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福州市 > 倉山區旅游

倉山區文物古跡介紹

福州萬壽橋
  萬壽橋位于倉山區、臺江區之間的閩江上,北起臺江中亭街,中至中洲島,南接倉前觀井路,是世界跨越最大江河的古橋。福州本地俗稱“大橋”。始建于元大德七年,至治二年竣工。明天順間、成化間多次重修;清初,江南橋改建為萬壽橋同樣的全石結構橋梁。乾隆年間重修時,惠安石雕宗師李周特地為橋欄柱雕18只形態各異的石獅。民國十九年(1930)福建省建設廳通行汽車,對萬壽橋橋面進行改造;因工程質量不佳,民國三十四年(1945)再次大修。1971年為閩江上游通航,拆除了一個橋墩,改建兩個,并將橋面抬高,架設于原橋面之上,同時將橋改名為“解放大橋”。1992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洪水沖毀一座橋墩,遭拆除重建為聯拱懸索橋。萬壽橋是世界跨越最大江河的古橋,呈南北走向,北起楞嚴洲,南到中洲,長一百七十丈有奇。橋……[詳細]
獅山林斯琛墓
  獅山林斯琛墓林斯琛墓位于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獅山村獅頭山北麓,林斯琛(1870-1924),又名祥慶,字溫如。閩縣人。戊戌變法后參加反清組織“復明山堂”,曾任同盟會福建分會總干事。參加1911年廣州起義,福建光復后,歷任省臨時參議會議長、政務院院長、鹽政監督等。1920年任大元帥府參議兼國民黨特設辦事處福建主盟人。1922年主持福建鹽政。單層墓埕,土石結構,北偏西31度,面寬12.2米,深13.1米。封土外表呈長方形,長12.2米,寬7米。無墓碑,在封土前由數十塊小花崗巖石壘砌的石墻,墻上用紅漆楷書“林溫如之墓”。整座墳墓十分簡樸。1992年12月被確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墓具有一定典型性,為研究倉山區近代墓葬形制、名人蹤跡等提供實物參考。……[詳細]
103、連坂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連坂橋
  連坂橋位于倉山區城門鎮連坂村九曲山北面連坂河上,為石構單孔平梁橋,南北走向。全長15米,面1.41米,引橋由7級臺階構成,現破損嚴重。兩岸各用塊石疊砌為單面階梯橋臺,兩橋臺之間相距5米,上架二條長7.5米、厚0.54米,其中一條寬0.92米石梁。臺間架設兩條巨大石梁為橋。梁石上雕刻“當境連蒲與妻林十六娘為所生父母造橋一所,愿家國平安,同沾利祿。上元辛亥歲八月三日造”銘文。文物登記為唐代橋梁,現較多認為實為宋橋。1992年12月被確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1月公布為福州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城門林之夏墓
  城門林之夏墓位于倉山區城門鎮城門村城門山,城門山部隊所在地旁。林之夏(1878-1947)字涼生、亮生,閩縣人。畢業于福建武備學堂。近代民主革命者,有詩話集行事世。占地面積約400平方米。單層墓埕,四周有磚筑圍墻,面寬22米,深17.6米,圍墻門上楷書:“辛亥革命上將軍林夏先生之墓園。”封土為三合土夯筑,呈長方形,南偏東15度,長8.3米,寬4.38米,高0.35米。封土前豎有林之夏墓碑。碑為青石質,下半部已毀,殘高1.3米,寬0.68米,厚0.11米。正面楷書:“顯考涼生府君....”落款:“男林中宇...”背面楷書:“公諱之夏,閩縣述庵長子,生□光緒四年戊寅十月初八日寅□,□于民國三十六年丁亥五月□□日申時,同年七月十七日□□□玉簫山,館坐子向兼壬丙。”1985年12月被確定為區級文物保……[詳細]
梁厝梁甘甘墓
  梁厝梁甘甘墓“二七”烈士梁甘甘墓位于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梁厝村池墘自然村。梁甘甘犧牲后,遺體被秘密運回家鄉,初安葬于梁厝山下,1965年葬于此。墓朝向東南,占地面積約600平方米。如意形,三層墓埕。封土及墓埕用三合土筑建,周以石墻護衛。面闊9.85米,縱深16.5米。封土為圓柱形,高0.63米,直徑0.70米。封土前豎立一塊高2.4米,寬0.64米的花崗石墓碑。碑飾五角星高浮雕,碑面陰刻:“‘二七’烈士梁甘甘同志之墓”。楷書。墓碑兩邊豎兩方石屏,石屏旁立一對望柱,柱端各飾一圓球。第一層墓埕前砌一道橫屏,兩旁各立一根望柱,柱高1米。第二層墓埕前側分立抱鼓石,鼓面有魚鳥浮雕。第三層墓埕正中設供桌。1992年12月被確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墓具有一定典型性,為研究倉山區近代墓葬形制,名人蹤跡提供實……[詳細]
石步雙塔
  石步雙塔位于倉山區城門鎮龍江村,包括石步水塔和石步塔仔。1995年4月公布為區級文保單位。石步水塔為七層八角樓閣式實心石塔,通高2.7米,塔檐出挑,葫蘆狀剎頂。須彌座八角三層,邊長0.7米。石步塔仔為七層六角樓閣式實心石塔,通高4.8米,塔檐出挑,鑿造瓦垅、瓦當,葫蘆剎頂,塔身有佛龕。……[詳細]
石步水塔
  石步水塔(石步雙塔)位于倉山區城門鎮的龍江村江邊,建于明代。塔為石構樓閣式,四角、七層、實心;通高2.7米,須彌座底部周長2.8米。塔檐出挑,塔剎為寶葫蘆狀。1995年4月公布為區級文保單位。石步水塔目前位于龍江村居民院落中,周邊環境不佳。……[詳細]
魯貽圖書館
  魯貽圖書館位于倉山區麥園路13號(麥園路、立新路口),建于民國33年(1944年),占地369.2平方米;為前半部分一層、后半部分二層、帶有維多利亞時期風格的近代建筑。建筑原為二層磚木結構民居。民國33年(1944年),江秀清等人為紀念黃展云而創設圖書館;當年10月,福州二次淪陷,至民國34年(1945年)5月光復,建館工作停滯。民國34年(1945年)7月,魯貽圖書館才正式落成開館。圖書館在1960年代為“華僑幼兒園”使用;“文革-”期間被占用作為倉山郵電局。1991年維修,轉為倉山煙臺畫院和倉山區文聯辦公用地。1988年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與魯貽圖書館隔立新路對望的福州名校麥頂小學,其前身即為1926年黃展云創立的“獨青小學”。小學內尚存石碑一塊,為江秀清等人紀念黃展云所立。建筑坐南……[詳細]
螺洲尚書第
  螺洲尚書第位于倉山區螺洲鎮店前村江墘埕3號,懸“尚書第”橫匾,是陳若霖故居建筑群的一部分。該建筑原為陳若霖三子、九江知府陳景曾的住宅,與賜書軒(江墘埕2號)之間有小門相通,庭院中有活動戲臺。由陳景曾的后裔出資修復。……[詳細]
110、獨立廳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獨立廳
  獨立廳位于倉山區梅塢路9號,為橋南公益社、同盟會福建支會總機關舊址,又名“獨立廳”,是福州辛亥革命的重要見證。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四月,劉杰、林雨時、陳毓鑫和王鴻滋等人向清政府注冊成立橋南公益社,舉鄭祖蔭為社長,名義上辦理勸葬、戒煙、施醫、救火等公益事業,暗中進行組織和宣傳革命;該社成立時先設在倉前山馮巷鋪(今巷下路)的古榕書院,后因成員增多,移至梅塢路本建筑內,對外稱“丙午俱樂部”,實為中國同盟會福建支會總機關,并創辦《建言報》,鼓吹革命。民國元年(1912年)4月20日,孫中山先生來閩,由馬尾乘船抵福州碼頭,首先到此接受福建同盟會歡迎,在發表演說后親筆題寫“獨立廳”三字,后制成匾額懸于社內。建筑占地約100平方米,為風格樸素的二層磚木結構西式樓房。1992年11月被確定為市級文物保……[詳細]
111、盤嶼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盤嶼橋
  盤嶼橋位于倉山區蓋山鎮盤嶼村紅星農場大頭自然村,又稱大頭橋。宋政和七年(1117)建造,民國25年林琛等人改造擴建,橋頭有民國重修碑。石構平梁廊屋橋。單孔,南北走向。全長7.3米,寬1.89米,高4米。兩岸金剛墻上迭澀出跳,上架三根大石梁,石梁上有:“時政和七年歲次丁酉仲夏日□□張遂造”等題刻。民國時期擴建金剛墻。并在石梁兩側鋪上杉木和木板,把橋面加寬至6.85米,構成石木相結合橋面。又在橋面上覆蓋木構四角亭為單檐歇山頂。該橋有明確紀年,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1992年12月被確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盤嶼林延皓墓
  盤嶼林延皓墓位于福州市倉山區蓋山鎮盤嶼村王厝山燕窩,墓主林延皓(870—936),字仁壽,河南固始人。唐末隨王審知入閩,為閩拱宸控鶴都指揮使。應順二年(935)閩皇城使李倣殺閩王王延鈞),立閩王昶,統六軍并--朝政,延皓與昶密謀,殺李倣。后裔居吳山。墓南偏西30度,占地1200平方米,平面呈風字形,磚石結構,面寬30米,進深40米。三級墓埕,磚購券頂。前立一圓頭石墓碑,高1.55米,寬0.46米,上刻楷體“唐拱宸控鶴都使仁壽林公墓”,字徑0.135米。據《控鶴林氏族譜》載,墓內葬延皓、妻柯氏、子林通、媳陳氏、孫以及孫媳王氏。80年代郊區政府曾撥款修繕過。1985年12月被確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免费三精品 | 亚洲中文字字幕在线乱码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手机 | 日本中出中文在线视频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