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無錫市旅游

無錫市文物古跡介紹

圣公會十字堂
  圣公會十字堂(shenggonghuishizitang),位于無錫市中山路98號內,始建于民國五年(1916)。無錫圣公會,系清光緒二十六年(1901)由美國圣公會江蘇教區委派的牧師麥甘霖和副牧師朱保華(華人)所建,光緒二十九年(1903)建小禮拜堂和鐘亭,民國五年(1916)又建大禮拜堂。命名為圣公會十字堂,即現在的無錫的基督教堂。1954年和1981年分別進行過大修。現存的十字堂為哥德式建筑,尖頂無梁,建筑面積767平方米,平面呈“十”’字形,紅磚嵌條墻。1994年1月,由無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3月,圣公會十字堂入選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82、惠山廟
惠山廟
  惠山廟歷史上,惠山廟會始于何時不詳,但在元代已有文字記載,明中期至清中期漸盛,到了19世紀晚些時候至20世紀30年代(抗戰前)達到高峰。當年的廟會是與迎神賽會進、“趕節場”(廟市)同時進行的,所以人氣很旺,熱鬧非凡。主要有“三月香汛”(香會),三月甘八以張中丞廟為中心的東岳廟會和七月甘五張巡神誕廟會(燈會)。據沙陸墟先生《惠山香會圖跋》稱:“舊時農歷三月十四至十八日,無錫四鄉例有香會,咸至惠山朝山進香。香會之旨乃拜香誥,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每股人無數,隊無定則。以臂鑼懸爐為前導,拜香者胸掛布袋,一步一拜,宣卷唱誥,以罄定調,鏗鏘有致,飛叉舞刀,使槍弄棍,抬閣輪車以及走高蹺、蕩湖船、跳小鬼等,不一而足,自娛自樂,觀者如堵,極一時之盛。”在無錫的民俗神祇中,以東岳大帝黃飛虎的神職最高,其廟址……[詳細]
梅前永興橋
  梅前永興橋,位于宜興市芳橋鎮芳橋村(原梅子境村)梅前組(梅子境橋邊)。2009年5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梅前永興橋建于清光緒丁亥年(1887),單孔石拱橋,南北向(北偏西35°),花崗巖、青石混砌。橋通長17.60米,橋面長1.90米,寬3.08米。凈跨5.40米,矢高3.30米,橋底面到水面高度3.60米。北坡長7.75米,堍寬3.66米,坡度18°,臺階17級;南坡長7.95米,堍寬4.55米,坡度18°,臺階17級。枕石間距4.40米,券石厚0.22米,花券厚0.10米。橋銘石長1.90米,寬0.55米,厚0.26米。橋銘:“丁亥仲秋重建重建永興橋大清光緒歲次”。……[詳細]
金匱縣衙碑刻
  金匱縣衙碑刻位于無錫市縣前街82號今崇安區人民政府內,嵌置于原金匱縣衙大門、二門之間的兩壁。現存碑刻共十六塊。年代最早的是清雍正九年(173l),最晚的是光緒三十一年(1905)。內容大都為對商業、手工業、雇傭勞動和行會制度等的明文規定,以及稽查田額、征收錢糧等情況。其中《金匱縣公布辦理田賦章程碑》、《金匱縣規定瓜果蔬菜行不許增添,見外來客販及本地耕種之家成船裝載者,聽其投牙發賣碑》、《金匱縣規定腳夫為商人轉運商貨應聽自行雇喚,禁止把持爭奪碑》、《金匱縣窯戶議禁規條碑》,均全文著錄于《江蘇省明清以來碑刻資料選集》、另有三碑收入該書存目。1983年l1月由無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顧可久祠
  顧可久祠位于無錫市惠山史家弄內。顧可久,號洞陽,無錫人。明正德九年(1514)進士,官至廣東按察司副使。為官耿直敢諫,曾兩次遭廷杖,是明代有名的剛直之臣。明隆慶四年(1570)他的學生海瑞任應天巡撫時,為追懷老師,奏請檄建此祠。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毀于火,二十八年重建。乾隆二年(1737)和六十年(1795)曾兩次重修。此祠現存建筑,自前至后為大門、前庭院、四面牌坊(僅存四柱)、享堂、后庭院、祠樓。祠樓西北還有“拜石山房”’一幢,山房前有以形取名的湖石“丈人峰”一塊,高達4米,聳立在庭中,此石是當時江南園林中罕見的奇石之一。1986年7月,由無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茂新面粉廠
  茂新面粉廠是民族工商業先驅榮宗敬、榮德生等于1900年籌資創辦的,是榮氏家族創辦得最早的企業,原名保興面粉廠,后改稱茂新面粉廠,又更名為茂新第一面粉廠。生產的“兵船牌”面粉當時享譽全國,還曾遠銷英、法等國及南洋各地。抗戰期間廠房被炸,設備受損。1945年重建,并由榮德生之子榮毅仁先生出任廠長。至1932年,榮氏兄弟已擁有面粉廠12家,紗廠9家,成為當時國內資本最大的實業家之一。茂新面粉廠是中國民族工商業發源地之縮影,其影響之大、保存之完整,不僅在無錫,在全省乃至全國也十分罕見,完全具備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條件。無錫市政府和文物單位為了讓舊址更好的發揮作用,在原址成立了民族工商業博物館。2013年5月,國務院(國發[2013]13號)公布茂新面粉廠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宜興青龍橋
  青龍橋,位于宜興市周鐵鎮彭干村宋莊自然村東(宋莊村與侯宅村之間)。2009年5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青龍橋建于清代,俗稱東武昌橋,單孔石拱橋,東西向(東偏北20°),花崗石質地。橋通長16.10米,橋面長1.70米,中寬2.75米。凈跨4.10米,矢高2.85米,橋底面到水面高度3.10米。東坡長5.50米,堍寬3.10米,坡度14°,臺階14級。西坡長6.10米,堍寬3.10米,坡度15°,臺階14級。西枕石長3.45米,寬0.40米,厚0.25米,間距4.10米。券石厚0.25米,花券厚0.10米。橋銘:重建青龍橋。橋銘石長1.70米,寬0.55米,厚0.25米。……[詳細]
宜興興隆橋
  興隆橋,位于宜興市高塍鎮梅家瀆村賀家瀆自然村,2003年3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興隆橋,建于清光緒十一年(1885),單孔石拱橋,東西向(南偏西5°),青石、花崗石混砌,其中橋身為青石,橋面、踏步、橋拱為花崗石。橋通長15米,橋面長2米,中寬3.20米,堍寬3.35米。橋孔凈跨4.80米,矢高2.75米。西坡長6.20米,堍寬3.40米,坡度17°。趟石寬0.50米。橋面有旋渦紋龍門石,橋兩邊各有石階15級,石階中間皆有兩道凹槽,是舊時為方便人力車通行所鑿。永年橋,位于宜興市高塍鎮梅家瀆村朱家瀆自然村東北端,2003年3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沙彥楷故居
  沙彥楷故居,位于周鐵鎮大園里45號。2009年5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沙彥楷(1875~1970),字武曾,又作伯躬,晚年更名客(眘),宜興市周鐵橋人,回族。中國現代法學家、社會活動家。主要著作有:研究水利的專論《三江四考》、《南江入太湖故道考》,文史研究著作:《陶淵明集注補證》、《洪亮吉傳》、《雜憶曹錕賄選》,還有書法篆刻著述《遲翁論書》10篇、《霜鳴金石考跋》等。沙彥楷故居,建于民國年間,建筑面朝正南,四開間兩進兩層樓,西面為穿弄,面闊四間13.40米。一進進深七架,第二進面寬13.40米,進深六架7.20米。一進前有水井一口。現建筑保存基本完好。……[詳細]
190、悟空寺
悟空寺
  悟空寺位于江陰青陽鎮,歷史上曾是座規模宏大的寺院。該寺院始建于南朝梁代,原名招隱院,北宋太平興國5年(980年),奉敕改建招隱院為悟空寺,華藏塔改為“悟空塔”。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歷史。2003年10月,村民在清理小學舊址危房時,發現若干石質建筑構件,后經對塔基進行搶救性挖掘,發現了觀音化身“泗州大圣”舍利,這是建國以來國內繼法門寺,雷峰塔發現佛指舍利之后,僧伽舍利的第一次現世。 2004年重建悟空寺,建設觀音文化博覽園,著力打造成為中國佛教文化旅游勝地。旅人提示:在悟空寺還可以參觀下以展示僧伽大師生平和傳播佛教文化為主題的青陽鎮觀音文化展覽館,可以在素齋館品嘗下素食。……[詳細]
191、陸墟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陸墟橋
  在惠山區陸區,有這樣一座橋叫陸墟橋,是一座有800多年歷史的古橋。陸區地名的來歷是從陸墟橋而來。老街上的一座陸墟橋800多年的古橋。據有關方面的記載:南宋初年,浙江人陸羽帶領兒子陸墟來到江南水鄉安陽山腳下,開荒、種茶、開茶店、發展茶文化。當時其居住地方就是現在的陸區鎮,到安陽山去開荒種茶,要繞過一條小河,深感不便。在陸羽去世后,陸墟就在河上建造了一座單孔黃石橋,取名叫陸墟橋。陸墟橋面上刻有:國泰平安、風調雨順。在橋的兩側刻有鴨頭春漲綠浸柳堤,鷹齒云排紅迷橋岸的對聯。現在陸墟橋已評為無錫市文化保護遺址。2019年,陸墟橋入選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開原寺及漢藏佛學院舊址
  開原寺,是一個位于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梅園內的佛教寺廟、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開原寺原址在梅園前小橋頭旁,清朝咸豐年間被毀。1930年,量如和尚募化易地重建,由榮德生贊助地基20畝并建造了講堂。1933年,寺院建成。1946年,量如和尚在寺內創辦無錫漢藏佛學院,并自任院長,榮德生則擔任董事長。1955年,榮德生之子榮毅仁將梅園及開原寺交給政府。1958年部分佛殿被拆。文革-期間,開原寺遭到破壞,佛教活動停止。1983年恢復開放后,黿頭渚廣佛寺住持隆賢法師修復重建開原寺。寺內設有素齋館,供應寺院風味素齋。2019年3月,開原寺及漢藏佛學院舊址入選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93、邵寶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邵寶墓
  邵寶墓位于元錫市惠山繡嶺桃花岑塢(今屬郊區山北鄉)。明嘉靖六年(1527)建,清嘉慶元年(1796)、道光二十二年(1842)修整,1985年,市文管會重修。邵寶(1460-1527),字國賢,號泉齋,別號二泉居士,無錫人,明成化二十年(1484)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曾在惠山創建尚德書院、二泉書院,其著有《漕政舉要》、《學史簡要》《容春堂集》等。重修后的邵寶墓,封土墩前立青石墓碑,上刻“明邵寶之墓”,碑前設青石祭臺。墓旁尚有邵寶為其母過氏墓前所立的四面碑一座,碑文系明內閣大士王鏊所撰書,可惜字跡已模糊。1983年11月由無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無錫榮德生舊居
  榮德生舊居位于無錫崇安區健康路健康里16號和16號之一,原是榮德生長婿李國偉住宅,建于民國初年,是一座西式花園洋房。故居內原有門間、主樓、廂房、附房、網球場、前后花園及圍墻。榮德生晚年長期居住于此,直到1952年7月病逝。榮德生(1875-1952),名宗銓,字德生,號樂農居士,無錫人。與胞兄榮宗敬同為近代著名工商業家。新中國成立后任全國政協委員、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和蘇南行政公署副主任。1949年前后,他與無錫工商界愛國人士的重要活動大多在此進行。2006年由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5日,無錫榮德生舊居被公布為第六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葛氏舊居
  葛氏舊居,位于丁蜀鎮華都小區北中莊村6號。2009年5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葛氏舊居建于清咸豐年間,建筑坐北朝南(南偏西15°),共三進,通面闊8間24.80米,進深39米。第一、二進為平房,第三進為二層樓房。第一進進深8.20米,前天井進深1.90米,一二進之間天井進深4.50米。第二進進深10.50米,二三進之間天井進深3.50米。第三進面闊8間,進深9.60米,東側凸出0.60米,以前稱為“聚水堂”。第三進東面有附房三間,面寬14米,進深6.10米,附房天井進深2.60米。整個建筑墻基用青石條疊砌,石條長1.05米,寬0.33米。……[詳細]
宜興文昌閣
  宜興文昌閣原位于江蘇省無錫宜興市宜城街道通貞觀東路今文化廣場處,始建于明初,原為道觀通貞觀的一部分,同時用于科舉考試試場和文人雅集之地,萬歷十二年(1584)重建,清順治時重修。原建筑由大殿、東西廊廡、硯池和花園等組成,東院大殿面闊三間,兩側耳房各一間,進深十三檁,硬山頂,殿前有青石壘砌的月臺,院內有上置單孔小石拱橋的長方形硯池及桂柏數株,東西廊廡原各九間,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被改建,西院花園內有人工堆筑的土山與小亭。1998年因舊城改造而移建大殿至城西氿濱公園內,并重建大門一間與東西廂房各三間,現閣內陳列有“荊邑千秋、人杰文昌——科舉和宜興狀元宰相史料展”1。……[詳細]
197、永興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興橋
  永興橋,位于宜興市高塍鎮梅家瀆村賀家瀆自然村北端,2003年3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永興橋建于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為單孔石拱橋,東西向(東偏南10°),花崗石疊砌。橋通長10.28米,橋面長1.42米,中寬2.80米。橋孔凈跨4.50米,矢高2.60米。西坡長4.55米,堍寬2.99米,平堍長1.30米,平堍下寬3.07米,坡度20°。橋兩邊各有石階13級。橋北側河邊有殘碑兩塊,字跡部分可辨。一碑殘長1.20米,寬0.68米,落款為:光緒癸卯年。一碑名為:永寧禪院碑記。殘長1.40米,寬0.95米。落款為:大明弘光年間乙酉。……[詳細]
198、夏芳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夏芳橋
  夏芳橋,位于宜興市芳橋鎮夏芳村夏西組(夏芳新橋邊)。2009年5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夏芳橋建于清代,四孔石梁橋,南北向(北偏東20°),花崗巖質地。橋通長20米,橋面長6.10米,中寬1.75米。堍寬2.60米,坡度10°。北起第一跨長4.70米,第二跨長5.25米,第三跨長3.28米,第四跨長3.52米。枕石由北向南依次是:長2.75米,2.85米,2.75米;寬0.58米,0.58米,0.52米;厚0.28米,0.28米,0.26米。橋底面到水面高度2.90米。橋樁立柱高2.60米,北面東側一根損壞,現為磚代替。橋銘:夏芳橋。……[詳細]
真武殿窯群
  現存窯址為一東西向的小山丘,東西長350余米,南北寬約80米。其間分布窯墩10余座,四周瓷片堆積十分豐富,厚約1—2米,少數地域厚達5—6米。從現場采集的標本看,其產品主要為各式平底碗、四系罐、執壺、洗等,還有少量的研輪、瓷枕等。青灰或紅褐色胎。拉坯成型,器表常常帶有修坯時留下的旋削紋;壺嘴、把、系等均采用粘接法.粘接處修制不規整:執壺的把用模制成型后粘貼·少數帶條形紋和“吉”字紋。釉色以茶綠、醬色、青綠等為主.釉面光澤較好,胎釉結合牢固,釉內常帶有細小的片紋,施釉往往不及底。真武殿窯群的窯址皆為龍窯結構,從燒造器物的特征看,該窯創燒于唐代中晚期,延燒至北宋。……[詳細]
宛山石塔
  宛山石塔,又稱報親塔、寶清塔,位于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宛山,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明嘉靖二十六年(1574年),當地人顧大棟建。石塔塔心為實心,仿樓閣式,六面六層,底層每面寬2.5米,向上逐層收窄,通高12米。塔心用鐵褐色石塊砌筑,并用石灰糯米汁拌砂,澆漿灌縫。外部是以青石條塊包砌成。因年代久遠,塔除正南青石貼條基本完好,其他均開始剝落。1983年,由原無錫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無錫縣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8月,當地政府開始募資40萬元重修石塔,并于2001年4月3日修復竣工。2011年12月30日,江蘇省人民政府認定其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性夜夜综合久久麻豆 | 尤物精品国产福利一区网站 |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直播 | 我要色综合色鬼久久 |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久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