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東莞市旅游

東莞市文物古跡介紹

沙角迎薰門舊址
  沙角迎薰門舊址位于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沙角社區沙角炮臺內,沙角捕魚山與扯旗山之間,建于清代晚期,東北—西南走向,占地面積約176平方米。迎薰門高3.05米,寬1.7米,門額上 書寫“迎薰門”3字。兩側圍墻延伸至山上,墻厚1米,高3.05米,三合土夯筑。西南側圍墻殘長76米,東南側圍墻殘長約100米,靠近迎薰門處被沙角海軍部隊門樓斷開。沙角迎薰門舊址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的場所,對于研究明清海防遺存也具有一定的價值。1982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云蟠公祠
  云蟠公祠俗稱“花廳”,座落于百歲塘北岸的富貴巷,毓生樓(俗稱西樓)之后。據《南社村志》載:云蟠公祠,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七年戊子歲(1780年),寬9.7米,縱深11.7米,118.5平方。2009年重修后成為南社村史陳列館。云蟠公祠重修后,依然保持整體原貌,尤其是凹斗式的門臉仍然是紅石砌就,云蟠公祠的石匾、石釘均為原件,檐下的彩繪已經褪色、模糊,仍保持原狀,單單從門口可以看出南社古建筑管理所對古建筑的修復越來越專業,保護措施越來越得力。門口聯曰“家傳玉樹,門接烏衣”,其實“玉樹、烏衣”都是謝姓之代名詞,這里都潛藏著謝氏的故事。厚德堂上一幅對聯:上聯為“烏衣子弟歷代名聲遠”表示謝氏是赫赫有名的望族,歷代聞名,而下聯“銀杏碧桃麟趾慶呈祥”中“麒趾呈祥”指人之生男孩,此聯指該房子孫娶媳婦及孩子開燈……[詳細]
103、東湖寺
東湖寺
  東湖寺位于東莞市莞城區北隅社區新沙坊。始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由太常寺少卿尹源進捐款修建。坐西北向東南,原為三進,后堂已毀,現存二進,面闊15.5米,進深31.3米。硬山頂,人字山墻,灰塑龍船形脊,綠琉璃瓦當及滴水。青磚墻體,紅砂巖勒腳、門框、柱與柱礎。抬梁和穿斗式混合梁架結構。首進內有屏風儀門,二進內4根圓木柱,瓜柱抬梁承重。寺前原有大湖叫東湖,可通東江,兩邊建有北畹庵與如庵,大湖南岸建有玉皇樓,現均已不存。東湖寺1958年改建為敬老院。……[詳細]
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大隊糧食加工場舊址
  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大隊糧食加工場舊址位于廣東省東莞市大嶺山鎮大嶺村大王嶺村民小組,是一座泥磚民房。1940年10月至1941年10月,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大隊為加強后勤軍需工作,保證部隊糧食供應,在此開設糧食加工場,把稻谷、雜糧運到這里,請村民用竹籠磨、腳踏碓等工具進行簡單加工,然后送回部隊各伙食單位進行分配。坐西北向東南,寬7米,長12米,硬山擱檁結構。該舊址對于研究廣東人民抗日革命斗爭史具有重要價值。200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陳志敬墓
  陳志敬墓 位于東莞市虎門鎮梁屋村小捷山。墓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灰沙夯筑,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重修。保存完好。陳志敬,虎門北柵村人。陳志敬之孫陳益(?~1592年)于明萬歷十年(1582年),從安南(越南)帶回番薯。試種成功后,在其祖陳志敬墓地右方買地三十畝進行擴種。經農史學家考證,引種時間比福建長樂人陳振龍于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引種還早八年。 1989年東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文烈張公祠
  文烈張公祠位于萬江居委會村頭坊永寧里。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張氏族人為紀念抗清民族英雄增城侯張家玉,集資把張家玉故居改建為文烈公祠。每年春秋兩祭。祠分兩幢,正堂上掛大木匾,題“念茲堂”。神樓立木神主,書“明賜進士及第,歷官翰林院庶吉士,兵部尚書,右副都御史,太子少保,東閣大學士,吏部尚書,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增城侯謚文烈,芷園公之神位”。傍邊配祀“琚子公諱家珍之神主”。香案整齊,莊嚴肅穆。……[詳細]
尹煜故居
  尹煜故居位于東莞市莞城區光明路,坐東北向西南,建于清末民初,原為三進三開間,首進在城市道路改造時拆除。現保留后兩進,面寬8.3米,進深13.7米,磚瓦結構,紅砂巖勒腳、門框,青磚墻體,硬山頂,彩色蝕花玻璃窗,趟攏門。尹煜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為中國共產黨做了大量的地下工作,東江縱隊領導王作堯等人曾在此樓召開秘密會議。尹煜兒子尹平兒和兒媳袁蕙也分別于1937年、1940年參加抗日游擊隊。故居對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有重要幫助。……[詳細]
虎門醫院舊址
  虎門醫院舊址位于虎門鎮人民南路執信公園內,由門樓、商頌亭、虎門醫院主體建筑三部分構成。據史料記載,虎門醫院是由蔣光鼐等人發起倡建,于1933年正式落成。現在虎門醫院舊址已命名為虎門鎮執信公園,以紀念朱執信先生。園內廣植花草樹木,寧靜怡人,文物本體得到較好的保護與利用,成為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休閑的重要場所。虎門醫院大樓現為老人活動中心。2015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李任之故居
  現代李任之故居,位于常平鎮橫江廈村,占地面積約210平方米,為一間青磚石腳古老大屋。此故居建于清代,是李任之的祖籍故居,由大院與三間房屋組成。大院四周為青磚建成的圍墻,大院門在三間房間的右側,大門向南,空地右側種有一棵龍眼樹。李任之故居坐西南向東北,由大院與四單間排列民居建筑組成。每間面闊3.7米,進深7米。磚木構成,懸山頂,墻體正面為清水砌墻,其余與泥磚砌筑,當地俗稱“金包銀”。其中第一間較為講究,有木雕封檐板,檐下壁畫以花鳥為主,墀頭有灰塑。房內靠玻璃天窗。2004年由常平鎮有關部門進行了維修,現有專人管理,保存較好。2004年1月,李任之故居被東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東莞市文物保護單位。地址:東莞市常平鎮常平鎮橫江廈村類型:名人故居游玩時間:建議0.5-1小時開放時間:8:00-18:00……[詳細]
莞城報功祠
  報功祠位于廣東省東莞市莞城區東莞中學北區校園內。清同治年間,為紀念歷盡艱險爭回萬頃沙田的四君子:何鯤、方文炳、陳龍安、陳榮光而建。抗戰期間被日軍毀壞,1946年在原址上重建。報功祠為兩層樓房建筑,坐北向南,鋼筋混凝土結構,墻表呈米黃色,面寬11.4米,進深11.9米。大門上嵌大理石碑,陰刻“報功祠”3字,兩側嵌大理石對聯,陰刻“前徽崇祀廟千秋,遺澤永留沙萬頃”。現為東莞中學教師辦公室。……[詳細]
博廈庶常張公祠
  博廈庶常張公祠位于東莞市莞城區博廈社區二甲坊10號。清代初期,為紀念博廈七房人先祖張庶常而建,張敬修、張達等為該房后裔。公祠坐西北向東南,三間三進四連廊結構,通面闊11.9米,通進深約25米。青磚墻體,紅砂巖基腳、孰臺、門框、柱及柱礎。硬山頂,人字山墻,灰塑龍船形脊。抬梁和穿斗混合式梁架結構,梁架上有精美木雕。總體布局基本完整,有鮮明的嶺南祠堂建筑風格,具有一定的歷史研究價值。……[詳細]
梅菴公祠
  梅菴公祠:塘尾上班李氏十二世祖李梅菴的家祠。始建于明萬歷前間,清道光元年(1821年)重裝修。坐北向南,三開間二進院落布局,首進設二塾臺,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結構。寬9.88米,長14.3米,占地面積141.28平方米。磚木結構,硬山頂,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梅公祠保留從明代十世祖至清代二十二祖的祖先牌位原物,為東莞地區罕見。公祠還擺放了塘尾民間信仰神康王的神像,因而又稱康帥府。……[詳細]
藮谷公祠
  藮谷公祠位于廣東省東莞市茶山鎮南社村明清古建筑群西門塘北岸,該建筑始建于清康熙三年(1664年),為南社謝氏八世祖藮谷公而建,公祠坐北朝南,二進三開間四合院落式布局,硬山頂抬櫟與穿斗混合棵結構,兩側廊房為歇山頂,中間留有天井,便于采光及空氣流通,建筑面積約116.3平方米。藮谷公祠內有一古井,名為蔭禾井。據《南社村志》載:蔭禾井,蕉谷公祠,即藮谷,便要水源蔭禾,故名。……[詳細]
道滘國殤冢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道滘國殤冢,也稱六一一亭,是紀念1941年農歷閏6月11日,日寇第二次屠村時,被毒煙熏死的老百姓而建立的,該亭于1946年修建,1949年2月24日重修揭幕。國殤冢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82年和1988年道滘鎮政府兩次撥款重修。每年清明節、道滘鎮中小學校都組織師生掃墓,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原址為清末一盧姓人家住宅。1949年2月24日,拆除原民宅,改建國殤冢,以紀念抗日戰爭時期被日軍屠殺的死難者。同年3月28日國殤冢揭幕。國殤冢長20米,寬8.6米,占地面積172平方米,中間建有一四方亭,名“六一一”亭,長4.25米,寬5米,高3.4米,亭名為抗日名將蔣光鼐將軍題寫。亭內現存北伐戰爭時期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五軍軍長的李福林題贈楹聯,聯曰:“碧血常新,精魂不滅;大江如畫,烈魄……[詳細]
下橋錢氏宗祠
  下橋錢氏宗祠位于東莞市東城街道下橋社區,年代為明清。東莞東城下橋村,面積約為3.82平方公里,是東莞境內唯一的一個由錢姓人口組成的村,現有錢姓族人2600余人。村中有一座古老的錢氏宗祠,宗祠石柱上刻著一副對聯:“勛封吳越舊家本在錢塘,官守惠陽近派始分東莞”,顯示該村錢氏源自浙江錢塘。2019年4月19日,下橋錢氏宗祠被公布為第九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萬福庵遺址
  萬福庵遺址位于東莞市企石鎮江邊村西面。年代為新石器時代中期,距今5000年至6000年。1961年發現。經多次調查,文化層最厚達1米。堆積中含大量蜆、螺、蠔的殼體。出土繩紋夾砂釜和彩陶圈足盤,彩陶為器表施白色陶衣,其上繪赭紅色條帶狀彩,有的用點線紋與條帶紋組合,也有勾連狀花紋,還有的可見小鏤孔。發現有人的骨骼碎塊,當屬墓葬。因村民建房,遺址多被覆蓋。……[詳細]
地藏王寺
  地藏王寺原稱龍溪寺,舊址在蒲溪,民國初年改名龍溪寺,供奉佛像。龍溪寺始建于何時,已無從考核。后人只在廟梁上發現有“光緒29年重修”字樣,可以肯定它在光緒29年(公元1904年)前已建成。直至解放前,寺內尚有僧人主持。該寺香火頗為鼎盛,抗戰期間曾從四處請來和尚十多人,打過三次“萬人緣”,在東莞、博羅、增城一帶有過一定影響。……[詳細]
118、文閣
文閣
  文閣位于溫塘鄉西北側,清初袁氏族人所建。文閣高20米,呈六角形,分四層,青磚灰沙砌筑。其一、二、三層分別有陰刻層名。一曰“韌發沖天”,二曰“光照樓”,三曰“達詩”,四曰“云境”。相傳古代溫塘鄉異姓群居,姓袁者眾,文人學士、達官貴人較多。為光宗耀祖,顯姓揚名,激勵族人勤修學業,仕途奮進,故建此文閣,鄉人稱之為“風水塔”。……[詳細]
東莞馬氏宗祠
  馬氏宗祠位于廣東省東莞市橋瀝馬屋村。祠分三進,座北朝南,始建于宣統元年。祠的左側建有一座文廟,內奉孔子像。文廟后面有一座300平方米的書房,專供族人讀書之用。可惜文廟和書院均在文革期間拆毀,使宗祠、文廟、書院三合一的古代活動場所不能完整保存下來。1992年重修,外觀改變較大。宗祠采用磚木結構,現存主體結構還能看到昔日風貌。……[詳細]
莞城黃氏宗祠
  黃氏宗祠位于廣東省東莞市莞城區東正社區學左街三巷17號。為清代祠堂建筑,民國十九年、2006年兩次重修。坐北向南,三間兩進兩連廊結構,總面闊11.3米,總進深22米。青磚墻體,紅砂巖塾臺、勒角、門框、柱及柱礎,硬山頂,人字山墻,灰塑龍船形脊,抬梁和穿斗混合式梁架承重。該宗祠對了解東莞清代祠堂建筑及宗族關系有一定參考價值。……[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色妺妺免费AV在线 | 最新国内久久免费视频 | 中文字幕高清色婷婷视频网 | 亚洲男女在线视频流水 |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 | 亚洲一级二级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