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 > 亳州市 > 譙城區旅游

譙城區文物古跡介紹

十九里關帝廟
  十九里關帝廟位于亳州市譙城區,年代為清。又名“鐵關帝廟”,位于譙城區十九里鎮境內,為當時百姓供奉關羽所建,距今已有將近兩百年的歷史,是皖北地區一處極具特色的清代中晚期建筑。2012年,十九里關帝廟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原關帝廟圍墻外各1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至衛生院東側巷道,南至工業路路北,西至富民路路東30米,北至渦河北岸。……[詳細]
梅城古城址
  《亳州志》云:“梅城故城在州南四十里”。《元和郡縣志》:“故梅城,在譙縣南四十里,古梅伯國,今為梅城集”。現故城遺址仍依稀可辨,城近正方形,周長約4里,東南近一里處有一高坡,高2米余,面積近萬平方米,相傳為梅伯墓。……[詳細]
23、湯王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湯王墓
  湯王墓位于亳州湯陵公園一稱“湯陵”。殷商古墓葬。在亳州湯陵公園,成湯為商君主,文治武功,頗受后人敬仰。墓為一個隆起大土堆,相傳為成湯衣冠冢。墓前有“商成湯陵碑”。碑文系清書法家梁文山所書。……[詳細]
唐莊遺址
  唐莊遺址位于亳州市譙城區,年代為新石器時代、商周、漢。2019年,唐莊遺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鐵營遺址
  鐵營遺址位于亳州市譙城區城父鎮后鐵營村東,為新石器時期古遺址,也是西漢鑄鐵場所遺址,現為亳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章華臺遺址
  章華臺遺址位于亳州市譙城區,年代為商周。2019年,章華臺遺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一女孤堆
  一女孤堆位于亳州市譙城區,年代為漢。2019年,一女孤堆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姜桂題公館
  姜桂題公館位于亳州市薛家巷。民國初期建筑,是清末毅軍統帥姜桂題的住宅,原有房屋100余間,存有大門、住房等建筑。是清昭武上將軍姜桂題府邸,位于亳州市老城南門內,薛家巷路北,約建于1880年左右,系典型的清末民宅建筑。公館系四合院多進院落,大小庭院數十座,原有房屋近百間,布局井然,一式青磚灰瓦平房,屋脊兩面雕花,雙吻高踞,山前檐下皆飾以吉祥精美的磚雕圖案,古樸典雅,美觀大方。現公館僅存大門,原房屋10余間,為亳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姜桂題公館始建于清末,是毅軍統領昭武上將軍姜桂題的府邸。姜桂題公館位于亳州市老城南門內,薛家巷路北,約建于1880年左右,系典型的清末民宅建筑。姜桂題公館為四合院多進院落,規模較大,原有房屋百余間,布局井然,一式青磚灰瓦平房,屋脊兩面雕花,雙吻高踞,山前檐下皆飾以吉……[詳細]
渦北基督教堂
  渦北基督教堂清—民國亳州市譙城區又稱福音堂,美國浸禮會宣教士到亳州傳福音并建教堂,因地處渦河北岸,故名渦北基督教堂。坐北朝南,青磚灰瓦,磚木結構,哥特式教堂。高11米,占地314平方米,建筑風格獨特,外部是歐式建筑風格,內部是中式建筑風格,整個樓閣呈U型,從教堂上方往下看,整座教堂呈十字架形,尖頂外觀,歐式彩色玻璃窗戶,堂內梁枋、瓜柱、雀替上雕有中國結、古銅錢等。南山墻上部呈三角形,下部有兩門,內部北側是一講臺,西、南、東三面離地約3米處環建木質穿廊,教堂內懸有永生真神匾額(1915年立),制有康熙帝所題對聯無始無終真主宰,宣仁宣義大權衡。講臺下面建有施浸池,與教堂同時所建。該教堂建筑對研究亳州地區基督教傳入、日常宗教活動及教徒發展情況等有重要的研究價值。(1)渦北基督教堂。保護范圍:教堂圍……[詳細]
張虛谷宅
  張虛谷宅位于安徽亳州市譙城區花戲樓辦事處老子殿街23號該宅坐北朝南,為三進四合院,建于清朝末年。原有房屋三十四間,現存大門、耳房、南屋、東屋、堂屋、過廳、廂房等房屋二十余間。如意大門,磚墻影壁,前院中間有垂花門樓,將前院分為東西兩院,置客房、客廳。中院有堂屋、東西廂房各3間,分別為主人和眷屬居住房。后院為廚房、倉庫和仆人居室。房屋為磚木結構,硬山兩坡頂,疊梁式建筑,合瓦屋面,為北方傳統四合院建筑,布局合理,做工考究,是亳州地區現存較為完好的有代表性晚清民宅建筑。張虛谷為晚清進士,后經商致富,是亳州地區有名的儒商。他從開封邀請建筑專家高質量建造住宅,其對研究皖北及周邊地方歷史及建筑文化,都有很高的歷史價值。2009年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原張虛谷宅圍墻外,東、南、西、北各10米。……[詳細]
牛集遺址
  牛集遺址位于亳州市蕉城區牛集鎮韓高樓村發現于20世紀50年代中期,面積約1.43萬平方米,文革時期上層部分遭到破壞。1961年冬和1975年夏兩次對遺址進行試掘,從采集、出土器物和陶片判斷,遺址分兩個文化層,下層龍山文化,上層商文化。商文化又分為早中晚三期。出土有新石器時期至商代的鼎、豆、罐等,各種陶器的口沿、足、陶片標本并有商代早期卜骨、骨箭簇、骨貝、網墜,由此確定該遺址的年代為新石器至商代,以商代文化遺存為主,對研究亳州地區商人起源、發展及-環境等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牛集商文化遺址保存較為完整,遺址出土卜骨是由牛的肩胛骨加工而成,骨背面有鉆孔和灼燒的痕跡,骨貝和骨箭簇制作精美,試掘還發現了蓄養家禽遺跡,這些發現對研究先商起源和商代的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實物資料。保護范圍:遺址為中心點,四至各……[詳細]
明王臺遺址
  明王臺遺址位于亳州市譙城區大有街花井崖北側通真觀內是元末農民起義領袖小明王韓林兒稱帝即位的宮殿遺址,故名明王臺。該遺址于1981年9月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55年(至正15年)二月,劉福通自碭山夾河迎韓林兒到亳州,擁立為小明王,尊其母楊氏為皇太后,建國號為宋,建元龍鳳,定亳州為國都。起義軍拆亳州太清宮建筑材料修建大宋政權宮闕,在北關通真觀建立宮殿、朝房,登基。清光緒《亳州志·兵事》載:至正十五年二月,潁州劉福通自碭山夾河迎韓林兒至,稱皇帝,號小明王,都亳州,國號曰宋,改元龍鳳。拆太清宮材治宮闕。十二月圍亳州,福通以韓林兒走安豐。后,宮闕毀壞,但臺基仍存。現存明王臺,北、西兩面臨啞吧坑,地勢高峻,高臺儼然,面積180平方米。……[詳細]
亳州釣魚臺遺址
  釣魚臺遺址位于亳州市譙城區東南釣魚臺村。遺址坐落在渦河北岸邊,高出周圍約2.5米,臺面積2500平方米,為古代聚落遺址。198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5年,安徽省博物館籌備處對釣魚臺遺址進行小面積試掘。通過試掘和采集,獲得有石斧、石刀、石錛、骨針、陶鬲、陶防輪等文物。釣魚臺遺址,文化內涵豐富,尤其是陶鬲中貯存的碳化小麥,是極其珍貴的,被中國科學院等有關單位命名為“中國古小麥”。釣魚臺遺址屬大文口文化時期的遺址。……[詳細]
清鳳嶺遺址
  清鳳嶺遺址亳州市1955年,省、縣考古工作者進行過試掘,發現有原始社會人類用過的石斧、石錛、礪石、殘骨器、陶網墜等生產和-用具。從特征分析,為龍山文化范疇。198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八角臺遺址
  八角臺遺址位于亳州市譙城區,年代為東漢。2019年,八角臺遺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亚洲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 亚洲AV色影在线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首页 | 亚洲欧美在线精品2021 | 久久久精亚洲二区 |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