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泉州市旅游

泉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泉郡接官亭
  泉郡接官亭,俗稱觀音大士亭,坐落于泉郡臨漳門外黃甲街,亭古名盛,有“閩南--”之美譽,歷來香火鼎盛。據郡志載,宋慶元四年(1198年)臨漳門外有甘棠、棠陰、龜山三橋,三橋盡處有古接官亭,供奉觀音菩薩,亦稱觀音大士亭。明萬歷辛丑夏,洪水泛溢入亭,水退不見菩薩佛像,里人稱菩薩己駕波歸南海普陀山。同年江水漂來旃檀巨木,滯亭邊不去,拾入亭中,異香盈亭,夜燦毫光。里人異之,遂聘名師巧匠,依唐閻立本所繪之觀音大士像雕就菩薩“三身”,一立二坐,莊嚴妙相,形神兼備。蓋“三身”乃法身、報身、應身,系菩薩應眾生之機緣而變化之佛身。觀音亭建筑群造型奇特,由前后左右中五亭組成,占地面積5880平方米,建筑面積746平方米。中亭曰過街亭,左右為拜亭,前亭供奉十八羅漢,后亭中祀觀音大士及善才龍女,左祀梵天圣母媽祖,右祀……[詳細]
土樓侍衛府
  前黃鎮土樓自然村,有一座建于清朝光緒四年(公元1978年)的“二進五間張雙護厝南接偏館庭院”的皇宮式宏偉建筑群,名叫“侍衛府”。它坐東朝西,紅磚白石墻體,硬山式屋頂,屋蓋鋪瓦筒,燕尾式屋脊高翹欲飛;前面有一個偌大磚埕,兩旁各置一個石砌的“旗桿座”;外面是一道高大的磚圍墻……整座府宅建筑別致,氣勢恢宏,堂皇富麗。屋檐下,用白灰雕塑著許多山水人物、花卉樹木和飛禽走獸等,還涂色繪彩,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凹入的大門兩旁,用綠瓷棕磚等鑲嵌出精美的“麒麟呈祥”、“花鳥鬧春”等圖案;大門頂端是淺黃底浮金字的“侍衛府”橫匾,匾上的左下角,刻著藍底紅字的光緒御璽印鈐。據說匾上的御璽印鈐用法是很講究的,只有那些達官顯貴才能用藍底紅字的,其余的則用淺黃底或白底紅字的。由此可見,土樓侍衛府的主人當年頗受光緒皇帝器……[詳細]
南安天心洞
  天心洞座落在南安水頭鎮的瓊花山麓,始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是南安市四大古剎之一。天心洞原名天香寺,祀奉三寶佛祖,是南安獨一無二的佛道兩教合一的游覽勝地,景區內有道觀、龍潭、飛瀑、天香寺四大景觀,被譽為“泉南勝跡”。天心洞始建于隋代,先稱天香寺,為南安三大古剎之一,后改為道觀,祀奉八仙,是南安唯一保存道觀面貌的道教基地,其間有大量宗教文化傳說。例如,八仙懲惡龍,觀音與八仙交換寺觀,觀音在五里橋頭建海潮庵鎮潮,八仙用龍津配藥驅瘟疫,八仙給楊仙公太乙真人仙杏等。這些傳說大大豐富了宗教文化,許多景點和地名都與傳說故事千絲萬縷脈絡相連,如龍潭、水閣、潭底八巨石、困龍山、海潮庵、獅子山碧云寺、仙跡巖、杏宅等。著名的佛寺天香禪寺與天心洞道觀緊鄰,道觀與寺院互為依存,相映成趣,可謂“釋道歸一統,……[詳細]
蔡資深民居
  蔡資深民居位于南安市官橋鎮漳里村漳州寮自然村。占面積1.53萬平方米。蔡資深(1839-1911)乳名淺,16歲隨父渡洋,是清未旅菲愛國華僑,光緒三十一年(1905)泉郡受災賑濟,誥授資政大夫。清同治乙丑年(1865),他開始在家鄉建造這一民居群,至宣統辛亥年(1911)方竣工,歷時46年。此建筑群包括15座宅第和1座宗祠,計大小房間近400間,其布局分五行排列,每行二至四座不等,坐北朝南,每座三進五開間,旁有護厝,或東西各附一組,或單附一組,東面還附建書軒、梳妝閣、醉經堂,最大一座地處西端,建于光緒丁未年(1907)是群體中唯一東西向布局的一座。光緒癸卯年(1903)一座為蔡淺晚年自用宅第。座與座之間前后相距10米左右,砌以石埕相連,左右兩側又各鋪2米寬石路作防火通道,規模頗為龐大。主體建……[詳細]
李子芳故居
  李子芳,1910年5月出生于石獅市永寧鎮子英村的一個華僑家庭。1924年赴菲律賓半工半讀,深受革命思潮影響,1927年在大革命高潮中回國。1932年參加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參過第四次、第五次反“圍剿”戰斗。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10月隨中央紅軍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并先后擔任過紅一軍團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部長等職。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奉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命令,調入新四軍擔任新四軍政治部組織部長,軍黨委委員,為新四軍的創建和發展發揮了重要政治和組織作用。1941年1月在“皖南事變”中不幸被俘,被關押在上饒集中營。1942年春夏之交,慘遭毒手,犧牲時年僅32歲。李子芳故居始建于清末,是一座閩南常見的石木結構房子。故居坐西朝東,用不規則的花崗巖石塊砌筑成高不足3米的墻……[詳細]
安南永德蘇維埃政府舊址
  安南永德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泉州市安溪縣金谷鎮溪榜村東溪睏牛祖厝,是中共安溪中心縣委、安南永德蘇維埃政府、紅二支隊的機關舊址。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東溪是中共安溪中心縣委和紅二支隊重要活動地點之一。1933年8月25日,中共安溪中心縣委在東溪召開有安(溪)南(安)永(春)德(化)四縣工農兵代表及中心縣委、紅二支隊領導成員等500多人參加的大會,宣布成立安南永德蘇維埃政府,選舉李劍光為蘇維埃政府主席,陳仲琪為副主席。蘇維埃政府下設土地部、財政部、軍事部、肅反部、糧食部、文化部、婦女部等機構。蘇維埃機關駐地設在睏牛祖厝。這是安南永德蘇區軍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創建人民政權的一次偉大實踐。它的成立,標志著安南永德紅色蘇區正式形成,進入鼎盛發展時期。安南永德蘇維埃政府舊址建筑占地面積300平方米,保護面積3……[詳細]
開元寺麒麟壁
  “麒麟壁”矗立于開元寺西塔旁邊東北側,原來放置在城北大城隍廟前,“文革”期間因建學校才移置開元寺內。在“砸爛一切”的年代,此石壁能逃過一劫實屬萬幸。據史籍記載,麒麟壁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迄今已有270多年歷史。壁高5米,寬19米,厚0.6米。仔細觀賞,壁分三垛:主體正中粉壁上用交趾陶鑲嵌碩大麒麟一只,是古人敬奉的四靈之一。龍首牛尾,麟身獸蹄,作步步回首顧盼狀,嘴咬銅錢,銅鈴大的眼睛盯著錢幣狀的太陽,下面配嵌磚雕元寶、如意等吉祥物。左右兩垛各嵌磚刻的靈芝、牡丹、鹿、鶴,以及蓮花、珊瑚、羽扇、犀角、葫蘆、蜂猴(封侯)、松、竹、梅等,工藝精湛,氣韻盎然。其實,“麒麟壁”上的動物并非麒麟。文史專家考證認為,它是一種叫“犭貪”(音:tan)的動物。民間傳說犭貪的胃口極大,不僅吃光山上的花草樹……[詳細]
惠安劉氏民居
  惠安劉氏民居的地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中山北街,具體來說,在團結巷27號。這是一處具有深厚歷史和文化底蘊的景點,被譽為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惠安劉氏民居,又名劉望海故居,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是劉望海辭官歸里后,朝廷賜予他建造的府第。整個故居占地約4000多平方米,以其獨特的“四馬拖車”布局而著稱,寓意著高車驅馬,步步高升。走進這座古民居,你會被其古樸而幽雅的氣息所吸引。臨街的大門上,劉望海親筆題寫的“侍御總憲”四個大字熠熠生輝,兩側的石獅忠誠地守護著大門。進入府內,你會看到一個長長的緩坡,這是十八級臺階,俗稱“十八學士朝蓮花”,仿佛讓人一步一個腳印,穿越時空,回到了400多年前的明朝。整個故居由四座“五間張”三進的大厝組成,每一進的地面高度都有所不同,后一進最高,暗喻著步步高升。這些大厝的……[詳細]
李光地宅和祠
  時代:清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湖頭鎮湖頭鎮古時為閩南、閩中主要商品交流集散地之一,古代海上絲綢茶葉陶瓷之路東端起點之源頭,明清時期尤為繁榮。“全鎮有二三百處明清古建筑,僅鎮區片區就有190多處,其中較完整的明清古民居有68座,座座都是凝固的詩篇。”賢良祠,始建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內康熙御書《太極圖說》、《巡子牙河建壩詩》等詩文,雍正《諭祭文》碑刻,是研究康熙書法和清初歷史的重要實物資料。新衙、舊衙,均建于清初,新衙建筑面積3120平方米,掛有康熙皇帝題寫的匾額3塊,對聯兩副,舊衙縱深五進,兩邊護厝。問房大厝,規模宏大,有100多個房間。賢良祠、新衙、舊衙和問房,合稱“李光地宅和祠”,其歷史悠久,承載李光地生平、事跡的歷史記憶,更有清朝兩代君王御賜的匾額、對聯、碑刻,融歷史、科學、……[詳細]
西資寺石佛造像
  西資寺石佛造像 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類型為石窟寺及石刻,具體地址位于晉江市金井鎮巖峰村卓望山。 西資寺石佛又名大石佛,位于晉江市金井鎮巖峰村卓望山麓。據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重修西資巖紀德碑》載:相傳造像創始于隋唐間,今莫可考,而石壁所鐫者,有南宋紹興十八年(1148年)王圓、蔡姿養合出七十千文助架寶殿。據專家鑒定,當系唐晚期鐫刻。造像依崖鑿“西方三圣”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三尊,均赤足立于蓮座上,三者相距0.75米。阿彌陀佛居中,頭挽螺髻,唇厚頤豐,雙耳垂肩,身著袈裟,衣褶流暢,袒右胸露出右臂,左手單舉當胸,托一蓮朵,右手前伸作接引狀。身高4.5米,寬1.62米,足下仰蓮座高0.9米。兩側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各高4米,足下仰蓮座高0.76米。左邊觀音菩薩頭挽高髻,耳垂飾……[詳細]
惠安青山宮
  時代:明至清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東南沿海山霞鎮青山村以北500米處的青山南麓這里海濱地勢峭拔、層巒疊翠、林木蒼郁。青山宮即“靈安王廟”,是為道教宮觀,青山王祖廟,供奉著五代人物神——張悃。它與湄洲島上的天妃宮、龍海的慈濟宮一起聞名遐邇,被同稱為“閩中三宮”。始建于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4年)。宮祀唐五代閩將張悃,宋建炎年間(1127~1130年)封“靈惠侯”,賜額“誠應”;景炎年間(1276~1278年)晉封“靈安王”,賜額“敕封靈安王廟”,清·嘉慶《惠安縣志·卷3》載:“舊傳初置縣時,陳震卜地螺山之陽,遷五代時靈安王張悃墳于青山,今邑即其地也。”青山宮背靠青山,面對浩海,有青山虎穴、羊嶼浮練、燭山晨照、古軍事地形諸勝,整體規模較大,是旅游、景仰的圣地。宮坐北朝南,面積656平方……[詳細]
庵山沙丘遺址
  時代:商至周位于福建省晉江市深滬鎮坑邊村顏厝村民小組東北側,庵山是一座風積形成的低矮沙丘,地貌上屬海濱沙丘類型,近年被納入新開發的工業園區,遺址原有面積推測達20萬平方米以上,現大半面積已夷為平地,現存面積約2萬平方米。文化內涵主要是青銅時代的文化遺存,可分為兩個時期,其中第5、6層為第一期,第4層為第二期。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玉器、骨器和青銅器等文化遺物。此外,在其上部不同時期的文化層里,還出土少量秦漢、唐宋和明清時期文化遺物。庵山遺址目前已發現的建筑遺跡和文化遺物,顯示出獨特的地域特點,它將大大豐富福建省乃至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青銅時代的考古學文化內涵。目前,廣東、香港地區發現的眾多沙丘遺址,均發現于水動力作用形成的沙丘或沙堤上,與庵山遺址有較大區別。因此,庵山遺址的發現不但對考古學本身有……[詳細]
93、詩山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詩山塔
  詩山塔,位于南安市詩山鎮山二村。南宋寶祐四年(1256年)建。阿育王式塔,置于數米高的基座上。全部用輝綠巖砌筑。寶篋印經式,平面方形,通高七米左右。塔下為一條由石砌成的方形高臺,高二點七米,底邊長二點六米,頂端筑有護攔,上陰刻楷書“寶祐四年丙辰春立”八字。高臺上置一條由石砌成的方形基座,高零點八三米,邊長一點四米。基座上為方形須彌座,束腰四面分別浮雕雙獅戲繡球、三獅戲繡球、折枝石榴、荷花。座上迭澀三層,向上逐層分收,底層挑出,四面浮雕仰蓮紋。塔身為方形柱,四面各雕一拱形佛龕,內各浮雕一端坐于蓮花座上的佛像,手印各異;四邊角各浮雕一手持不同法器、姿態各異的金剛力士立像。塔頂方型翹角挑出,四面各浮雕一形象兇猛的獅首紋,四角置蕉葉形插角。塔剎刻五重相輪,冠以六角形出檐華蓋和葫蘆。詩山塔造形之優美,……[詳細]
壩頭龍鳳宮
  壩頭龍鳳宮位于山腰至涂嶺公路中段、壩頭溪中游北岸鳳山村下墩自然村,水陸交通方便。廟依壩頭主山鳳山建筑而成,位于依山走勢急轉直下的草埔尾坡下平原,背山面水,山上草木青青,溪中流水潺潺,交相輝映,景色宜人,是一旅游攬勝的極好去處。“龍游壩水神靈濯,鳳舞阿山圣德高。”一語點出了附近群眾對龍鳳宮的敬仰。龍鳳宮坐北向南,南北長21.7米,東西闊10米。頂廳長8.8米、闊8米;下廳連天井長9.7米,闊9米;頂下廳高度相差1.15米,兩邊通道建有5層石階上下來往。天井中間有一塊“雞舌階”(斜坡平面階),燒香求神的善男信女,必須像朝拜皇上一般,沿雞舌階徐徐而上。頂廳正殿分內外殿,以木屏風隔開,神香案屬外殿,神龕放在內殿,內殿深度達2.7米,頂廳高5.3米,下廳高4.6米;頂廳東西兩宮壁在神龕稍南,畫有東西兩……[詳細]
施瑯將軍陵園
  施瑯墓位于惠安縣黃塘鎮與洛江區河市鎮交界的虎窟坡地上,系施瑯與其妻王氏、黃氏合塋。整座墓規模宏大,布局嚴整,石亭、石碑、石雕工藝精致、宏偉壯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墓碑中刻“皇清光祿大夫太子少傅靖海將軍襄壯施公賜塋”,兩側刻“一品夫人王氏,一品夫人黃氏”。此墓為石結構,墓翼逐層外擴,共三穴。墓坐北朝南,占地6.85萬平方米。墓區由北而南,上下分5個坪臺,依次立有文武翁仲四尊,馬、虎、羊、獅、華表各一對,以及康熙三十七年(1698)諭祭碑亭、欽賜祭葬墓坊、龜趺碑亭。施瑯(1621-1696),字尊侯,號琢公,晉江衙口人。他容貌魁奇,勇力過人,善于帶兵,且“習海上事”,是一位頗有戰略眼光的將領。鄭成功在臺灣病逝后,施瑯于清廷力主收復臺島,痛斥放棄臺灣的謬論,率軍渡海征臺,收復臺灣。施瑯為祖國統一……[詳細]
石筍公園
  石筍公園是開放式公園。整個公園綠草蔭蔭,古樹濃密,接官亭一側的潭水碧波蕩漾,是一個原生態公園。公園內最引人注目的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石筍。石筍高約4米,由七段大小不同的花崗巖迭壘而成,圓錐體自下而上漸細而尖禿,底座有斜線紋雕飾,石面雕琢粗糙,造型奇特古樸。石筍北宋即存在,南宋時王十朋作詩即有“刺桐為城石為筍”句。因石筍的存在,故晉江干流流經此段名筍江,橫跨江上的橋稱“石筍橋”,亦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公園內的另一著名景觀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接官亭”,創建于宋朝,傳說為迎接宋幼主蒞泉而建,明朝萬歷年間重修。宮內現存有明朝探花、書法家張瑞圖親題對聯一副,明朝萬歷年間進士李光縉作碑記、浮橋名人張允渠集王羲之手跡的《觀音大士像記》一幅,歷代書畫家蔡晏等“竹畫”四幅,以及明清木雕等,均為歷史珍貴文物。公園……[詳細]
蚶江海防官署碑記
  蚶江海防官署碑記蚶江海防官署碑記,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泉州城東南石獅市蚶江鎮原清代海防官署內院。俗稱“蚶江對渡碑”,清嘉慶十一年(1806)立。花崗巖石質,長方形,圭首,高2.34米,寬0.86米。碑額陰刻篆書“新建蚶江海防官署碑記”10個大字。正文陰刻楷書,記載清代蚶江的海防設施及與臺灣鹿港對渡之事,系泉州府海防通判鄭奎撰,候選教諭許溫其書。該碑在“文革”初被砍為兩截,分別放置于廁所墻上和水渠上,后文物管理部門將其搜集粘合重立于原址。蚶江地處泉州灣口,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被朝廷指定為與臺灣對渡的惟一港口,該碑乃是研究清代海防及海峽-的珍貴文物。新建蚶江海防官署碑記的所在地為福建省泉州市石獅市,類型為石窟寺及石刻,批號為35050033,具體地址位于石獅市蚶江鎮前垵村。蚶江地處泉州……[詳細]
坂浦古厝(良山洪氏民居)
  良山洪氏民居位于南安市英都鎮良山村坂埔自然村,年代為清。簡介:洪氏民居由頂點金、封君祠、思源居、若蓮居等建筑組成,建于清乾隆年間(1736-1795),磚石木構筑,均為典型的閩南傳統建筑。頂點金:坐東朝西,由水池、石埕、下落、天井暨兩廂、上落、南護厝、北護厝、棋盤厝等組成,建筑面積750平方米,主座面闊五間,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構架,硬山頂。封君祠:坐東南朝西北,由磚埕、下落、天井暨兩廊、上落等組成,建筑面積254平方米,主座面闊五間,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構架,硬山頂。思源居:坐西南朝東北,由磚埕、下落、天井暨兩廊、上落、南護厝等組成,建筑面積252平方米。主座面闊五間,穿斗式木構架,硬山頂。若蓮居:坐西北朝東南,由磚埕、下落、前天井暨兩廂、上落、后天井暨兩廂、后落、西護厝等組成,建筑面積568平方……[詳細]
施瑯宅、祠和墓
  施瑯宅、祠在施瑯出生地晉江市南龍湖衙口村。施故里宅、祠明末清初已毀無存,康熙二十六年(1687)冬復建,次年秋告成。祠建東、西、中和都爺衙、小宗、侯府等宅院,以靖海侯府最宏大,位在祠西,朝南,為三落雙擴厝大型建筑,穿斗式木結構,硬山頂,三進五開間,有房屋大小66間,建筑面積2175平方米,占地3560平方米。為泉州典型傳統明居建筑,俗稱宮式大厝,有明代建筑簡樸大方之風。施氏大宗祠始建于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清初遷界時毀,施瑯復臺有功,封靖海侯,于康熙二十六年重建宗祠,歷代重修,于今保存較為完整。祠宇三進,磚木結構,黑柱紅檐,莊重而又大方。前、中、后三殿在中軸線上序列排開,嚴整肅穆,兩側以長廊相連通,組成了一個封閉式的建筑群體。前殿作山門,硬山頂,面闊5間,啟一扇巨扉,兩側立石獅2尊,嚴……[詳細]
詩山革命烈士紀念碑
  詩山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南安市詩山鎮山一村詩山公園內。詩山革命烈士紀念碑由南安縣人民政府建于1965年9月,2002年春由詩山鎮人民政府重修。紀念碑為石材結構,由碑底和碑身兩大部分組成。碑的底座呈正五邊形,五角邊有圓柱,邊長2米。碑身高4.08米,平面五邊均雕刻“死難烈士萬歲”六個大字。紀念碑下埋葬著14位革命先烈的遺骸,他們分別犧牲于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解放戰爭和解放初期的剿匪斗爭。根據資料記載,安息在紀念碑里的革命烈士有姓名的是黃朝來(詩山吾豐)、李嘉賓(詩山紅旗)、陳赤九(詩山聯山)、柯連科(碼頭內柯)、葉老洗(女,金淘占石)、呂云元(詩山紅星)、呂振鼓(詩山紅星)、戴江山(碼頭亭里)、呂榮火(詩山紅星)等9名,其他烈士都是外地人。詩山革命烈士紀念碑于1983年3月被南安縣人民政府公布為……[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v在线播放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不卡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三级视频 | 一级少妇a在线播放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三级人妇久 | 最新国产AV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