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揚州市 > 邗江區旅游

邗江區文物古跡介紹

四橋煙雨樓
  四橋煙雨樓始建于清乾隆年間,原為奉宸苑卿黃履暹別墅。乾隆六次南巡,曾四次幸臨此處,乾隆二十七年(1762),登樓南望春波橋,北眺長春橋,西覽玉板橋、蓮花橋,即以“四橋煙雨”賜名,御書趣園。光緒三年(1877),曾于此重建三賢祠,禮祀歐陽修、蘇東坡、王士禛。1960年于舊址重建。坐東朝西,建筑面積97.6平方米,樓高二層,面闊三間,歇山重檐,四面廊,三面借景,樓前平臺圍以白礬石欄桿。東西兩側有石階踏道。在其南側立“趣園”殘碑一方。……[詳細]
阮家祠、墓
  阮家祠墓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祠堂位于市區毓賢街8號,墓地位于邗江槐泗鎮槐二村。祠堂建于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系清代學者阮元的家祠,祀高、曾、祖、禰四世。阮元(1764-1849年)字伯元,號蕓臺,揚州府儀征人,乾隆進士,歷任要職,晚年拜體仁閣大學士、太傅,一生致力于學術研究。祠堂坐北朝南,占地約1520平方米,有頭門廳、二門廳、正殿、文選井,建筑基本完好。前兩進均面闊三間。正殿硬山頂,面闊五間,進深七檁,兩邊有廊房環抱。祠南臨街圍墻正中嵌有“太傅文達阮公家廟”石額,祠東有阮元故居三進。2009年對東宅第古建筑進行修繕,并布置阮元生平展,2010年復建了西路建筑和隋文選樓,將利用隋文選樓建設揚州學派紀念館。阮家墓地占地4200平方米。東南側為阮元、繼配夫人孔氏、側室劉氏、謝氏、……[詳細]
揚州蓮性寺(法海寺)
  蓮性寺在五亭橋南、白塔西側,有一座距今1400多年歷史的寺廟——蓮性寺。該寺原名法海寺,又名白塔寺。建于隋末唐初,重建于元代,法海寺取意法海無邊之意。“蓮性寺”是康熙1706年南巡揚州時賜名。法海寺內壁畫“經變畫”,采用天然石料,根據觀天量壽佛經的內容和故事繪畫而成,是全國罕見的大型壁畫。文革時期,蓮性寺受損,破敗不堪。1996年起,市宗教部門多次進行修繕,現已修復天王閣、大雄寶殿、山門殿等多處設施。始建于清乾隆清乾隆四十九年的蓮性寺白塔,仿北海瓊島春蔭之白塔,高28.5米,由十三天、龕和塔基三部分組成,它是我國現存磚砌喇嘛塔為數不多的代表作。底層為方形臺基,四周圍有欄板。前置小臺,臺北及兩側皆筑階梯,可以登人。基座中央是磚雕須彌座,每面各有3個小龕,龕內磚雕十二生肖圖,輔以磚雕纏枝蓮花。座……[詳細]
24、重寧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重寧寺
  重寧寺時代:清地址:位于江蘇省揚州市維揚區長征路15號該寺曾與天寧寺、建隆寺、慧因寺、法凈寺、高旻寺、靜慧寺、福緣寺并稱為清代揚州八大名剎,始建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重寧寺因為是奉旨而建,所以規模、形制、質量都比一般寺廟為勝。歷史上的重寧寺,不僅規模宏大,而且佛像精美,有關形制完全是按照皇家的規格來制作的。李斗說,揚州八大剎的佛作,可與蘇州寺廟媲美,“而重寧寺佛作,則照內工做法”。按清代的建筑法則,分為官方、民間兩大類,官方建筑法則又分內工、外工兩種。所謂“內工”是指宮殿園囿造法,所謂“外工”是指城池倉庫造法,兩者都屬于皇家建筑法則。咸豐三年(1853),太平軍攻克揚州,建成70年的重寧寺與城內絕大部分寺廟一樣遭遇毀滅的命運。光緒十七年(1891)和光緒二十七年(1901),重寧寺兩……[詳細]
揚州麥粉廠舊址
  揚州麥粉廠舊址位于在便益門街、運河西岸,建于上世紀30年代。揚州麥粉廠是揚州近代工業起步的見證,俗稱為揚州早期兩爿半工廠之一。大樓建筑中西合璧,南向,磚木結構,面闊九間,進深四間,F保存有該廠當年使用的一臺德國西門子發電機。該建筑是揚州僅存的近代工業遺產。麥粉廠位于便益門外古運河西岸高橋南街2號。前身是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創辦的高郵裕亨麥粉廠,1931年因高郵城遭洪水,戴姓業主將廠址遷移揚州,并易名為揚州面粉廠興記股份有限公司,建磚木結構五層樓廠房一座,時為揚州城的第一高大建筑。抗日戰爭期間為侵華日軍控制,為其磨制軍糧。新中國成立后,揚州麥粉廠成為揚州粉面工業主要廠家,1954年9月公私合營后,企業規模明顯擴大。1983年,揚州麥粉廠生產的綠壽桃牌標準粉和特制粉,分別被評為商業部質量信……[詳細]
觀音山禪寺
  觀音山禪寺位于江蘇泰州東南方,寺之歷史,始創年代,無從稽考,清末民初間,住持僧某,不善經營,致殿宇佛像,殘破不堪,地方紳領,仰曲塘宏開寺玉成尊宿德望,禮聘之出任住持,玉公感而勉應之,就任后修葺殿宇,重裝金身,寺貌一新,四眾歡欣,玉公適任州僧正司,公務繁忙,無暇常住,乃交其弟子道如和尚管理,道師承秉師志,悉心經營,-利生,寺務日進,玉公出任泰州僧正司期間,平息清廷寺廟興學風潮,維護佛門香火,僧侶生計,培育僧才,續佛慧命,功德無量。并得徒孫文心、智光二師,刻意栽培,道學深進。文師應聘住泰城開化禪寺方丈。智師應聘主鎮江焦山定慧寺法席。文公得徒靄亭,住鎮江竹林寺方丈。智公得徒南亭,住泰城光孝寺方丈。靄公得徒存遠,主儀征寶光寺法席,南公得徒善遠,主泰城覺正寺法席。存公得徒自一、守一二師,自師住持南京棲……[詳細]
27、天山漢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山漢墓
  天山漢墓位于揚州市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轄區平山堂東路98號,原位于高郵市天山鄉神居山中,為漢廣陵王劉胥夫婦合葬墓,1979年開山采石時發現,同年6月至1982年5月由江蘇省南京博物院主持,揚州、高郵、南京大學等單位派員參加,聯合發掘、清理。證實了這兩座墓葬為國內罕見的西漢大型巖坑豎穴帶斜坡墓道、同塋異穴式“黃腸題湊”木槨墓,墓主人的身份考證為廣陵王劉胥(一號墓)和王后(二號墓)。由于神居山開山采石喪失了原地保護的條件,1982年經省政府決定遷至今址復原保護,辟為漢廣陵王墓博物館對外開放。廣陵王劉胥墓由墓道、墓坑、木槨墓組成。墓道總長53米,原墓坑深約24米。墓槨南北長16.65米,東西寬14.28米,通高4.5米,面積237平方米,它由外藏槨、黃腸題湊、東廂和西廂、中槨、內。ū惴俊㈣鳌[詳細]
鑒真紀念堂
  鑒真大師為唐代高僧,住持大明寺。到了56歲高齡,六渡東瀛,歷時十年,雖雙目失明而矢志不渝。鑒真東渡不但給日本傳播了漢傳佛教的律宗和天臺宗,還帶去了繪畫、書法、雕塑、醫藥、工藝、印刷、建筑等盛唐文化,被譽為“日本文化的恩人”和“中日友好使者”。1963年正值鑒真圓寂1200周年,日本舉辦“鑒真年”活動。周總理采納了趙樸初“以民間的力量”促進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建議,在國內佛教界、文化界同時舉行紀念鑒真活動。國務院還決定在大明寺建造鑒真紀念堂,周總理親自指定我國著名古典建筑專家梁思成主持設計。鑒真紀念堂于1973年破土動工,于1974年11月竣工。鑒真紀念堂由前后兩組建筑群構成:一組是以四松堂為主的陳列室,陳列著鑒真東渡日本的史料圖片和東渡路線圖;另一組南有紀念碑亭,北有紀念堂正殿,再由長達80米的……[詳細]
廠鹽會館
  淮南廠鹽會館位于揚州市區新大原巷62號,清代建筑,座北朝南,前后六進,占地面積954平方米,建筑面積448平方米。大門南向,磚雕門樓面闊2.98米,檐高3.8米,上雕蓮花、蓮瓣、卷草等;第一進門房面闊三間11米,進深五檁4.8米,小瓦屋面、硬山頂。第二進為儀門門房,面闊三間披房,儀門為水磨磚門樓,面闊3.02米,通高3.8米,雕福、祿、壽三星圖案。第三進面闊三間11米,進深七檁8米,小瓦屋面,硬山頂。第四進面闊三間11米,進深七檁7.1米,小瓦屋面、硬山頂。第五進為上下兩層樓房,面闊三間11米,進深七檁6.8米,小瓦屋面、硬山頂。第六進面闊三間11米,進深五檁4.3米,小瓦屋面、硬山頂。建筑西部花園已毀,為居民搭建房屋。 揚州鹽商分場商、運商、食商三類,分別從事產鹽、運鹽、銷鹽業務![詳細]
30、大虹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虹橋
  “揚州好,第一是虹橋。揚柳綠齊三尺雨,櫻桃紅破一聲蕭,處處駐蘭橈。”這里就是揚州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虹橋。虹橋景色優美,曾吸引了眾多的文人雅士在此指點江山,切磋詩文,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墨跡和動人的故事?滴跄觊g王漁洋有一首:“紅橋飛跨水當中,一字欄桿九曲紅;日午畫船橋下過,衣香人應太匆匆!备悄捴巳丝,就連乾隆皇帝也曾做詩贊賞過虹橋的景色。如果把瘦西湖比作是一位古典美人,是虹橋揭開了她的蓋頭;如果把瘦西湖比作是一部長劇,是虹橋拉開了她的帷幕。從虹橋開始,領略這“兩堤花柳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美景吧。地址:揚州市邗江區大虹橋路與柳湖路交會處(瘦西湖景區南門外)類型:橋游玩時間:建議10-15分鐘開放時間:全天開放門票信息:無需門票![詳細]
蓮花橋和白塔
  蓮花橋和白塔位于江蘇省揚州市。蓮花橋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兩淮巡鹽御史高恒為迎奉高宗弘歷二次南巡而建。因建于蓮花埂上,故名,又俗稱“五亭橋”。咸豐間橋亭毀于兵火,光緒間重修,1933年邑人募資又重修。1949年后,數度整修。橋南北跨瘦西湖上,上置五亭,用28根大紅圓柱支撐,下列四翼,正側共15個券洞,南北總長5799米,青石砌成。五亭皆綠琉璃瓦頂,亭與亭之間有石梁相連,婉轉若游龍,另龍澤、滋香、浮翠三亭有單孔石橋與石岸相接,珠欄畫棟,照耀漣漪。橋基平蓮花橋,結構獨特,造型優美。橋身為拱卷形,由三種不同的卷洞聯系,橋孔共有十五個,中心橋孔最大,跨度為7.13米,呈大的半圓形,直貫東西,旁邊十二橋孔布置在橋礎三面,可通南北,亦呈小的半圓形,橋階洞則為扇形,可通東西。正面望去,連同倒影,形成……[詳細]
甘泉山漢墓群
  甘泉山漢墓群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邗江區甘泉鎮境內,分別由甘泉老山漢墓、甘泉汪家山漢墓、甘泉吳家山漢墓、甘泉三墩漢墓、楊壽寶女墩漢墓、楊壽小墩漢墓、楊廟雙墩村陳家墩漢墓、楊廟雙墩漢墓、楊廟花瓶張家墩漢墓、蔣王街道辦山河林場姜家墩漢墓、蔣王街道辦山河林場梁家墩漢墓、蔣王街道辦山河林場大墩漢墓、蔣王街道辦山河林場朱家墩漢墓、甘泉張家山漢墓等組成。從已經過考古發掘的一些墓葬和出土的一批精美文物來看,如東漢銅卡尺,是國內三件銅卡尺中,唯一由地下出土的文物,印證了銅卡尺的制造年代,為研究我國古代科學藝術史、數學史和度量衡史提供了實例,為研究漢初揚州歷史提供了十分可靠的實物資料,意義重大。2006年6月5日,甘泉山漢墓群被公布為第六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3、小金山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小金山
  小金山是瘦西湖中最大的島嶼,也是湖上建筑最密集的地方。風亭、吹臺、琴室、木樨書屋、棋室、月觀,全都集中在這里。小金山內有個鐘乳石,是宋徽宗建造萬壽山盆景的遺物,當時正遇見方臘農民起義,把萬壽山的原料給搶去了不少,也就是花石綱的一部分,這塊鐘乳石遺留在了揚州,因為神似寶船,所以算得上一塊名石哦。地址:揚州市邗江區大虹橋路28號瘦西湖風景區內類型:古跡島嶼/半島歷史建筑游玩時間: 建議20-40分鐘電話: 0514-87357803開放時間:7:30-17:15門票信息:無需門票。包含在瘦西湖門票內![詳細]
34、鳧莊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鳧莊
  鳧莊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鳧莊位于維揚區瘦西湖街道園林社區瘦西湖公園內法海寺北、五亭橋東南。建于民國十年(1921),原是鄉紳陳臣朔的別墅。因建在汀嶼之上,似野鴨浮水,故名。鳧莊占地面積為1003.4平方米,建筑面積為282.08平方米。整個建筑環湖而置,東為水榭,座東朝西,為卷棚頂,抬梁式結構面闊6.76米,進深六檁4.6米,西設水閣數間,南建水樓面闊三楹8.8米,,進深4.92米。不規則的荷花池位于莊中,環植梅、桃、筱竹,更疊人高之湖石,F鳧莊保存較好,環境幽雅,是瘦西湖公園內重要的景點之一。……[詳細]
古邗溝故道
  京杭大運河·古邗溝故道位于揚州市廣陵區、邗江區、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自螺絲灣橋至黃金壩。又稱邗江、邗溟溝、中瀆水。 春秋末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年)吳王夫差在邗城下開鑿,以溝通江淮,是我國最早的人-河,也是大運河最早的一段,F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遺產點。 今螺絲灣橋至黃金壩東西向一段為古邗溝遺跡,長約1450米,寬50-60米,兩側淤積層約20-25米,當中河床現為10米左右。中段有“邗溝橋”跨水上,橋南原有大王廟,供奉吳王夫差和吳王劉濞![詳細]
朱良鈞烈士故居及墓
  朱良鈞烈士故居及墓(故居新增)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黃金壩西北。朱良鈞(1910-1926年),1926年北平“三•一八”慘案殉難烈士。原籍揚州,自幼隨父去北平就讀。1926年在天安門前參加反帝--,與劉和珍等烈士同時犧牲。1928年棺柩運回揚州安葬于此。墓地占地20平方米,四周原有磚砌圍墻,東向開月洞門。墓冢筑于小平臺上,高1米,前立墓碑,上刻隸書“三•一八烈士朱良鈞”墓,上款“戊辰年仲冬”,下款“江邑鄉人公立”![詳細]
37、汪中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汪中墓
  汪中墓 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城北上方寺側葉家橋。汪中(1745-1794),清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江都(今揚州)人,字容圃。一生從事學術研究,在漢學上被譽為“通儒”,“揚州學派”杰出代表之一,著有《廣陵通典》、《述學》內外篇等。原墓遭破壞,1984年修復。墓前有磚鋪墓道,正中有粉墻黛瓦牌坊一座,上嵌“汪中墓”石額。后為墓臺,臺上墓冢高約二米,前立墓碑,刻隸書“大清儒林汪君之墓”八字,為清書法家伊秉綬所題。墓區植有松柏。……[詳細]
揚州烈士墓園
  揚州烈士墓園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蜀岡萬松嶺。始建于1954年,1997年向北擴建,F占地面積4萬余平方米,山麓建有石牌坊一座,拾級而上,岡上正中建有革命烈士紀念碑一座。園內建有烈士碑林、烈士墓、烈士紀念館等紀念性建筑物。烈士紀念館建筑面積1200余平方米,館內陳列著自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以來革命烈士的照片、遺物等文物、史料,是全市七個縣(市、區)革命烈士斗爭史料中心陳列館![詳細]
39、東門遺址
東門遺址
  位于東關城樓與古運河之間。1999年9月在東關街口建筑工地發現宋大城東門遺址,施工單位及時拆除已封頂的兩幢樓房讓出地基,從事考古作業。2000年3月在古運河風光帯建設中,開始考古挖掘,在唐宋東城墻與明代新城東城墻之間發現宋代甕城遺址,證明宋大城東門臨水而建,主門外的甕城結構,與史籍記載相符。甕城兩面均為磚砌,平面呈長方形,南北墻面各有便門通向城外。甕城正門朝東,直通古運河邊,與主城門在同一直線之上,地勢內高外低。城磚有多種銘文,為部隊番號、工匠姓名、燒制地點及年代,有元代城墻疊壓其上。東門為磚券門洞,這在古代城門中十分罕見。遺址出土有北方磁州窯,南方龍泉窯和景德鎮所產青、白瓷。另在遺址北部發現宋井一口,出土數枚“韓瓶”,韓瓶以南宋韓世忠所率士兵攜帶的水壺而名,為駐軍遺物。2005年市政府決定……[詳細]
揚州鐵佛寺
  鐵佛寺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城北鄉卜楊村佘田組。相傳本為五代楊行密故居。楊行密(852-905),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五代時吳國的建立者。后舍宅為寺,宋建隆間(960-963)寺鑄鐵佛,更今名。清咸豐三年毀,同治間重修未復舊觀,F僅存后殿三間,東部僧房五間,占地約200平方米。后殿單檐硬山頂,進深九檁,1989年維修。殿東壁嵌有《廣參和尚行跡》石碑一通。……[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 专干国产老熟女视频中文字幕 | 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在线观 | 在线看免费看国产 | 日本最新免费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人欧美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