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上海市
>
黃浦區旅游
黃浦區文物古跡介紹
上海市
黃浦區文物古跡
黃浦區紅色旅游
黃浦區名人故居
黃浦區博物館
4A景區
黃浦區十大景點
黃浦區十大免費景點
全部
黃浦區特產
黃浦區美食
黃浦區地名網
黃浦區名人
[移動版]
41、
圣三一基督教堂
上海圣三一座堂是中國上海市現存最早的基督教英國圣公會主教座堂,位于上海市中心黃浦區九江路219號,俗稱“紅禮拜堂”。這座教堂曾是英國國教會設立的英國圣公會維多利亞教區英僑教堂、圣公會華中教區主教座堂、中華圣公會主教院主教座堂,現在又成為中國基督教三自-委員會和中國基督教協會(“兩會”)總部附屬教堂。圣三一堂位于九江路江西中路西南角,現歸宗教機構,曾為黃浦區政府大禮堂。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同治五年(1866年)拆去老堂,新堂奠基,至同治八年(1869年)竣工,新堂因以紅磚為墻,俗稱紅禮拜堂。占地3500平方米,建筑面積2240平方米,大堂高17米,2層,由當時國際著名建筑師司考特爵士仿照西歐13世紀哥特式的禮拜堂設計。結構采用磚木結構,并將建筑結構重量及伸引力集中在石柱及拱壁上……
[詳細]
42、
上海古城公園
古城公園位于人民路、安仁街、福佑路之間,綠地總面積近4萬平方米。綠化建設工程于2002年2月10日開工,同年5月31日竣工,歷時110天。古城公園的設計方案注重體現“三個為主,五個兼顧”的原則。公園以綠為主,以人為本,以生態為主;兼顧反映古城的歷史文化,兼顧人流的集散,兼顧教育基地,增強市民的憂患意識,兼顧體現古城公園標志性的景觀,兼顧旅游資源的重新組合。公園的整體景觀以現代城市公共開放空間的處理手法為特征,形成與周邊城市建筑和空間尺度相平衡的大型城市公共空間。主要景觀視覺通道由新開河伸向豫園,形成上海未來和昨天(陸家嘴和豫園)的對話。沿下沉式廣場至丹鳳臺的弧形坡道逐步上升,似乎在探索歷史的軌跡,述說著“城墻的故事”。沿人民路為大片草坪和蜿蜒曲折的小溪,讓人聯想到老城廂的護城河,形成了蘊藏著……
[詳細]
43、
徐光啟故居——九間樓
九間樓(JiujianLou)在南市區喬家路234~244號。原為徐光啟故宅,建于明萬歷年間,因上下二層各九間,故稱九間樓。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意大利人郭居靜受徐光啟之邀來滬傳教,即寓此。該屋迄今已有三百余年,為該區僅存的明代宅第,屢經修葺,現上下各7間,為居民住宅。1983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44、
四明公所
地址:黃浦區人民路830號郵編:200010電話:021-63556666*3207(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上海分公司物業管理處)開放時間:全天公共交通:公交11、24、911路四明公所建于1797年,原來是在上海經商的寧波商人和手工業者的行會組織所在地。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5月,法租界當局以“開筑馬路”為借口,妄圖強占四明公所來擴大其租界地盤,法租界巡警瘋狂地在四明公所門口開槍打死打傷憤怒反抗的上海群眾多人,激起公憤。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7月,法租界當局再一次想侵占四明公所,致使上海人民發起了全市性的罷工罷市斗爭。殖民者懾于人民群眾的威力,最后被迫放棄了侵占四明公所的企圖。四明公所成為上海人民反對帝國主義擴張租界斗爭的歷史見證。現僅存牌樓,免費參觀。……
[詳細]
45、
匯中飯店大樓
匯中飯店大樓(PalaceHotel)現為和平飯店南樓,位于中山東一路19號,建于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由英商馬理遜洋行設計,占地面積2125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1697平方米,為六層,高30米,由王發記營造廠承造。建筑采用磚木混合結構。這里原是座英國式的三層樓房,名中央飯店,清同治四年(1865年)香港匯豐銀行在上海設立分行時,曾租借此飯店開業。光緒二十九年中央飯店改組為匯中飯店。光緒三十二年翻建新樓,是當時上海最高的大廈。建筑外墻底層以花崗石砌筑,上部為清水外墻,上部各層飾白色面磚,樓層間和最上二層窗間墻上有紅磚飾帶,紅白相間,鮮明的磚墻,形成該建筑明顯的特征,部分窗口上沿有三角形與弧形楣飾,外貌為仿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建筑風格。大樓有屋頂花園,花園東西兩端各有一座很大的涼亭。約在民……
[詳細]
46、
青龍寺、塔
青龍寺、塔位于白鶴青龍村。寺建于唐天寶二年(743年),初名報德寺,宋代更名隆福寺。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皇帝南巡,途經青龍,親書“精嚴壽相”額,并賜寺名“吉云禪寺”。又賜水晶觀音像一尊、荷花濺金扇一把、杏黃袈裟一襲,時稱“三寶”。據光緒刊《青浦縣志》載,青龍寺占地60余畝,寺田450余畝,建筑宏偉,有大雄寶殿、地藏殿、韋馱殿、禪堂、齋堂、揖秀堂、且歇堂、文覺堂、澄懷堂、方丈室、東西兩廡、香積廚、庫房、普同塔等建筑群。鐘鼓之聲不絕,梵唄之聲達旦,有“佛角為天下之雄”之譽。清嘉慶三年(1798年)失火,崇閣大殿均成廢墟。道光初年,寺僧生建殿宇。咸豐十年(1860年)又遭兵燹,寺屋廢損大半。民國25年(1936年)寺僧募建觀音閣及大鐘一口,今俱廢,僅存碑刻兩塊:(一)重興青龍隆福寺碑記。(……
[詳細]
47、
沙遜大廈
沙遜大廈現為和平飯店北樓,位于中山東一路20號,建于民國17年(1928年),為英商公和洋行設計,新仁記營造廠建造,占地面積4622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36317平方米,建筑為十三層鋼架結構,高77米。由新沙遜洋行第三任大班英籍猶太人愛利斯·維克多·沙遜主持建造。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其父用規銀8萬兩買進仁記路(今滇池路)約60畝的土地,建造了一座三層樓西式房屋,作為沙遜洋行的新行址(現為和平飯店后門處)。民國9年,維克多·沙遜執掌新沙遜洋行的產業,民國14年翻建行址,民國17年建成大廈,以沙遜命名。建筑平面呈“A”字形,外部用花崗石貼面略施紋樣線條,處理較為簡潔,腰線及檐部有花紋雕刻,前部頂層設有一個高10余米的方錐體形屋頂,作金字塔式,以銅料飾面呈墨綠色,是當時外灘最豪華的一幢高層……
[詳細]
48、
上海中共二大和平民女校舊址
平民女校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培養婦女干部的學校,舊址在上海南成都路輔德里632號A(今上海市老成都北路7弄42-44號)。為了“養成婦運人才,開展婦運工作”,黨組織在1921年年底先后兩次以“中華女界聯合會”的名義在報紙上公開刊登招生廣告,于1922年2月創辦了平民女校。女校的校務主任(即校長)先后由李達、蔡和森擔任,協助辦校的先后有王會悟(李達的夫人)、向警予等人,黨的領導人和知名人士-、李達、陳望道、邵力子、沈雁冰、沈澤民等常來這里授課。學生有30多人,較著名的有:王劍虹、王一知、丁玲、錢希君等。女校設置語文、數學、英文、物理、化學、以及經濟學、教育學、社會學等課程,并經常輪流請教師輪流就婦女運動問題做講演。張太雷、-也曾到學校介紹俄國革命和建設情況。平民女校實行半工半讀,在校內設置……
[詳細]
49、
大境關帝廟
大鏡關帝廟位于南市大鏡路。原本是上海城墻西門北稱箭臺,明朝萬歷年間建廟以供關帝,后幾經重修。現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大鏡關帝廟位于南市大鏡路。原本是上海城墻西門北稱箭臺,明朝萬歷年間建廟以供關帝,后幾經重修。現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50、
上海人民英雄紀念塔
上海人民英雄紀念塔即上海市人民英雄紀念塔。上海市人民英雄紀念塔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建成于1993年,是為了緬懷自1840年以來為解放上海而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而建成的紀念性建筑。她位于外灘黃浦公園內,在黃浦江與蘇州河的交匯處。上海市人民英雄紀念塔,坐落在曾經是“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黃浦公園內,給人以深刻的思索,三塊槍狀塔體,寓意鴉片戰爭、五四運動、解放戰爭以來光榮犧牲的先烈永垂不朽,內涵有深刻的概括性。景點位置上海市黃浦區中山東一路500號黃浦公園內……
[詳細]
51、
尚賢坊
尚賢坊位于淮海中路358弄(原霞飛路),石庫門里弄住宅,1924年建成。尚賢坊的名稱與尚賢堂有關。尚賢堂是美國基督教傳教士李佳白于1897年在北京創立傳播基督教文化思想的機構,按英文譯意為“中國國際學會”,1900年被義和團燒毀。1903年李佳白來上海重建尚賢堂,選址在霞飛路北側,經募捐后建造一座講學堂和一座舉辦外語、政治、歷史學習的大樓,1927年李佳白逝世后,尚賢堂宣告解散。1921年房地產商利用尚賢堂的名氣建造里弄住宅。尚賢坊占地面積為612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10180平方米。弄內有3排單開間、雙開間聯排式住宅,總弄與支弄呈“豐”字形,總弄沿街設過街樓,弄口屋檐水泥壓頂,立面飾以巴洛克線條和花飾,支弄弄口設發券,磚混結構。沿街底層為店鋪,第二、第三層為住宅。弄內各幢住宅均為2層,機……
[詳細]
52、
步高里
步高里位于盧灣區陜西南路和建國西路交界處,為典型的舊式里弄住宅群,由法商建于1930年,曾屬于法租界,共有磚木結構二層石庫門建筑78幢,形成了完整的里弄街坊格局,弄堂口的中國式牌樓獨具特色。地址:上海市盧灣區陜西南路287弄類型:歷史建筑游玩時間:建議1-2小時開放時間:全天開放門票信息:無需門票。……
[詳細]
53、
法租界會審公廨舊址
法租界會審公廨舊址位于建國中路20號、22號,年代為1915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法租界會審公廨舊址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滬府發 〔2014〕29號)。……
[詳細]
54、
怡和洋行大樓
怡和洋行大樓位于中山東一路27號,民國9年(1920年)始建,民國15年9月竣工,為英商怡和洋行投資興建,由英商馬海洋行設計,裕昌泰營造廠承建。占地21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15976平方米,原建筑為五層,高32米,1983年加建兩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建筑。大樓結構堅實,底層至六層的外墻全采用花崗石壘砌,其中一、二層建筑部分飾以粗鑿的花崗石,是上海采用石料做外墻面的早期實例。加建的二層用汰石子材料,大樓進門有石階,正門為兩扇包銅大門,西側各有4個月洞形高二層的鋼窗口,底層與二樓窗口間用1米寬的紫銅色金屬板相連,三樓有石欄桿陽臺,中間有4根圓形大石柱從三樓伸至六樓,石柱底座及頂部為四方形,石柱外側從三樓至五樓各有一個石雕窗框,窗口四周有各種雕飾。正門兩旁有一對大壁燈,二樓有1個羊頭雕飾。五……
[詳細]
55、
中國科學社暨明復圖書館舊址
中國科學社暨明復圖書館舊址位于陜西南路235號,年代為1929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中國科學社暨明復圖書館舊址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滬府發 〔2014〕29號)。……
[詳細]
56、
南市公共體育場
大吉路208號(方斜路555號)“五四”以來上海革命群眾--場所—南市公共體育場在方斜路555號滬南體育場原址,是五四運動到八一三淞滬抗日戰爭前夕上海革命群眾舉行--的場所。民國4年(1915年)10月,上海縣知事委托縣教育會從事規劃,選定斜橋北堍(大吉路方斜路和大林路之間)的26畝余慈善團體公地,建造體育場,于民國6年3月30日落成開幕,共計投資22260元,定名上海公共體育場。這是上海最早由國人自建的第一個體育場。民國8年5月7日,為聲援北京學生五四愛國行動,反對在巴黎和約上簽字,上海各界人民2萬余人在公共體育場召開國民大會,高呼反帝和懲辦賣--口號,要求釋放被捕學生,會后--。當時報紙評論為“滬上民氣發揚之第一次”。6月27日,各界群眾萬余人同集于體育場,決定于7月1日在該場召開11萬……
[詳細]
57、
中國記協成立大會會址
中國記協成立大會會址位于山西南路182-200號,年代為1929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中國記協成立大會會址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滬府發 〔2014〕29號)。……
[詳細]
58、
外灘信號臺
外灘信號臺位于中山東二路1號(甲),年代為1907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外灘信號臺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滬府發 〔2014〕29號)。……
[詳細]
59、
江南制造總局舊址
江南制造總局舊址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江南造船)擁有148年歷史,其前身是創建于1865年的江南機器制造總局。2008年6月,為支持2010年上海世博園建設,江南造船整體搬遷至長興島,江南造船原址成為中國2010年世博會浦西園區企業館所在地。中國國防科技工業系統第一家軍工文化園—江南機器制造總局工業遺址,2013-11-19日在百年老廠江南造船原址揭牌。文化園將對原址、原工業遺址進行修繕保護,在保留原風貌的基礎上,打造展覽展示、文化創意等為一體的軍工特色鮮明的文化園區。江南造船原址占地80萬平方米,擁有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翻譯館舊址、2號船塢、飛機庫等9處上海市歷史保護保留建筑及墻體和廠房結構,其中2號船塢被評為上海優秀歷史建筑。這些保存完好、形態各異的軍工遺址,見證了江南造船不同歷史時……
[詳細]
60、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發布命令地點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發布命令地點位于西門路(今自忠路)361號。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上海工人為配合北伐軍推翻軍閥孫傳芳的統治,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舉行了三次武裝起義。1927年3月21日,上海80萬工人在陳獨秀、周恩來、羅亦農、趙世炎等參加的中共中央特別委員會的領導下,舉行了第三次武裝起義,并取得了最后的勝利。在整個起義過程中,許多起義命令的起草和發布,起義前的許多重要會議和準備工作,包括舉辦工人糾察隊軍事訓練班等,都是在這所房子里進行的。2002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紀念地點。1960年就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紀念地點。……
[詳細]
[上一頁]
[第1頁]
[2]
[3]
[4]
[5]
[最后一頁]
[下一頁]
·
黃浦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黃浦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黃浦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黃浦區A級景區名錄
·
黃浦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
色综合久久五月97
|
久久精品久久亚洲精品
|
中文字幕AV制服丝袜综合
|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79
|
亚洲成在线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