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寧波市 > 北侖區旅游

北侖區文物古跡介紹

小浹江碶閘群
  東崗碶:東崗碶位于寧波市北侖區小港街道東崗碶村東崗碶自然村北側。西北、東南向跨小浹江,占地82平方米。全長28米,13孔,每孔孔距2.1米,寬2.8米。以三石柱并列為墩,西南側呈分水形,條石為梁,每孔安閘,雙重石門,上游砌左右翼墻。《寧波府帖文節略》載:“東崗碶……橫截江流,內蓄淡水,外阻咸潮,鄞定豐邑,田地全賴,蓄泄灌溉,為得甚溥”。 據民國《鎮海縣志》記載,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建東崗老碶,5孔,灌溉農田1.3萬余畝。萬歷年間,在東崗老碶西百步處,筑8孔東崗新碶。萬歷三十一年(1603),增筑新碶為13孔。現存東崗碶系清康熙二年(1663)重建。清嘉慶十三年(1808)三月,下游燕山碶建成后,東崗碶成為交通橋,現仍保留有碶橋的特點。東崗碶建造年代確鑿,構造牢固,保存較好,1993年公……[詳細]
蔚斗小學舊址
  蔚斗小學舊址位于寧波市北侖區小港街道直街45號,1990年被區人民政府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蔚斗小學由唐愛陸創建于1927年,后成為培養愛國主義思想的啟蒙小學,素有矗立蛟門的“紅色堡壘”之譽。該小學1931年遷校后,逐步建立起一支以共產黨員為核心的教師隊伍,對學生特別重視愛國主義與革命理想教育。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蔚斗小學教師在大革命時期的共產黨員周鳴宇、閻季平、吳沛寧等領導下,舉行校外抗日演講會。學生放學沿街高喊抗日口號,并發動募捐,支援十九路軍浴血抗戰。1936年,抗戰全面爆發前夕,蔚斗小學師生全面抗日救亡宣傳活動達到高潮。4月,因蔚斗小學編印以“反對內戰、團結抗日”為主要內容的油印刊物《鎮海呼聲》,使反動派十分驚恐。6月19日,國民黨逮捕了蔚斗小學王潔……[詳細]
總臺山烽火臺
  總臺山烽火臺總臺山烽火臺位于北侖區東南部的郭巨,西接阿育王山脈,北負穿山,南瀕東海,是浙東的重要軍事基地之一。明朝初年就在此設立了千戶所,構筑郭巨城,建造郭巨總臺山烽火臺石屋。郭巨總臺山烽火臺石屋位于北侖區白峰鎮北郊外的總臺山山頂。總臺山又名三塔山,海拔309.2米,是穿山半島東端最高的山峰,同舟山群島的朱家尖隔海對峙,山頂上能清楚地俯瞰北侖港口碼頭雄姿,梅山港、螺頭水道和峙頭洋水面的點點航帆。烽火臺石屋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當時按郭巨城構筑,稱為三塔山臺,清明沿用。升總臺,下轄高山、土澤、觀山、梅山等五個烽火臺。郭巨總臺山烽火臺石屋建筑結構獨特,臺基用沙土夯成,其上建石屋。臺基呈梯形,上邊長7米,下邊長8米,高3.7米。十分堅固。石屋硬似山頂,條石蓋鋪,石柱和石梁采用榫卯結合……[詳細]
張人亞故居
  張人亞故居位于寧波市北侖區霞浦街道,霞南村霞南東路19號,當地人稱“祠堂后”。據房主介紹該房建于清中期,為三合院式建筑。1898至1914年間張人亞生活于斯,院內現有正房一進,東西廂房各一座。院落四周院墻圍攏,朝南開門,在南墻中段有墻門一座。墻門以條石為框,上承磚作仿硬山頂門樓。正房一進,坐北朝南,為一硬山頂平屋,計有三間兩弄,并兩頭出厙,各有厙房三間。正房梁架為穿斗式七柱七檁。東西廂房皆為兩層重檐樓房,各有三間一弄,并與厙房相連而排成一列。廂房山墻檐角上翹形成三面坡。廂房屋面為懸山頂,梁架為穿斗式五柱五檁。東西廂房一層皆向后建有披屋。院內建筑皆以條石為基,并用塊石鋪地。其中西廂房南山墻拆除馬頭墻改為普通山墻,南一間一二層皆有改建,其中一層檐改建為水泥平臺,二層前墻改為磚墻。南二間一層檐改建……[詳細]
寧波項氏宗祠
  后所村為“千戶所軍”安營扎寨之地,最早稱為后所城。明洪武年間,倭寇剽掠東南沿海,朱元璋命大將湯和瀕海筑城,以防備倭寇。清順治十八年(1661),后所城遷移到睡龍宮山南麓平地(今后所村所在地)。后所村姓氏眾多,包括項氏在內的多數人家均為“千戶所軍”后裔。項氏始祖項信祿,明洪武年間(1368~1398)從溫州平陽遷入。項氏宗祠位于寧波市北侖區柴橋街道后所村城南項家,據民國《鎮海縣志》記載,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堂號惇敘堂,坐北朝南偏東,占地540平方米,共有正廳一進、側屋一進。正廳面闊五間,為歇山頂平屋。明間和次間內側縫梁架四柱七檁,五架抬梁;次間外側縫和梢間內側縫梁架七柱七檁,穿斗結構;梢間為四柱披屋,由梢間內側縫前、后金柱分別向外側各設一雙步梁,內側縫前、后老檐柱分別向外側各設一彎……[詳細]
6、瑞廬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瑞廬
  瑞廬系顧宗瑞故居,位于北侖區大碶街道太白社區東街140號,坐東北朝西南,占地263平方米,分為自建屋、祖傳屋兩部分。自建屋建于20世紀30年代,總體呈三合院式,共有正屋三間、左右明軒各一間、后軒一間、東偏房一間,為中西合璧小洋樓建筑。祖傳屋建于清代晚期,位于自建屋的東北側,為傳統木結構平屋。2014年7月至10月由顧氏家族出資進行全面修繕。顧宗瑞(1886-1972年),愛國港胞,原泰昌祥輪船公司董事,是寧波幫代表人物之一。生前曾為家鄉捐資修路。逝后,其子女遵其“造福桑梓”的遺愿,在家鄉興辦“宗瑞醫院”、“宗瑞圖書館”、“周翠玉幼兒園”、“顧國和中學”等公益事業。瑞廬作為顧宗瑞故居和航運事業驕子顧氏兄弟(顧國敏、顧國華、顧國和)的故里,既是顧氏家族血脈所系,也是顧氏后人追根溯源的重要場所。……[詳細]
梅山鹽場舊址
  梅山鹽場1958年3月始建,1959年6月25日建成。在當時的艱苦環境中,靠著梅山鹽場創業者吃苦耐勞、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永爭先進的精神,當年被國家輕工業部授予“愿梅山之花開遍全國各地”的錦旗。鹽場籌備處舊址位于寧波市北侖區梅山鄉梅中村擔峙自然村海拔30.7米的小山西南側,又稱青年大樓,據當年鹽場建設者回憶,建于1958年。大樓為兩層磚木結構建筑,坐西北朝東南,占地1793.4平方米,平面呈長方形,四坡頂,灰色洋瓦,仿前蘇聯樣式。四周墻體青磚實砌,面闊19間,中間走廊將建筑分成前后兩部分,后半部分左右各設樓梯一部,每層占用兩間空間,總共有72間房間,因此,俗稱七十二家房客。木樓板,木框玻璃窗。底層有防潮隔層,前半部分正中一間為門廳。2008年2月24日,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其……[詳細]
靈峰禪寺
  號稱“第一靈山”的靈峰禪寺座落于寧波北侖區大碶街道的靈峰山窩巖上,西離寧波老市區20公里,東與“海天佛國”普陀山隔海相望,南和阿育王寺山巒相連、林海相接。是名聞遐邇的浙東佛教圣地。靈峰寺,始建于南北朝(502年-519年),之前有方士葛洪在此煉丹,北宋治平元年賜額“靈峰禪寺”, 經宋、明、清代,寺院不斷擴建,在鼎盛時期(清康熙年間)擁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大佛殿,三圣殿,-殿,客寮僧房等百余間。于60年代,寺毀殆盡,然遺跡尚存。1992年,寧波市府批準修復開放“靈峰寺”,建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葛仙殿,圣母殿,丹井亭等。地址:寧波市北侖區大碶鄔隘靈峰類型:寺廟游玩時間: 建議1小時門票信息:免費開放。……[詳細]
長山橋
  長山橋位于寧波市北侖區小港街道長山村小浹江上,1990年被區人民政府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長山橋舊名永濟橋,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始建,涉艤舟架木以濟不通。現存的三孔石拱橋建成于清康熙九年(1670年)。該橋全長45米,面寬3.8米,每孔凈跨7.2米。半圓形拱圈,用條石縱聯分節并列砌筑。橋上置欄,條石欄板,方形望柱。橋南堍有永濟庵亭,壁上嵌有明萬歷和清嘉慶修橋碑記各一方,碑文已漫漶。據《重建長山永濟橋記》記載:“長山孔道,內則四鄉,外則三戍,游徼鋪驛,官軍商賈,輻輳往來,宵旦不絕。”可見其歷史上交通之盛況。 長山橋歷史悠久,建造工藝獨特,保存基本完整,在本地區橋類古建筑中具有一定代表性。……[詳細]
鎮遠炮臺
  鎮遠炮臺位于寧波市北侖區戚家山街道小浹江入海口的笠山南側,建于清光緒六年(1880)。三臺土夯筑,平面呈凹字形,長52.6米、寬9米、高4.8米,原設炮眼5孔、營房11間。清光緒十年(1884)置瓦瓦司80磅前膛炮1門,瓦瓦司46磅前膛炮2門,英國土炮2門,后增克虜伯12公分后膛炮2門,克虜伯17公分后膛炮1門。1936年從平遠炮臺移來克虜伯21公分后膛炮1門,2007年該炮臺底座移至蔚斗小學舊址收藏。目前,炮臺毀壞嚴重,炮臺壁大部分已倒塌,西北側兩間三合土營房還較完整。1996年11月,作為鎮海口海防遺址一部分,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點位置寧波市北侖區戚家山街道(小浹江入海口的笠山南側)……[詳細]
寧波樂氏宗祠
  樂氏宗祠位于寧波市北侖區大碶街道湖塘村,1991年被區人民政府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始為唐朝光化年間(898~901)大司馬樂仁規與大司寇樂仁厚兄弟故宅,后遭火焚。清雍正十三年(1735)春,改建樂尚書宅前殿為樂氏宗祠。道光九年(1834)擴建修葺。宗祠坐北朝南,共有門廳、正堂兩進,左右廊廂房各三間。占地面積750平方米,建筑面積560平方米。廳與堂皆為硬山式,抬梁穿斗混合結構,五開間;通面闊20.9米,門廳進深6.4米,正堂進深12.65米。宗祠內現存清《樂氏宗祠碑》1通,《樂氏宗譜》1套,木刻屏風17塊。樂氏宗祠是北侖區域現存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宗祠。……[詳細]
長沙汀廟
  長沙汀廟位于寧波市北侖區白峰鎮下陽村上王東141號。坐北朝南偏東,占地632平方米,四合院式,中軸線上原依次為門廳、戲臺、正殿,廂房分列左右,現存門廳、正殿。前進門廳面闊五間,明間梁架三柱五檁,四架抬梁。后進正殿面闊五間,明間梁架四柱七檁,五架抬梁,后雙步。據民國《鎮海縣志》記載,該廟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據當地村民介紹,1952年至1966年成為上王小學校舍,戲臺于20世紀70年代被拆除,左右廂房系2005年被拆建。該廟格局基本清楚,現存建筑保存較好,特別是門廳和正殿具有清代早期的建筑風格,構件雕刻精美,做工考究,具有很高的文物保護價值。……[詳細]
平遠炮臺
  平遠炮臺:位于北侖區戚家山街道蔚斗社區金雞山東北麓,與招寶山南麓烏龍崗下安遠炮臺隔江對峙。占地77.9平方米,現存炮臺1座。三合土夯筑,平面呈曲尺形,長20米,高5.3米,墻體上厚1.6米,下厚2.5米。毀壞嚴重,現僅存處在絕壁邊緣的部分三合土殘墻。據歷史文獻記載,該炮臺建于清光緒十三年(1887)建造,光緒十四年(1888)置克虜伯21公分口徑后膛炮1門。1936年撤平遠炮臺,將平遠炮臺大炮移至鉗口門鎮遠新炮臺。景點位置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小港鎮(金雞山東北麓山腰)……[詳細]
孝子嶺古道——依山茅洋寺森林步道
  孝子嶺古道——依山茅洋寺森林步道古道位于大碶靈峰寺與小港茅洋寺之間,全長6.5公里,其中孝子嶺古道全長2.5公里,基本保存古道風貌,古道設計科學,走在該古道能發現我們老祖宗的聰明智慧,古道環境優美,走在古道上能俯視到北侖城區、鎮海城區、北侖港等全景。公交:大碶先鋒村入口,703-3先鋒站下;小港依山村入口:782、789公交依山村站下……[詳細]
寧波寧國寺
  寧國寺,位于北侖區白峰鎮小門村。據乾隆《鎮海縣志》記載,寧國寺興建于明崇禎十三年(1640),原稱寧國庵。民國八年(1919)由住持德善重修。后改稱寧國寺,其住持由瑞巖寺方丈兼任。土地改革時,寺幾乎被毀,僅存大殿一座,后被改作小學校。1991年5月,由住持妙增重建。1993年8月11日,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點。……[詳細]
沙溪遺址
  沙溪遺址位于北侖區柴橋沙溪村北部,穿山至白峰公路南側,海拔19米的蛇山東面。1987年,遺址西北部靠近蛇山一側仍為一塊高地,與蛇山東坡相綿延。后因磚瓦廠不斷取土燒窯,高地漸被削平,遺址上部的商周文化層消失殆盡,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層也遭到嚴重破壞,現在遺址面積約7000平方米。通過兩期發掘,發現沙溪遺址并非通常意義的遺址堆積,而是一種特殊的大型人工遺址,暫稱“多層灰面”遺址。“多層灰面”遺址的結構可表述為:以灰面為介質,分作許多呈北(西)向南(東)傾斜的土層。遺址的層位關系既表現為縱向的疊積,更表現為橫向擴張,限于發掘面積,不能清楚遺址的確切層次。已掌握的資料為,“多層灰面”遺址厚度超過1.4米(上部已遭破壞),層次超過10余層,面積超過2000平方米。“多層灰面”遺址的堆積成因當為:堆鋪一層……[詳細]
張人亞衣冠冢
  張人亞衣冠冢位于寧波市北侖區霞浦街道,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年代為民國。2023年6月2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張人亞衣冠冢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瑞巖禪寺藏經閣
  瑞巖禪寺藏經閣位于寧波市北侖區柴橋街道嶺下村九峰山東南麓,據民國《鎮海縣志》記載,建于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坐北朝南略偏西,占地272平方米,面闊五間,為二層重檐木結構建筑,硬山頂。明間和次間內側縫梁架六柱九檁,五架抬梁;次間外側縫和梢間內側縫梁架九柱九檁,穿斗結構;梢間外側縫梁架七柱九檁,中柱跟前、后金柱間設對稱雙步。前廊作鵝頸椽卷棚軒,前檐柱施牛腿,上承挑檐枋。藏經閣東南面(部隊大門內)有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圣旨碑1通,藏經閣后側有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藏經閣碑記1通。瑞巖禪寺始建于唐會昌年間(841~846),曾是浙東名剎,明清以來,幾經興衰。清光緒三十年(1904)因欽賜龍藏經而名聲大振,現只剩一幢藏經閣。該藏經閣是北侖區目前幸存的、唯一的佛寺類古建筑實物,用材粗……[詳細]
大榭遺址
  大榭遺址位于寧波市北侖區大榭街道,為新石器時代古遺址。2023年6月2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大榭遺址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亚洲精品字募免费视频 |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中文影院 | 五月丁香综合缴情在线观看 | 麻豆精选在线播放网站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四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