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徐州市 > 云龍區旅游

云龍區文物古跡介紹

云龍山摩崖造像
  因山上有北魏雕刻的大石佛而得名。云龍山海拔142米,長3公里山分九節,蜿蜒起伏,壯似云龍。云龍山上興化寺的大石佛是徐州現存最早的摩崖石窟造像,佛高11.52米,方面大耳,形態慈祥、氣勢嚴威。大石佛雕刻于北魏獻文帝天安元年至孝文帝太和十年之間,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大石佛兩側的崖壁上雕刻著大小錯落、神態各異的近千座小佛、菩薩等造像,其中刻有:魏太和十年七月造像;唐開元二十二年五月造像;唐元和十五年造像;宋政和七年造像等年號。這些年號題字都是當時開鑿時留下的,因而確切推斷大石佛應為公元466—486年間(北魏獻文帝天安元年彭城歸附北魏至孝文帝太和十年之間)的作品。又因北魏皇室有“結伴高僧,游心釋典”的風尚,武宣王的父親獻文帝、兄孝文帝都是虔誠的佛教徒和佛教石窟營造的倡導者,他們在平城(山西……[詳細]
徐州耶穌圣心堂
  徐州耶酥圣心堂位于徐州市區青年東路216號。是1910年法國傳教士艾賚沃出資、德籍教士建筑師吳若瑟設計并主持修建的。教堂平面呈十字形,東西寬25米,南北長52米,屋脊高145米,高聳入云的三角架高達25米,總面積1258平方米。教堂以青磚青石構筑,室頂券成穹窿頂,而屋面為中國傳統的抬梁式重檐結構。教堂的主要部分為前廊、禮拜堂、鐘樓、音樂樓、更衣室等。最南端是由3個圓形拱門構成的前廊,前廊后部兩側是高大的鐘樓,為三層樓結構,原頂部為青瓦,線條勻稱流暢,樣式別致,現改為水泥屋頂。兩鐘樓間矗立著高大的三角架作為建筑的外形裝飾,三角架中間裝飾著神龕,頂端是高聳的十字架。堂內最南端是二層結構的音樂樓,從這里可以進入堂外的前廊頂部和鐘樓內。教堂的主體部分是禮拜堂,東西寬24米,南北長50米,寬敞高大,……[詳細]
23、劉習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劉習墓
  劉習墓于1992年發現并發掘。有墓葬2座,一號墓封土直徑約10米,存高0.5米。石坑豎穴結構,豎穴長3.2米,東西寬2.1米,深4.5米,內填土夯實,夯土間置二層石板,每層4塊。豎穴底部置一棺,頭南向,已朽。出土刻有“劉習”玉印1方、玉握具、塞、璧及頭套、足套,還有鐵劍,鼎、盆、矛等銅器,鼎、壺、鈁等陶器,另有漆器、滑石璧、鉛錫小編鐘、編磬等。二號墓位于一號墓西北,規模很小,古代曾被盜掘。保護范圍:四至本體區域向外30米。建設控制地帶:北至采石區南側,東、南、西至山林紅線。……[詳細]
拖龍山漢墓群
  拖龍山漢墓群位于徐州市云龍區拖龍山南端山頂及山脊,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四至本體區域向外30米。建設控制地帶:北至規劃道路南側紅線,東、南、西邊界至山林紅線。……[詳細]
放鶴亭(包括招鶴亭)
  招鶴亭距放鶴亭南20米,建在高聳之處。招鶴亭為磚木結構,四柱挑檐,檐角欲飛,小巧玲瓏,是登高遠眺的好地方。招鶴亭是因《放鶴亭記》最后的招鶴之歌而得名。蘇東坡在招鶴之歌中寫道:“鶴飛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覽兮擇所適。翻然斂翼,宛將集兮,忽何所見?矯然而復擊。獨終日于澗谷之間兮,啄蒼苔而履白石。鶴歸來兮東山之陰,其下有人兮,黃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飽汝。歸來歸來兮,西山不可久留。”放鶴歌音韻和諧,抒情婉轉。表達了蘇軾本人及對張山人超凡拔俗,-,過著如野鶴閑云逍遙日子的贊頌和向往。為千古所傳頌。為此云龍山上既有放鶴亭又有招鶴亭,同樣為人所矚目。保護范圍:東至北魏石佛東側石臺東邊界,西至飲鶴泉向西7米,南至招鶴亭基座南側,北至放鶴亭基座北側。建設控制地帶:包含整個興化寺及放鶴亭平臺所……[詳細]
石佛井(飲鶴泉)
  飲鶴泉位于徐州云龍山上位于放鶴亭西側10米處。1997年疏浚時,有泉水涌出,測得井深25.74米。井壁系穿鑿巖石而成,圓形,井的直徑上部1.2米,下部2米。據推測此井與山上北魏石佛系同一時代鑿成,(唐時已有此井)明嘉靖戊申年重新疏浚。因井靠近放鶴亭而將其更名為飲鶴泉。明天啟三年(1623年),戶部分司主事張璇疏浚后立碑于井南。碑圓首、方座,通高1.77米、寬0.81米,額題“古跡”,豎書明天啟三年(1623年)徐州戶部分司張璇題寫的“飲鶴泉”三字楷體。井四周環筑方形石護欄,青石質,長2.5米、寬2.5米、高1.2米、石欄間距0.6米。北宋年間蘇軾好友張天驥寓居于此,在此養鶴,建有放鶴亭,飲鶴泉位于放鶴亭西側,曾有“放鶴亭前水冷冷,放鶴亭上云晶晶”的詩句,泉亭相依已愈千載。舊方志記載:“飲鶴泉……[詳細]
唐史院新修石幢
  唐史院新修石幢位于徐州市云龍區和平路101號(博物館內),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南至和平路北側道路紅線,西至回廊西側,北至回廊北側。(同唐史院新修石幢重合)。建設控制地帶:東至彭城路西側道路紅線,西至乾隆行宮回廊向西5米,南至和平路北側道路紅線,北至二層辦公樓北側5米。……[詳細]
湖山楊氏石刻
  湖山楊氏石刻現存徐州博物館碑園內,刻石共有86方青石質,其中有摹刻蘇軾書《前后赤壁賦》和《楚頌》、岳飛書諸葛亮《前后出師表》、歐陽詢書《陰符經》、米芾書七言詩《重九回郡樓》和虞世南書《道德經》,另有唐寅、祝枝山等人所書的跋文。這批刻石原為道光十一年(1831年)山西絳州楊映權珍藏,保存在徐州南二十余公里的安徽褚蘭鎮湖山村的湖山楊氏帖園內。1951年楊氏家族捐獻給國家,先置于云龍山頂興化寺內陳列。后移至徐州博物館建碑園鑲嵌。楊氏石刻及楊氏帖園的主人楊映權(1761—1835年),字緯中,號蘭圃,銅山縣人。清嘉靖年間曾任山西絳州知州,58歲丁憂還籍,不復為官。揚映權愛好書法碑帖,在任期間,收集到一批明代晉府所藏唐宋名家書帖,為使書帖留存后世,揚映權擴建帖園,出重金聘請一代金石良匠,劉永清、郭成恩……[詳細]
津浦鐵路抗戰殉難員工紀念碑
  津浦鐵路抗戰殉難員工紀念碑亭位于徐州市云龍山主山第一節山北坡,始建于1947年5月,為紀念津浦鐵路抗戰死難員工而立碑建亭。由于年久失修,1995年8月,值抗戰勝利50周年之際徐州鐵路分局募捐集資重修紀念碑亭。碑亭六角重檐,石碑為三角形錐體,高2.6米,底部寬0.73米,上部寬0.58米。碑面三面,正面面向西南,上刻“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彀旦,津浦鐵路殉難員工紀念碑,陳舜耕題”,正面偏南一側刻有沈文泗所撰碑文,記載事件的經歷及立碑的意義,另一側刻以殉難員工的姓名和職務。碑亭一側有1995年所立“重修碑記”石碑。1938年5月,日寇漸迫徐州,徐州機務段的鐵路員工不甘做--奴,他們駕駛機車分津浦、隴海兩線南撤。在南撤軍中,機車擔當了運輸軍事物資和遣送難民工作。因日軍不斷南侵,他們先后轉戰粵漢、湘桂兩路……[詳細]
花園飯店中樓
  花園飯店建于1916年,現仍作賓館使用,主樓為淺褐色西式二層樓房,坐北向南,有10多個房間,20多個高檔床位,保存完好,樓外已被貼上瓷磚。1916年,蘇州籍英美煙草商人吳繼宏、吳繼昌兩兄弟出資兩萬銀元,從上海請來建筑技師,仿照當時最時興的德式別墅樣式,興建了花園飯店,廳堂內設紅木家具,房內設施壁爐取暖,設有西式衛生間,同時雇請南北名廚,主理中西餐點。典雅華貴的西式設施,各式中西精烹美食,使花園飯店一時名噪省內,成為當時國內軍閥權貴、士紳名流們來徐后入住、宴請首選之地。這座飯店從她在1916年建成之日起,就不斷經歷著中國近現代的變幻。1916年,“辮帥”張勛曾在此籌謀復辟大業。1927年,著名的“徐州會議”在這里召開。1937年,國民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以花園飯店為行轅司令部,指揮對日軍的……[詳細]
徐州鐘鼓樓
  徐州鐘鼓樓又稱觀火樓,始建于1930年,次年建成。樓高18.8米,四面五層,底寬頂窄,塔式結構,平頂。門窗結構為西式風格,建筑面積約120平方米,是當年徐州城內最高的建筑,用以觀望東、南、西、北四區火警。抗日戰爭爆發后五樓上又裝上了防空警報器,負責全城的防空警報任務。鐘鼓樓原來有兩座鐘,一個機械鐘,一個鑄鐵鐘,鑄鐵鐘因為年代久遠腐蝕的比較厲害,摔壞以后無法再掛,2011年徐州市政府重新仿制一個鐘,掛在上面(樓頂),原來的鐘準備放在二樓陳展。機械鐘是上世紀德國造的,年代久遠,已經不準了,修復過后走時準確。1930年,時任銅山縣長佘念慈倡議在當時徐州中心位置建一座觀火樓,并責成大彭市(當時的徐州市區)負責工程建筑,一年多后樓建成,高約20米是當年徐州城內最高的建筑。此樓用于觀望東、南、西、北四區……[詳細]
遠東旅社及日本國銀行舊址
  遠東旅社及日本國銀行始建于1937—1942年,為日本在徐州設立的日本國銀行和遠東旅社,長80米,寬20米,由北向南分為一、二、三、四組建筑。一、二組為遠東旅社,三、四組為日本國銀行。遠東旅社三層樓房,磚石結構。日本國銀行為磚木結構的四合院圍樓,有走廊相連,二層,院中心各有一天井,周圍是木柱檐廊,回廊外均為單間。建筑面積914平方米。銀行的大門為鑄鐵門。1937年—1942年日本在徐州設立的金融機構和遠東旅社,日本曾在徐州開設過日本正金銀行、華興銀行、三菱洋行及遠東旅社。上世紀60年代,在文化路12號發現了一處日偽時期一家日本銀行的地下室或金庫,為內外兩間套房,室內總面積約50平方米。日本投降后,據說遠東旅社及日本國銀行舊址成了國民黨的一個重要機關,后曾作為民宅。2011年公布為徐州市文物保……[詳細]
子房祠遺址
  子房祠位于徐州城東的子房山,原名雞鳴山,子房山的命名是為了紀念西漢留侯張良而取意的。子房山建有子房祠,又稱留侯廟,原是明代宣德初年平江伯陳瑄所建,清嘉慶年間(1796—1820)徐州道張鼎重修。所建祭祀祠正院坐東向西,兩進院落,大殿內原有張良塑像,現存《陽鐘碑》等石碑4方;其中一塊明末萬年少書丹的石碑已經遺失,幸運的是有一張拓片存世,現藏徐州博物館。祠東原有黃石公廟,祠南原有羅成廟均已不存。1999 年子房祠被拆除,尚存一段垣址。目前子房祠及附近已被改建為子房公園。張良在秦末農民起義時曾為劉邦謀士,相傳楚漢戰爭中張良曾在此以蕭聲吹散項羽子弟兵,這當然是無可稽考的,但由此傳說而得子房山之名。子房祠建成后,也曾為歷代名人墨客憑吊詠吟。李白曾寫下《經下邳圮橋懷張子房》詩,刻碑立于祠前,清初著名詞人……[詳細]
翠屏山漢墓
  翠屏山漢墓位于徐州市云龍區翠屏山頂部,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四至本體區域向外30米。建設控制地帶:東至現狀山間路西側,西側至山林紅線,南至山體36米等高線,北至山體54米等高線。……[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五月天网站在线观看 | 天堂va欧美ⅴa亚洲va在线 | 亚洲AV日韩AV天堂久久 | 一本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人成站在线 | 中文字幕国内自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