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無錫市 > 梁溪區旅游

梁溪區文物古跡介紹

無錫南禪寺步行街
  南禪寺步行街是依托古運河及河畔南禪寺、妙光塔三大景觀精心規劃建造的超大型文化市場,是鬧市中心一座文化旅游城。這里,密布著江南名都無錫的歷史文脈,其典軼掌故隨處可見。這里,呈現著粉墻黛瓦舟楫往來的民俗經緯,看前街后河古風依然。這是一座-展文化、收藏文化、園林文化、佛教文化、旅游文化和美食文化之大成的文化城。依托南禪寺、妙光塔、古運河珠聯壁合、人文與歷史相映成輝的魅力,南禪寺文化商城借景興市,先后興辦了風味小吃市場、郵票錢幣市場、花鳥魚蟲市場、古玩市場、書刊市場、工藝旅游品市場。目前,南禪寺文化商城按照如下八大功能拓展市場:(1)古玩字畫片區(2)風味小吃片區(3)花鳥魚蟲片區(4)旅游工藝品片區(5)特色小商品片區(6)錢幣集郵片區(7)書刊音像片區(8)休閑娛樂片區將以“名、特、專”,“吃、……[詳細]
無錫窯群遺址博物館
  無錫窯群遺址博物館位于清名橋歷史街區大窯路,門前是一個新建的親水碼頭,石制圍欄、古樸清新,碼頭兩側就是江南民居風格的小橋流水人家。大窯路現有古窯群遺址108處,保存較為完好的有十幾處,是江南地區保存磚瓦窯遺址規模最大的地方。該遺址博物館集中展示了無錫乃至江南磚瓦生產、貿易及窯民生活形態等內容,是中國磚瓦重要原產地的代表性博物館。無錫窯群遺址博物館地處無錫古運河與伯瀆港的交匯處,這里是曾是無錫磚瓦生產貿易的集散地,是中國古代磚瓦的重要原產地。博物館核心區內建筑采用較早(宋、明)時代風格,以體現窯業興盛背景;按歷史原貌修復部分原住民建筑以盡量摒除現代元素,古窯遺址周圍復古建筑風格以窯業興盛時期的建筑風格為主;相對集中的沿河商業區域建筑部分采用現代風格。博物館主體展廳(不包括窯址展示)利用一家老廠……[詳細]
顧毓琇故居
  顧毓琇紀念館位于無錫市學前街3號。顧毓琇紀念館是在顧毓琇故居(原顧家“寶善堂”)的原址上設立起來的。顧毓琇故居的建筑是根據江南民居特色修復保護的。修復后的故居總占地面積968平方米,建筑面積848平方米,共五開間四進。第一進為序廳和顧毓琇先生的生平簡介;第二進為顧毓琇先生的學術成就陳列;第三進為顧毓琇先生成才之路、愛國情深介紹;第四進為紀念館的資料研究室。顧毓琇故居為顧毓琇祖上顧鴻逵于清朝嘉慶年間(1808)建造,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在這座故居中,誕生了顧毓琦(德國漢堡大學博士)、顧毓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顧毓瑔(美國康乃爾大學博士)、顧毓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顧毓瑞(臺灣文化大學博士)五兄弟。顧氏家族“一門五博士”,在無錫被傳為佳話。顧毓琇2002年9月9日逝世后,遵照顧毓琇的遺……[詳細]
惠山忍草庵
  忍草庵位于無錫市錫惠公園內的惠山頭茅峰章家塢山腰,占地約十畝。元至正十年(1350)僧月川在此始建茅庵;忍草庵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僧道林復構草庵,初名“草庵”。明天啟元年(1621),僧人洪恩根據唐代宋之問《游法門寺》中“晨行踏忍草,夜誦得靈花”詩句,在“草庵”前加了一個“忍”字,改名為“忍草庵”。康熙間及咸豐十年(1860)該庵兩遭火焚。無錫人顧貞觀(1637-1714)清代文學家,集資修葺。顧貞觀,字梁汾,康熙十一年(1672)舉人,官至內閣中書,是清代初期的大詞人,與陳維菘、朱彝尊并稱為“詞家三絕”。庵之名跡,首推貫華閣,間后有松苓泉。該閣為僧有叔始建于康熙初。貫華閣矗立在半山,與青松輝映,猶如一幅仙山樓閣圖。在清代初年,這里是江南詞人結社聚會的場所。嘉慶未,閣毀。192……[詳細]
無錫愚公谷舊址
  無錫愚公谷舊址南依黃公澗,北抵惠山寺,西至名泉里(二泉),東臨秀嶂街(映山湖一帶),占地50余畝,系明代古典園林,始建于明萬歷十五年左右。園主鄒迪光,字彥吉,別號六度居士,無錫人,萬歷二年進士,任湖廣提學副使。罷官回無錫后,過著放縱的紳士生活,擇錫山、惠山的秦王塢,建別墅園林—愚公谷。他自號愚公,經營10余年,建成60景,依山取勢,布置了土山、峰阜,又以黃公澗為源頭活水,澗、溪、沼、池,山光水色,相映成趣。當時鄒園曾一度被譽為全國私人四大名園之一,一時勝絕吳中。愚公谷在清初已毀。1985年,無錫市人民政府對愚公谷進行了徹底的改造,拆除了破舊祠寺,改建成濱湖山館、金粟堂、荷軒、慧麓草堂。保留改建了泰伯殿、華孝子祠、碧山吟社。廣植樹木,建成一組“園中有園、景中有景”的古典園林。1960年,郭沫若……[詳細]
三里橋天主堂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法國籍傳教士隆盛來無錫傳教,在城內永定橋沿河西河頭道長巷天主弄附近建造小教堂,這是無錫地區第一座天主堂。三里橋天主教堂建成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最初只有三間堂房,這座教堂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磚木結構,外墻青磚白縫,絳紅色的房屋,尖尖的屋頂。整體平面呈十字形。雄偉的鐘樓高達62米,聳立在京杭大運河畔。正面頂部豎立大十字架,下面有大理石一方,上刻陰文“天主堂”三個金字,為書法家王致中遺墨。兩側有磚刻陽文白底金字對聯,“萬有資生淵微莫測,一元默化浩蕩難名”,相傳為清康熙帝所撰。天主教堂幾經毀壞和修復,除義和團兵燹之外的最嚴重的一次事件是,清光緒十七年(1891)四月無錫爆發的燒教堂、驅教士的教案。次年,法國籍彭安多神父向清廷索賠,于原址重建……[詳細]
張聞天舊居
  張聞天舊居位于無錫市湯巷45號,是一幢建于上世紀30年代的仿西班牙式紅色小樓,占地面積500平方米,建筑面積200平方米。庭院內植有龍柏、石榴、芭蕉等花木。樓前塑有張聞天漢白玉半身塑像,主樓大門上方懸掛著薄一波題寫的“張聞天舊居”匾額。樓內設有“張聞天生平圖片展”,分“探索革命道路;在黨中央負總責,支持毛澤東正確路線;耕耘在東北的土地上;在新中國外交戰線上;堅持真理,奮斗終身”五個部分,陳列著張聞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留下的珍貴歷史照片、實物200多幅(件)。同時按原貌恢復了張聞天臥室兼書房,張聞天在這里增補、定稿了最后一篇關于探索社會主義基本理論的光輝文獻《無產階級-下的政治與經濟》。張聞天舊居通過開展豐富的宣傳教育活動,弘揚張聞天的思想理論和崇高品格,先后被中共江蘇省委……[詳細]
祝大椿故居
  祝大椿故居位于無錫南城門外的清名橋東側伯瀆港117號至122號。故居整個宅邸規模較大,部分建筑做工精致,是無錫清名橋歷史街區保護和修復的最完整的清代名人故居,也是目前街區內的故居中規模最大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無錫是中國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也誕生了許多民族資本家,祝大椿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之一。他從經營煤鐵五金起家,到投資航運業和房地產,經歷十三年的艱苦創業,完成了最初的資本積累。52歲后受聘為英國洋行總買辦,并借助自身特殊的身份在江滬地區大力興辦民族產業,對中國近代工商業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因為創建近代民族工業有功,清朝光緒皇帝還御批特賞他為二品頂戴官銜,并聘他為清政府農工商部顧問,使他成為近代無錫第一位“紅頂商人”。祝大椿在無錫故里伯瀆港的這組房子,一半是祖產(一說是他夫人陳氏的家產),另一……[詳細]
洞虛宮玉皇殿及古井
  洞虛宮玉皇殿位于無錫市公園路十號,其古井在人民路和圖書館路交會處。洞虛宮原名青元宮,是無錫早期道教宮觀,梁大同二年(536)始建于邑東鄉膠山,后荒廢;約在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遷建城中崇安寺左側,易名洞虛宮。宋時、元明間及萬歷中,三度焚毀,三度重建,規模有所增益。清咸豐十年(1860)復遭兵毀,全宮毀廢。同治十三年(1874)重建三清、靈宮、火神、雷尊(即瞎于阿炳故居)、長生和祖師六殿。光緒二年(1876)道士秦瑞芳募建玉皇殿,位置在今公園路16號。大殿坐北朝南,雄峙高聳;四角各建對稱觀舍,前后兩舍間留出天井;合計建筑面積250平方米。建國后該殿曾辟作“少年之家”。1984年納入城中公園范圍,全面翻修;1995年再修殿南之古井,青石井欄的南沿,鐫“洞虛宮公井”字佯,仍在使用。1986年7……[詳細]
惠山寺經幢
  惠山寺經幢,在無錫惠山寺古華山門內兩側,南側為唐陀羅尼經幢,北側為宋大白傘蓋神咒幢,兩幢中間相距10米。唐陀羅尼經幢,建于唐乾符三年(876)。高6.26米,底部直徑1.48米。由幢基、幢身、幢頂三部分組成。幢基為三組八角形束腰式基座,底部為束腰形須彌山;中間一組底座上滿刻海水紋,八角形束腰上浮雕獅子四個,姿態各異,上乘覆蓮瓣托座;上面一組八角形束腰上面刻壺門式龕八個,內雕佛像,結跏趺坐,其上為仰蓮瓣,仰蓮之上為八角形座,每面刻欄桿,轉角處為蓮瓣首望柱。幢身立于欄桿石座之上,作八棱形石柱,遍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系白鹿山人李端符書。幢身上部為八角形寶蓋裝飾,角隅處均飾獅首,口銜連珠狀瓔絡帶。寶蓋上置扁圓狀石,四面刻寶相花圖案。其上承托仰蓮瓣,蓮瓣上發現有八個方形柱洞,估計原有石雕勾欄,現已全部……[詳細]
無錫市革命烈士陵園
  無錫市革命烈士陵園始建于1953年,座落于惠山北麓紅光村嚴家棚(現惠錢路45號),占地面積103畝。陵園綠化覆蓋率達72%,全園共有各類樹木15萬棵(枝)。陵園內的大門廣場、紀念塔、烈士墓區、烈士紀念碑亭及烈士事跡陳列館等構成了陵園烈士紀念建筑群,園內共安息著200多位英烈的忠魂。烈士陵園在被列為第三批江蘇省全民國防教育基地后,又獲得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江蘇省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江蘇省全民國防教育示范基地等榮譽,并成為江南大學素質教育基地、無錫市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無錫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期間,市領導及機關、學校、部隊、企事業單位等社會各界人士都要來園祭掃革命先烈。景區地址:江蘇省無錫市北塘區惠錢路45號乘車線路:無錫市內乘4、15、39、43、83、126、216、61……[詳細]
錫金公園舊址
  錫金公園舊址,位于無錫市中心。曾名為無錫公園,俗稱公花園,現名城中公園。其范圍內包括楚春君黃歇于白水蕩所建行宮、東晉王羲之寓所、祟安寺及道觀“洞虛宮”局部、明盛冰壑方塘書院等廢址。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九月,辟建錫金公園,越年而成,有龍崗、歸云塢及蓼莪、天繪亭,并遷入繡衣峰等,是我國最早的近代城市公園之一。1910年建多壽樓;1920年建池上草堂并新鐫刻懷素《四十二章經》;翌年建西社,1921年建蘭苡;1927年建松崖白塔;1930年建同庚廳;1933年建九老閣。建國后,無錫市政府多次對該園作修葺。l994年1月,由無錫市人民政府以錫金公園舊址之名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1998中又撥款5000萬元,分三期擴充、改善該園綠地,保護文物建筑、使公園面積增至50畝。2006年由江……[詳細]
33、云薖園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云薖園
  云薖園位于無錫市崇安區長大弄,系近代著名工商業家楊味云之宅園。楊味云(1868-1948),無錫人名壽(木丹),字味云,光緒十七年(1891)中舉,曾一度在伯父楊宗瀚開辦的業勤紗廠內主管廠務,民國初年任山東省山東財政廳長,北洋政府財政部次長等職。后專心經營華新實業,發展為雄踞北方的紡織資本集團。該宅園建于1926年,由內外兩部分組成。西部內園以坐北朝南的裘學樓三楹為主體,與樓西晚翠閣、樓東杏雨樓連成一組,均為兩層,西洋風格;樓前有泉池、石橋、假山、停琴榭等,榭壁嵌園主所撰《云薖園記》碑文,屬江南庭園傳統風格。園外東部有門廳、轎廳、保滋堂、云逗樓、延秋軒、滄粟齋等,是一組以傳統風格為主的廳堂建筑群。正廳保滋堂南向三間,硬山頂,前廊后軒,左右也有廊,是無錫城內典型的名門望族宅園之一。2003年由……[詳細]
崇安寺生活步行街區
  崇安寺生活步行街區位于無錫市崇安區中山路與人民路交匯處,東起解放北路,西至中山路,南臨人民路,北靠學前街。街區周邊林立的商場,包括新世界百貨、八佰伴、三陽百盛等,新興的商業街區保利廣場、東方巴黎、匯金廣場等與之遙相呼應。作為商圈商鋪,崇安寺歷史上就是無錫人的游樂消費所在。位于市中心大型商業區內的崇安寺,人流密集,消費旺盛,商業氣氛與經營前景極佳。步行街區分為珠寶古玩區、皇亭小吃區、特色商業區、民俗展示區、體育文化活動區、品牌服飾區、休閑娛樂區;完善的區域設置,一方面使商區功能分明、便于管理,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城市窗口形象。崇安寺作為無錫的“商核”、市中心黃金地段的商圈商鋪、大型商業區域,作為重要經濟實體和特色商業、餐飲集中之地,給城區商業購物活動添加了地方特色,適應了消費多元化的需求,進而帶動……[詳細]
永泰絲廠舊址
  永泰絲廠舊址位于無錫市南長區南長街364號。永泰絲廠原在上海七浦路,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由薛南溟、周舜卿合資創辦,后由薛氏獨資經營。1926年5月,永泰絲廠遷至無錫大公橋堍,為無錫絲業諸廠之首。所產“金雙鹿”絲曾獲美國紐約萬國博覽會金象獎。新中國成立后,由公私合營再改為地方國營無錫絲織二廠。現存老廠繭庫、辦公樓各一幢,均在后廠門附近。繭庫面闊七間,高兩層,紅磚清水墻。辦公樓面闊五間,高兩層一閣,磚混結構,磨礬石地坪,木樓梯,系薛南溟、薛壽萱父子及高級職員辦公所用。是見證無錫近代民族工商業發展的重要建筑之一。2003年與“薛南溟舊宅”同時公布為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5日,永泰絲廠舊址被公布為第六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顧可久祠
  顧可久祠位于無錫市惠山史家弄內。顧可久,號洞陽,無錫人。明正德九年(1514)進士,官至廣東按察司副使。為官耿直敢諫,曾兩次遭廷杖,是明代有名的剛直之臣。明隆慶四年(1570)他的學生海瑞任應天巡撫時,為追懷老師,奏請檄建此祠。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毀于火,二十八年重建。乾隆二年(1737)和六十年(1795)曾兩次重修。此祠現存建筑,自前至后為大門、前庭院、四面牌坊(僅存四柱)、享堂、后庭院、祠樓。祠樓西北還有“拜石山房”’一幢,山房前有以形取名的湖石“丈人峰”一塊,高達4米,聳立在庭中,此石是當時江南園林中罕見的奇石之一。1986年7月,由無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茂新面粉廠
  茂新面粉廠是民族工商業先驅榮宗敬、榮德生等于1900年籌資創辦的,是榮氏家族創辦得最早的企業,原名保興面粉廠,后改稱茂新面粉廠,又更名為茂新第一面粉廠。生產的“兵船牌”面粉當時享譽全國,還曾遠銷英、法等國及南洋各地。抗戰期間廠房被炸,設備受損。1945年重建,并由榮德生之子榮毅仁先生出任廠長。至1932年,榮氏兄弟已擁有面粉廠12家,紗廠9家,成為當時國內資本最大的實業家之一。茂新面粉廠是中國民族工商業發源地之縮影,其影響之大、保存之完整,不僅在無錫,在全省乃至全國也十分罕見,完全具備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條件。無錫市政府和文物單位為了讓舊址更好的發揮作用,在原址成立了民族工商業博物館。2013年5月,國務院(國發[2013]13號)公布茂新面粉廠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圣公會十字堂
  圣公會十字堂(shenggonghuishizitang),位于無錫市中山路98號內,始建于民國五年(1916)。無錫圣公會,系清光緒二十六年(1901)由美國圣公會江蘇教區委派的牧師麥甘霖和副牧師朱保華(華人)所建,光緒二十九年(1903)建小禮拜堂和鐘亭,民國五年(1916)又建大禮拜堂。命名為圣公會十字堂,即現在的無錫的基督教堂。1954年和1981年分別進行過大修。現存的十字堂為哥德式建筑,尖頂無梁,建筑面積767平方米,平面呈“十”’字形,紅磚嵌條墻。1994年1月,由無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3月,圣公會十字堂入選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金匱縣衙碑刻
  金匱縣衙碑刻位于無錫市縣前街82號今崇安區人民政府內,嵌置于原金匱縣衙大門、二門之間的兩壁。現存碑刻共十六塊。年代最早的是清雍正九年(173l),最晚的是光緒三十一年(1905)。內容大都為對商業、手工業、雇傭勞動和行會制度等的明文規定,以及稽查田額、征收錢糧等情況。其中《金匱縣公布辦理田賦章程碑》、《金匱縣規定瓜果蔬菜行不許增添,見外來客販及本地耕種之家成船裝載者,聽其投牙發賣碑》、《金匱縣規定腳夫為商人轉運商貨應聽自行雇喚,禁止把持爭奪碑》、《金匱縣窯戶議禁規條碑》,均全文著錄于《江蘇省明清以來碑刻資料選集》、另有三碑收入該書存目。1983年l1月由無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40、惠山廟
惠山廟
  惠山廟歷史上,惠山廟會始于何時不詳,但在元代已有文字記載,明中期至清中期漸盛,到了19世紀晚些時候至20世紀30年代(抗戰前)達到高峰。當年的廟會是與迎神賽會進、“趕節場”(廟市)同時進行的,所以人氣很旺,熱鬧非凡。主要有“三月香汛”(香會),三月甘八以張中丞廟為中心的東岳廟會和七月甘五張巡神誕廟會(燈會)。據沙陸墟先生《惠山香會圖跋》稱:“舊時農歷三月十四至十八日,無錫四鄉例有香會,咸至惠山朝山進香。香會之旨乃拜香誥,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每股人無數,隊無定則。以臂鑼懸爐為前導,拜香者胸掛布袋,一步一拜,宣卷唱誥,以罄定調,鏗鏘有致,飛叉舞刀,使槍弄棍,抬閣輪車以及走高蹺、蕩湖船、跳小鬼等,不一而足,自娛自樂,觀者如堵,極一時之盛。”在無錫的民俗神祇中,以東岳大帝黃飛虎的神職最高,其廟址……[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精品俄罗斯在线播放 | 色综合久久综合国产精品 | 色老大综合久久综合热 | 久久国产精品系列 | 制服丝袜欧美久久 | 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二区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