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北省 > 孝感市旅游

孝感市文物古跡介紹

21、心安寺
心安寺
  心安寺位于316國道云夢縣沙河辛安段,地處云夢縣沙河鄉辛安村與孝南區臥龍鄉七里村交界處,距孝感市中心城區僅2公里。寺院黃墻橙瓦,金碧輝煌,巍巍壯觀,莊嚴殊勝;院內回廊環繞,曲徑通幽,樹木參天,花開四季,是一個潛心修行、凈化心靈的好所在,也是一個旅游、休閑的好去處。心安寺原名辛安寺。史料記載,心安寺是伍子胥避難之處。相傳戰國時期,楚國太傅伍奢遭奸臣費無忌陷害,伍奢及長子伍尚被楚平王殺害,次子伍子胥投奔吳國。伍子胥逃至涢水之南的丹陽縣城西4公里處(現云夢縣沙河鄉辛安村)一寺廟,主持將其隱藏,躲過一劫。伍子胥投奔吳國后,被封為大夫,率兵打敗楚國。為報答救命之恩,伍子胥撥銀萬兩,擴建當年避難的寺廟,并起名心安寺,后毀于戰亂。2003年9月,云夢縣籌資300萬元,重建戰國遺跡心安寺。歷時4年,建起可供……[詳細]
云夢儒學大成殿
  儒學大成殿位于云夢縣城關鎮文化路,清代建筑。始建于元至正三年(1337),明洪武年間、順治五年(1648)兩次重建。現存為清代建筑,是云夢儒學(文廟)的主體建筑(其他建筑無存),1985年由云夢縣城關鬧市中心遷至現址。坐北朝南,面闊五間,進深明間為三間,次間、稍間均為四間,面闊20米,進深約13米,柱網面積約260平方米,占地面積約330平方米。高約12米,重檐歇山,黃色琉璃瓦頂,明、次間為抬梁式構架,兩山間為穿斗式構架。上下檐施五踩重栱里外出兩跳斗栱,前檐設格扇門。殿內有民國二十二年(1933)重修儒學碑石一塊。該建筑是研究湖北清代大式建筑和文廟建筑的重要實物資料。保護范圍:自儒學大成殿建筑外墻向四周分別延伸10米。……[詳細]
云夢泗洲寺
  泗洲寺位于孝感市云夢縣下辛店鎮內,背靠漢丹鐵路,緊鄰漢宜公路,距武漢市60公里,距孝感市40公里。泗洲寺始建于南朝梁代。改建于唐朝,重建于元泰定四年,寺內大雄寶殿及鐘鼓樓造型古樸,飛檐別致,匠心獨運,為湖北省內唯一一座元代風格的古建筑,現列入全國450座大型寺廟之一。近年來,已成為遠近聞名的佛教旅游觀光勝地。“氣吞云夢澤,波撼岳陽樓”。泗洲寺猶如鑲嵌在水鄉澤國中一顆耀眼的明珠,當你置身寺中,感受晨鐘暮鼓梵音佛樂,眼望四野白水潦潦,如夢游仙境,心曠神怡。2002年初,寺內發現一尊肉身佛,是廟內一高僧坐化后封入地下三年不腐亂而形成,現出土完好如初。交通從武漢各大汽車站坐汽車直云夢縣,再轉車到下辛店鎮。……[詳細]
神靈臺遺址
  神靈臺遺址位于田二河鎮神靈臺村,遺址高出地面約2.5米,東西長120米,南北寬100米,總面積約為12000平方米。距地表50公分為文化層,厚約1.5米,上層灰土含陶片較多。下層褐黃土,土質較硬,含少量紅燒土和陶片。根據采集標本分析,屬于湖北龍山文化的陶器有陶罐口沿殘片,泥質灰陶和灰紅陶較多,白灰陶極少,一般為輪制、高領,口沿向外微卷,肩部飾有繩紋,灰高領罐則為素面,陶紡輪一般也是素面,紅底黑衣。該遺址從1976年以來出土了大量石器,有單孔石鏟、石斧、陶球,石鐲等40余件。屬于西周時期的文物有陶鬲足殘片、紅灰陶、上飾繩紋,有的肩部飾細繩紋。同時還出土了唐宋時代的釉陶罐、高領瓷壺,上述釉陶可能為這一時期的墓內隨葬品。歷史傳說神靈臺,相傳為曹操破荊州以后,由此下東吳,命其八十三萬人馬,各用佩帶的……[詳細]
烏龜山遺址
  烏龜山遺址位于漢川市境的南河鄉,有座形如烏龜的小山。烏龜山為石灰巖石層的小山,高約50米,古代三面臨水,適于人群棲住。1972年冬,當地群眾在采石時,發現雙孔石鏟1件、方納馬象牙化石1枚以及劍齒虎牙和腫骨麓角化石等。1973年,湖北省考古隊在此調查發掘發現了古文化層。第一層厚一米左右,出土有素面陶紡輪的灰陶片,陶鬲殘片多為附加堆紋、繩文等,此外還有銅魚針以及銅器殘片。第二層厚一米,出土紅陶較多,多為繩紋,手制,并出土了石斧、石錛、石鏟、燒紅土、隔鬲足等計50余件。根據以上器物的特征,第一層為西周時期的文化層,第二層為新石器時代文化層。1973年,漢川縣人民政府將烏龜山公布為漢川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6、董永墓
董永墓
  董永墓在孝感市南2.5公里董湖之濱,其父墓葬右側。相傳,舊時鄉人多瞻望,屢行修葺,后漸荒蕪。現存董家灣、裴家巷(賣身處)和其墓葬遺址,并有高約4米的石碑一座,上刻“漢孝子董永故里”七個大字,雄渾勁遒。明英宗正統四年(公元一四三九年)、孝感知縣羅勉,曾有:“庸身葬父孝名存,馬鬢猶封漢代墳。冉冉春云長不散,曾迎織女到天門。”之題詠。明武宗正德二年(公元一五0七年),知縣黃鞏見其“斷碑殘刻,苔蝕雨剝,殆不可讀”。遂命下屬劉福祿重修董墓,加高土層,增飾馬鬢,樹立石表。墓周建院、前門與中心處“饗堂”辟甬道相連。“復使近傍湯氏守之”。“文革”前所見的董墓,其形制、碑題已氏公元十九世紀中期的事了。地址:孝感市孝南區類型:陵園/墓地游玩時間:建議1小時……[詳細]
學宮遺址
  舊稱學宮為“泮宮”,孝感的學宮在今新華街孝南試驗小學,其建筑群以“大成殿”(俗稱“圣人殿”)為中心,殿南為“大成門”,門南有沼、即“洋沼”,沼上有石拱橋、名“狀元橋”。沼圍有石欄,沼里植蓮。該遺址占地面積26680平方米,建筑宏偉廣闊,古樸典雅。據光緒《孝感縣志》記載,學宮始建于1368年(明洪武元年),后屢經增修,至清代置有至圣廟、啟圣祠、名宦祠、明倫堂、大成門、教育廨、東西蔗、尊敬閣、分賢祀、敬一亭、靈星門、訓導門等。學宮坐北朝南,建筑形式為三開門,梁架結構為單列式,三柱五檁,五開間橫額上各飾斗拱一朵,其斗拱為一斗三升。屋檐脊式為硬山式,蓋簡瓦,鏤孔磚壓脊。屋檐飾“白虎”瓦頭,“壽”字瓦當。……[詳細]
九重屋古民居
  九重屋古民居位于大悟縣黃站鎮熊畈村,清代建筑。背山面水,坐北朝南。11進30天井,南北長118米,東西寬25米,占地面積近3000平方米。前廳房屋六間(門樓一間,大廳兩間,前室一間,左右廂房各兩間)。單重面闊18米,進深11米,廂房面闊4米,進深5米,天井及院落面積200平方米。后院東北側有古井,由青條石砌成,井口成正方形,深達15米。九重屋由明代中期移居湖北的江西熊氏始建,后多次擴建,是一處集鄂贛文化為一體的優秀歷史建筑。它不僅見證了中國古代史上的最后一次移民,而且在中國近現代革命史上也有重要的貢獻:1946年,在中原突圍過程中,新四軍領導人陳少敏同志曾在九重屋居住并指揮戰斗。……[詳細]
斗笠崖摩崖題刻
  斗笠崖摩崖題刻位于安陸市雷公鎮白兆村白兆山西麓斗笠崖.共3題,均陰刻楷書,為游人題記。一題刻于北宋熙寧十年(1068),幅面高0.45米,寬0.49米,文4行17字:“鄭獬張僧文瑩同游熙寧戊申九月六日”;一題刻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高0.55米,幅面寬1.45米,文8行48字:“德安知府龠游教授林琨千戶吳經趙琮生員韓署楊汝榮胡東陽趙璽僧續燈宗睿從明正德十二年八月廿五日題”;一題刻于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幅面高0.75米,寬0.66米。中書“白云泉”3字,左書3行24字:“山(人程健齋)引逸靈太守至此品泉時光緒戊申四月十五日。”(第三批)……[詳細]
金泉禪寺
  金泉禪寺是佛教寺院,該寺始建于唐僖宗乾符四年,原名金泉寺,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明嘉靖年間,曾多次重建。建有山坊、日落金泉亭、煙雨觀舟亭、歸人喚渡亭、石塔、梅園、櫻桃渡等名勝。1983年3月,安陸縣政府作出決定,在原金泉寺遺址修建金泉禪寺、建太白公園。1999年在省內高僧道根老和尚的10多位弟子和安陸市擁有眾多信教群眾的要求及倡導下,集資維修金泉恢復金泉禪寺,經安陸市人民政府同意,并報省民宗委批準,于2001年10月5日為正常的宗教活動場所。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凈慧老和尚親筆題寫了“金泉禪寺”寺名。……[詳細]
陶家湖遺址
  陶家湖古城遺址位于湖北省應城市區西約18公里的四龍河與陶家河交匯處,西距湯池鎮2.5公里,南距漢宜公路6.5公里,地處鄂中丘陵地區,屬江漢平原的北部邊緣區,其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形成低崗丘陵、河谷平原、濱湖洼地三種地貌。陶家湖古城遺址比較單純,主要堆積為新石器時代,屬屈家嶺文化和石家河文化時期。古城遺址總面積約67萬平方米,南北最大長度1000米,東西最寬處850米,平面呈橢圓形,整個城址為土筑城垣,高出地面1~4米,西垣保存最好,城垣外有壕溝環繞。現代村落陶東、陶西灣坐落在城內南部臺地上,在臺地東側河溝斷面上4~5米深處,挖出大量紅燒土和完整的陶器,似與建筑有關;在城內采集標本多為陶器,器形有鼎、碗、圈足盤、豆、盆、甕、紅陶杯等等,據資料其年代應為屈家嶺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時期,陶家湖古城遺……[詳細]
龍門山遺址
  龍門山遺址位于南河鄉南河渡之西,與烏龜山毗鄰,高約80米,系石灰巖層小山,其山西南坡陡臨水,東北坡斜平,延伸至南河渡。該地系一古代集鎮,由于地理變遷而淹沒,現為一自然村落。該遺址距地表80-100公分深處為文化層,厚達1.5米,文化內涵豐富,有紅燒土、人骨、獸骨。陶片較多,以紅陶夾砂為主,兼有少量黑陶,多為細繩紋。遺址長200米,寬150米,總面積約30,000平方米。該遺址于1981年發現,從采集的標本分析,屬烏龜山遺址同時期文化類型。……[詳細]
錢沖革命舊址
  錢沖革命舊址位于安陸市王義貞鎮錢沖村。1940-1941年新四軍豫鄂邊區挺進縱隊(后改為新四軍第五師)司令部及鄂豫邊區京(山)安(陸)縣抗日民主政府機關設于此。1941年4月,新四軍第五師在此成立,李先念-任師長,并在此發出就職通電。現存京安縣民主政府舊址及新四軍第五師醫院舊址均為四合院式,坐西朝東,進深三層,磚木結構;新五師司令部舊址、新五師成立舊址僅存遺址。該舊址對研究新四軍第五師發展史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史料價值。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司令部暨京安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舊址位于孝感市安陸市王義貞鎮十里山沖錢沖國家古銀杏森林公園。1940年3月,李先念-率豫鄂挺進縱隊司令部進駐臘樹塆。李先念-住中間主宅第二間廳屋,警衛員住第一間廂房,第三間為參謀人員住處。北面主宅第二間天井北側,有一排馬棚,新四……[詳細]
何羽道烈士墓
  何羽道烈士墓位于漢川市南河鄉鳳凰村蘭家嶺灣。何羽道(1882-1928),字翼人,湖北漢川人。1906年東渡日本求學,加入同盟會。1917年回國,在武昌中華大學等校任教。后參加國民黨,第一次大革命時期,先后擔任國民黨湖北省黨部監察委員、執行委員、常務委員等職。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犧牲于漢口。墓建于1985年,坐東朝西,水泥澆筑,砌有圍墻。墓碑高4·06米,碑文為-題寫,碑陰刻何羽道生平事跡。(第三批)……[詳細]
云夢楚王城遺址
  “楚王城”遺址是我縣一處重要的古城遺址。它坐落在云夢縣城關,總占地面積約2.1平方公里,周長7700米,現存夯土城墻距地表高2.7米左右,城墻內外有護城河,河寬43.6米,古城總體呈東西長、南北寬不規則長方形,中間一道南北向城垣(即中城垣),將該城一分為二。據初步考察,古城門按東西南北開設,東城門設在丁字口(又名金子口),面朝曲陽湖,另外三門各有一坡斜對城門,分別為珍珠坡、季堵坡(即現在的睡虎地)、黃土坡。古城內分布有新石器時期到漢代以后的居住遺跡,城外四周分布著東周至秦漢各個不同時期的古墓葬區。據云夢縣志記載,楚王城為春秋戰國時,楚昭王避吳難入云中所筑。自一九五八年以來,曾先后有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國地理研究所的同志、省市博物館的考古工作者多次對這座古城遺址進行調查勘探,在城內距地表一米……[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永久免费看 |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精品99 | 中文字幕乱码视频22 | 亚洲国产一级精品视频二区 | 日本免费一级高清婬曰本片 |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