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杭州市 > 西湖區旅游

西湖區文物古跡介紹

岳王廟
  杭州岳王廟岳飛墓(廟),背山面湖,巍峨壯觀。內分忠烈祠、啟忠祠、墓園三部分。忠烈祠大殿內有岳飛戎裝塑像,高懸“還我河山”巨匾,氣勢恢宏。啟祠原祀岳飛父母、妻兒,現辟為岳飛紀念館,陳列岳飛的生平事跡。墓園內有南北碑廊,陳列著岳飛手跡和后人憑吊岳飛的詩詞碑刻127塊,具有重要的文史價值。1961年,岳飛墓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岳飛墓園在忠烈祠西側,墓呈圓形,石砌墓槨,青草封頂。墓碑刻有“宋岳鄂王墓”字樣。旁有其子岳云墓。墓前建有墓闕,闕前照壁上鐫“盡忠報國”四字,為岳飛一生的座右銘。墓道兩側有明代刻存的文武俑、石馬、石虎和石羊;墓道階下有陷害岳飛的四個0臣秦檜、王氏、萬俟咼、張俊跪像,反翦雙手,長跪于地。墓闕門框上鐫有石刻楹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岳飛墓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棲霞……[詳細]
六和塔
  六和塔位于西湖之南,錢塘江畔月輪山上。北宋開寶三年(公元970年),當時杭州為吳越國國都,國王為鎮住錢塘江潮水派僧人智元禪師建造了六和塔,現在的六和塔塔身重建于南宋。取佛教“六和敬”之義,命名為六和塔。六和塔又名-塔,取“天地四方”之意。太平興國中改寺名為“開化寺”。原建塔身九級,頂上裝燈,為江船導航。宣和五年,塔被燒毀。南宋紹興年間重建。明正統二年,修頂層和塔剎,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重建塔外木結構。乾隆皇帝游此,為每層依次題字立匾,名曰:初地堅固,二諦俱融、三明凈域、四天寶綱、五云覆蓋、六鱉負載、七寶莊嚴。此況實屬罕見。從塔內拾級而上,面面壺門通外廊,各層均可依欄遠眺,那壯觀的大橋,飛駛的風帆,蒼郁的群山,賞心悅目。宋鄭清之有詩句云:“徑行塔下幾春秋,每恨無因到上頭”。現存六和塔……[詳細]
三潭印月(小瀛洲)
  三潭印月是西湖十景之一,位于西湖中部偏南,與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稱湖中三島,猶如我國古代傳說中的蓬萊三島,故又稱小瀛洲。小瀛洲北宋時已成為湖上賞月佳處。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錢塘縣令聶心湯取湖中葑泥在島周圍筑堤壩,初成湖中湖,作為放生之所。后人在島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稱為三潭,清初島上又建筑曲橋,堂軒,沿內湖環植木芙蓉,復經清光緒年間退休將領彭玉麟在此營造別墅,小瀛洲初具風貌。島南湖中建成有三座石塔,相傳為蘇東坡在杭為官,疏浚西湖時所創設(現有石塔為明代重建)。塔腹中空,球面體上排列著五個等距離圓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紙,塔中點燃燈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現許多月亮,真月和假月其影確實難分,夜景十分迷人,故得名三潭印月。小瀛洲南北有曲橋相通,東西以土堤相連橋堤呈十字形交叉……[詳細]
西湖靈隱寺
  靈隱寺位于杭州西湖靈隱山麓,處于西湖西部的飛來峰旁,離西湖不遠。靈隱寺又名“云林禪寺”,始建于東晉(公元326年),到現在已有一千六百多年歷史,是我國佛教禪宗十剎之一。當時印度僧人慧理來杭,看到這里山峰奇秀,以為是“仙靈所隱”,就在這里建寺,取名靈隱。后來濟公在此出家,由于他游戲人間的故事家喻戶曉,靈隱寺因此名聞遐邇。五代吳越國時,靈隱寺曾兩次擴建,大興土木,建成為九樓、十八閣、七十二殿堂的大寺,房屋達1300余間,僧眾達3000人。靈隱寺的最前面是天王殿,上懸“云林禪寺”匾額,是清代康熙的手筆。大殿正中佛龕里坐著袒胸露腹的彌勒佛像。彌勒佛后壁佛龕里,站著神態莊嚴、手執降魔杵的韋馱菩薩,系由獨塊香樟木雕成,是南宋遺物。靈隱寺的大雄寶殿是單層、重檐、三疊的建筑,高達33.6米。另有清末重塑之木……[詳細]
萬松書院
  杭州萬松書院位于西湖南線景區萬松嶺。萬松書院充分挖掘杭州歷史文化內涵,集中展現明代書院文化和科舉制度場景,演繹中國四大明間傳說之一“梁山伯與祝英臺”在杭同窗三年的絕美愛情故事,完整凸現孔家山石林自然秀逸風貌,打造西湖歷史文化景觀廊道。梁祝書房大門——正面展現梁祝同窗三載的場景,左邊“拜師”體現了尊師重教的中國傳統美德,右邊“日課”是教者誨人不倦、學者孜孜以求的寫照。品字型石牌樓——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松書院”,背面書“太和元氣”;左牌坊正面書“敷文書院”,背面書“道冠古今”;右牌坊正面書“太和書院”,背面書“德侔天地”。萬松書院、太和書院、敷文書院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書院三座石牌坊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品,為官要有官品。牌樓上祥云環繞,正面雕著雙龍戲珠和梅蘭竹菊,背面雕刻福祿壽圖案。當時……[詳細]
杭州大資福廟
  杭州民間傳說,岳飛愛將張憲遇害后,尸體被秦檜切成72塊,分別丟在杭州72個不同的地方。當時百姓念著岳家軍和張憲的好,自發籌資分別在這72個地方建起了72座廟宇。因為不敢公開紀念張憲,大家把這些廟叫做資福廟,一時形成了“十里八鄉拜張憲,求福祉、保平安”的風潮。以前在眾安橋、祖廟巷、東山弄等地方,都曾有過資福廟,不過時至今日,杭州留存下來的資福廟只剩下玉皇山南這一座了。2010年,在南宋皇城大遺址綜合保護工程實施的大背景下,大資福廟修繕一新。目前我們所看到的大資福廟由中國美院風景建筑設計研究院設計。在原有大資福廟的基礎上,配置了東西廂房、兩廊及天井。恢復后的大資福廟總建筑面積1000余㎡,其中主殿360㎡,其余近690㎡。修繕部分盡可能保留舊有建筑的原始風貌,輔之以落地門、花格窗,凸顯南宋民風南……[詳細]
文瀾閣
  文瀾閣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文瀾閣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是年,《四庫全書》告成,當時先抄四部,分藏紫禁城文淵閣、圓明園文源閣、奉天文溯閣、熱河文津閣“內廷四閣”。后乾隆皇帝因“江浙人文淵數,允宜廣布,以光文昭”,又命續抄三部,分藏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和杭州文瀾閣,是為“江南三閣”。現江南三閣惟文瀾閣及所藏《四庫全書》存世,成為“東南瑰寶”。文瀾閣是將杭州圣因寺后的玉蘭堂改建而成的,改建的各項工費均由浙江商人捐辦。據時人記載:“閣在孤山之陽(南麓),左為白堤,右為西泠橋,地勢高敞,攬西湖全勝。外為垂花門,門內為大廳,廳后為大池,池中一峰獨聳,名‘仙人峰’。東為御碑亭,西為游廊,中為文瀾閣。”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文瀾閣焚毀,部分藏書散失。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開始重建,……[詳細]
飛來峰造像
  飛來峰造像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靈隱寺前。飛來峰是一座高約209米的石灰巖山峰,山上怪石嶙峋,奇幻多變,石間分布著五代至元代的造像約300多處,是浙江規模最大的一處造像群。飛來峰造像群中五代時期的造像至今尚存有10多尊,都是佛教“凈土宗”的“西方三圣”,分布在山頂和青林洞的洞口處。在青林洞入口的西側有后周廣順元年(951年),滕紹宗舍錢雕造的彌陀、觀音、勢至等像,是飛來峰有題記的造像中時代最早的一龕,龕中的三尊造像都是坐在高束腰仰蓮須彌座上,身后飾有火焰紋的背光,帶有晚唐的造像風格。北宋的造像最多,有200余尊。分布在金光洞內的是小羅漢。玉乳洞內的是六祖像,形體較大,是天圣四年(1026年)的作品,風格比較古樸。青林洞南口的崖壁上有一龕乾興元年(1022年)的浮雕“盧舍那佛會”,浮雕的技法嫻熟,……[詳細]
蔣經國舊居
  杭州蔣經國舊居的別墅建成于1931年,門牌為里西湖1號、2號,別墅占地1333.3平方米,上下兩層。主樓344平方米,4個房間,完全西洋風格。抗戰勝利后,蔣經國曾攜妻-及子女寓居于此。里西湖,近斷橋,有一棟圍墻包裹的兩層小樓。曾有銅牌,上 書“蔣經國舊居”。抗戰勝利后,大約是1948年10月至11月期間,蔣經國攜妻兒在此小住。蔣經國舊居的別墅建成于1931年,門牌為里西湖1號、2號,別墅占地1333.3平方米,上下兩層。主樓344平方米,4個房間,完全西洋風格。2003年,杭州市園文局正式明確蔣經國舊居為杭州市文物保護點。2015年01月28日因在杭州園文局官網上一條“政務公示”引起關注。“政務公示”的主要內容是該別墅將成為浙江麥當勞餐廳食品有限公司的一項新建項目,經營大眾咖啡館(含面包、薯……[詳細]
石佛院造像
  石佛院造像又稱仁王寺造像,位于杭州石佛山,現有五代錢越王時期所造石像五軀,造像最大者為位于石壁中間的阿彌陀佛站立像,其兩旁分別為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站立像。在三尊立像的兩側,又分別有釋迦牟尼以及天臺宗創始人智者大師坐像。石像毀壞嚴重,惟有智者大師造像保存相對完整,結跏趺座持禪定印。建炎初年,在金人的追擊下,高宗皇帝一行狼狽南逃。原東京開寶寺僧慧照大師法曄領徒從高宗南渡。至杭州后,奏疏行闕,請即錢塘七寶山改建仁王院,主大內祈禳事如故。在南宋潛說友撰修的《咸淳臨安志》中,便有七寶山開寶仁王寺中古石佛像的記載,石佛像開鑿于仁王寺創建之前,也即五代吳越國時期當為確信。石佛院從錢越王時期營窟造像開始,到了紹興年間仁王寺的創建,寺院規模而至鼎盛,彼時觀音臺殿宏麗,與三門鼎立相望,蔚為壯觀。南宋一代,仁……[詳細]
杭州辛亥革命烈士墓群
  杭州辛亥革命烈士墓群(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近代公布時間:1961年4月15日1963年3月11日位于西湖區風篁嶺下南天竺,龍井路旁。該墓群坐西北朝東南,墓地選址在原演福寺遺址上。烈士墓包括徐錫麟暨陳伯平、馬宗漢墓;陶成章暨楊哲商、沈由智墓;浙軍攻克金陵陣亡將士墓。1981年9月、10月三組墓分別從孤山等地遷建于今址。墓體均用條石及板石構筑。墓碑均用太湖石陰刻。墓臺用石板鋪設。1991年,在墓區內新塑辛亥革命烈士雕像一組,并新建辛亥革命紀念館。……[詳細]
北山路近代建筑群
  北山路近代建筑群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近代 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北山路近代建筑建筑群含新新飯店中、西樓,第一屆西湖博覽會工業館舊址,靜逸別墅。新新飯店有兩幢歷史建筑,中樓是原新新飯店,為杭州最早的新式飯店之一,西樓為南潯富商別墅,稱“孤云草舍”。兩幢建筑都受當時商業建筑中流行的巴洛克風格影響,氣派不凡,裝飾華麗,是杭州較重要的近代建筑。第一屆西湖博覽會工業館舊址是現存唯一的1929年西博會專業場館。該建筑平面呈回字形,內部為木桁架體系,正立面模仿西方古典建筑,橫向分五段,縱向分三段,但僅僅是立面形式而已。該建筑是我省近代保留下來的極少數大跨度公共建筑,其結構體系在當時具有一定的先進性,是研究近代杭州經濟、會展業發展、公共建筑變革的最佳實物案例。靜逸別墅原為張人杰的舊居。張人……[詳細]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八十八師淞滬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坊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八十八師淞滬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坊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1946年 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坐北朝南,為紀念墓坊,原坊北有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八十八師抗戰陣亡將士墓園。建國后因城市建設,墓園被毀。牌坊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平面呈“一”字形,三間四柱三樓,枋柱上承龍鳳枋。主樓正中題“浩氣長存”、“氣壯河山”,檐下用斗拱,上承廡殿頂。坊柱上為民國二十五年四月浙江省主席黃紹閎題寫的“浩氣壯湖山魂來怒卷江潮白,英名緬袍澤劫后新滋暮帳青”,民國三十五年八月俞濟時題“華表按青霄一角湖山歸戰骨,墓門萋碧草十年汗馬念前功”和竺鳴濤、宣鐵吾題聯。 此坊為紀念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八十八師陣亡將士而建。1932年日軍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變”,激起駐上海國民革命軍第19路軍的英勇抵抗。次日,駐浙江的……[詳細]
天龍寺造像
  天龍寺,位于玉皇山南麓,八卦田的上方。天龍寺造像是五代吳越國佛教造像中的杰出代表。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龍寺始建于北宋干德三年(965),南宋建炎三年(1129)時焚于火,之后重建,并在南宋郊壇初建時,作為郊祭時百官隨從的臨時住所。元、明、清歷代屢有毀建,但建寺之初的東、中、西三龕佛像共11尊一直保存較為完好。附近的善男信女還是常常來這里燒香拜佛,還自發地為這些佛像油漆。天龍寺內的東、中、西三龕佛像,分別是水月觀音、彌勒佛和阿彌陀佛,是五代吳越國佛教造像中的杰出代表,在我國石窟造像藝術史中也有著獨特的地位。天龍寺造像與慈云嶺造像、天龍寺造像、煙霞洞造像、并稱為國保--西湖南山造像.五代時期,中原兵火彌漫,社會動蕩,北方石窟造像藝術失去發展的條件,逐漸衰落。而南……[詳細]
15、城隍閣
城隍閣
  城隍閣位于吳山天風景區,連地下共七層的仿古樓閣式建筑高41.6米,炫煌富麗,融合元、明殿宇建筑風格,大處著眼,細處勾勒,兼攬杭州江、山、湖、城之勝。城隍閣為七層仿古建筑,整體造型具有南宋和元代的建筑風格,它高41.6米,建筑面積3789平方米,城隍閣主頂頂端為葫蘆狀寶瓶造型;四個副頂頂端設鳳凰造型,整座樓閣仿佛一群展翅翱翔的鳳凰,又如仙山瓊閣倚天聳立,令人神往。它的洞門用蘑菇石砌造而成,底部呈塊石狀壘筑的堅實基坐,象征著古老的杭州城墻所蘊涵的悠久歷史。二樓“城隍閣”這塊匾額是由中國知名書法家沈鵬先生所書寫的,兩旁楹聯“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圖畫;十萬家燈火,盡歸此處樓臺”據說是明代徐渭所書寫的。三樓“湖山信美”這塊匾額是由國家主席-和國務院總理-的老師顧毓琇老先生所寫的,四樓的這塊匾額是篆體書……[詳細]
16、于謙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于謙墓
  于謙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三臺山麓。于謙(1398-1457),字廷益,號節庵,錢塘(今杭州)人。曾任監察御史,河南、山西巡撫。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變”后,升兵部尚書,擁立景帝,抗擊瓦剌南侵,捍衛京師。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復位后被害,次年(1458年)歸落于杭州三臺山。明成化二年(1466),于謙冤案平反昭雪,明弘治二年(1489),明孝宗表彰其為國效忠的功績,賜謚“肅愍”,并在墓旁建旌功祠,設春秋二祭,形成祠墓合一格局。1966年,于謙墓區被毀。1982年,重建于謙墓,將原七座墳塋改為一座,墓高2米,青磚環砌,重刻墓碑,-“大明少保兼兵部尚書贈太傅謚忠肅于公墓”,墓前設祭桌、香爐。1998年,在墓道兩側配置仿明式石翁仲、石獸及牌坊,整治墓區環境,修復于謙祠,建成于謙……[詳細]
張煌言墓(含張煌言故居)
  張煌言墓(含張煌言故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明、清公布時間:1961年4月15日2005年3月16日位于西湖區南屏山荔枝峰下。張煌言(1620-1664),字玄著,號蒼水,鄞縣(今寧波市)人。南明兵部尚書,奉魯王監國,據守浙東山地和東南沿海一帶,清康熙三年(1664年)在南田懸岙島(今象山縣)被捕,同年九月初七遇害于杭州弼教坊,遺體收于今址。墓建成后屢經修繕,于1966年底毀,1983年按1920年重修時舊貌修復。墓坐南朝北,三墓成品字形布列,張煌言墓居中,西側為參軍羅子木墓,東側為侍童楊冠玉及舟子墓。三墓皆圓形拱頂,墓壁清水磚砌,上封土植草。張氏墓直徑5.20米,高2.45米,前立“皇清賜謚忠烈明兵部尚書蒼水張公之墓”碑一方。羅氏墓直徑3.07米,高0.92米,前豎“故明參軍溧陽羅子……[詳細]
杭州東岳廟
  建于北宋的東岳廟歷史上幾經滄桑,但它始終是杭州人節俗文化的匯集點。現存東岳廟占地面積2470平方米,分“山門”、“中庭”、“主殿”、“后殿”與“廂房”5個片區。對外開放后,游客在山門口將首先看到一塊寬約5米的屏匾,匾上“善惡昭彰”4個大字為清代布政司方某所書。山門內左右兩壁前,重鑄了4尊太尉鐵像。這4尊鐵像分別稱“靈應”、“福佑”、“忠正”、“順佑”侯,杭州人俗稱“鐵哥”,鐵像始鑄北宋末年,元末重鑄。正殿為東岳廟主大殿,殿正上方“東岳之殿”為南宋理宗字跡。進入主殿,便見東岳大帝木雕彩色坐像,東岳大帝左右兩側,增設了炳靈公、火神和碧霞元君。為豐富文化內涵,有關部門還在東岳廟的中庭兩側,建了一組文化藝術長廊,今后展出的作品,主要描繪吳山一帶的各色廟戲及民俗裝扮。保護范圍:東、南、北至文物本體外擴……[詳細]
19、過溪亭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過溪亭
  過溪亭亦稱二老亭,正是這座過溪亭記錄了九百年前蘇東坡和辯才和尚之間一段友情佳話,至今為人津津樂道道。為什么一個亭子會有兩個名字,這里說的二老又是指誰呢?其實指的就是北宋時期的高僧辯才和大文豪蘇軾。蘇軾非常喜歡結交僧友,在眾多的高僧當中,他尤其欽佩辯才。辯才是上天竺法喜寺第3代方丈,俗姓徐,名元凈,他十八歲時來到杭州上天竺,學習天臺教義,因善說法義而聞名吳越。宋神宗特地恩賜紫衣袈裟,并賜法號“辯才”。蘇軾第一次來到杭州時就曾去上天竺拜訪辯才,辯才也非常欣賞蘇軾的為人和文采,兩人成了莫逆之交。當蘇軾因為朝廷黨爭遭受排擠,辯才因與蘇軾交往,受到牽連,一度被迫離開上天竺。辯才依然平心應對,泰然處之,并沒有因此而疏遠蘇軾。后來因時局改變,辯才重新回到上天竺寺,擔任住持。元豐二年(1079),辯才已年屆……[詳細]
胡雪巖故居
  胡雪巖故居位于杭州市西湖風景區元寶街18號,占地10.8畝,為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胡雪巖共耗資10萬兩白銀所建,號稱“中國巨商第一宅”。1903年胡雪巖子孫將豪宅抵債給刑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文煜,后又轉讓蔣家,此后日漸破敗。古宅為典型明清院落風格,經杭州市大力修復后,于2001年重新對外開放。整座古宅分十三樓宇、芝園等,亭臺樓閣,水榭通幽。從建筑到家具都精心布置,運用大量名貴木材精雕細刻。故居內還有董其昌、鄭板橋、唐伯虎、文征明等名家的書法石刻作品,以及兩頂為胡雪巖度身制作的紅木轎子,坐在其中,宛如置身小亭。整座古宅文物薈萃,猶如一座民間工藝珍寶館。內中還有-長篇題詞:“胡雪巖故居見雕梁磚刻重樓疊嶂極江南園林之妙,盡吳越文化之巧,富埒王侯財傾半壁。古云富不過三代,以紅頂商人之老謀深算竟不過……[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免费精品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视色 | 中文字幕乱码无遮挡 |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你懂的 | 亚洲步兵在线播放 | 专区在线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