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福州市旅游

福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螺洲陳氏五樓及宗祠
  螺洲陳氏五樓位于倉山區(qū)螺洲鎮(zhèn)店前村后門埕(螺洲鎮(zhèn)政府邊),是陳寶。ㄇ宕笕,曾任內(nèi)閣學士、禮部侍郎、太傅,是福州新式教育奠基者之一)貶官后回鄉(xiāng)興建的住所。五樓始建于清光緒間,民國初竣工,歷時25年,包括滄趣樓、賜書樓、還讀樓、北望樓、晞樓等建筑,規(guī)模宏大,有魚池假山、庭院花園等,占地面積4113平方米。建筑群中大部分建筑南偏西20度;其中賜書樓,前后兩進,封火山墻,雙坡頂,穿斗式木構(gòu)架,二層樓房,均面闊七間,進深三柱帶前后廊,內(nèi)珍藏御賜陳若霖的書籍;其后為還讀樓,二層樓房,封火山墻,雙坡頂,穿斗式木構(gòu)架,面闊三間,進深七柱,樓下架空,樓上為陳寶琛藏書之所;東側(cè)為晞樓,單檐歇山頂二層樓房,穿斗架,面闊三間,進深二間,三面游廊。其南建露臺為陳寶琛納涼賞月之所。晞樓之北為北望樓,建于民國初,以示……[詳細]
光祿吟臺摩崖題刻
  光祿吟臺光祿吟臺又稱“玉尺山”,福州名勝,位于鼓樓區(qū)光祿坊8號光祿坊東北口,宋代法祥院遺址。宋熙寧三年,光祿卿、福州太守程師孟常游此,篆“光祿吟臺”。清時,林則徐在此放鶴,“同光派”福建代表人物陳衍、鄭孝胥、林紓等也常在此聚會作詩。光祿坊內(nèi)的名勝以光祿吟臺最為有名,它集池、臺、亭、石、花、木之勝,保留有清代曲池、石橋、小亭等景觀,并有宋至民國十余段摩崖題刻,為游客觀覽之地,文人雅士集聚之所,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物價值。光祿吟臺原為宋代發(fā)祥院舊址,宋熙寧三年(1070)程師孟以光祿大夫知福州,公余到寺院中游覽、吟詩。寺僧為此鐫刻“光祿吟臺”于巖壁上。現(xiàn)存摩崖石刻:(1)曾仰豐詩刻;(2)程師孟屬記;(3)侯蔭培題名;(4)光祿吟臺榜書;(5)閩山榜書;(6)吳弦榜書;(7)胡□□榜書;(8)……[詳細]
陽岐尚書祖廟
  陽岐尚書祖廟位于倉山區(qū)蓋山鎮(zhèn)上岐村鳳鳴山南麓,建于明天啟七年(1627),原為鳳鳴寺,民國9年(1920)由嚴復倡資重建,改為紀念南宋民族英雄陳文龍的“尚書祖廟”。建筑群占地3805平方米,由尚書祖廟大殿、毓麟宮、忠肅祠三座建筑組成。毓麟宮曾全部倒塌,忠肅祠曾為工廠,現(xiàn)均已恢復重修。祖廟封火山墻,門額有嚴復題字,內(nèi)有陳寶琛、鄭孝胥、李厚基、葉大慶、王仁堪等書寫的石楹聯(lián),廟祀南宋愛國志士陳文龍。由戲臺、藻井、祭廳、中天井、大殿組成,第二進、三進主建筑均面闊三間,進深五柱,石柱木梁架,構(gòu)架為抬梁穿斗式。東側(cè)為敏麟宮,由、天井、酒樓、三寶殿、毓麟宮、觀音殿組成。第二進、三進主建筑均面闊三間,進深五柱,石柱木梁架,構(gòu)架為抬梁穿斗式。西側(cè)為忠肅祠,由屏風門、回廊、天井、前廳、行樂宮組成;乩壬辖ㄓ戌姽摹[詳細]
124、芝田宮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芝田宮
  芝田宮位于閩清坂東鎮(zhèn)乾上村梅溪岸邊,占地面積800平方米。宮正面為三牌樓式門墻,正中石框?qū)﹂_門,左右圭形邊門。正邊門間墻面分別塑青龍、白虎壁畫。中軸在線依次為戲臺、兩側(cè)廊廡、鍾鼓樓、正殿。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抬梁式木構(gòu)架,歇山頂。棟梁雕飾精美,藻井結(jié)構(gòu)別致,枋、櫞、斗拱雕琢精細,梁、柱、檁、四角皆用楠木并雕刻花鳥人物。建筑用工大膽創(chuàng)新,構(gòu)思巧妙。傳唐末王審知入閩,其四部將陳翊惠、陳顯惠、陳威遠、陳懷遠所部紀律嚴明從不擾民,死后人們于坂東六都洋(今坂東鎮(zhèn))乾上村為之立廟,供奉四位將軍并手下的陳、蔡兩總管,取名昭顯廟。明代天啟初年,閩清人又把閩清歷史上兩名清官:元縣尹董禎、明縣尹沈源供奉其間,更名為芝田宮。清代道光初年,依托芝田宮形成盛大的“十八坂”廟會,會期三天。清咸豐六年(西元1856年……[詳細]
福州超山寺
  位于閩侯縣上街鄉(xiāng)榕橋村,超山的東面,建于元朝泰定初年(1324年),迄今已有660多年歷史,F(xiàn)存的殿宇,系清嘉慶八年(1803年)所重建。四面風火墻,前后計兩進。均系七柱出抽廊,五間排形式。堂前有寬廣的庭院,三面環(huán)抱回廊,頗具氣魄。周圍種有荔枝、龍眼、橄欖計40多株。寺前有兩0卷的池塘,形如太極,俗稱太極池。寺前小溪澗上跨有一座石橋。橋板上刻有“大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春三月吉日,住持如圓重建。”橋旁原有一座鎮(zhèn)橋塔,已圯。過橋不遠有一座山,多巖石,俗稱磹山。它與超山南北對峙,宛如兩片門扉,鎖著貫穿的溪流,《閩都記》所謂的石門山,大概就是指此。 超山寺歷代僧眾的葬骨塔,是寺中重要的文物。塔在磹山北麓與寺隔溪相望,一組共三座,呈品字形。風格不同,據(jù)考古人員判斷,系元、明、清三個不同時期所建。……[詳細]
濂江林見泉祠
  濂江林見泉祠位于倉山區(qū)城門鎮(zhèn)林浦濂江村,又稱林庭榆家廟,明萬歷六年(1578)仲夏由林庭榆之子林熔建造,曾為林浦村木料加工廠,1990年重修。南偏西18度,占地285平方米。廟為木結(jié)構(gòu),坐東向西,由門樓、天井、披榭、大廳等組成。門樓為牌樓式木結(jié)構(gòu),單檐歇山頂,額匾楷書:“見泉林公家廟,明萬歷萬寅仲夏吉建”。明正德謚文安你瀚吏部尚書,改南京后部尚書,贈太子太保。兄庭桂、庚子舉人,贈南京前軍都督都事,兄庭,謚康懿,工部尚書,贈太子太保。兄庭楷。四品頂戴,授常熟知縣、泰州同知。余授瓊州推官,補廣東潮府州推官。弟庭,四品頂戴,授浙江紹興府上虞知縣。弟庭枝,乙卯舉人。弟庭機,謚文僖,南京禮部尚書,贈太子少保。侄烴,禮部侍郎,升南京工部尚書兼戶部尚書,贈太子少保。侄煬,南京前軍都督府都事。子文修,即國子……[詳細]
127、龍江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江橋
  時代:宋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福清縣萬載縣縣城東北1000米處的龍河渡該橋橫跨蜀江河面。此橋4墩5拱,由粗料石與灰漿粘合而成。橋高8.7米,長98米,寬5.5米,兩側(cè)有高0.9米的青石板欄墻。單向舟形墩高3米,券拱跨徑17米,拱券由9道單券磋列而成。橋堍向上設30級石階。此橋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由辛王卒捐建,易舟渡為石橋。但橋未建成辛琗便過世了,其子辛衢(字鵬程)續(xù)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告竣。其孫辛尚勤接著又加修了兩旁石欄,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方告全部竣工。為修此橋,祖孫三代歷經(jīng)30年,耗資逾萬,幾乎賣盡田產(chǎn)。清祭酒(國子監(jiān)主管官)法式善、清侍郎辛從益等皆有詩《題龍江橋圖》。橋西端劉家屋墻上曾描有辛氏父子畫像,以供祭祀,但于1966年被毀。1983年10月,龍江橋由縣人民……[詳細]
松山革命烈士陵園
  松山革命烈士陵園位于福州市晉安區(qū)鼓山鎮(zhèn)鼓一村。這里長眠著革命烈士葉凱和王則炎。葉凱烈士,男,鼓山鎮(zhèn)后嶼鼓一村人,生于1909年6月11日,1928年參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歷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州中心市委代理書記、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組織部長、中國工農(nóng)紅軍閩東13獨立團政委、中共羅源縣委書記等職。1935年農(nóng)歷九月十三日被國民黨-派慘殺,壯烈就義,犧牲時年僅26歲。王則炎烈士,男,鼓山鎮(zhèn)后嶼鼓一村人,生于1911年,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任中共福建省委特派員。1930年到江西中央紅軍學校學習,回閩后,長期活動于連羅一帶,在創(chuàng)建和擴大革命隊伍、保衛(wèi)蘇區(qū)紅色政權(quán)的斗爭中,屢建戰(zhàn)功。1934年4月,由于叛徒的出賣,不幸被捕入獄,1934年農(nóng)歷七月初四被國民黨-派殺害,年僅23歲……[詳細]
大湖戰(zhàn)役遺跡
  大湖戰(zhàn)役遺跡的所在地為福建省閩侯縣,類型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批號為35010059,具體地址位于閩侯縣大湖鄉(xiāng)大湖村。1941年5月21日,盤踞福州的日軍派出一個加強聯(lián)隊,分兵兩路進犯閩侯縣大湖鄉(xiāng),計劃在大湖會合后進入古田,繼而攻取閩北重鎮(zhèn)南平,并與浙江、江西的日軍取得聯(lián)絡。國民黨第二十五集團軍第一縱隊司令李良榮,率部在秦洋與日寇激戰(zhàn)數(shù)小時后主動撤退,在大湖通往古田沿線設伏。經(jīng)過三晝夜阻擊戰(zhàn),傷亡敵人600余(其中佐級以上軍官7人),繳獲戰(zhàn)利品1300余件。日本侵略軍從此不敢進犯福建內(nèi)地。1945年,在大湖鄉(xiāng)浮島上建立“大湖抗日陣亡將士墓”,埋葬200多名陣亡將士遺骨。為紀念在爭奪寨上關(guān)戰(zhàn)斗中英勇犧牲的裝備團副團長郭志雄,將寨上關(guān)命名為“志雄關(guān)”。墓為塔式,占地300平方米,邊長6米……[詳細]
130、嚴復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嚴復墓
  嚴復墓位于福州市郊蓋山鎮(zhèn)陽岐村鰲頭山。清宣統(tǒng)二年(1910年),嚴復生前親自擇地營造,內(nèi)葬有嚴復妻王氏。東北向,風字形,土石結(jié)構(gòu),五層墓埕,占地面積1680平方米,環(huán)以圍墻。墓前石墻護衛(wèi)墻中洞開二門,門上覆以石構(gòu)歇山頂,沿門可拾階而上至封頂。第三層墓埕中立一石橫屏,屏上陰刻“惟適之安”4字楷書。封土形如覆釜,封土前豎一青石墓碑,碑面楷書:“清侯官嚴幾道先生之壽域”。墓柱為瓜頂龍柱,飛龍盤柱。墓柱兩側(cè)立卷形石圍屏,雕有梅、雀、松、鶴等圖案,雕工精致。圍屏西側(cè)豎有土地、財神兩尊造像,形態(tài)逼真。墓塋莊嚴雄偉,為福州近代大型墓葬。嚴復(1853~1921年),字幾道,號又陵,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早年考入福州船政學堂,光緒三年(1877年)留學英國,歷任天津水師學堂總教習、總辦、資政院議員。辛亥革……[詳細]
朱紫坊張鈺哲故居
  張鈺哲故居位于福州市法海路芙蓉弄。約建于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四面圍墻,坐東朝西偏南,房屋為單層木構(gòu)建筑,單進五間排,四房一廳。1902年2月張鈺哲就出生在后廂房的小披榭中,在此生活了17年。1991年市人民政府掛牌保護,后又公布為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張鈺哲故居位于法海路芙蓉弄7號,房屋是福州傳統(tǒng)五間排結(jié)構(gòu)。故居現(xiàn)主人主要是金秀芳三姐妹,金秀芳是張鈺哲的侄孫女。50年代國家實行“私房房改”時,張鈺哲故居被國家征用,只留有五間私用,其他的變?yōu)楣俊?986年,福州市協(xié)和醫(yī)院蓋宿舍樓,又有一半被征用。這一次被征用的一半故居被拆掉了。從此,張鈺哲的故居便只剩下一半了。精致的小花園成了小過道,童年張鈺哲親手栽的黃皮樹、龍眼樹也被鋸掉了。張鈺哲生前特別喜歡故居小院子里的龍眼樹和黃皮樹,每次……[詳細]
132、瑞云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瑞云塔
  瑞云塔位于福清市融城東南龍首橋頭,由葉向高之子、符丞葉成學與知縣凌漢聊募捐鳩工,名匠李邦達負責設計施工,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興建,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竣工。傳說卜基之日,五色云自太保山來覆其上,爛漫輝映,故塔成后名為瑞云塔。塔高34.6米,花崗石材質(zhì),仿木結(jié)構(gòu)閣式,七層八角。塔座周長二十四米,塔基由八塊青石圍成,狀似八條案幾腳,承托著角形的蓮花座。座上依次以長短不一的八塊一組青石疊加而上。飛檐八角浮雕彌勒,飛檐下是步廊,八面圍上石欄桿,石匾上鐫“凌霄玉柱”四字。第二層至七層兩面開門,每個門各有兩尊守門神,全身披掛,威武雄壯,全塔共有二十六尊。每層塔吣還設有佛龕,雕有佛座像,后佛像被人盜走。各層都浮雕著武士、比丘、羅漢、花卉、飛禽走獸和佛教故事等圖案,豐富多彩。全塔大小浮雕菩薩、……[詳細]
懷安相公廟
  懷安相公廟,位于倉山區(qū)建新鎮(zhèn)淮安社區(qū)石山西麓馬尾道,面臨大江,廟右下側(cè)江邊有塊巖石高廣平坦,閩江經(jīng)此分南北二港。建于清代,占地1021平方米,廟宇坐東向西,木構(gòu),系由城隍廟、提統(tǒng)撫、天盛院三部分組成的建筑群。廟、廡、院并列,提統(tǒng)撫居中,城隍廟居左、天盛院居右,四周設風火墻。廟內(nèi)佛像已毀。提統(tǒng)撫面寬三間,進深五柱,上為雙坡頂。內(nèi)有戲臺、廂樓、大殿、后院,除戲臺已被拆除外,其余原保存尚好。大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抬梁式木構(gòu)架,同單檐懸山頂。前有覆龜亭,兩廂為醮樓。城隍廟內(nèi)設門房、天井、殿堂。廟內(nèi)的佛像已毀,80年代曾作為蘑菇場,F(xiàn)存廟宇為清代建筑,始建年間不詳。廟邊右前側(cè)20多米處的江邊巖石上“南無阿彌陀佛。錄己酉孟冬……”及“芋原”、“放生”3塊摩崖石刻,廟位于懷安縣衙署西北約300米處,民國……[詳細]
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老城區(qū)西南部。三坊為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為楊橋巷、郎官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三坊七巷建于五代十國閩王王審知筑羅城時,現(xiàn)存明清建筑約三百座。戶院深三至五進,多至十一進,為封火墻建筑,俗稱馬鞍墻。民宅沿襲唐末分段筑墻傳統(tǒng),都有高、厚磚或土筑的圍墻。墻體隨著木屋架的起伏作流線型,翹角伸出宅外,狀似馬鞍,俗稱馬鞍墻。朱紫坊是近代,“海軍世家”,是薩鎮(zhèn)冰、薩師俊、方伯謙、方瑩等海軍名人聚居地。方伯謙故居清初營建于宋代朱敏功兄弟(三進士)宅址上,為三進一花廳,門前有照壁。首進廳營面闊5間,進深7柱,為穿斗式杠梁減柱木結(jié)構(gòu),雙坡頂,大廳面積有100平方米。三進坐北朝南,為明代雙層古建筑。坊內(nèi)薩家大院是清代海軍大臣薩鎮(zhèn)冰祖居,是城區(qū)保存較好的古建筑。始建于明代,面積2……[詳細]
135、懷安窯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懷安窯址
  懷安窯址(淮安窯址)位于倉山區(qū)建新鎮(zhèn)淮安社區(qū)天馬嶺,1953年發(fā)現(xiàn);1962年普查發(fā)現(xiàn)南朝遺物。窯址面積8萬多平方米,主要分布在石岊山山南端。1982年發(fā)掘,發(fā)現(xiàn)兩個厚1~3米的文化層堆積,年代分別為南朝和唐代。其0-土的南朝器物3000余件,有短流注子、缽、盤、杯、碗、盅缸、茶盞、茶托、菜壇、盤、壺、罐等日常生活用具和多足硯等文具、鐎斗、火盆等明器以及大量的窯具,一件支座上有“大同”紀年。瓷器均灰白胎施青釉。唐代斜坡式龍窯窯床遺跡,在南朝堆積南約5米處。窯床殘長8.5米,寬2.4米,兩壁殘高0.1~0.15米,出土器物2000余件。除繼承南朝遺制外,還有長流注子、瓜棱形注子、多咀塔式谷倉、五谷小罐、盒、陶俑、獅子以及明器等。瓷器為灰白胎,均施青釉,少量有褐彩。該窯唐代產(chǎn)品在日本九州等地有出……[詳細]
仙岐古城
  長樂仙岐村位于漳港鎮(zhèn)南部,瀕臨大海,海岸線長達6500多米,仙岐村別名鳳岐,古時傳說建城時,天上仙人過七境至此定居而得名。仙岐城樓,又名石梁焦山城,位于仙岐村村前,古屬十五都管轄,這里地處海港要沖。宋人有詩云:“石梁大地臨邊境,陂展旗形最奇勝!泵枥L這里通海要津。故明偉大航海家鄭和下西洋駐舟太平港往返時,仙岐也是他活動之地。清知縣載時望為加強沿海設防,保民安寧于嘉靖二十一年(西元1542),發(fā)動民夫建城,古城石構(gòu),長達360丈,寬一丈二尺,厚一丈三尺,原有東、西、南三個城門,F(xiàn)僅存西門城樓,石構(gòu)拱形城門,呈凸字形狀,高3.25米,寬13米,門洞寬2.70米,高2.50米,城墻厚4.80米,門上方嵌石匾刻“戴恩”,落款“嘉靖壬寅年(西元1542年)知縣戴時望立”,保存較好。1986年經(jīng)長樂縣人……[詳細]
衣錦坊歐陽氏民居
  歐陽氏民居始建于清康熙年間(1662年—1722年),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重修。清初為某鹽商住宅。光緒十六年(1890年),由歐陽瑸、歐陽玖兄弟購置后重修,一度典賣給他人,又經(jīng)歐陽瑸四子歐陽勣贖回,后由其十二子歐陽推居住。歐陽推,曾是建筑工程師。主座第一進建筑面闊3間,進深7柱;第二進建筑面闊3間,進深6柱,穿斗式木構(gòu)架。主屋建筑兩邊封火墻上有泥灰塑圓月,月內(nèi)“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為全市僅有。西花廳由坐向相背、圍墻相隔的前后兩座組成,占地400平方米,沿中軸線從北往南為書房、覆龜亭、前后花廳,具有大、奇、精、巧等特色,匯聚了整座宅院的精華。書房坐北朝南,面闊3間,進深2柱。中間為廳堂,旁邊為書房,演出時則作為化妝室使用。覆龜亭,兩邊設美人靠,演戲時則為戲臺。前花廳,又稱男花廳,坐南……[詳細]
八都合龍橋
  八都合龍橋位于閩清縣省璜鄉(xiāng)省璜村,是一座建筑壯觀、融交通休閑于一體的古代亭橋。橋長53米,寬3.2米,兩岸砌石作墩,兩端各架圓木,鱗次櫛比。東端鋪石階8級,西端左右各鋪石階31級,均有扶手欄桿。橋面鋪設有色地磚,兩旁用46根立柱分里外兩行,構(gòu)成11個亭架,每架有4根立柱,用橫枋、額枋貫串而成。亭頂有5個亭翼蓋以青瓦,亭脊裝飾美觀,造型古樸、典雅、大方,頗具藝術(shù)觀賞價值,為福州地區(qū)現(xiàn)有亭橋中最長的一座。兩孔跨度有別,東跨為三、四節(jié)苗組合,西跨為三、五節(jié)苗組合穿插構(gòu)成;廊屋11間,用柱46根;屋頂五個亭翼呈雙坡倒水;橋墩青條石干砌,舟狀,尖端逆流。該橋為國內(nèi)唯一一座兩跨不同節(jié)苗組合結(jié)構(gòu)的木拱廊橋。合龍橋始建于宋乾道五年(西元1169年),清康熙三十八年(西元1694年)重建。三、建筑衍變:民國1……[詳細]
139、珠峰寨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珠峰寨
  珠峰寨位于蓋洋鄉(xiāng)珠峰村。由謝天養(yǎng)建于清朝末年,由于當時土匪猖獗,出于對子孫后代的安居樂業(yè)著想,35歲的謝天養(yǎng)選擇在珠峰陽光充足,地勢險要的牛坪岐右側(cè)墩仔下鯉魚嘴處興建珠峰寨。全寨歷時22年建成,占地面積5400平方米,輝煌時期曾住三百多人,是當時縣內(nèi)三大寨之一,方圓數(shù)十里的人們稱之為“最文明的寨宇”。珠峰寨寨墻高筑,石基牢固,規(guī)模宏偉,所用瓦片及線磚平磚均在五十萬塊以上。大寨五廳十扇,共372間房,八扇、后座、下落均單間排護。設計科學,設施齊全,花草鳥獸,人物形象,精雕細刻,惟妙惟肖,巧奪天工。前后門埕、花臺陽溝、書齋丁厝、圍墻炮臺等,一并俱全。大寨兩個大門由整塊青石打磨而成,堅不可摧,美觀大方。寨內(nèi)建有上下兩個炮臺,據(jù)族譜記載,當時寨內(nèi)還備有大鋼銃二門,百仔銃六門,邦鉤八枝,扣戕六枝,硫磺……[詳細]
馬江海戰(zhàn)炮臺、烈士墓及昭忠祠
  馬江海戰(zhàn)炮臺、烈士墓及昭忠祠,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qū)馬限山東南麓及山頂。清光緒十年七月初七(公元1884年8月23日)中法馬江海戰(zhàn)爆發(fā),慘烈的此役讓駐扎馬尾港的福建水師全軍覆沒,七百多位將士壯烈犧牲。馬江海戰(zhàn)炮臺、烈士墓及昭忠祠是三處緊緊連在一起的與中法馬江海戰(zhàn)關(guān)聯(lián)的文物景點。昭忠祠,落成于清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前后兩進,內(nèi)祀中法馬江海戰(zhàn)殉國736位將士英靈。1920年重修添建戲臺、0、花廳、回廊等,并在西側(cè)另建一座兩層木結(jié)構(gòu)追思閣供人歇息之用。1984年辟為馬江海戰(zhàn)紀念館……烈士墓,位于昭忠祠南側(cè),為中法馬江海戰(zhàn)陣亡將士安葬處。馬江海戰(zhàn)一結(jié)束,沿岸軍民自發(fā)組織打撈陣亡將士遺體,就近掩埋于此。因時間先后形成九冢,冢前各立“忠!笔。1920年合九冢及馬尾船廠……[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在线2021 | 日本中文乱系列 |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 日韩欧美亚洲中文综合v日本 | 亚洲大乳高潮日本专区无需安装 | 亚洲一级精品在线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