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無錫市旅游

無錫市文物古跡介紹

揚名大橋
  揚名大橋座落于無錫市濱湖區太湖街道。該橋于明天順二年(1458年)建造,比清明橋還早建一百多年,初時僅為一孔。嘉靖年間重修。情乾隆五年(1740年)增建了左右兩孔。咸豐十年(1860)遭毀。同治八年(1869)七月,由丁明奎倡議募捐,重建揚名大橋。揚名大橋全場40多米,高約3米。橋沿厚40厘米。橋面呈梯形,底寬4米,上寬約3米,用條石鋪設。南設20多臺階。現為三環石拱橋,堅固實用。2006年由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蜀山窯群
  蜀山窯群,它位于宜興市丁蜀鎮蜀山的東南至西北方向山麓。蜀山窯燒制的陶瓷品種繁多,幾乎涵蓋了明清時宜興窯的所有品種。蜀山窯在宜興各窯中連續燒造時間最長,從明代中期一直到1966年,有近500年之久。許多器物的釉色、造型和紋飾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比利時皇家博物院以及南海沉船上的出水紫砂、均釉陶器物風格一致,紋飾相同。2009年5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43、巷大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巷大橋
  巷大橋,在屺亭街道文莊村(車家自然村和薛家自然村之間),2003年3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巷大橋,建于清代,為單孔石拱橋,南北向(南偏西35°),兩側各有石階10級,青石疊砌,橋長12.50米,中寬2.40米,堍寬2.70米,坡度12°。橋孔凈跨4.50米,矢高2.80米,橋頂兩側陽刻“巷大橋”三字。橋無欄桿,兩側躺石上有榫眼,可裝木欄桿。巷大橋在20世紀50年代前為高塍、紅塔兩地連接宜興城的陸上通道。……[詳細]
小窯墩窯址
  遺址創燒于西晉,延燒至唐宋兩代。窯址為龍窯結構,東西長約50米,最寬處近20米,高約10米。小窯墩窯屬我國古代南方的越窯青瓷系統。文化堆積包含三個不同時期。下層為西晉時期遺存,主要產品為青瓷器,胎質堅致灰白,釉色淡青或青中泛黃,器形主要有盞、碟、缽、洗、盤、碗、罐等日用器;中層為唐代堆積,以碗、盆、罐、燈盞等青瓷器為主;上層為宋代堆積,大都為缸、甕等日用粗陶。2002年10月22日,小窯墩窯址被公布為第五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45、黃干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干橋
  黃干橋,在宜興市高塍鎮黃干村西端,2003年3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黃干橋建于清光緒20年(1894),為單孔石拱橋,南北向(南偏西40°),兩側各有石階12級,青石花崗石混砌,花崗石欄桿及望柱,頂部四柱頭雕有精美的小石獅。橋長11.95米,中寬3.15米,坡長6米,堍寬3.50米,坡度19°。橋孔凈跨4.55米,矢高2.65米。橋銘石長1.90米,橋欄高0.55米;橋柱高1米,寬、厚皆為0.28米。……[詳細]
江陰蠶種場
  大福蠶種場位于長涇鎮北街。1928年,由宋楚英、宋楚材兄弟倆創辦。前身是大福蠶種場,1956年公私合營后改稱江陰蠶種場,以磚木結構為主,占地面積4898平方米。前為平房院落,后為二進二層樓房,另有地下室,育蠶用具、溫度調節、通風保暖設施、器具升降裝置等均保存完整,是無錫地區最早的國營蠶種場,至今仍擔負著江浙地區蠶種的供應。2019年10月7日,江陰蠶種場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橫云石壁
  橫云石壁在一個天然大水灣里。湖灘崖上,石壁列陣,怪石眠空;下側湖水吞波吐濤。明末,東林黨首領高攀龍,隱于蠡湖,常在這里湖灘濯足,取“滄浪之水濁矣,可以濯吾足”之意。抗戰勝利時,無錫人朱松黯書“明高忠憲公濯足處”八個隸字于石上,以示對東林黨人高風亮節的敬仰。“橫云”和“包孕吳越”摩崖石刻,為晚清無錫縣令廖綸所書。1895年春,廖綸偕友泛舟至此,覺得這里氣勢雄偉,欣然題書鐫于巖壁,以譽太湖似母親般地孕育著江浙兩省人民。……[詳細]
李金鏞宅
  李金鏞宅位于無錫市惠山區。年代為清。李金鏞故居雖然十分破舊,已無人居住,但大部分房基舊貌尚存,尚有平房三間,矮樓四間,原木結構臥室,雕花廳窗等舊貌尚存,小院內的古井、天竺石榴樹尚存。李金鏞故居位于洛社鎮天授村戴李巷,是清代愛國名人清朝二品道員內閣學士,漠河金礦創辦人,老百姓心中的“李青天”“李善人”李金鏞1835年出身和生活20余年的地方。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明初義將儲福將軍墓
  凈慧寺舊跡位于新區新安鎮,舊為無錫十大剎之一。此地相傳為三國名將周瑜水軍行轅,寺建于南宋嘉定年間(1208-1224),與杭州靈隱寺隔太湖南北遙對,有前門對后門之說,俗稱小杭州。光緒初年至1918年,先后傳戒6次,是無錫地區舉行受戒儀式最多的寺院。該寺幾經廢興,近年重建,留用清同治年間建筑構件。尚存明初義將儲福將軍墓以及和尚墳、旗桿石、雙塔蓮花石幢、古桂花樹等原寺舊物,是無錫佛教文化的重要舊跡之一。……[詳細]
凈慧寺舊跡
  凈慧寺舊跡位于新區新安鎮,舊為無錫十大剎之一。此地相傳為三國名將周瑜水軍行轅,寺建于南宋嘉定年間(1208-1224),與杭州靈隱寺隔太湖南北遙對,有前門對后門之說,俗稱小杭州。光緒初年至1918年,先后傳戒6次,是無錫地區舉行受戒儀式最多的寺院。該寺幾經廢興,近年重建,留用清同治年間建筑構件。尚存明初義將儲福將軍墓以及和尚墳、旗桿石、雙塔蓮花石幢、古桂花樹等原寺舊物,是無錫佛教文化的重要舊跡之一。……[詳細]
宜興新橋
  新橋,在宜興市新街鎮東約1公里,寧杭高速公路東側。1996年11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新橋建于明代,為單孔石拱橋,東西向(東偏南17°),兩側各有石階30級。青石質,券石及橋面車道為花崗石質,橋兩側長系石兩端雕刻龍首。橋長31.30米,中寬3.95米,東堍寬5.20米,西堍寬5.55米。橋孔凈跨8米,矢高4.30米。坡度14°。……[詳細]
小婁巷建筑群
  小婁巷為位于江蘇省無錫市崇安區的一處歷史文化街區,無錫市四大歷史文化街區之一,其范圍東西分別至蘇家弄和新生路,南北分別至崇寧路和福田巷,現存北面和南面的東半部,占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小婁巷歷史街區始于宋,盛于明清,雖歷經風雨、戰火,但久經不衰。它是歷史的見證,文化的延續,育人的搖籃……那百米備弄猶如時間的隧道,一下子讓今人跨進了那遙遠的年代:專諸塔、梁溪厥、鳴呵里、談氏宗祠、玄文館、萬備堂、延恩樓、繡衣坊、少宰第、城隍廟、三皇廟、財神廟、修儉堂、福壽堂、佚園、秦氏公學都曾在歷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筆,燦爛的一筆,令人難忘的一筆,它見證了談、秦、孫等江南名門望族的榮辱興衰,見證了無錫城市的發展,更見證了中國社會的發展。難能可貴的是,在歷經數百年風雨、戰火后,在城市建設迅猛發展的今天,小婁巷仍頑強地極……[詳細]
路氏節孝坊
  路氏節孝坊,位于周鐵鎮徐瀆村。2009年5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路氏節孝坊,立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為青石質地。殘高3.50米,寬2.96米,方位朝西(西偏北17°)。牌坊上端橫額上刻有“旌表儒士蔣定九妻路氏之坊”、“大清乾隆五十三年”等字樣,并有雙龍戲珠、雙獅繡球等石雕紋飾。兩側柱上有對聯:撫遺孤于百日,紹先勤于千秋。現牌坊上層已殘缺,周圍有石構件散落。……[詳細]
張氏嘉業堂
  張氏嘉業堂坐落在南長街252號,或稱鴨子灘1號。青磚白縫面闊五間三進,為二層帶閣樓房,為至今無錫保留較好的民國建筑之一。一律楊松木結構,圓柱圓石鼓墩,前有磚包石庫門,系宅主于1921年建造。該房特點是:一是樓房層高,落地長窗特別長,二是天井深,前后進間距僅2點5米,三是外墻墻基一律有1點1米高的金山石墻群。整幢房子前后長40余米,很有富庶氣派。2003年6月公布為無錫市文保單位。……[詳細]
中共江陰一大會址紀念館
  0江陰一大會址紀念館位于周莊鎮何家莊耿家住基。1928年1月,0江陰縣第一次代表會議在此召開,選舉產生新的江陰縣委領導機構。始建于1927年,2007年,進行全面修繕,并建成0江陰一大會址紀念館,展出圖片85幅、實物9件、影印文件21件、文字說明1.15萬字,內容涉及0江陰一大會議的基本情況以及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0江陰縣領導機構的演變。紀念館還通過實物和油畫再現0江陰一大會議召開時的場景。……[詳細]
錢同義宅
  錢同義宅第坐落在南長街208號,面闊三間四進。前愿有石庫門,在南長街拓寬過程中拆除縮進,現剩有側廂;二進為樓房,落地長窗,方磚鋪地,屏門隔斷,樓上房間裝有花格木窗,房前有通長走廊,走廊有木格護欄、葫蘆型圓柱。屋檐和裙板下有精美雕花;三進向北突出增至四間,現已翻建了兩間新樓房;四進為灶間柴屋。二進樓房進深10點5米,本瓦屋面,馬頭山墻。2003年6月已公布為無錫市文保單位。……[詳細]
257、秀凝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秀凝橋
  秀凝橋建于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為單孔石拱橋,東西向(西偏南5°),青石、花崗石混砌,其中橋身為青石,橋面、臺階為花崗石。橋通長12.58米,橋面長1.42米,中寬2.90米,堍寬3.25米。橋孔凈跨4.90米,矢高3.05米。西坡長5.63米,坡度16°,平堍長2.50米。趟石寬0.50米。橋兩側各有石階13級。石階中間皆有兩道凹槽,是舊時為方便人力車通行所鑿。……[詳細]
吳季子墓
  吳季子墓吳季子墓在申港鎮西南隅的申港中學內。《史記·吳世家》后注有:“延陵季子冢在毗陵縣暨陽鄉。”《越絕書》云:“季子冢古名延陵墟。”《寰宇記》載:“季子墓在晉陵縣北70里申浦之西。”上建季子祠,塑像祭祀。祠內有相傳為孔子所書10個古篆墓碑,碑銘“嗚呼有吳延陵君子之墓”。世稱“十字碑”。抗戰初毀于兵燹。拓本高2.26米,寬0.93米。現墓墩高4米,面積2694平方米。……[詳細]
大浮秦氏墓群
  秦氏墓群當地人俗稱“秦大墳”,其中包括宋朝秦覯墓和明朝秦瀚、秦梁父子墓,主要的祭祀建筑均被毀于文革-。墓園北側墳堂內有墻碑,稱此地為秦氏故墓。秦覯墓園位于南坡,用黃石砌筑園墻,內有羅城、墳丘。秦瀚、秦梁父子墓,墳丘并列,羅城直徑均達15米,為青石砌成,墓前有碑亭,當地仍有碑馱、亭基、亭頂石。亭前有石牌坊殘基、斷柱和石馬一對。2006年,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張明公祠
  張明公祠座落于惠山橫街,祀宋儒郿伯橫渠先生張載。以清太子太傅禮部尚書文正公張泰開襯祀。建于道光(1821--1850)年間。祠堂占地面積475.57平方米,建筑面積370.02平方米。有平房九間,披屋八間,均系磚木結構。張載(1020--1077),北宋著名理學家。字子厚,鳳翔郿縣(陜西郿縣)橫渠鎮人,嘉佑二年(1057)進士。任崇文院校書,后退居南山下,教授諸生。……[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夜夜久久国产精品亚州AV | 一区二区三区黑人免费 | 午夜一级国产经典欧美日韩 | 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 | 亚欧美无遮挡HD高清在线视频 | 一本大道之中文日本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