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福州市旅游

福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宵洋余氏宗祠
  余氏宗祠位于大洋鎮(zhèn)宵洋村宵洋小學(xué)左側(cè),始建于明宣德年間(1426—1435年)。坐西北朝東南,面積400多平方米。是閩臺兩岸著名理學(xué)家、教育家余潛士的祖祠,外埕圍墻有完整的石墻帽,為我縣古建筑所僅見。宗祠建筑布局合理,保留明代主座。主座面闊七間,進深七柱。大廳上懸有民國三十四年孔祥熙授予余潛士后裔余能通“運思專一”匾,余能通后與其兄在大陸解放前夕一道移居臺灣。余潛士的后裔余道仁,是我縣著名的古建筑設(shè)計與建造大師,曾變賣田產(chǎn)資助游擊隊,后以“能工巧匠”載入《永泰縣建設(shè)志》。其保護范圍:東至灣里,西至宵洋小學(xué),南至田,北至后山。……[詳細]
倉山帝主廟
  帝主廟帝主廟是倉山鎮(zhèn)現(xiàn)存的古建筑中規(guī)模最大的,本是道教活動場所,今天已成了古鎮(zhèn)老人們休息娛樂的去處。聽老人們講,帝主廟修建于清代雍正年間。漫步在古鎮(zhèn)的石板路上,很遠就能望見帝主廟的天門。天門由一道主門和兩道側(cè)門組合而成,全由黑色磚塊和石頭混砌。上面雕刻有精美的動物、人物和花紋等圖案。走進帝主廟,那幾根有著精湛雕刻的巨大的柱子凸顯建筑的宏偉。柱頭上的龍盤花、龍舒身、龍展翅、龍奪寶、雙龍戲珠……雕繪得栩栩如生。廟內(nèi)精美的漆器和浮雕,都是建廟時期遺留下來的,每一幅作品都敘述了傳奇的神話故事,如“八仙過海”、“姜太公釣魚”等等。……[詳細]
南嶼福壚寺
  南嶼福壚寺位于閩侯縣南嶼鎮(zhèn)南旗村,年代為清。簡介:俗稱泰山堂,明永樂年間(1403—1424)重建,清康熙六年(1667)擴建,幾經(jīng)重修。坐西南向東北,依次建有木構(gòu)牌樓式門樓、戲臺、過雨亭、雙層鐘鼓樓、正殿、后殿及八角亭等,通面闊23米,進深40米,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后天井地表下建有罕見的地藏殿和奈河橋。建筑結(jié)構(gòu)精巧,雕刻彩畫繁多精美,顯示出福州地區(qū)古建筑裝飾工藝的地方特色。2013年,南嶼福壚寺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前至錦溪,后至壚峰山頂八角亭,兩側(cè)外墻各外延10米。……[詳細]
義窯窯址
  義窯窯址位于閩清縣東橋鎮(zhèn)西南。窯址范圍自義窯村至安仁村一帶,綿延十幾個山頭,占地面積53300平方米。是福建省宋、元時期燒制青白瓷的大窯址。1958年發(fā)現(xiàn),1983年、1987年復(fù)查,已發(fā)現(xiàn)數(shù)十處燒制瓷器的窯爐為依山而建的龍窯,長度達70米,寬2.5米,呈35度坡,用窯磚和廢匣缽砌成。采集到的標本有匣缽、支柱、墊餅等窯具,以及不同形制的印花、或劃花的青白釉瓷碗、洗碟、盅、盆和蓋、罐、爐、壺等器皿。也有少量黑釉瓷器。此外,還有少量捏制的黑釉或青白釉的小獅、小狗、豬頭等器物。1991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高湖龍院鄭氏民居
  高湖龍院鄭氏民居始建于明代,坐西朝東,偏北,東西兩落并列。西落一進,為民國建筑,東落二進,為明代中早期建筑。西落面闊三間,進深五柱,穿斗式木構(gòu)架,前后天井。東落前部設(shè)石板埕,一二進主廳均面闊五間,進深七柱,雙坡懸山頂。一進主廳設(shè)前通廊,明間廳堂為抬梁做法的井字梁架,前廊為疊斗結(jié)構(gòu),廳內(nèi)四椽栿上設(shè)駝墩疊斗,架平梁;前大小金柱間以丁頭栱接一斗三升承托屋架的做法極為獨特,其余縫架均為穿斗做法,為福州地區(qū)典型的明代木結(jié)構(gòu)形式。二進主廳前軒廊為疊斗結(jié)構(gòu),屋身均為穿斗式做法。2018年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石仙造像
  石仙造像位于福清市龍?zhí)镦?zhèn)福廬山公園內(nèi),明代道教石刻造像。高3.15米、寬4.06米、厚2.8米。石仙屈膝盤坐,袒腹含笑。右手做拊耳狀,意為“耳聽北方之消息”。福廬山自古為福清名山。曾先后辟有72景,加上緊鄰的靈巖山36景,合計108景,但大部分毀于“文革”。石仙造像造型勻稱,線條流暢,形神兼?zhèn)洌钗ㄐぃ瑸楦]山重要一景,亦堪稱石雕藝術(shù)珍品。當?shù)厝讼鄠鳎灰檬^敲擊石仙的腹部,便可飛黃騰達、日進萬金,于是不少人前往仿效,以致其腹部早已千瘡百孔、傷痕累累。1999年3月,福清市人民政府將石仙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華南女子文理學(xué)院舊址
  華南女大校舍位于倉山區(qū)上三路8號,共3座,建在山崗頂上,面向東南,平面呈門形。依山勢筑3座大平臺,中間主樓為馬蓮彭學(xué)院(MalianPayneHall),俗稱彭氏樓,現(xiàn)名勝利樓。右側(cè)為谷蓮堂宿舍(GransonHall),俗稱谷氏樓,現(xiàn)名和平樓。左側(cè)為程呂底亞宿舍(LydiaA.TrimbleHall),俗稱程氏樓,又稱立雪樓。馬蓮彭學(xué)院(MalianPayneHall),俗稱彭氏樓。為三層框架結(jié)構(gòu),建筑面積2790平方米;屋身呈法國新古典主義風(fēng)格,正面突出五開間兩層羅馬式拱廊,一層毛面石砌方柱,二層為塔司干柱式,拱面刻紋飾,拱柱上下有線腳托座。單檐歇山頂,屋面覆筒板瓦,屋頂主脊兩側(cè)飾琉璃花格,前后檐各6個翼角,左右檐各4個翼角,翹角尖端各飾一獅子。所有飛檐、翼角、梁桁,均彩繪紋飾。屋內(nèi)中廊……[詳細]
廈王里孫氏民居
  廈王里孫氏民居位于連江縣鳳城鎮(zhèn)八一六西路,年代為明。簡介:建于明早期,為明湖廣道、浙江道監(jiān)察御史孫欽及其兄孫鈞所建。坐北朝南,原為四進合院式民居,現(xiàn)存二、三進院落,占地面積1264平方米,一進門廳和四進花園已毀。二進院落由前廊、兩側(cè)披榭及正房大廳構(gòu)成,大廳懸山頂,面闊五間,進深九柱,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構(gòu)架,后坡做假倒水屋面。三進為二層0-,面闊五間,進深九柱,穿斗式木構(gòu)架。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外墻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廈王里孫氏民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瑞巖彌勒造像
  瑞巖彌勒造像位于中國東南部福建省的福清市,它始鑿于元至正元年(1341年),至明洪武元年(1368年)建成,是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彌勒造像。瑞巖彌勒造像按照花崗巖的自然形態(tài)雕鑿而成,高9米,寬8.9米。造像為圓臉、扁鼻、高顴骨,兩眼平視,開口大笑,雙耳垂肩,雙腿盤曲,胸腹袒露,右手置于腹部,左手握有佛珠。此外,在造像的腰部和腿部還雕有3尊小羅漢。整座造像形態(tài)生動,線條流暢,刻工精細,堪稱元代石雕藝術(shù)的佳作,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瑞巖彌勒造像對于研究元代雕刻工藝以及佛教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國家文物局)景點位置福建省,福清市,海口鎮(zhèn),……[詳細]
龍江石步王氏宗祠
  龍江石步王氏宗祠龍江石步王氏宗祠位于倉山區(qū)城門鎮(zhèn)龍江村,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清代重建,民國16年(1927)、1991年重修,祠占地面積2075平方米,北偏西30度。祠共三進,封火山墻雙坡頂,抬梁穿斗混合構(gòu)架。前為戲臺,中為祭廳。后為“槐應(yīng)堂”,面闊三間,進深七柱,有“忠孝連接”四個石刻大字。二進面闊三間,進深五柱,堂前刻有盤龍丹墀,祠有陳寶琛書寫的楹聯(lián)。祠祀開閩王王審知,主要建筑為清代格式。2001年12月被確定為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該祠堂具有一定典型性,為研究倉山區(qū)古代祠堂、宗族文化提供實物參考。……[詳細]
亭江炮臺
  亭江炮臺,位于福州市馬尾區(qū)亭江鎮(zhèn)亭頭南般村,與長樂的象嶼炮臺相互呼應(yīng)、扼守閩江,形成閩江口第二道防線。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始建,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后重修,光緒六年(1880年)、十二年(1886年)兩次復(fù)修。由山巔主炮臺、山邊突出部前沿炮臺、臨江岸炮臺群及山后彈藥庫組成。主炮臺在高約20米的小山包頂,三合土結(jié)構(gòu),半圓形,半地穴式(深1.85米,內(nèi)徑18.3米,墻厚3.3米);前沿炮臺在主炮臺所在小山包的半腰,呈“凹”字形,占地20平方米。彈藥庫在主炮臺后的山坳里,呈長方形,長7.2米,寬6.6米,高3.1米。2013年5月,國務(wù)院(國發(fā)[2013]13號)公布亭江炮臺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黃巷郭氏民居
  黃巷郭氏民居,又稱侍郎第。原為明代建筑。清同治年間,福州名士郭階三購此屋重修。郭階三有五子,一個兒子中進士,四個兒子中舉人,故有“五子登科”之稱。面積2100多平方米,為面闊五間三進院落式建筑。主座軸線上前后三進,坐北朝南。第一進臨街門頭房,面闊五間,進深三柱。第二進廳堂面闊五間,進深七柱(山面),柱子特別粗大,梁架抬梁與穿斗兼并,脊檁、前后挑檐檁用五開間整根通長檁子,建筑用材與建筑結(jié)構(gòu)實屬罕見。第三進建筑面闊五間,進深五柱,為五間排雙層書房。東墻外為花廳。三間排廳堂一座,有假山、魚池、花亭等。……[詳細]
上攀古建筑群
  上攀古建筑群位于平潭縣平原鎮(zhèn)上攀村,年代為清至民國。簡介:由上攀村門牌59/60、153、155、156、157、161、162等七幢古民居及舊村委會組成,均為石構(gòu),俗稱“石頭厝”。建筑多為合院式民居,由門墻、天井、兩側(cè)護厝、正厝組成。正厝面闊三間,中為廳堂,兩側(cè)各有前后房,為擱檁式結(jié)構(gòu),雙坡頂,外墻石砌,部分為虎皮石下堿上筑土坯墻,土坯墻外涂白灰層。保護范圍:東至上攀渠,南至與新村之間的村道,西至163縣道,北至龜山遺址。2018年,上攀古建筑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洪塘翁正春故居
  洪塘翁正春故居位于倉山區(qū)建新鎮(zhèn)洪塘社區(qū)狀元街9號,后靠洪塘中心小學(xué)。為明代建筑,占地面積127平方米,正東。懸山頂,穿斗式木構(gòu)架,面闊五間,進深六柱,前有庭院。四周以磚砌墻垣,今為翁正春后裔居住。建筑已經(jīng)改建,門前照壁、旗桿座、封火墻已無存。該民居為福州地區(qū)典型明代民居建筑,具有重要歷史紀念意義。1986年公布為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2014至今,翁氏后人對翁正春故居第三進進行修復(fù),并恢復(fù)七間面闊。翁正春(1553-1526),字兆震,侯官洪塘人。明萬歷二十年狀元,官至禮部尚書,特加太子少保,卒謚文簡。……[詳細]
陳時范第宅
  陳時范第宅位于古槐鎮(zhèn)井門村天馬山之麓,星溪之畔,俗稱陳厝里。宅第始建于明代中葉,清代重修,坐東南向西北,當時稱布政使陳時范府第。木構(gòu),面寬七間,三進,俗稱“八扇七”,前埕照墻至大門深4.3米,整座進深75.52米,寬21.10米,建筑總面積達1619.80平方米,是一座深宅大院,原貌基本完好。1987年陳時范后裔、臺胞陳信維先生出資重修故居,1998年列為縣(市)(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陳時范,字敷疇,六都(今古槐鎮(zhèn)井門村)人,明嘉靖二十年(1541)進士,曾任四川夔州知府,云南布政使。……[詳細]
濂江林斯琛故居
  濂江林斯琛故居位于倉山區(qū)城門鎮(zhèn)林浦濂江村石獅里,同時也是林瀚故居。林瀚(1434-1535)明尚書;林斯琛(1870-1924)近代民主革命家。建筑面積約600平方米,南偏西18度,林斯琛原位首進左披榭。大門前后有門罩,左右?guī)浚捕M院落。主建筑為清代格式,面寬三間,進深七柱,雙坡頂,前有游廊,上有卷棚。第二進60年代后花園失火,損毀嚴重。部分廊石等為明代格式,第三進已焚毀。2001年被確定為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該民居為了解研究倉山區(qū)的建筑法式、傳統(tǒng)民居、名人足跡提供重要的文物資料。……[詳細]
城門山石刻造像
  城門山石刻造像位于倉山區(qū)城門鎮(zhèn)城門村城門山巔飛來石,西南面500米為城門中心小學(xué)。該造像系于一塊風(fēng)動石下的礎(chǔ)石上鑿造佛龕,龕內(nèi)有地藏王、泗州文佛、侍者等四尊浮雕造像,地藏結(jié)跏趺坐于蓮座,手秉禪杖,高0.74米,寬0.41米,泗洲文佛高0.71米,寬0.34米,侍者高0.61米,0.19米。兩邊鐫刻“紹興壬午(1162)梁全造”等大字。在此塊石頭的臺基上還刻有“元豐五年(1082)夏月初十日石”。1983年8月確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該石刻造像對于了解研究當?shù)貧v史文化和宗教文化提供實物參考。……[詳細]
望北臺真武廟舊址
  望北臺真武廟舊址位于倉山區(qū)上渡街道紅星社區(qū)黃柏嶺鷺嶺里29-33號,明嘉靖五年(1527)陳京所建。陳京,臺嶼人,明嘉靖元年,進士第二名,歷官大理寺正卿、金華知府。廟祀道教正神真武帝。占地面積約150平方米,北偏西15度。一進大殿封火山墻,雙坡頂,抬梁穿斗混合木構(gòu)架,面闊三間,進深五柱。天井處還存有清乾隆年間正面龍形浮雕,石刻楹聯(lián)及石刻橫案;二進觀音閣已改造。原正門和一進天井處戲臺均已改造。1996年12月被確定為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廟具有一定典型性,為研究倉山區(qū)古代廟宇、宗教文化提供實物參考。……[詳細]
祠堂后山遺址
  祠堂后山遺址時代:新石器時代地址:平潭縣北厝鎮(zhèn)北厝村林氏祠堂后山簡介遺址南北長100米,東西寬150米,面積約15000平方米。1958年在南坡半山坡上發(fā)現(xiàn)貝殼堆積文化層。2016年在山頂旱地斷面發(fā)現(xiàn)含貝殼文化層堆積,采集大量早于殼丘頭遺址的夾砂陶片和少量石器以及十多種海生貝殼等。經(jīng)碳十四測定,年代距今7000-6500年。保護范圍:東至山凹處,南至村道水泥路,西至北厝村林氏祠堂,北至山坡。2018年,祠堂后山遺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永泰文廟
  永泰文廟位于永泰縣樟城鎮(zhèn)西門街縣府路永泰縣政府大院內(nèi),始建于宋崇寧元年(1102年),后數(shù)毀數(shù)建。現(xiàn)存建筑為清道光二年(1822年)知縣包干臣、邑紳陳元封倡捐重建,坐東北朝西南。文廟現(xiàn)存大成殿和后殿,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大成殿面闊五間,進深七柱,穿斗式木構(gòu)架,歇山頂,棟梁雕刻精美,殿前安一對石龍柱。左右廡殿、宮墻毀于1960年水災(zāi)。文革期間,殿前木雕、石雕龍柱、欞星門、泮池等均被砸毀,殿內(nèi)圣像和配置禮器不知所終。僅大成殿和后堂得以幸存。1981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一级a一片免费久久 | 亚洲日韩中文在线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午夜 | 日本精品一二区性爱区 | 日韩午夜福利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