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杭州市 > 西湖區旅游

西湖區文物古跡介紹

吳越郊壇遺址
  吳越郊壇遺址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五代 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吳越郊壇,又名拜郊壇、登云臺,建于后梁龍德元年(921年),是吳越國王錢鏐祭天的場所。現存遺址大致分二層,占地約2000平方米,兩層平臺之間由數十級臺級相連,中間的山體皆以齊整長方形大石塊墊鋪,人工壘筑痕跡明顯。在兩層平臺上,散布多處歷代遺跡,如靈化洞、登云洞、“朱天廟洞”、甘露井、午夢床以及近十處摩崖題刻。其中,吳越國王錢鏐為建郊壇而鐫刻的題記全文為:“梁龍德元年歲次辛巳十一月壬午朔一日天下都元帥吳越國王錢鏐建置”,29字,豎排4列,每列約7字,字徑為9厘米,書體工整,鑿刻精良。該題記的發現,印證了《淳佑臨安志》、《西湖游覽志》、《方輿勝覽》、《兩浙金石志》等文獻中關于吳越郊壇的記載。吳越郊壇遺址為研究吳越國的歷……[詳細]
浙江體育會摩崖題記
  浙江體育會摩崖題記(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民國公布時間:1989年12月12日位于云居山巔東側。辛亥革命后,原光復會會員浙江軍政要人朱瑞、呂公望、葉頌清、沈鈞儒等為緬懷先烈,于秋瑾殉難五周年之際,舉行紀念會,重建秋瑾創辦的體育會,并在云居山巖壁刊刻題記一則。題記崖壁高4米,最寬處8米。共分三組,第一組位于巖壁左,上刻“云山萬古”,行書,字徑高0.45米,寬0.35米。第二組位于巖壁中部,分兩部分,上部書:“中華元年,浙江體育會成立,圣水寺僧大休捐山地,王君湘泉贈山巖供摩崖用,因題四字,以志不忘。永康呂望記,寧海葉頌清書。”行書,字徑高0.10米,寬0.10米。下部書:“逸趣”,行書,字徑高0.50米,寬0.50米。并有1916年落款。第三組位于巖壁右,楷書“貞固”,字徑高0.53米,寬0.……[詳細]
蓋叫天故居
  蓋叫天故居位于杭州金沙港26號,又名燕南寄廬,系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蓋叫天于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置地構筑。故居由門廳、正廳、后廳、左右廂房、佛堂等建筑組成,保持著青瓦白墻的典型江南民居建筑風格。故居內陳列著蓋老生前遺物達200余件,展示了蓋老的從藝經歷及藝術成就。2003年,蓋叫天故居按原貌修復,陳列蓋叫天生前遺物和圖文資料。故居外觀白墻青瓦,為典型的江南民居建筑風格,內部由門廳、正廳(百忍堂)、后廳(藝人之家)、左右廂房(蓋叫天紀念館)、佛堂等建筑組成,是一獨特、完整的私家宅園。蓋叫天一生大多數時間生活于此,平日不僅在院內勤于練功、唱戲,而且還在此接待過梅蘭芳、周信芳等著名同行藝人。周恩來、陳毅等老一輩革命家也曾來此拜訪。故居不僅見證了蓋叫天本人的生活經歷,而且見證了近代戲劇發展的一些片斷以及……[詳細]
西泠印社
  導 游 : 印社創建于1904年,以“保存金石, 研究印學”為宗旨,在保存和發揚中國的民族文化和藝術遺產、以及增進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 歷任社長有吳昌碩、馬衡、張宗祥、沙孟海、趙樸初。 介 紹 : 穿過西泠橋就是孤山了,自孤山南麓上達山巔,亭臺、廊榭、樓閣等,沿山勢、坡形而布設,于山林氛圍中,處處透溢出濃郁的金石藝術韻味和書卷氣。 “西泠印社”是我國專門研究的金石篆刻和書畫藝術著名學術團體。這里占湖山之勝,攬金石之華,是孤山園林的精華所在。交 通 : 乘游1、2、3路到西泠橋下,步行前往。浙江紹興市……[詳細]
25、岳飛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岳飛墓
  岳飛墓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棲霞嶺南麓的岳飛廟內。岳飛墓園在忠烈祠西側,墓呈圓形,石砌墓槨,青草封頂。墓碑刻有“宋岳鄂王墓”字樣。旁有其子岳云墓。墓前建有墓闕,闕前照壁上鐫“盡忠報國”四字,為岳飛一生的座右銘。墓道兩側有明代刻存的文武俑、石馬、石虎和石羊;墓道階下有陷害岳飛的四個0臣秦檜、王氏、萬俟咼、張俊跪像,反翦雙手,長跪于地。墓闕門框上鐫有石刻楹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岳飛被害以后,獄卒隗順背負其遺體逃出臨安城,至九曲叢祠,葬于北山之漘。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孝宗即位,以禮改葬岳飛遺體于棲霞嶺的南麓。以后歷朝歷代都對岳飛墓進行過重修。現在所見岳飛墓是1979年重修的。墓園內有南北碑廊,陳列著岳飛手跡和后人憑吊岳飛的詩詞碑刻127塊,具有重要的文史價值。1961年,岳飛墓……[詳細]
章太炎墓
  章太炎墓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近代 公布時間:1963年3月11日位于西湖區南屏山荔枝峰下。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號太炎,浙江余杭人。中國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學者。1904年與蔡元培等發起成立光復會。1906年出獄后,在日本參加同盟會,主編《民報》,與改良派展開論戰。1911年回國,任孫中山總統府樞密顧問。1917年參加護法軍政府,任秘書長。以后以講學為業,著述甚豐,今人編有《章太炎全集》。墓于1956年由蘇州遷葬杭州,1966年被毀,1981年修復。坐南朝北,墓冢上覆水泥圓頂,直徑4.70米,高2.30米,占地面積39.88平方米。墓碑上“章太炎之墓”,系章氏生前自篆。墓前筑平臺,神道長195米。右側葬章夫人湯國黎女士。1988年于神道旁新建章太炎紀念館。……[詳細]
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是指浙江省杭州市著名旅游景點西湖及其周邊的十處特色風景。“西湖十景”經歷三次定義(或評定),現說的“西湖十景”一般指2007年的三評西湖十景:靈隱禪蹤、六和聽濤、楊堤景行、萬松書緣、岳墓棲霞、梅塢春早、湖濱晴雨、北街夢尋、三臺云水、錢祠表忠。“西湖十景”是用文學語言給西湖及其周邊的十處特色風景景區、景點、景物命名,組成一個“景觀集稱”。它不僅要使命名的審美特征、文化特征和功能特征都得到最大限度的體現,還要平衡好審美性、文化性、功能性三者的相互制約,并找到一個明晰的契合點,最大限度地接近、概括出景觀特點。“西湖十景”,景名合一,令人如臨其境,如見其形,深受國內外廣大游客歡迎,堪稱景點命名的典范之作。“西湖十景”景名之美,甚至打動了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ICOMOS)的評審專家,對西湖……[詳細]
史量才墓
  史量才墓(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1936公布時間:1997年8月29日位于西湖區雙峰村積慶山馬婆嶺上。史量才(1880-1934),名家修,原籍江蘇江寧,生于淞江(今上海市)。清末曾任上海《時報》主筆。1913年同張騫等購買《申報》產權,任總經理。“九·一八”事變后,抨擊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主張團結抗日,“一·二八”抗戰爆發后任地方維持會會長,積極支持十九路軍抗日,同時在《申報》上發表宋慶齡、魯迅、巴金、老舍等進步人士的文章,反對-政治。1934年11月13日在浙江海寧翁家埠,被國民黨特務槍殺。墓建于1936年,坐北朝南,由花崗巖筑成,占地面積200平方米。墓有三個平臺依山勢而建。八角形墓室內放銅棺,墓上覆蓋石刻檐子,翼角起翹。墓碑“史量才之墓”五字,為章太炎手筆。……[詳細]
雷峰塔遺址
  雷峰塔遺址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五代 公布時間:1997年8月29日位于西湖區南屏山麓夕照山上。雷峰塔始建于957年,據載是吳越國王錢弘俶為王妃黃氏建,又名黃妃塔。原為八面七層的磚木結構樓閣式。北宋宣和年間(1119-1125)遭戰亂受損。南宋時重修為八面五層。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犯杭時塔檐被燒,僅存磚構塔身。1924年9月25日坍圯,發現磚孔內有北宋開寶八年(975年)吳越國王錢弘俶施印的《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經卷,經卷用川棉紙或竹紙精印,是研究早期雕版印刷的珍貴資料。2000年至2001年,為配合雷峰塔重建工程,對倒塌廢墟進行了清理,并發掘了地宮,出土了鐵舍利函(內有金涂塔一座)、釋迦牟尼鎏金銅佛像、銅鏡、銅錢及玉人、玉錢等一批重要文物。……[詳細]
五四憲法起草地舊址
  五四憲法起草地舊址憲法和杭州,有著非常深的緣分。1953年12月28日至1954年3月14日,毛澤東主席率領憲法起草小組成員,在北山街84號大院30號樓度過了一個個不眠之夜,起草了憲法草案初稿,史稱“西湖稿”,為1954年憲法的正式誕生奠定了重要基礎。30號樓建于20世紀30年代,是民國時期的別墅,總建筑面積756平方米。201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以立法形式將12月4日設立為“國家憲法日”,并規定國家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憲法宣傳教育活動。“五四憲法”歷史資料陳列館建設就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啟動,是中央批準設立的紀念場館,于2016年12月4日第三個“國家憲法日”正式建成開放。2019年10月7日,五四憲法起草地舊址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31、澄廬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澄廬
  澄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近代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澄廬臨湖而筑,始建于民國年間,是中國第一家鋼鐵聯合企業漢冶萍公司總經理盛恩頤的別墅,后成為蔣介石在杭州的行轅。澄廬建筑面積約250平方米,主體為一幢三層西式別墅,左右三開間,外墻為奶黃色,室內入口大廳樓梯為雙跑式,左右樓梯均以白色大理石構建。樓上設廂房、客廳、舞廳等,裝修考究,木質門套精致,石膏線腳細膩。二樓走廊貫穿南北,有大陽臺正對西湖,三層大部分為一露臺。別墅庭院寬敞,西側有一精致花園,歐式石柱猶存,東南側有一歐式大草坪。1927年12月蔣介石與宋美齡在上海完婚,蜜月旅行的第一站就是西湖澄廬。“西安事變”后,曾住此地療養。1937年3月,蔣介石與中共代表周恩來、潘漢年在此秘密會晤。……[詳細]
丁鶴年墓亭
  丁鶴年墓亭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明 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古茶場由臨街并列的三組建筑組成。坐東朝西,自北往南依次為茶場廟、茶場管理房及茶場等。茶場廟規模最小,由磚雕臺門、天井、正殿組成;正殿單檐硬山,三間九檁,梁架有雕刻。管理房由門廳、天井、正廳等組成;門廳單檐兩坡頂,三間五檁,制度簡單;正廳單檐硬山,三間七檁。門廳、正廳各于南端加出一間,略呈四開間格局。茶場建筑均為二層,由磚雕門樓、天井、正廳、天井、后廳及兩側廂房等組成。正廳與后廳進深均為七檁,梁架雕飾較為簡單。 據記載,茶場始建于宋代,所產“婺州東白”在唐代即列為貢品。現存建筑為清代或民國年間重建,其中管理房還保留有“諭禁白術洋價、糧價洋價”等清代石碑。現建筑保存情況良好。……[詳細]
33、秋瑾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秋瑾墓
  秋瑾墓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近代 公布時間:1961年4月15日位于西湖區西泠橋南堍。秋瑾(1875-1907)字王睿卿,號競雄,別號“鑒湖女俠”,山陰(今紹興)人,曾留學日本。1905年先后加入光復會和同盟會。1907年在上海發刊《中國女報》,提倡女權,宣傳革命。不久,回紹興主持大通學堂,后與徐錫麟謀劃兩浙起義,失敗被捕。同年7月15日就義于紹興軒亭口,1912年安葬杭州西泠橋畔鳳林寺前,1966年該墓遷至雞籠山。1981年在今址重建。墓用花崗巖砌筑,為方形座,座高1.75米,正面嵌大理石,上刻孫中山題“巾幗英雄”。背面鑲徐自華撰、吳芝瑛書墓表。兩碑石皆為舊墓原物。墓座上端為漢白玉雕秋瑾立像,高2.7米。……[詳細]
34、蔣莊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蔣莊
  蔣莊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1901-1923 公布時間:1997年8月29日位于西湖區花港公園東大門附近。為無錫人廉惠卿所建,原名“小萬柳堂”,舊稱廉莊。宣統年間轉售給南京人蔣蘇庵,蔣得此樓后,改建屋宇,并將小萬柳堂易名為蘭陔別墅,俗稱蔣莊。蔣莊主樓建于1901年,東樓于1923年建成。1950年4月,中國學者馬一浮(1883-1967)移居于此。蔣莊占地面積3168平方米,建筑面積1295平方米。主體建筑為中西合璧的兩層樓房,面闊三間,通面寬15米,通進深12米。單檐歇山頂。四周回欄掛落走馬廊,與西樓相接。東樓正面重檐,南北觀音斗式山墻。主樓于1990年修繕,現辟為馬一浮紀念館,對外開放。……[詳細]
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師北伐戰爭陣亡將士墓園遺址
  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師北伐戰爭陣亡將士墓園遺址位于杭州市西湖區西湖街道,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年代為1927年。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師北伐戰爭陣亡將士墓園遺址,又稱血園陵,位于杭州市西湖景區南高峰。2011年屬地管理單位對陵園進行整體整治和保護修繕,基本恢復陵園原有形制格局,并對公眾開放。截至目前,血園陵累計接待黨員廉政紅-旅、市民公益祭掃、中小學生第二課堂、紅色主題教育等各項活動人次3萬余人。為講好文物背后的革命故事,還特別建成一支為市民提供游線咨詢和講解服務的志愿者隊伍,為參觀者提供更優質人文服務。2023年6月2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師北伐戰爭陣亡將士墓園遺址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6、于謙祠
于謙祠
  于謙(1398-1457),字廷益,錢塘縣(今杭州)人,明代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因“謀逆罪”在北京遭冤殺,后魂歸故土,遺骸安葬于現址。冤案經平反昭雪,明孝宗賜謚“肅愍”,并在墓旁建旌功祠,設春秋二祭,形成祠墓合一格局。現墓區為1982年重建,由墓區與祠廟區組成。墓道兩側配置仿明式石翁仲、石獸及牌坊。各廳、殿陳列著于謙生前史料、實物等。墓區松柏圍繞,莊嚴肅穆,與岳廟一同成為西湖邊不可多得的愛國教育人文景觀。于謙《石灰吟》千錘萬擊出青山,烈火焚毀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青白在人間。交通:位于西湖三臺山麓。乘4路、308路、599路公交車到赤山埠站下車,然后步行前往。浙江紹興市……[詳細]
杭州林風眠故居
  林風眠故居位于仁壽山公園里,是林風眠先生于1934年親自設計和建造的法式宅院。1999年修整后,開放供瞻仰,故居內展出林風眠先生不同時期的作品,并按原樣保留了畫室等陳設。林風眠是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人之一,1900年出生在廣東梅縣,6歲學畫,中學畢業赴法留學。1928年創立國立藝術學院(現中國美院前身)。抗戰時期-內地,勝利后回到杭州,1991年逝世。故居內展出林風眠先生不同時期的作品,并按原樣保留了畫室等陳設。地址:靈隱路3號保護范圍:東至文物本體外擴約15米,南至南側綠化帶南界,西至文物本體外擴約10米,北至文物本體外擴約15米,總面積為1879平方米。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東側木構建筑東側小道西界,南至現狀道路北側路緣石,西至10米等高線,北至15米等高線,總面積為7713平方米。……[詳細]
靈隱寺石塔和經幢
  時代:五代、北宋地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靈隱寺內。兩石塔始建于五代或北宋初,系錢弘俶重建靈隱寺時而立,當時立塔四,今唯存大雄寶殿前東西兩側之雙塔。兩石塔相距42米,皆為八面九層,仿木構樓閣式塔。兩經幢分別位于天王殿東西側,據經幢所鐫之《建幢記》及附記中所載:石幢由吳越國王建造于北宋開寶二年(969年),原立于錢氏家廟奉先寺,后吳越國納土于宋,奉先寺毀,乃于景佑二年(1035年)由靈隱寺住持延珊遷建于今址,原為十二層,現已殘損,為多層八面形,下部三層須彌座,幢身上刻“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和“大佛頂陀羅尼”-。靈隱寺兩石塔兩經幢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蘭陔別墅
  建于民國初年,屬中式莊園別墅,位于花港觀魚側,又稱“蔣莊”,建筑面積405平方米,內有“真賞樓”、“香巖閣”、書房“蠲戲齋”等。曾為馬一浮寓所,現為紀念館。宅的前身是“小萬柳堂”,清宣統年間,南京人蔣國榜從無錫著名金石書畫收藏家廉惠卿處購得此堂,民國初年改建屋宇,廣植花木,易名蘭陔別墅。1950年4月,應弟子之請,一代儒宗馬一浮定居在此。他時常在花港的長廊上散步,對弟子說:“做人乃一幸事,借彼可知天下之真。”激勵天下學子應像一錠在熔之金,向上向大向博求索,以便“樹我邦國”。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丁家山毛澤東讀書處
  丁家山毛澤東讀書處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現代 公布時間:1997年8月29日位于西湖區西里湖西側丁家山。20世紀50年代,毛澤東在黨內多次倡議,聯系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實際進行讀書活動。1959年12月至次年1月,毛澤東帶領讀書組成員胡繩、鄧力群、田家英、陳伯達及秘書林克到劉莊中的“蕉石山房”進行了一次讀書活動。建筑在清康熙時代稱“蕉石山房”,1917年被康有為購得后重新營造,屬“康莊”所有,后又歸并“劉莊”。現存建筑面闊五間,通面寬17.27米,通進深13.7米。為懸山頂與攢尖頂的組合屋面。……[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日韩日本大陆一区 | 日本公妇被公侵犯中文字幕 | 在线一区二区网站 | 午夜久久第一场电影 | 亚洲一区AV在线播放 | 日本特黄特色特爽特刺激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