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福建省
>
福州市
>
倉山區旅游
倉山區文物古跡介紹
福州市
倉山區文物古跡
倉山區名人故居
倉山區十大祠堂
倉山區十大景點
全部
倉山區特產
倉山區美食
倉山區地名網
倉山區名人
[移動版]
41、
高湖龍院鄭氏民居
高湖龍院鄭氏民居始建于明代,坐西朝東,偏北,東西兩落并列。西落一進,為民國建筑,東落二進,為明代中早期建筑。西落面闊三間,進深五柱,穿斗式木構架,前后天井。東落前部設石板埕,一二進主廳均面闊五間,進深七柱,雙坡懸山頂。一進主廳設前通廊,明間廳堂為抬梁做法的井字梁架,前廊為疊斗結構,廳內四椽栿上設駝墩疊斗,架平梁;前大小金柱間以丁頭栱接一斗三升承托屋架的做法極為獨特,其余縫架均為穿斗做法,為福州地區典型的明代木結構形式。二進主廳前軒廊為疊斗結構,屋身均為穿斗式做法。2018年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42、
龍江石步王氏宗祠
龍江石步王氏宗祠龍江石步王氏宗祠位于倉山區城門鎮龍江村,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清代重建,民國16年(1927)、1991年重修,祠占地面積2075平方米,北偏西30度。祠共三進,封火山墻雙坡頂,抬梁穿斗混合構架。前為戲臺,中為祭廳。后為“槐應堂”,面闊三間,進深七柱,有“忠孝連接”四個石刻大字。二進面闊三間,進深五柱,堂前刻有盤龍丹墀,祠有陳寶琛書寫的楹聯。祠祀開閩王王審知,主要建筑為清代格式。2001年12月被確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該祠堂具有一定典型性,為研究倉山區古代祠堂、宗族文化提供實物參考。……
[詳細]
43、
濂江林斯琛故居
濂江林斯琛故居位于倉山區城門鎮林浦濂江村石獅里,同時也是林瀚故居。林瀚(1434-1535)明尚書;林斯琛(1870-1924)近代民主革命家。建筑面積約600平方米,南偏西18度,林斯琛原位首進左披榭。大門前后有門罩,左右廂房,共二進院落。主建筑為清代格式,面寬三間,進深七柱,雙坡頂,前有游廊,上有卷棚。第二進60年代后花園失火,損毀嚴重。部分廊石等為明代格式,第三進已焚毀。2001年被確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該民居為了解研究倉山區的建筑法式、傳統民居、名人足跡提供重要的文物資料。……
[詳細]
44、
城門山石刻造像
城門山石刻造像位于倉山區城門鎮城門村城門山巔飛來石,西南面500米為城門中心小學。該造像系于一塊風動石下的礎石上鑿造佛龕,龕內有地藏王、泗州文佛、侍者等四尊浮雕造像,地藏結跏趺坐于蓮座,手秉禪杖,高0.74米,寬0.41米,泗洲文佛高0.71米,寬0.34米,侍者高0.61米,0.19米。兩邊鐫刻“紹興壬午(1162)梁全造”等大字。在此塊石頭的臺基上還刻有“元豐五年(1082)夏月初十日石”。1983年8月確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該石刻造像對于了解研究當地歷史文化和宗教文化提供實物參考。……
[詳細]
45、
洪塘翁正春故居
洪塘翁正春故居位于倉山區建新鎮洪塘社區狀元街9號,后靠洪塘中心小學。為明代建筑,占地面積127平方米,正東。懸山頂,穿斗式木構架,面闊五間,進深六柱,前有庭院。四周以磚砌墻垣,今為翁正春后裔居住。建筑已經改建,門前照壁、旗桿座、封火墻已無存。該民居為福州地區典型明代民居建筑,具有重要歷史紀念意義。1986年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14至今,翁氏后人對翁正春故居第三進進行修復,并恢復七間面闊。翁正春(1553-1526),字兆震,侯官洪塘人。明萬歷二十年狀元,官至禮部尚書,特加太子少保,卒謚文簡。……
[詳細]
46、
望北臺真武廟舊址
望北臺真武廟舊址位于倉山區上渡街道紅星社區黃柏嶺鷺嶺里29-33號,明嘉靖五年(1527)陳京所建。陳京,臺嶼人,明嘉靖元年,進士第二名,歷官大理寺正卿、金華知府。廟祀道教正神真武帝。占地面積約150平方米,北偏西15度。一進大殿封火山墻,雙坡頂,抬梁穿斗混合木構架,面闊三間,進深五柱。天井處還存有清乾隆年間正面龍形浮雕,石刻楹聯及石刻橫案;二進觀音閣已改造。原正門和一進天井處戲臺均已改造。1996年12月被確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廟具有一定典型性,為研究倉山區古代廟宇、宗教文化提供實物參考。……
[詳細]
47、
濂江書院
濂江書院位于倉山區城門鎮林浦濂江村泰山宮東,又稱文昌宮。始建年間不詳,相傳朱熹曾在此講學,并題有“文明氣象”四字,占地764平方米。現為清代建筑。書院坐南向北,木結構,單檐歇山頂。角檐翹脊,上飾灰塑卷草,下施角魚。木結構,穿斗式構架。雙層樓房面闊三間,進深五柱。上層樓前及兩側設樓廊,右側辟為朱子祠,樓前有小庭院,石砌地面,前有石欄桿、欄板上刻“文光射斗”四字。四周墻垣護衛,現為小學詩堂。前院前短圍屏題刻,前為“文光射斗”,后為“濂水龍騰”。2001年6月被確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48、
浦口將軍廟
浦口將軍廟位于倉山區蓋山鎮浦口村將軍廟直街7號,又名國公府,始建于清乾隆初年,道光十八年(1832)重修,近年再次重修,占地面積-平方米(本廟324平方米,附屬建筑745平方米),東偏北10度,廟祀南宋愛國將領張世杰,楊亮節、李庭芝等。石柱廊檐,主殿封火山墻,雙坡頂,抬梁穿斗混合木構架面闊三間,進深五柱。殿前有戲臺,已改造為水泥結構。廟存有清乾隆、道光、同治年間的新建碑和重修碑。該廟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紀念意義。2001年12月被確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49、
陽歧尚書祖廟
陽歧尚書祖廟年代:民國座落地點:福州市倉山區蓋山鎮陽歧村簡介:1920年嚴復在明代鳳鳴寺舊址上,倡資建尚書廟,祀南宋愛國志士陳文龍。廟坐北朝南,占地面積3805平方米,由尚書祖廟大殿、毓麟宮、忠肅祠組成,保留有嚴復題字的門額,以及陳寶琛、李厚基、葉大莊、王仁堪、嚴叔夏等名人題寫的石楹聯。保護范圍:東至山門,西至圍墻外10米,北至山南麓,南至放生池外沿。2009年,陽歧尚書祖廟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50、
福州靈山寺
位于倉山螺洲杜園鰲山頭,古代又名靈山院。據宋代梁克家《三山志·僧寺》記載,靈山院創建于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至今寺中還殘存唐時的瓜形石礎。從寺中現存的乾隆辛亥年和嘉慶乙亥年的兩塊捐錢碑得知,現存的靈山寺重建于乾隆56年(1791年),嘉慶20年(1815年)曾重修過。靈山寺依山建筑,坐北朝南,主體為大雄寶殿,前東側為伽藍殿,前西側為祖師殿。大雄寶殿東廂是客廳,西廂為香積廚。后面山上為法堂,法堂西邊有接待樓,左右僧舍,占地946平方米。……
[詳細]
51、
福州金山寺
福州金山寺建于宋代,是福州唯一的水中寺。金山寺原是江心的小石阜,因為它的形狀象石印浮于水面,有如江南鎮江之金山,故曰“小金山”。如今,這里仍可尋見古時的金山寺八景:“洪塘古渡”“石倉秋煙”“妙高鐘聲”“半洲漁火”“云程石塔”“巴山風帆”“環峰夜月”“旗麓斜陽”。如果在金山寺憑欄遠眺,可見碧波蕩漾,風帆浮動。福州最長的公路大橋洪塘大橋就從金山寺不遠處跨江而過。金山四周水流洶涌,白浪滔滔,有“砥柱中流”之勢,俗傳它能“從潮高下,水漲而山不沒”。七八百年前,人們在這小阜上蓋起一座七層八級的實心塔,高約7米,花崗石砌成,后又在塔周圍建成殿堂。因限于地形,寺院沒有巍峨的殿閣和巨大的佛像,但卻小巧玲瓏,情趣盎然,在全省寺院中獨具一格。塔前有觀音閣,塔后有大悲樓,左右各有一間斗室,左名“怡怡齋”。殿前原有……
[詳細]
52、
檀越境閩王廟
檀越境閩王廟位于倉山區上渡街道灰爐巷(檀越境),占地面積500平方米,北偏西5度,為明代建筑,廟祀閩王王審知。共二進院落,懸山頂,其中戲臺已更改。第一進面闊面闊三間,進深五柱,東側墻面殘存4幅壁畫;第二進游廊卷棚頂,面闊三間,進深五柱,西側墻面殘存3幅壁畫,已嚴重脫落,兩進院落均為抬梁穿斗式。2007年8月被確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廟具有一定典型性,為研究倉山區古代廟宇、宗教文化提供實物參考。……
[詳細]
53、
潘墩文天祥廟
潘墩文天祥廟位于倉山區城門鎮潘墩村,東偏北7度。前有照壁,門開兩側,廟內有一坪,一殿,大殿封火山墻二坡頂,抬梁穿斗混合木構架,面闊三間,進深五柱。主祀文天祥,上有正氣歌橫匾,左、右側壁嵌清乾隆、道光重修石碑兩通。藻井中為八角形鳳凰池,左為雙魚池、右為雙鶴池,皆橢圓形。該廟為福州地區僅有的文天祥廟,對于了解研究當地宗教文化,廟宇建筑提供實物參考。1995年4月被確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54、
通明古井
通明古井位于倉山區下渡街道下藤社區下藤路,井始鑿于五代閩國時期,圓形井壁,直徑約5.6米,深3.35米,井欄為長方形,長1米,寬0.5米,高0.76米,地上部分為民國時期重修。井背面刻楷體“興義上境”四字,正面刻楷書“古跡大井”四字,為倉山下渡“十鏡祠”七星井之一,見證倉山地區的歷史。2020年1月2日,通明古井列入福州市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保護范圍:井周邊10米。……
[詳細]
55、
潘墩潘氏宗祠
潘墩潘氏宗祠位于倉山區城門鎮潘墩村,合院式祠廟建筑。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北偏東2度。由插屏門、天井、戲臺、游廊、大廳等組成。戲臺歇山頂,頂棚為八角藻井,兩旁為看樓。大廳封火墻二坡頂,抬梁穿斗混合木構架,面闊五間,進深七柱。清光緒年間重修,現存為清代建筑風格。2007年8月被確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該祠堂具有一定典型性,為研究倉山區古代祠堂、宗族文化提供實物參考。……
[詳細]
56、
濂江瑞跡嶺巖畫
濂江瑞跡嶺巖畫位于倉山區城門鎮林浦九仙山瑞跡寺后巖壁上,朝向南偏東17度。巖壁前有一水洼,水由巖縫中滲出,巖畫為人像圖形,下為水波紋及濺起之水花,人上為云形圖案,筆劃粗獷、簡練,原郊區文管會上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巖畫委員會執委陳兆復,曾復函疑為唐前祀雨圖。1995年4月被確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該摩崖石刻歷史較早,十分珍貴,為研究倉山區古代石刻藝術提供實物參考。……
[詳細]
57、
倉山舊領事館區遺址
第一次鴉片戰爭后,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簽訂,福州被定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隨著中外交往的增多,各國開始在福州設領事館。在福州倉山區這個島嶼面積不過一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先后有17個國家設駐領事館:英國、美國、法國、荷蘭、葡萄牙、西班牙、瑞典、挪威、丹麥、德國、俄國、日本、奧地利、匈牙利、比利時、意大利、墨西哥。 景點位置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
[詳細]
58、
潘墩水部太師廟
潘墩水部太師廟位于倉山區城門鎮潘墩村,與潘氏宗祠相鄰,原祀白馬王,又祀南宋抗元諸臣。占地面積約600平方米,北偏東2度。由戲臺、庭院、覆龜亭、英烈殿、慈航庵、積善堂等組成。英烈殿封火山墻,雙坡頂,面闊三間,進深五柱,為清代建筑。2007年8月被確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廟具有一定典型性,為研究倉山區古代廟宇、宗教文化提供實物參考。……
[詳細]
59、
吳山耕藏祠
吳山耕藏祠位于倉山區蓋山鎮吳山村,占地面積約50平方米,現存建筑為明代風格,硬山頂,穿斗式木構架,面闊三間,進深一間,供奉林延皓。清乾隆庚寅年(1770)重修,其中頂梁、托拱、云板、石柱礎等均為明代式樣,祠為林延皓歸隱時始建,1997年由民間集資重修。該祠為明代遺構,有一定的歷史科學價值。1996年12月被確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60、
永盛梁氏宗祠
永盛梁氏宗祠年代:清、民國座落地點: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梁厝村簡介:堂號“貽燕堂”。坐北朝南,占地面積693平方米。由祠埕、門廳、戲臺、天井、醮樓、祭廳組成。祭廳面闊五間,進深六間,穿斗式木構架。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永盛梁氏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上一頁]
[第1頁]
[2]
[3]
[4]
[5]
[6]
[最后一頁]
[下一頁]
·
倉山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倉山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倉山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倉山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倉山區A級景區名錄
·
第八批福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
福州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区小说区激情区图片区
|
久久婷婷色综合网站
|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字幕
|
在线中文字幕精品第二十
|
亚洲最新a在线观看
|
一级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