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塔,又名觀音寺塔,在原觀音寺內,為大佛寺塔,五代后唐始建,故稱“唐塔”。現已規劃為唐塔廣場內的一大景觀。唐塔地處北緯35′,東經115′,占地面積80平方米,系磚砌,塔為八棱四門樓閣式磚塔,下層周圍42米,上層40米,共七級,殘塔高32米,現存四級,海拔約72米。由精美的磚雕斗拱組成塔檐,東、西、南、北四面各設一券頂坤門,其余四面為磚雕景窗。塔心室和佛龕頂部,由層層磚斗拱環砌成拱頂。斗拱制作精良,層層內收,結構嚴謹,錯落有致,有鬼斧神工之妙。塔內廻廊頂部,也由磚斗拱精砌而成。由北門登塔,穿過塔心室至南壁,沿南壁登上第二級,然后穿過塔心柱轉折上升,可直達塔頂。據《鄆城縣志》記載:明正統十三年(1446),河決滎陽,鄆城成災,塔身被淤沒二級,現地表以上僅存四級,高約32米,上層周長40米,下層……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