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北省 > 恩施州旅游

恩施州文物古跡介紹

  武圣宮又名關帝廟、開元寺,位于恩施市城鄉街,明、清時期。該建筑為磚木結構,由戲臺、戲樓、走馬轉角樓及正殿等組成,正殿和走馬轉角樓的墻壁上鑲嵌有數十塊記載歷代維修和有關武圣宮沿革的石碑。(第四批)……[詳細]
  兩河口縣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宣恩縣沙道溝鎮兩河口村。1935年5月,紅二、六軍團抵宣恩,在此成立兩河口縣蘇維埃政府,主席郭明魁。舊址原為向學政老屋,建于清代,五柱四騎,兩開間,面闊5米,進深7.5米。布瓦頂,木結構,臨溪吊腳。該舊址為研究紅二、六軍發展史實物資料,也是研究我省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縣級蘇維埃政的重要實物。(第五批)……[詳細]
  鶴峰縣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鶴峰縣容美鎮后壩村。1929年1月,賀龍率紅四軍解放鶴峰,建立鶴峰縣第一個蘇維埃政府,主席吳天錫,機關設此。舊址面闊18米,進深26米,分前后兩進,中間為天井,懸山頂,磚木結構。(第二批)……[詳細]
104、秋風亭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秋風亭位于巴東縣信陵鎮中街。始建于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明正德年間遷現址,清康熙初年、嘉慶二十一年(1816)、同治五年(1866)、光緒二十四年(1898)重修維修。占地面積234平方米,四角方亭,方形石砌臺基,重檐歇山灰瓦頂,磚木結構。高10余米。四壁設格扇。為紀念曾任巴東知縣的北宋宰相寇準而建。(第三批)……[詳細]
105、懸棺
  懸棺據上海復旦大學、交通大學組成的中國巖棺協會的專家考證,它是土家族祖先古代巴人的一種葬儀,于春秋戰國末期形成已有4000多年歷史。土家族有高葬者至孝的習俗。唐人在《朝野金載》中記載:“五溪父母死,于村外擱其尸,三年而葬,親戚宴飲歌舞,一月余日盡產為棺,于臨江高山半肋鑿寶以葬之,彌高者以為孝,既后而不再祭祀”。現土家族懸棺葬俗已不復存在,但跳喪舞習俗仍存。曾有詩寫道:“棺木為何懸此巖,秋風凄雨痛人懷。雪飛巫峽山戴孝,樹動風聲松舉哀。春至百花呈奠禮,夜間明月照靈臺,可憐你是誰家子,尸到如今尚未埋”。據專家考證,這里有巖棺七座,兩具外露,赫然可見,至今為神農溪上一謎。……[詳細]
  施南宣撫司舊址位于宣恩縣椒園鎮水田壩村。又名水田壩土司皇城。施南宣撫司,元代初設,名施南通宣慰司,明洪武四年(1371)因之,永樂二年(1404)改置長官司,屬大田軍民千戶所,永樂四年(1406)設治所。坐南朝北,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現皇城已毀,僅存皇宮,為清代中葉重建。四合院式兩進院落布局,有前廳、中堂、正堂及左右廂房,通面闊五間17.5米,通進深26.6米。單檐硬山灰瓦頂,主體建筑為穿斗式構架,四周磚墻圍砌。前廳前2.6米處為雙柱單間牌坊式石門。存石碑1通,楷書“施州衛世襲宣撫使司”9字。院內存馬、鹿、象、鶴、麒麟等動物石雕多座。(第三批)……[詳細]
  觀音堂位于宣恩縣高羅鄉黃家河村。建于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四合院式布局,占地面積約5300平方米,建筑面積1238平方米,坐西北朝東南,中軸對稱布局,木結構,四周高墻相圍。該建筑地域特征明顯,是研究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建筑與人文的重要實物資料。(第五批)……[詳細]
  頭壩堰崖墓群位于建始縣長梁鄉桂花村東南,宋代墓群。共十七個洞穴,開鑿于盛竹河北岸崖壁上,距河面高約12米。洞口分方穴式和橫穴式兩種。方穴式邊長約2米,橫穴式一般寬3米,高2米。(第三批)……[詳細]
  小茅坡營苗寨位于宣恩縣高羅鄉小茅坡營村。始建于清代。村寨由三個山頭和一個山窩組成,近五十棟房屋沿溪、順山、爬頂散布成寨。房屋為木結構穿斗式瓦屋,多由正屋、廂房組成庭院,廂房多為吊腳樓。苗寨公共建筑有寨門、雙語學校、簡易橋及規模較大的水利設施。該寨是鄂西地區保存最為完整的苗寨,是苗族建筑歷史發展的縮影和建筑風格、藝術的集中體現。(第五批)……[詳細]
  野椒園張氏侗寨位于宣恩縣曉關侗族鄉野椒園村,清代建筑。坐西南朝東北。里面是天井屋,外面是吊腳樓,建筑面積1700余平方米。天井屋有上下兩層地基,后部建正屋、天井,前部倒座吊腳,設為過道。右側天井長13.6米、寬10米,中間天井長12米、4.5米,左側天井長10.4米、寬9米。房屋兩到三層,屋內建侗家特色建筑“半邊火爐”,窗戶、柱頭、磉礅均精雕細刻,天井巖石鋪面。該侗寨既保留侗族民居傳統建筑手法,又吸收北方四合院建筑特點,為研究恩施地區侗族民風民俗和傳統民居提拱了實物資料。保護范圍:以野椒園張氏侗寨張家院子四合天井院為核心向外延伸,東至張冬平房屋90米,南至水塘70米,西至鄉村公路30米,北至張友德房屋50米。建設控制地帶:自保護范圍向外延伸,東至輸電桿50米,南至停車場50米,西至青山梁山山……[詳細]
  天子巖手印畫位于巴東縣官渡口鎮小溪河村,時代為新石器時代至漢代。由400枚大小不一的橫列的紅色手掌印和數道紅色豎畫線條構成。手掌印和現代人手掌大小相近,應為古人用手直接涂紅色礦物質顏料再按印在巖壁上形成;紅色豎畫線條是三道線為一組,似乎是用三個手指沾染涂料再順巖壁自上而下涂畫而成。這種類型的巖畫,在巴東縣乃至我省,尚屬首次發現,具有重要的價值。保護范圍:巖畫所在崖壁長100米、高10米范圍內的山巖本體。建設控制地帶:巖畫所在崖壁前20米至坡坎處,縱長300米至山崖邊緣處范圍內。……[詳細]
  恩施抗戰遺址位于恩施市,由窯灣醫院舊址、民享社東門招待所舊址、寶蓮洞題刻、抗日傷亡將士公墓題刻四處組成。窯灣醫院舊址位于恩施市舞陽壩街恩施州衛校內,兩層,磚石結構,歐式風格,1941年1月,中共鄂西特委書記何邊偉在窯灣醫院取藥時,被特務跟蹤被捕入獄。民享社東門招待所舊址位于恩施市中山路32號,本為饒氏老屋,是曾任新疆巡撫的饒應祺的故居,原為多進天井庭院建筑,現僅存門墻和五間二層建筑,占地近300平方米,門墻具有西式風格;抗戰時期被湖北省政府征用,主要負責平價物品供應。寶蓮洞題刻位于恩施市舞陽壩街洗爵溪村,寶蓮洞原名出水洞,洞內有著名民主愛國人士沈肇年題刻的“寶蓮洞”,款識“庚辰秋沈肇年題”。抗日傷亡將士公墓題刻位于恩施市六角亭街后山灣,長11米,高1.55米,深0.12米,從左至右陰刻“抗日……[詳細]
  金果坪紅三軍舊址位于巴東縣金果坪鄉江家村,由紅三軍政治部保衛局舊址、賀龍舊居及紅三軍軍部舊址組成。紅三軍政治部保衛局舊址原為四合院式天井屋,現僅存一偏房,長7.5米、寬5.5米,建筑面積51.25平方米,面闊一間,進深一間,為木穿架結構板壁屋,上蓋青灰布瓦。墻壁上保留有紅三軍政治部為發動群眾而書寫的標語“紅軍消滅豪紳地主為土地歸農民而戰紅三軍政治部”。賀龍舊居及紅三軍軍部舊址始建于清末民初,平面為反“L”形,正屋坐南朝北,西廂房北出,東西長19.6米,南北寬18.1米,占地面積為354.76平方米,建筑面積233平方米。房屋為木架穿斗結構,板壁裝修,上蓋青灰布瓦。1928年12月至1932年5月,賀龍九次到巴東,五次在該舊址辦公住宿,特別是1933年2月至1933年6月,紅三軍軍部設于該處,……[詳細]
  老虎洞電站位于來鳳縣翔鳳鎮老虎洞村,總占地面積(含水渠)21000平方米。老虎洞電站為引水式電站,壩型為漿砌石重力壩,電站由攔河壩、引水渠、前池、壓力管道、發電機房、配電設施等組成。1956年1月動工,1958年3月竣工發電,裝機容量2×80千瓦;1964年改造增容至2×100千瓦;1979年并入縣電網,1991年接入110千伏紅山變電站。是來鳳縣及全州第一個水電站,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湖北省第一批興建的五個小水電站之一。電站落成時,轟動鄂湘川邊區各縣。1957年5月24日,省長張體學、副省長李明灝親臨電站視察,給予高度贊揚。老虎洞電站是較重要的二十世紀工業遺產。保護范圍:東以發電機房為界,向外延伸至國電公司辦公區圍墻;西以攔河壩為界,向外延伸100米;南以文物本體南邊為界,向外延伸至藍……[詳細]
  茅壩會議舊址位于鶴峰縣太平鄉茅壩村李家灣。1933年1月上旬,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此召開擴大會議,總結湘鄂西蘇區失敗的教訓,討論部隊今后的行動方針。由于湘鄂西中央分局書記夏曦堅持“左”傾方針,錯誤路線沒有得到糾正。舊址共10間,占地面積228平方米,懸山頂,木結構。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茅壩會議是中共湘鄂西蘇區發展史上一次重要會議,它為后來糾正“左”傾線路奠定了基礎,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教育意義。(第五批)……[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综合一区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69堂 | 中文字幕高潮激烈 | 中文在线精品综合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乳网址 |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