊長0.82米,高約6米,共3層。首層為實心式,二、三層為空心式,二、三層每面各有一窗,鑲有綠色通花作裝飾,塔剎原為寶珠式,現剩下錐頂及鋼針。據說以前回岐人勤奮好學,蔚然成風,出文人甚多,于是村民倡議和集資興建此塔以紀念和激勵后人。該塔結構基本完整,對研究當地民國時期的建筑有一定參考價值。……[詳細]
  鐘母李太孺人墓(《清遠縣文物志》記為鐘令公李太夫人墓),坐落于源潭鎮(zhèn)踵頭村委會雞板嶺觀音坐蓮。據《明鐘母李太孺人墓志銘》記載建于明萬歷十七年(1589年)。此墓建于半山腰,坐東南向西北,呈交椅狀,由墳頭、抄手、掛榜、墓堂、享堂等構成,墓堂前部為月堂,圍壟呈蓮座狀,因而此地得名“觀音坐蓮”,面闊16.4米,縱深23.84米,占地面積390.98平方米。曾被盜墓,墓碑位置有一洞口,墓碑已失,可能被埋在墳頭前的泥里。抄手護壁用三合土夯筑,前設二道掛榜,頭道掛榜右側設《明鐘母李太孺人墓志銘》,其文由勒四高、蔡獻臣、曹常芳等三位明代進士撰寫,二道掛榜左側有《李太夫人奠文》,記敘巡撫、知府等官員所送祭品。據《長樂縣志》(清同治版)縣令名冊中記敘:“鐘萬祿,清遠人”。明萬歷年間任長樂縣令,其母李太孺人死后……[詳細]
  接灣麥公祠位于鳳城街道古城居委會麥圍大街道49號,年代為1924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為清城區(qū)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朱文煥墓位于廣東省清遠市清城區(qū)飛來峽鎮(zhèn)江口居民委員會社崗村敢魚咀。始建于南宋末期,清乾隆三十八年重修,坐東向西。墓為封土堆,墓制簡樸,正面立麻石碑一通,陰刻“宋大理寺評事始祖……”。據《清遠縣志》和《兩岳族譜》記載:朱文煥,字表懷,號漱石,21歲登進士,官至大理寺評事。元將伯顏攻陷臨安(南宋京都,即今杭州)。益王在福州即位,檄召諸路忠義勤王。朱文煥率師入衛(wèi),護駕南來廣州。祥興元年(1278年),移駐崖山,朱文煥奉詔督師,抗元兵于北江。后敵陷韶關,破英德,順流直下,朱文煥迎擊鏖戰(zhàn),晝夜不息。終因寡不敵眾,全師敗績,朱文煥以身殞職。其子朱繼賢負尸乘夜?jié)摫记暹h橫石里,安葬于橫石,土名簕竹坦。其族人留居清遠,繁衍于清遠各處。該墓對于挖掘朱文煥人文歷史資源和研究當地墓制與墓俗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該墓曾……[詳細]
  石板鄉(xiāng)農會舊址位于東城街道石板村委會石板村,年代為1924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為清城區(qū)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91、鰲頭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鰲頭塔位于清遠市清新縣太和鎮(zhèn)禾豐村委會塔腳村。鰲頭塔高29.7米共九層,為八面樓閣式每面寬3.4米,建筑面積55.8平方米磚砌,五平列狗牙磚出檐,下塑花紋,第二層刻有“高占鰲頭”四字始建于明萬歷十三年(1585年),由永州通判鐘于田倡建。420年來,鰲頭塔多次重修如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由清遠分守道陳贄組織重修。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大火燒毀后由知縣張象乾組織修復雍正七年(1729年)鰲頭塔毀于颶風,四年后由知縣夏宗謹組織修復。以后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同治元年(1862年)因毀于戰(zhàn)火而先后兩次重修重修后的鰲頭塔終于恢復了原貌。它是清遠人民的靈魂支柱,更是眾多科舉學子的精神圣地。屢壞屢修,屹立不倒,氣貫長虹!2010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景點位置廣東……[詳細]
  清遠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鳳城街道東門社區(qū)中山公園,年代為1958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為清城區(qū)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平瑤嶺遺址位于清遠市連南瑤族自治縣大坪鎮(zhèn)軍寮村,年代為明。本體為軍寮排遺址、燒紙?zhí)眠z址、平瑤嶺摩崖石刻、燒紙?zhí)媚ρ率獭?019年4月19日,平瑤嶺遺址被公布為第九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李文楷烈士亭位于鳳城街道東門社區(qū)中山公園,年代為1927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為清城區(qū)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石咀頭圍場門樓,始建于明,位于清遠市佛岡縣逕頭鎮(zhèn)逕頭村。……[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免费观看h片 | 亚洲欧美在线看h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在线天堂网最新资源视频 | 色婷婷七月综合丁香中文字幕 | 久久亚洲欧美日本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