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拱墅區旅游

拱墅區文物古跡介紹

杭州鳳凰寺
  鳳凰寺始建于唐代,元朝元年間由波斯伊斯蘭教大師阿老丁重建,大殿一明兩暗,都有收縮很大的攢尖頂,中間大殿的尖頂為八角形,兩側的尖頂為六角形,黑色筒瓦配以粉墻,是中國建筑與阿拉伯建筑的完美結合,沒有繁復的裝飾圖案,沒有穹隆圓頂,而有江南建筑的典雅和簡潔。鳳凰寺擠在房海之中,要找到好的角度才可看見鳳凰寺的尖頂、粉墻烏瓦、鳳凰雙展翅的風姿。據史書載,這一帶是阿拉伯人的聚居區,當地人叫它洋壩頭,顧名思義,是洋人居住的地方;宋、元時這一帶叫文錦坊,是織造杭錦的中心。鳳凰寺從地理位置看,南臨錢塘江,北連京杭大運河,又有海運之利,陸上海上絲綢之路互聯成網,在這里麇集著很多外商,帶來了西方的宗教,建筑了清真寺。宋、元以來,杭州陸海交通便利、物產豐富,名產絲綢和瓷器吸引來了世界各地商人,有的商人長期住駐,不少人……[詳細]
杭州香積寺
  香積寺位于杭州湖墅香積寺巷,始建于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距今已有一千余年歷史,原名興福寺,大中祥符年間,宋真宗賜名香積寺至今,是杭州湖墅地區的著名寺廟,曾是靈隱、天竺朝山香客的集散地,素有“運河第一香”之美譽.每天運河上千余船只往來,運輸繁忙,夜間燈火通明,寺內熱鬧非凡,促進了湖墅地區乃至杭城的商貿、旅游的繁榮,對佛教禪宗文化的傳播起到積極推動作用。香積寺內原有寶塔二座,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據《湖墅志略》記載:僧祥文于康熙年間住香積寺,拓展寺基造毗盧閣,并于寺前建石塔二座,現僅存一塔,該塔八面九層,下有須彌座,用白石雕鑿,仿木結構樓閣狀,斗拱仿宋式,第三層東面懸匾,上刻“慈云”兩字,南門作半啟狀,第五層有一門打開,有一-自門內出來。該塔結構手法、浮雕風格為清代之代表作。1……[詳細]
3、富義倉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富義倉
  富義倉占地面積8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由三進院落、三排倉房組成。為時任浙江巡撫的譚鐘麟負責,始建于清光緒六年(1880),建成于光緒十年(1884),為大運河沿岸現存的著名古糧倉之一,與北京“南新倉”并稱為“天下糧倉”。倉名取“以仁致富、和則義達”之意,F為浙江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富義倉講解詞游船駛過御碼頭我們會看到運河的一段支流,它叫勝利河,大家看,就在哪里,河上的橋是2006年重新翻建的華光橋。大運河與勝利河的交匯處華光橋的旁邊,左右逢源的這塊古建筑群就是大江南北有名的富義倉遺址。富義倉坐落在杭州拱墅區偏南的一處風水寶地上,這是座清朝時期營建的,那時的水運尚很發達,特別是江南一帶進京的貢糧,大多數都由大運河漕運運至京城,所以,運河兩端京杭兩地有很多大小不等的儲糧倉,像離……[詳細]
4、拱宸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拱宸橋
  拱宸橋位于杭州市拱墅區大關橋之北,東連麗水路、臺州路,西接橋弄街、連小河路,橫跨京杭大運河。橋身長約98米,高約16米,橋面中段略窄為5.9米寬,兩端橋堍處有12.2米寬,是杭州古橋中最高最長的石拱橋,也是大運河南端的標志性建筑。拱宸橋始建于明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據《錢塘縣志》記載,當時的舉人祝華封為緩解兩岸居民船渡之苦,自行募集資金建造了拱宸橋(亦有說法為商人夏木江倡導修建)!肮啊弊直玖x為兩手在胸前相合,有恭敬、環繞之意;“宸”字指北辰所在,是帝王的代稱,所謂“拱宸”意指百姓對皇帝的擁戴!肮板贰倍侄嘁娪谥袊糯鞘薪嫷谋狈剑玳_封古城的“拱宸門”,上海、廣州古城的“拱辰門”等等,今日天津的“北辰區”即是“拱宸”這一命名習慣在當代的延續。此后三百余年間,歷經風雨的拱宸橋歷經了……[詳細]
中國刀剪劍博物館
  中國刀剪劍博物館坐落于京杭大運河(杭州段)拱宸橋橋西歷史文化街區。博物館建筑由橋西土特產倉庫改建而成,以文化遺產的角度、專題的方式解讀了刀剪劍“物開一刃為刀,兩面開刃為劍,雙刀相交則為剪”的獨特文化。常設展覽面積2460平方米,由“刀與劍”、“剪刀的故事”兩個展廳共同構成。于2009年9月29日正式對外開放。開放時間:周二到周日9:00-16:00(周一全天閉館)……[詳細]
杭州馬寅初故居
  位于慶春路210號的馬寅初故居,系三層磚木結構樓房,建于清末民國初。原屬馬星竹所有,后由馬寅初購買。馬老先后于1936年、1946年、1947年、1949—1951年在此居住。其間,馬寅初撰寫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相互影響》、《向王若飛諸同志學習》等20余篇文章。還在浙大、上海滬江大學等發表了《關于目前之經濟危機》、《經濟與民主》等20余場演講。1946年6月13日,馬寅初在杭州20多所學校聯合召開的“反對內戰,反對-”的-上發表演講,并與學生一起冒雨-。1949年8月26日,他被任命為解放后浙江大學第一任校長,9月赴北京出席全國第一屆政協會議,會上被推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常務委員和財政委員會副主任,還兼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10月1日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1950年11月16~22日……[詳細]
浙江省高等法院及杭縣地方法院舊址
  浙江省高等法院及杭縣地方法院舊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近代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浙江省高等法院成立于民國十九年(1930年),浙江省杭縣地方法院成立于民國十六年(1927年)以后,其前身分別為設立于清宣統二年(1910年)的浙江高等審判廳及高等檢察廳、杭州地方審判廳及地方檢察廳。上述司法機構自成立之日起,同在法院路(清舊名臬司前)辦公,即現在延安路和慶春路交叉口的西北側。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侵華日軍侵占杭州,浙江省高等法院及杭縣地方法院隨政府遷移后方,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戰勝利后,浙江省高等法院及杭縣地方法院遷回杭州,辦公地點仍在法院路原址。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0月,杭縣地方法院改稱為杭州地方法院。1949年5月杭州解放后,浙江省高等法院及杭州地方法……[詳細]
岳官巷吳宅
  岳官巷吳宅位于岳官巷4號,明代。杭州岳官巷東起新華路,西至六克巷。明萬歷年間,學官殳云橋、殳龍山居于此,故名學官巷,后訛稱為岳官巷。清咸豐年間,云貴總督吳振域將殳云橋、殳龍山之宅歸為已有,加以擴建,稱吳宅。清康熙年間,學官翁嵩年也曾在吳宅居住,其先后任戶部主事、刑部郎中和粵東提學等職,提攜后進。尤為人稱道的是,他在廣東督學時,一次考試因考場設于雷州,瓊州(即海南島)考生須渡海趕考。翁嵩年聞之說道:“我豈能以一己性命換取千萬人性命?”遂將考場改設于瓊州,讓考生在當地應試,自己則不顧渡海風險,乘舟親赴瓊州海峽督查考務,一時傳為佳話。吳宅內有五進院落,富有典型的江南特色,是杭城僅存的明代木結構建筑之一。吳宅于“文革”時期毀壞殆盡,一度曾有四十七戶居民雜居其中。1986年,杭州市政府將其定為重點文物……[詳細]
杭州天主教堂
  杭州市天主教堂,坐落于杭州市,明萬歷三十九年(1611),在李之藻家和楊廷筠家設堂。明天啟七年(1627)秋,楊廷筠又捐獻大批資金在觀巷(觀橋西,今中山北路415號天主教所在地)建造杭州天主教第一座圣堂。正殿頂部呈環弧形,堂內明朗,色彩鮮麗,光輝奪目。設有3座祭臺,正祭臺供救世主像,兩側祭臺分別供伯多祿和保祿兩像。明萬歷三十九年(1611),在李之藻家和楊廷筠家設堂。明天啟七年(1627)秋,楊廷筠又捐獻大批資金在觀巷(觀橋西,今中山北路415號天主教所在地)建造杭州天主教第一座圣堂。后陽瑪諾曾在西湖邊錢塘門建堂。清順治十六年(1659),意大利耶穌會衛匡國神父,從羅馬返杭,得到浙江巡撫佟國器等支持和資助,將楊廷筠舊居附近(該堂原址)一片大園地撥給教會,開始另建新堂。十八年(1661),內部……[詳細]
10、衣錦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衣錦橋
  衣錦橋,又名半山橋,位于杭州市半山南麓石橋路和臨丁路交叉口,南北橫跨上塘河。據清《衣錦橋重建記》碑文記載,“衣錦橋建于唐僖宗二年,毀于宋南渡之末,復建于元世祖時”。至明天啟三年(1623年),衣錦橋因年久失修,幾近坍毀,在當地鄉紳資助下才得以修葺,F存的衣錦橋為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重建。衣錦橋為半圓形單孔石拱橋。橋通長29.5米,寬4.48米。拱券采用縱聯分節并列砌置法,拱頂飾有一組龍紋石雕,拱腹鐫有捐資建橋題記。金剛墻由條石錯縫疊砌,南北側明柱鐫刻楹聯,分別為“物埠堤南北東西開捷律;迷津頓晦明風雨得安驅”“上應天環我衣固錦太守;聞來鸛語盛時還是溯唐”。橋面平臺雕葵花式圖案,兩端橋坡設臺階,橋面兩側以素面石欄板及望柱圍護。衣錦橋橋洞北側還存有古纖道1段,長20余米,由青石板組成,平時……[詳細]
仁愛醫院舊址
  仁愛醫院舊址年代:民國紅會醫院位于下城區環城東路38號,前身是仁愛醫院,又名圣心醫院。1922年法國天主教仁愛會修女郝格肋捐出部分家產在刀茅巷的石板巷創辦了仁愛醫院,醫院由外籍修女出任院長。1928年秋天,英籍大姆姆彭(修女,俗稱白帽子姆姆)出任醫院院長時,在原有修女樓屋住宅、男女病房樓屋各1幢及醫師住宅1所的基礎上,又修建了1座哥特式教堂和X光室、施診所、免費病室、海星小學校舍等。1949年以后,醫院由人民政府接管。1955年6月醫院改名為杭州紅十字會醫院。仁愛醫院是由外國教會組織創辦的,以西醫體系建立的醫院。院中的教堂建筑為哥特式,建筑用材考究,注重細部裝飾,具有較高的建筑藝術價值;而比鄰于四周的四幢紅磚樓房同為仁愛醫院時期建筑,保存較好,與教堂建筑形成了一個具有歷史人文內涵和統一環境氛……[詳細]
通益公紗廠舊址
  通益公紗廠舊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近代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通益公紗廠始建于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翌年竣工,由南潯巨富龐元濟和杭州殷富丁丙、王震元等集議并籌募股本,自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始,歷時八年才得以開工。后因經營不善,于1902年停辦。李鴻章之子李經方假手高懿丞投資該廠,于1903年8月改組紗廠,更名為通益公紗廠新公司,后又改為鼎新紡織股份公司。該紗廠幾經盤手更名,于1956年改名杭州第一棉紡廠,仍保持原功能并沿用至今。通益公紗廠是當時浙江省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最具社會影響的三家民族資本開辦的近代棉紡織工廠之一,是杭州近代民族輕紡工業創建、發展史的實物見證,也是拱墅地j近代工業區形成、發展的“奠基石”,其留存的廠房等建筑遺存,是杭州清末、民國時期工業建筑的……[詳細]
司徒雷登故居
  司徒雷登故居司徒雷登故居坐落在杭州市天水橋耶穌堂弄1-3號,是一幢占地200多平方米的二層小樓。據說,這幢小樓是司徒雷登的父親來杭傳教時建造的。兩歲時,司徒雷登遷居此地。司徒雷登故居于1985年被列為杭州市文物保護點。2001年杭州市園林文物局向有關單位購得產權,并按原樣進行了維修。杭州名人紀念館副館長房友強介紹說,工作人員幾乎翻閱了現在所能找到關于故居的所有圖片文獻資料,盡量還原當時生活的原貌。目前故居僅開放了一層的4個房間,布置成客廳、書房、臥室和餐廳4個生活場景。4個房間分別展示了司徒雷登早年在杭州的生平事跡、在北京創辦燕京大學和他在華做大使期間的一些珍貴老照片等圖文資料。司徒雷登1876年出生于杭州的一個美國傳教士家庭,1919年創辦燕京大學并任校長,1946年出任美國駐華大使。19……[詳細]
杭州沙孟海故居
  沙孟海故居位于杭州市龍游路15號,距西湖僅幾步之遙。屬于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沙孟海故居是一座中西結合式的花園別墅,建于上世紀20年代,磚木結構,屋頂直立的煙囪和突出的門呈樓裙樣式,具英式鄉間別墅風格。房頂直立的煙囪和屋前突出的門樓群樣式顯示出西式房屋的格局。房子的取材是簡樸而牢固的青磚,原來的小園里種著幾棵火紅的石榴樹,石榴花盛開的時候,襯得房子十分雅致,相傳房屋因此得名。整間物資保存得十分完好,因院落里還種著幾棵石榴樹,故又被稱為“若榴花屋”(其實,“若榴花屋”最早是沙孟海和弟弟沙文求、沙文威于1926年在上海戈登路715號租住的一所小房子,搬到杭州龍游路后沙老想起自己早年在上海的經歷十分懷念,就又把新宅命為此名)。新中國成立后,沙孟;氐胶贾荩握憬髮W中文系教授。1952年他搬到這里居……[詳細]
15、明宅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宅
  明宅在新華路277號,為茅宅、陳宅兩座明代建筑之總稱。茅宅今存兩進,一進轎廳,三間開,面闊7.5米;二進為正廳,五開間,面闊19.5米。1884年茅家買進后始稱。1984年文物普查時發現明萬歷二十五年(1597)方磚一塊及察其建筑風格,屬晚明民居建筑。陳宅原座落在拱墅區霞灣巷15號,京杭運河江漲橋段拓直時易此保護。兩宅均經修葺,布局與原宅已略有變動。今由絲綢城作營業場所,屬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現狀圍墻范圍內,并于東側石庫門處外擴約3米,總面積為1992平方米。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新華路東側第一幢建筑東界,南至杭州環北絲綢服裝城北側花壇北界,西至保護范圍外擴約50米,北至保護范圍外擴約30米,總面積為9051平方米![詳細]
浙江省第一師范舊址
  浙江省第一師范舊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現代公布時間:1963年3月11日位于下城區鳳起路238號。原為浙江官立兩級師范,在清末廢科舉,興學堂的背景下創辦于1906年。辛亥革命后改為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堂。是當時東南幾省著名的學府之一,浙江新文化運動的搖籃。1920年在此爆發過著名的“一師風暴”。舊址占地80000平方米。原建筑共七進,每進平面呈“一”字形,為磚木結構兩層樓房,每進三間以廊相連。今校內尚存第一進建筑及“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堂”石刻匾。一進建筑共21個開間,通面寬70.56米,通進深10.63米。石匾立于學校碑廊內![詳細]
17、祥符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祥符橋
  祥符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明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祥符橋始建年代不詳,在南宋地方志中對該橋已有記載。現橋為明代建筑,五孔石梁橋,南北向橫跨宦塘河,長28米,寬3.6米。橋欄板有素面和須彌座兩種形式,望柱頭雕飾覆蓮或石獅。祥符鎮境內有縱橫交錯的河汊、浜蕩,新開運河和宦塘河從鎮中穿過。自南宋起,蘇、湖、常、秀、潤諸州綱運及米舟,都經過祥符鎮抵達杭州。祥符橋作為鎮內的主要橋梁,發揮過重要的交通功能,從側面反映了祥符鎮的歷史風貌。該橋還是杭州市區不多見的梁式橋之一,橋上雕刻較有特色,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詳細]
龍興寺經幢
  龍興寺經幢龍興寺經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建于唐開成二年(873年),原有二經幢,今存其一。經幢石質,高4.20米。由二層須彌座、幢身、腰檐、短柱、上檐、幢頂相疊而成勺須彌座的束腰處用高浮雕技法雕八尊承托力士,平座的八面各浮雕勾欄,幢身高1.7米,面寬0.27米,刻“陀羅尼經”,短柱上四面刻佛龕,每龕一佛二菩薩。龍興寺經幢是浙江省早期經幢的代表作。其造像具有豐滿、健壯、寫實的唐代典型風格!巴恿_尼經”文為唐代大書家胡季良所書寫,今世罕見。此幢還起到了杭州歷史地理坐標的作用。地址:延安路燈芯巷口……[詳細]
19、梁宅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梁宅
  梁宅,位于杭州市拱墅區太平橋以西的雙眼井巷,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間,是清朝名臣梁肯堂宅邸,是一處典型的清代中期江南杭派古民居風格建筑,為杭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F存建筑主要分布于中、西兩條軸線上,主要建筑共7座。正門開在建筑的中軸線上,宅前有一座須彌座照壁,門內自南而北共四進,依次布置有轎廳、平廳和走馬樓。2004年,梁宅按照“修舊如舊”的修復原則進行了全面整修,并在梁宅內開設“廣興堂國醫館”,是杭州文物保護利用的典型案例![詳細]
杭州通濟橋
  古通濟橋古通濟橋位于下城區北部,石橋街道東北。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5),橋基為半山山腳巖石,直接以石砌筑,故稱石橋。原名古通濟橋,拱形,長13.1米,寬2.3米,高3.7米。橋碑銘詩敘景,詩曰:“一箭春水開明鏡,兩岸桃花夾彩虹,通畎澮以滋我稼,濟往來而達行蹤”。下城區的石橋街道就因此而得名的,具體位置在石橋社區桃花漾,北景園以南,石祥路甘長村以北,東新路以東現為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橋體外擴約5米,總面積為283平方米。建設控制地帶:東至保護范圍外擴約20米(至地塊線延長線),南至保護范圍外擴約15米(至地塊線),西至保護范圍外擴約30米(至地塊線延長線),北至保護范圍外擴約20米(至地塊線),總面積為2816平方米。……[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色欧美色国产综合色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另类国产制服 | 日本久久久久中文视频字幕 | 在线理论三级午夜电影 | 亚欧成人中文字幕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