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鎮江市旅游

鎮江市文物古跡介紹

241、正儀坊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正儀坊
  正儀坊,又稱“黼黻文明”坊,坐落在市區西門大街,建于明代,為表彰明代尚書姜寶而建,姜寶為丹陽東鄉人,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牌坊橫跨西門大街,東西向,為三門式。花崗巖石質,面寬約8.9米,通高5.8米,清代整修時又加青灰石構件,上刻有“黼黻文明”四字,意即經過此坊時要衣冠整齊,肅然起敬,注意禮儀。該牌坊對研究明清丹陽城市布局,建筑工藝有較高的價值。……[詳細]
云陽驛季子碑
  云陽驛季子碑位于市區云陽鎮喬家巷老中醫院內,該碑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青石制成,碑正面朝西,碑高2.40米,寬1.03米,厚0.22米,碑文為篆書體。刻有“鳴呼有吳延陵君子之墓”原置于明代云陽驛,云陽驛為七省要決,郵傳往來繁忙,重刻季子碑主要供過客觀賞。民間1915年移至丹陽公園內,解放后丹陽公園改建成中醫院。……[詳細]
丹陽蕭氏宗祠
  蕭家祠堂始建于宋代,現存建筑為清代遺存,西晉時,丹陽蕭姓始祖齊高帝蕭道成的高祖父蕭整由山東遷入丹陽,從此留有了丹陽蕭氏。丹陽蕭氏出了齊梁二代的皇帝聲名顯赫。今存房屋兩棟,房屋主要為清代建筑遺存,兩進房屋均面闊21米,進深九檁,12米,磚木結構,較為殘破。該祠堂對研究丹陽明、清時期祠堂建筑的布局、工藝以及丹陽蕭氏的族源研究有較高的價值。……[詳細]
貢家祠堂
  根據《貢氏宗譜》記載,貢家祠堂于明萬歷年間至崇禎十年(1638)年建成,乾隆乙亥年(1755)和嘉慶丁卯年(1801)年進行擴建和維修,原分三進庭院式,現第二進、第三進的西側各3間保持明代原樣,抬梁式木結構,用料碩大。散亂砌放的石板、石雕精美,石望柱完整,現第一進及二、三進的其余部分在解放后,經多次改建為供銷社使用。貢氏祠堂第二三進梁架結構具有明顯的明晚期建造特征,是丹陽為數極少的明代建筑,對研究丹陽明代建筑的布局、技藝具有很高的價值。……[詳細]
近月軒慘案舊址
  近月斬慘案舊址位于丹陽市訪仙鎮,該建筑為硬山式磚木結構,為一進三開間,上下兩層結構,近月斬緊靠九曲河,為訪仙鎮最大茶館。民國29年(1940年)6月24日(農歷五月十九日),靠近鎮夏家村付駐有日軍,抗日游擊隊派1名戰士偵察敵情,遇上日軍3人,便將手-向日軍投去,日軍未傷。9時許,日軍全副武裝竄向近月軒門口,架起機槍封鎖街道,向近月斬茶館內手無寸鐵的群眾掃射。近月斬內殺死83人,在橋上、河里槍殺25人,共殺害112人。現房屋有人居住。該舊址是侵華日軍制造慘案的直接見證,對研究丹陽地區抗日斗爭史有較高的價值。……[詳細]
246、符莊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符莊橋
  符莊橋位于丹陽市呂城鎮西符行政村符莊橋自然村東南,橋始建于清代,單孔石拱橋,花崗巖石質地。坐落在南北流向的永濟河上。橋東西向,橋長約21米,寬約3米,橋面改建過,加蓋方塊水泥板,橋身中部南北均有對聯一對:“南通大閘千年水,北達長江萬里湖”。該橋對于研究丹陽地區明、清石拱橋建造形制、工藝有較高的價值。……[詳細]
丹陽鳳凰山遺址
  鳳凰山遺址位于延陵鎮聯興行政村西附自然村北200米,為臺形遺址,東南至西北長約350米,東北至西南約250米,近似橢圓形,高出地面約4米。1988年6月,312國道施工前勘察時發現,由鎮江市博物館、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師生在1989年7月至11月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出土文物300余件,出土文物有素面鬲、腰沿釜、鴨足鼎、雞冠耳盆、扁方形石錛等,從上至下文化堆積依次為青銅文化、湖熟文化、馬家浜文化。鳳凰山遺址的發現和發掘,證實6000多年前丹陽就有人類在此居住。 該遺址對研究江蘇南部新石器時代文化譜系以及丹陽地區文明起源有較高的價值。……[詳細]
訪仙古街
  訪仙古街位于訪仙集鎮西南,共有大街、中街、東街、后街4條街組成,寬2—3米,總長度約640米,街道路面由1×0.30×0.1長方形砂條石鋪成。始建于宋代,兩側建筑錯落有致,古木挑檐,木柵格窗,顯示了江南古鎮的風貌。古街中有清代“官醬園”有一代數學偉人“華羅庚故居”,有1938年侵華日軍造成“近月軒慘案舊址”,有訪仙鎮富商“湯通慶民宅”,有清代“訪仙橋”等各類建筑。該街區內有宋、明、清、民國時期的各類遺存,對研究古代城鎮發展,人民生活狀況等有較高的價值。……[詳細]
珥城遺址
  該遺址位于丹陽市珥陵鎮珥城行政村,與祥里行政村分辦為兩村共有。地處平原田間,南北長約170米,東西寬約165米,高出土面約6米,為一西周至春秋時期大型環濠臺型聚落遺址,南西兩面有環濠河溝環繞。地面有近現代墓葬。地面可采集到紅陶片,鬲足、鼎片、夾砂紅陶片、幾何印紋硬陶片等。紋飾有折線紋、方格紋、幾何印紋、直線紋葉脈紋等。遺址被磚瓦廠取土遭損毀,現僅存有2000平方米。珥城遺址對于研究寧鎮地區吳文化的社會結構有較高的價值。……[詳細]
導墅老街
  導墅老街始建于清代中葉,街道全長三百余米,街道北側民民有二進居多,南面民居前面臨街,后窗臨老鶴溪河道。多為一進,大街現有老茶館、書場和酒肆,街道路面為長條花崗巖石鋪筑。導墅老街對于研究丹陽清代街區歷史文化具有較高的價值。……[詳細]
大運河義渡碑
  “大運河義渡碑”位于丹陽市陵口鎮上柵口村南,京杭大運河北河堤上。碑高2米、寬0.95米、厚0.36米,青石質地,碑首刻有“捐造義渡碑”字樣,碑左下方刻有“嘉慶二十一年仲冬上浣”字樣。碑文記載了京杭大運河上柵口渡口在清康熙五十年(1712)就存在了,歷時百年至嘉慶年間老渡船已損壞不能使用,由僧普信從南至存心觀北至龍慶寺百余村莊化緣,村民捐資修繕渡口、渡船的歷史和捐款人名、錢款等。“大運河義渡碑”是京杭大運河(江蘇段)唯一一塊現存的記事碑刻,2005年被丹陽市文化局發現,2007年12月被丹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丹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丹陽永濟泉
  永濟泉位于丹陽市西門小學內。該井建于明萬歷(1615年)年六月,井欄為八角瓜棱形,石灰巖質地,井欄高0.5米,外徑0.6米,內經0.33米,井欄刻有“喜舍信士張大年,同妻殷妙忽,長男張學忠,次男張學孝,萬歷四十三年六月 日建”,井壁用青磚圈砌。從井欄文字分析,該井為明代佛教信徒捐建的廟產。該井是丹陽地區極少數刻有名稱、記事、時間款識的明代古井,該井是丹陽老西門大街明代人民生活狀況、習俗的直接見證,具有較高的價值。……[詳細]
253、陳東墓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東墓
  陳東墓位于丹陽市埤城鎮大貢村北300米處。為一圓墩,墓向朝西,墓四周用條石圍砌,直徑3.4米,高1.4米。陳東丹陽人,北宋末年力主抗金的愛國太學生,曾先后八次上 書-欽宗、高宗,并率領太學生伏闕--,爆發了我國歷史上有名的第一次愛國學生運動,因言詞激烈,引起宋高宗趙構不悅,于建炎元年被朝廷殺害。兩年后,朝廷追贈陳東為承事郎,紹興四年加朝奉郎。墓碑在文革中被毀,1992年重立墓碑,碑文刻“宋修撰陳東之墓”,現保存較好。……[詳細]
254、赤山閘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赤山閘
  赤山閘位于句容市赤山湖管委會街道毛家村北約50米。中華民國二十五年(1935年)建造。閘長16米,寬4米,高11米,有3個閘口,閘的西頂部有1碉堡。赤山閘有三個閘口,閘的頂西部有1碉堡。長年不用,保存較差。……[詳細]
255、官醬園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官醬園
  官醬園位于訪仙鎮仙橋南路1巷,店鋪稱“太和坊”,清末民初生產廠名叫“恒升醬醋廠”,是清代訪仙乃至鎮江地區釀制醬、酒、醋等產品的老字號,產品曾遠銷鎮江地區,全國及南洋地區。清中葉曾被巡撫鹽漕部院授予“官醬園”稱號,清宣統年其香醋曾獲得南洋勸業會頒發的獎章。現存民國時店鋪一處,三開間,面闊11.5米,磚混結構,“官醬園”清代木制,木牌現仍保存完好。官醬園對研究丹陽清代,酒、醬、醋等產業的歷史與發展有較高的價值。……[詳細]
呂鳳子故居
  呂鳳子(1886.7——1959.12)丹陽人,原名呂浚,我國近代著名書畫家、美術教育家。1912年創辦正則女校。曾任教于上海美專、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國畫組教授,擔任過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建國后任教于江蘇師范學院,故居原有平房四進24間,1937年毀于日軍炮火。現存平房16間,為1946年重建,最北側兩間為呂鳳子居住過。……[詳細]
束氏節孝坊
  束氏節孝坊位于丹陽市訪仙鎮訪南行政村大園村。始建于清乾隆甲寅年間(1738年)。為戎正麒之妻束氏而立,南北向,單門式,砂石質,面寬3.7米,高5米,梁上刻有“旌表故儒束正麒之妻束氏”。梁上刻有雙獅戲球圖案。現保存較好。該牌坊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詳細]
神河頭遺址
  該遺址位于珥陵鎮祥里行政村神河頭自然村西北50米處,為一大土墩,近長方形,南北長80米,東西寬70米,高出地面5米,四面環水。2008年3月由南京博物院對其考古發掘,在墩體面及坡面發現大量灰坑,出土大量陶器、石器。根據出土物器初步分析,分西周前期、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春秋中晚期、戰國早期四個時期。基本與南面相距1000米的周代早期的葛城遺址的三期城墻對應。初步判斷,神河頭遺址是一處由西周早中期延續至戰國時期的祭祀遺址,是吳文化考古工作中首次發現的大型祭祀遺址。神河頭遺址是吳文化遺址中唯一發現并確認的祭祀遺址,對吳文化早期政治中心的確認、吳國城市的形制布局等諸多吳文化課題的研究有重要價值。……[詳細]
259、三思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思橋
  三思橋又名再思橋,坐落在市區谷口街,東西向的內城河上。該橋始建于元大德年間(1297年左右),橋上原有亭,乾降三年(1738年)知縣胡葵重修。該橋為單孔石拱橋,南北向,橋高約5米,長18.4米,寬4.8米。橋面由花崗巖石平鋪,橋欄是用青石砌成,橋兩邊也鐫刻“三思橋”三字。該橋是谷口街市民出行必走之道,現仍使用。該橋建于元代,并在明、清時多次維護,但一直保持原貌,對研究丹陽古代橋梁建造的形制、建造工藝有較高的價值。……[詳細]
260、三女墩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女墩
  三女墩位于丹陽市開發區高樓行政村,地處低丘崗地,封土墩,形體高大,墩體呈圓錐形,墩體高出地面約15米,墩底徑約120米,墩東面、北面環形,地表面生長著樹木,東南面有近現代墓葬,未見遺物。該墓葬形制巨大,是一處貴族墓葬,對寧鎮地區商周時期歷史文化、喪葬習俗、規制研究有較高的價值。……[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精品动漫卡通在线观看 | 丝袜在线播放国产二区 | 在线观看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日韩国产 | 亚洲中文字幕a∨ | 色偷偷亚洲男人本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