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北省 > 十堰市旅游

十堰市文物古跡介紹

浪河老街
  浪河老街位于丹江口市浪河鎮。清代建筑群,建筑面積12870平方米,占地面積8020平方米。街道南北向,長約255米,寬約5米,兩側共有傳統民居37棟。磚木結構,抬梁式構架,硬山布瓦頂。墻壁上存有紅三軍七師革命標語6處。該街是鄂西北現存最為完整的古街之一,對于研究明清時期的村鎮布局及規劃思想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第五批)保護范圍:浪河老街遷建復原區規劃范圍(占地面積10.15畝)。建設控制地帶:自保護范圍向外延伸,東、西、北三面各向外水平延伸22米,南面向外水平延伸18米。……[詳細]
房縣蘇維埃政府舊址
  房縣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十堰市房縣城關鎮西街27號。房縣人民富有光榮的革命傳統與斗爭精神,歷史上曾爆發過100多次農民起義,沉重地打擊了封建勢力。中國共產黨誕生后,房縣人民的革命斗爭也隨著進入了新的階段。1926年3月,房縣籍進步青年李明銓等人,先后在襄陽、武漢等地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2月,鄂北特委派李明銓回房縣開展地下斗爭,1929年3月成立中共房縣特區委,李明銓任書記。1931年6月8日,賀龍、鄧中夏、柳直荀等率領紅3軍(原紅2軍團)主力,攻克房縣,與李明銓接上關系,并以各級政治機關為核心,組織大批干部、戰士深入各地,開展地方工作。為了加強對地方工作的統一領導,在房縣成立了以柳直荀為書記的中共鄂西臨時分特委。隨后,成立了中共房縣縣委。柳直荀兼任縣委書記,李明銓任副書記,召開縣委擴大會……[詳細]
均鄖房縣委縣政府舊址
  均鄖房縣委縣政府舊址位于十堰市茅箭區茅塔鄉東溝村。1946年6月,均鄖房縣委、縣政府設此,朱正傳任縣委書記,胡恪恭任縣長。同時,鄂西北第三軍分區司令部亦設此。舊址原為周家老屋,建于清咸豐年間,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積400平方米,建筑面積2025平方米,磚木結構。該舊址是中原突圍的重要實物見證。(第五批)……[詳細]
64、榔梅祠
榔梅祠
  榔梅祠,全稱“榔梅仙翁祠”,在南巖對面。明永樂十年敕建,是當年全山十六座祠廟中最大的一處。相傳,靜樂國太子-時曾灰心下山,經紫元君點化后,返山復修。經過此處,折梅枝寄予榔樹,仰天誓曰:“予若道成,花開結果。”后果如其言。榔梅果被稱為榔梅仙果,為武當山稀有植物,明時曾被列為貢果。地址:十堰市丹江口市武當山景區內類型:道觀游玩時間:建議30-60分鐘開放時間:周一-周日7:30-17:00門票信息:無需門票。武當山景區門票243元已包含。……[詳細]
許明清烈士墓
  許明清烈士墓許明清烈士墓位于城關鎮北大街走馬崗,烈士原名陳玉虹,浙江平湖縣人,1946年6月隨中原突圍部隊到竹山縣留任為竹山縣地下縣長,同年10月在房縣麥浪坪與-軍激戰中被俘,后被活埋于走馬崗。縣政府曾于1966年、1981年兩次對烈士墓進行改擴建,并建紀念碑。1983年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石鼓村后山坡遺址
  石鼓村后山坡遺址位于丹江口市石鼓鎮石鼓村張家營后山坡,舊石器時代遺址。地處石鼓河一級臺地,高出河面5-15米。面積約500平方米。在紅色砂質黏土中采集有動物化石和石制品。動物化石有犀牛、豬、鹿、牛等牙齒和碎骨片。石制品有石核、石片、砍砸器和刮削器等,原料以燧石為主。(第三批)……[詳細]
喬家院墓群
  喬家院墓群東周時期墓群,位于鄖縣五峰鄉肖家河村和東峰村,面積約75萬平方米,保存狀況較好。曾經發掘,出土許多青銅器,其中不少具有銘文,另有較多陶器、玉器、骨器和石器等珍貴文物。該墓群對于研究漢水上游的歷史文化、古麇國和古申國的歷史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第五批)……[詳細]
鐵山寺寶塔
  鐵山寺寶塔位于鄖西縣關防鄉鐵山寺村。六角十三級密檐式實心琉璃磚塔,現露出地面僅五層,高9.7米,五層以下被淤積泥沙掩埋。現底層邊長1.63米,高2.65米,每層檐下用琉璃構件砌成圓柱、額枋和斗拱,每面設壁龕,第三、四層龕內浮雕佛像。塔體逐層內收。塔剎無存。(第三批)……[詳細]
遼瓦店子遺址
  遼瓦店子遺址新石器時代至漢代遺址,位于鄖縣柳陂鎮遼瓦村,面積約2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4米左右,包含物非常豐富,曾經發掘,發現城址、灰坑、墓葬、窯址等眾多遺跡,出土大量珍貴文物。該遺址對于研究古代文明起源、南北文化交流和楚文化發展具有很高價值。(第五批)……[詳細]
張振武先生墓
  張振武先生墓1912年9月張振武被黎元洪暗殺于北京后,為安撫國人,將其靈柩從北京運回竹山舉行國葬,墓址在潘口鄉三臺村木魚山。在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時,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縣政府撥款重修墓地,1983年12月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羅漢寨石窟
  羅漢寨石窟位于鄖西縣店子鎮天寶山村。開鑿于明末,高約5米,寬約3.5米,共有兩龕,24尊佛像分四組列于兩龕和龕下地面上。該石窟是鄂西北地區目前發現的唯一明代石窟,對研究鄂西佛教的傳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思。(第五批)……[詳細]
韓家洲遺址
  韓家洲遺址位于鄖縣遼瓦鄉堵河村韓家洲東部,漢代遺址。面積約1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米左右。地表散布泥質灰陶豆、罐及繩紋筒瓦、板瓦等殘片。遺址西部有同期墓葬,曾出有銅壺、鈁及陶鼎、壺、罐、釜等。(第三批)……[詳細]
竹山文廟大成殿
  竹山文廟大成殿位于竹山縣城關一中校園內,清代。磚木結構,重檐歇山頂。該建筑座北南南,面闊五間,東、南、西三面建有回廊,建筑占地240平方米。梁架上有道光二十年題記,為竹山縣知事楊明善建造。(第四批)……[詳細]
鄖西湖北關
  鄖西湖北關位于鄖西縣湖北口鄉,清代。該關為巖石壘成,城墻長30余米,寬3.5米,高4.5米,墻體呈梯形,有防御城垛;關門呈拱型,高6.5米,寬6米,厚4米,券頂嵌有“湖北關”三字。(第四批)1946年7月,中原突圍部隊的一部進入鄂陜邊區,在陜西鎮安縣的茅坪成立鄉民主政府,在鄖西的湖北關、紅巖、西川、桃園溝一帶組建游擊隊,籌建鄉政權,湖北關內外回民青年踴躍參軍,組建回民支隊,參加武裝斗爭。1947年11月17日,解放軍陳謝兵團12旅36團解放鎮安縣城,23日部隊在湖北關召開會議,隨后將鎮安縣人民民主政府遷至泗峽口,鎮安縣轄今鎮安東部一帶至一天門以西地區。1948年3月,組建的各區分隊并入鎮安獨立營3大隊3排,排長是虎坪村回民馬平晏。回民排因作戰英勇,常作為尖兵排打頭陣。1948年秋冬,在鎮安縣……[詳細]
鄖陽府學宮大成殿
  鄖陽府學宮大成殿位于鄖縣城關填西嶺街,明代。是明成化十二年鄖陽府建立的學堂。該建筑面闊七間,進深三間,建筑面積642.5平方米,梁架結構系抬梁式,四角翼角翹起,屋面覆蓋灰筒瓦。(第四批)……[詳細]
竹山文峰塔
  文峰塔,原名文筆峰,建于文峰鄉小塞山頂,始建于清嘉慶九年(1804年),重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原塔為7節22米,后被雷電擊毀四節,現仍高約18米,1983年12月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文峰鄉的“文峰”二字便是由“文風”演變而來,文峰塔作為文峰鄉的代表性建筑,地處城關與文峰交界處,距竹山縣城不足10公里,毗鄰霍河水庫,周邊地區自然風光優美、針葉類林木茂密,十分適合開發為森林公園,作為城區居民半日游的打卡地。文峰塔不僅是古代匠人技藝的結晶,更是我鄉人文特色的體現和歷史情懷的見證,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詳細]
77、古寨城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寨城
  古寨城位于丹江口市涼水河鎮檁山村,時代不詳。山頂尚存不規則圓形石城垣,周長544米,基寬1.3米,上寬0.9米,高約4米。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基仍存,門洞寬2.1米。(第三批)……[詳細]
霍山護福寺新石器文化遺址
  霍山護福寺新石器文化遺址霍山護福寺新石器文化遺址位于城南1.5公里,面積約5000平方米。1975年發掘面世,出土石器15件,磨制精細薄巧。經省專家鑒定,該遺址與“北京人”同期或稍晚。……[詳細]
龍山寶塔
  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調水源頭湖北省丹江口市土臺鄉庫區旁,有一巍巍雄峙的“龍巢山”。其上有一古塔,名曰:“龍山寶塔”,又名“文筆塔”。此塔建于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為外三層內四屋的六面磚木結構建筑,塔頂為六角攢尖頂,遠看極像一枝拔地而起、屹立山頂的筆桿。塔高11.5米,直徑6.5米。登上塔頂,遠眺武當山天柱峰和九曲回環的漢水,山光水色相輝映,令人心曠神怡,可謂“均州小仙境”。傳說,這里是大禹治水時經過的地方,至今有禹王廟遺址。又傳說是屈原遇到漁夫聽“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地方,寶塔對面有古時有一滄浪亭,現已被丹江口水庫淹沒。龍巢山三面環水,山勢險峻,云繞山岫,煙漫峰巒,水靄霧障,茫茫蒼蒼。古代,“龍山煙雨”以其奇異的風景吸引著文人騷客。如今的龍巢山更……[詳細]
青龍泉遺址
  青龍泉遺址位于鄖縣楊溪鎮財神廟村,新石器時代遺址。面積4.5萬平方米,經過多次發掘,中國社會科學院曾出版發掘報告《青龍泉與大寺》。(第四批)……[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午夜福利在线亚洲视频 | 最新亚洲中文字幕 | 在线播放亚洲最大日韩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的视频 | 亚洲精品ⅴ在线观看 | 最新69国产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