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北省 > 黃岡市旅游

黃岡市文物古跡介紹

紅安大圣寺塔
  大圣寺塔在紅安縣七里坪柳林河畔的雙城舊址之上,故又名雙城塔。據縣志記載,元末紅巾軍天完政權太師鄒普勝等曾駐此,塔亦為此時所建。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塔為磚砌,仿木結構,東西向,平面六角十三層,高近40米,由下而上逐層遞減,各層斗拱、檐角、勾欄、門窗、神龕均以特制磚件拼裝,榫卯相扣,嚴密合縫,其上所有蓮瓣、牡丹、雙錢等裝飾花紋,精巧玲瓏,布局有致。通體比例均衡,收分圓和,形態健美,氣勢凝重,具有宋代建筑風格。內有階梯,盤旋至頂,遠眺四周,令人心縱神馳。地址:紅安縣七里坪柳林河畔的雙城舊址之上類型:古塔游玩時間: 建議1小時……[詳細]
毛家咀遺址
  位于蘄春縣達成鄉柏條鋪毛家咀南150米。面積約3萬平方米,文化層厚2.5米左右。1958年發掘。清理出西周木構建筑蹤跡5000平方米左右,發現直徑20厘米的木樁280根及一些木板墻和平鋪的大木板。出土新石器時代陶器以夾砂紅陶為主,夾砂褐陶次之,有少量夾砂黑陶,紋飾有籃紋,器形有鼎、罐、缸、缽及紡輪等,尾石家河文化;西周銅器有爵、錛、缸、缽及紡輪等,屬石家河文化;西周銅器有爵、錛、刀、鏃等,陶器以夾砂紅陶為主,夾砂灰陶次之,有少量夾砂褐陶,紋飾有繩紋、附加堆紋、弦紋,器形有有鬲、豆、罐等;秦漢遺物有夾砂灰陶繩紋筒瓦、板瓦等。……[詳細]
道觀磯摩崖石刻
  道觀磯摩崖石刻位于麻城市龍池橋辦事處黃獅崗村,宋、元代石刻。麻巖石質,壁面光滑平整,長約20米、高約15米。據清康熙九年版(1670)《麻城縣志》載,道觀磯摩崖石刻始刻于北宋年間,原有石刻5塊,因歷經一千多年風雨剝落和山澗溪流侵蝕,部分字跡部分已模煳不辨,現可辨認的有:“李志□游此、紹圣四年九月十九日書”,字徑約0.7米;“壬戌三月上巳日、康伯攜家游此”;“元祐……”;“大觀……亭川”;“大元泰定……徵仕……”,均為楷書陰刻。該石刻字體蒼勁,時代特征明顯,史料記載翔實,內涵豐富,為兩宋至元代時期麻城地方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材料。……[詳細]
鄭位三故居
  鄭位三故居位于紅安縣七里坪鎮檀樹崗鄉馬鞍山村。鄭位三(1902-1975),湖北黃安(今紅安)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黃安縣委書記、中共鄂豫皖省委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中共鄂東北道委書記、紅二十五軍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代理書記、中原軍區政治委員、全國政協常委、中共第七、八屆中央委員等職。故居一進五開間,面闊14.8米,寬8.2米,建筑面積121.36米。硬山布瓦頂,土木結構。鄭位三故居是其早年-、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見證,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教育意義。(第五批)……[詳細]
林氏三兄弟故居
  林氏三兄弟(林育南、林育英與林彪)出生地林家大塆地處黃岡團風縣回龍山鎮,是當地人自發集資修繕的三兄弟故居,雖因陋就簡,但保存完好。三兄弟故居并沒有連成一塊整體,其中林育南與林彪故居位于林家大塆,而林育英故居位于回龍鎮林家染鋪灣,均為土磚建筑,基本保存了當年的風貌,故居內陳列了當年林家生活起居及耕作的器物。門票·開放時間25元交通從武漢武昌傅家坡長途汽車站坐汽車到黃岡,車程1個半小時,28元;然后在黃岡汽車站坐車到團風回龍鎮。……[詳細]
禹王城城址
  位于黃州區禹王街道辦事處禹王城,面積約翰1.5平方公里。城址平面略呈長方形,南北長1280~1420米,東西寬610~740米。城垣寬8~15米,殘高5~8米,夯層厚0.1~0.25米,城垣四角外有面積約150~250平方米、殘高5~8米的夯筑賀形臺基。城內出土東周遺物有銅劍、戈、錛及蟻鼻錢,陶片以泥質灰陶為主,夾砂紅陶次之,紋飾有繩紋、弦紋,器形有鬲、豆、罐、缽等;漢代遺物有泥質灰陶和瑳砂灰陶繩子紋筒瓦、板瓦殘片等。據《黃州縣志》載,該城為楚宣王滅邾,遷邾到此所筑,曰邾城。1981年曾發現銅蟻鼻錢、圜錢、箭鏃窯藏。……[詳細]
羅州城址
  羅州城址位于蘄春縣漕河鎮羅州城村,漢至宋代城址。面積約1萬平方米,有內外兩城。外城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現存東垣長1420米,南垣長760米,西垣長390米,北垣長420米,城垣寬5~38米,殘高1~4.5米。內城位于外城中部偏西北,呈不規則方形,面積約15萬平方米。1993年、2001年先后進行了兩次考古發掘,出土漢到宋代的青瓷器、釉陶器、陶器等,并暴露出漢代陶井、宋代磚井。據《嘉靖蘄州志》載,羅州城為南朝齊時所筑,歷經隋、唐、宋,至南宋景定四年(1263)為元兵所毀。該城址考古資料與史料相吻合,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詳細]
饒漢祥舊居
  饒漢祥舊居位于武穴市上河街18號。建于1923年。饒漢祥(1883~1927),武穴人,曾任鄂軍都督府秘書長、-秘書長;也是著名的駢文作家,著有《珀玕文集》、《珀玕詩集》等。該舊居為仿歐式三層建筑,坐北朝南,磚木水泥結構,長17.2米、寬15.9米、高13.6米。屋頂屬歇山頂與攢尖頂結合,不出檐,頂鋪紅機瓦。磚砌墻,鋼筋水泥跨梁及木橫梁,木質樓板。抗戰時期日本司令部就設在該舊居,侵華日軍在鄂東地區的投降儀式也舊居里進行。該舊居見證了日軍侵華罪行,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同時,該建筑具有獨特的歐式風格,在我省不多見。……[詳細]
詹大悲墓
  位于蘄春縣蘄州鎮街口樹打鼓臺山南100米。詹大悲(1887~1927),原名培瀚,字質存,湖北蘄春人。1909年任《商務報》主筆,不久參加革命團體文學社,任文書部長,同時創辦《大江報》,武昌首義勝利后,任漢口軍政分府主任。1913年“二次革命”時,在武漢策劃反袁,1914年加入中華革命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任-候補中央執委、-中央政治會議武漢分會委員、湖北省財政廳廳長等職,與0人親密合作。1927年被桂系軍閥胡宗鐸部秘密殺害。墓封圭高1.4米,長3.5米,寬2米。1988年當地政府立碑紀念。……[詳細]
喻家樓遺址
  喻家樓遺址位于麻城市閻家河鎮喻家樓村和羅家鋪村,新石器時代、西周時期遺址。南北長700米,東西寬500米,面積約35萬平方米。城垣呈南北走向,夯筑而成,寬30~50米,殘存高1.5~2.3米。城垣外坡護城壕遺跡明顯,形態較完整,距城垣約10米,壕溝寬12~30米、深約1~1.5米,壕溝閉合環繞城址一周。2008年考古發掘表明該城垣屬西周時期,疊壓于新石器時代文化層之上。新石器時代的陶片以夾砂紅陶為主,泥質黑陶次之,紋飾有弦紋,器形有鼎、罐等。該遺址中有面積較大的西周時期城址,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詳細]
黃梅高塔寺塔
  位于黃梅縣黃梅鎮城正街東南隅。又名百尺塔、亂石塔。建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八角十三級密檐式仿木結構磚塔,通高30米。共設佛龕88座。底層東面辟一門經甬道通向長方形塔室。二層以上為實體。各層各面相間設置真欞窗或槅扇窗。第三層外壁少量墻磚陽雕“皇帝萬歲”、“重重千秋”、“民安物泰”、“同口功德”、“共成佛道”等字樣。1986年維修時清理地宮,發現各層塔心處均埋一石罐,內置銀蓋罐,銀罐內裝金銀箔包、佛舍利、金彈簧、水晶球、銅飾件等,石罐內外置大量“五銖”、“開元通寶”及北宋年號銅錢等。2019年10月7日,高塔寺塔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西汪家灣革命舊址
  西汪家灣革命舊址位于紅安縣華河鎮新廟村西汪家沖。1947年,劉伯承、鄧小平、李先念曾居住于此,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部設于此。現舊址群內有:劉伯承住處舊址,坐東朝西,面寬12.5米,進深13.7米,總面積171.25平方米,磚木結構;鄧小平、李先念住處舊址,坐北朝南,面寬29.7米,進深15米,總面積450米,磚木結構;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部舊址,坐東朝西,面寬12.5米,進深13.7米,總面積137.8平方米,磚木結構建筑。該舊址群對研究中國軍事史和解放戰爭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第五批)……[詳細]
周道一塔
  周道一塔位于麻城市龜山鄉大坳村。明代石塔。建于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坐北面南,仿木斗栱榫鉚結構,共六層,用條石砌成,高三丈,直徑一丈,成六角圓錐形。一層以上每層內收,一至五層每層檐下為斗栱和浮雕花紋,檐作瓦楞狀,塔門上方有陰刻篆書“大同”二字,塔剎為石質蓮花座寶瓶頂。塔右前豎立石碑一塊寬3尺許,高8尺多,碑文為陰刻楷書,從右至左直書“賜進士給事中梅之煥題書、明禪師道一之塔、萬歷壬子十月初十日閻之琦摹勒立石”三列碑文。此塔為研究當地佛教文化傳播及佛塔建筑提供了實物資料。……[詳細]
54、鮑照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鮑照墓
  鮑照墓在黃梅縣黃梅鎮東禪寺村,黃梅縣土肥測試站內。鮑照,字明遠(405~466年),南朝宋東海(今山東蒼山縣南)人。文帝時為中書舍人,后為臨海王劉子頊前軍參軍,著有《鮑參軍集》,長于樂府,尤擅七言歌行,風格俊逸,對唐李白、岑參等頗有影響。子頊守荊,舉兵江州,鮑照守黃梅地,后子頊兵敗,照被亂軍所殺,遂葬于城西。墓地有封土堆高2米,墓向坐北朝南,墓前有碑,高1.96米,寬0.9米,上刻“南朝宋參軍鮑公明遠之墓”,字為繁體楷書。碑為清道光二十五年知縣俞昌烈重修其墓所立。……[詳細]
王樹聲墓
  王樹聲墓位于黃岡市麻城市陵園路75號麻城市烈士陵園內。王樹聲(1905~1974),麻城人,1926年加入共產黨,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74年1月7日病逝于北京。1994年,其骨灰由北京八寶山公墓移葬于麻城市烈士陵園內,并修建現墓。墓坐西朝東,通長11米、寬6.5米、通高約7.5米,方形須彌座,花崗巖巨石圍砌“山”字形墓冢。墓正中為王樹聲石刻浮雕像,下方黑色花崗巖墓碑,碑文記其生平事跡。該墓具有較高的紀念意義,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題材。……[詳細]
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生軍指揮部舊址
  [麻城市乘馬崗村·1927年·省文物保護單位]1927年5月,查辦“麻城慘案”委員會和武昌中央農-動講習所學生軍馳援麻城,學生軍指揮部設此。經過近半個月戰斗,基本掃清麻城境內紅白會據點。該處也是乘馬地區第一個0支部誕生地(1926)、乘馬區農民協會(1926)和麻城農民自衛軍大隊部所在地(1927)以及黃麻城義策源地之一(1927)。舊址原為廟宇,后改建為河南會館。坐西朝東,一進兩重,四合院式,占地面積約630平方米,單檐硬山頂,磚木結構。……[詳細]
57、段氏宅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段氏宅
  段氏宅位于英山縣麻元鄉靈芝垸村南420米。為候補知縣段昭灼的府第及莊園,始建于光緒二十四年(1898),后不斷續建。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4萬平方米。中軸對稱布局,有三路兩進院落,各路均有門廳、前堂、后堂及左右廂房。通面闊九間47.25米,通進深36.27米。主體建筑均為單檐硬山灰瓦頂,磚木結構,木構架為穿斗架的變形,梁架為草架。天花大多采用菱角軒式。石作多漢白玉材料。山墻嵴飾長龍,墀頭變化多端。檐下有磚砌斗拱及花鳥人物故事彩畫。(第三批)……[詳細]
斗方寺祖師殿
  斗方寺祖師殿位于浠水縣白蓮鎮斗方山村。斗方寺,后唐同光元年(923)無著禪師始建,北宋更名崇果禪院,因蘇軾友佛印曾在此講經而稱“佛印斗方”,元末毀,明洪武年間僧心節重建,隆慶元年(1567)復建。現僅存祖師殿,為仿木構石殿。面闊三間9.14米,進深三間9.7米,單檐硬山小青瓦頂,明間抬梁式構架,兩山采用硬山擱檁承重。明間前部內收成檐廊,正中設門,門兩側立石柱。該殿是湖北省現存最大的明代石構建筑之一,是反映鄂東建筑工藝水平的重要實物。(第五批)……[詳細]
謝家墩遺址
  [麻城市歧亭鎮大勝山村謝家墩灣東北100米·新石器時代·省文物保護單位]面積約1600平方米,文化層厚1—3米。1984年發掘。發現墓葬等遺存。出土有石斧和陶片。大溪文物陶器以夾炭黑胎紅衣陶為主,有少量泥質灰陶,紋飾有繩紋,器形有缽、盤、碗及紡輪、支座等;屈家嶺文化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泥質黑陶次之,紋飾有弦紋及鏤孔,器形有鼎、杯、盆等;石家河文物陶器以夾砂紅褐陶為主,泥質灰陶次之,紋飾有籃紋,方格文,器形有鼎、豆、罐、盆等。……[詳細]
黃梅老祖寺
  老祖寺位于黃梅北端苦竹鄉慈云山中,古時又稱紫云山寺。是由印度來華高僧千歲寶掌禪師開山創建。老祖寺座落于紫云山盆地,寺廟大門前有碧水天池,奇特的自然風景,完備的水光山色,使得老祖廟成為一個風景優美又充滿禪意的旅游勝地。來老祖寺的游人很少,廟門前停著不到10輛小汽車,在老祖寺里基本看不到游人。寺院內外,色靜謐、物靜思、山無語、水無聲。四下靜悄悄的,這種既安又靜的境地,使得老祖寺更具夢幻禪意。景點位置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老祖寺……[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 亚洲欧洲aⅴ在线不卡视频 免费va国产高清大片在线 | 欧美性爱在线免费精品 | 亚洲无遮挡一级精品视频 | 日本香蕉尹人在线视频 | 久久精品视频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