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無錫市旅游

無錫市文物古跡介紹

1、黿頭渚 AA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黿頭渚
  黿頭渚位于太湖之濱的充山西端,因有石渚形如黿頭伸入湖中,故稱為黿頭渚。太湖,古稱震澤,亦名具區、笠澤、又名五湖。面積三萬六千頃,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太湖風光以雄渾清秀見長,四季景色不同,晨暮意境迥然。黿頭渚是觀賞太湖風光的最佳地方,“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黿頭渚從1918年開始建園。先后辟有橫云小筑、鄭園、退廬等。游人進園先至“太湖佳絕處”牌坊,過“問津”、“利涉”門后,漸行至長春橋邊。這里初春時櫻花破綻怒放,緋-白,一樹樹,一片片,像彩云,似晨霧,燦爛眩目。這些櫻樹是日本友人贈送的。[詳細]
鴻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鴻山遺址博物館、中國吳文化博物館是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鴻山墓群為依托,在特大墓葬邱承墩原址上規劃建設的專題博物館,重點開展鴻山遺址出土文物的展示和研究,吳文化展示和研究,以及邱承墩的原址保護和展示。博物館的規劃建設工作本著“高起點規劃、高水平設計、高標準保護、高效率建設”的宗旨,邀請國內名家和權威機構,開展了一系列設計工作,其中博物館建筑設計由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崔愷建筑設計工作室負責,博物館展陳設計由復旦大學文博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陸建松負責,博物館周邊景觀設計由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景觀所負責,邱承墩本體保護設計由南京博物院負責。博物館建筑設計理念:在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地貌的基礎上,采用泥墻、草頂、坡面等簡樸造型,使博物館與環境融為一體;突出了遺址的平面形象,使墓制、形制等歷史信息得到充分展示……[詳細]
3、薛福成故居 A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薛福成故居
  景點級別:4A景點介紹:欽使第——薛福成故居始建于1890年,建成于1894年,是清末無錫籍著名思想家、外交家、資產階級維新派代表人物薛福成的宅第。故居中軸線前后共6進,由門廳、轎廳、正廳、房廳以及轉盤樓等組成,另有藏書樓、東花園、后花園、西花園等。占地總面積21000平方米,現恢復12000平方米,修復建筑面積6000余平方米。整組建筑氣勢雄偉,規模恢宏,體現了清末西風東漸的時代特征,中西合壁的建筑風格,填補了中國建筑史上的空白。2000年起,無錫市政府斥巨資全面修復故居。2003年1月1月,主體建筑群、東花園、后花園修復開放。2001年,薛福成故居建筑群被國務院頒布為第5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交通路線:旅游觀光二線到八佰伴下車,再往西步行。門票價格:25元/人夜間30元;部分特殊人群(……[詳細]
4、東林書院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林書院
  導游楊時,號龜山,曾受學于理學家程頤,在無錫講學達18年之久。他當年講學的場所,稱為“東林書院”,又稱“龜山書院”。楊時離錫后,書院因年久失修而荒廢。直到明萬歷年間,無錫人顧憲成、顧允成、高攀龍等捐資,在舊址上重建東林書院。此后,東林書院名聲極大,一度成為左右全國輿論的中心。當時無錫的顧憲城、高攀龍、顧允成、安希范、劉元珍、葉茂才和武進的錢一本、薛敷教,人稱“東林八君子”。抗日戰爭勝利后,無錫著名人士因東林書院歲入失修,集議恢復舊觀,發起重修。院內現存石碑坊、儀門、麗澤堂、碑亭、道南祠等建筑。書院里有一幅著名的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表達了顧憲成為學治世的積極態度。始建于800多年前的宋徽宗時期,是我國古代著名書院之一,最初為福建學者楊時講學之處交通公交……[詳細]
5、無錫南禪寺 AAAA
無錫南禪寺
  無錫南禪寺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江南名剎。舊稱“梁溪豐大剎,首惠山,次南禪”。位于無錫南隅、古運河畔,高高的妙光塔向人昭示,南禪寺就在眼前。據縣志記載:南禪朝梁武帝太清初年(公元547年),歷史悠久,規模宏大、高僧輩出,后人又稱“江南最勝叢林”。南禪寺是一座唐代創建的寺廟,是我國現存寺廟中歷史最久的一處古代建筑物。南禪寺歷經風霜,迭廢迭興,但總體來說,幸運大于不幸。北宋天圣年間重建,宋仁宗賜名“福圣禪院”。“八年以后,宋仁宗又為與南禪寺相對應的北禪寺賜名“壽圣禪院”。同一皇帝,給錫城兩寺院,賜以“福圣”、“壽圣”之名,這是無錫佛教界引以自豪的幸事特別是南禪寺賜福有福,經歷代修復,面目一新。可見那天王殿,殿身輝煌,香火鼎盛;妙光塔,塔尖矗天,氣勢不凡;五戒堂,堂內莊嚴,凈化人心;放生池,池水碧……[詳細]
6、無錫崇安寺 AAAA
無錫崇安寺
  崇安寺是無錫最古老的寺院,它和上海的城隍廟、蘇州的玄妙觀、南京的夫子廟齊名。這里原來是清凈的佛教圣地,后來無寺有名,發展為商業繁華區,成為無錫市中心的代名詞。崇安寺相傳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宅社,晉哀帝興寧二年(364)改為寺院,命名為興寧寺。宋太平二年(977)改為崇安寺。清干隆時封為靜慧寺。以后幾經毀建,辛亥革命后,神像陸續被毀,房舍改作它用。崇安寺舊址東起盛巷、新生路,西至中山路,南起觀前街(今人民路),北至縣下塘。建筑群主要有:山門,上有貼金磚刻“梁溪首剎”、“吳會名勝”等題字,兩旁塑有哼哈二將。解放后被拆除,并在原址建造了第一副食品商店。金剛殿,塑有四大金剛,辛亥革命后改為商店,今為超市。大雄寶殿,是崇安寺的主體建筑群,左右筑長廊,東殿為鐘樓,西殿為觀音閣。1927年,秦起領導的無錫……[詳細]
7、闔閭城遺址 AAAA
闔閭城遺址
  闔閭城遺址位于常州市武進區雪堰鎮城里村和無錫市胡埭鎮湖山村之間,為春秋晚期城址。2007年,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與無錫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辦公室組成聯合考古隊,對闔閭城遺址進行了考古調查勘探,對城壕、水門和城內水道情況進行探測,確認了闔閭城遺址大城的存在,被國家文物局評為“200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闔閭城最外為大城,近似長方形,東西長約2100米,南北寬約1400米,面積約2.94平方公里。城外有長方形環壕,環壕轉角近似直角,為人工開筑。闔閭大城的城垣地表部分已被毀不存,僅在大城西南角位置發現寬約34米城垣的墻基。大城中部以城垣為隔,分為東、西兩小城。目前東、西兩小城的北墻已不存,兩城間的隔墻和南墻保存相對較好,高1~4米,墻基寬30~32米,均為堆筑而成。東、西城的環壕也基本完整。……[詳細]
無錫龍寺生態園
  無錫龍寺生態園座榮譽稱號于江蘇省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假區中部,軍嶂山南麓,占地面積1500畝,共投入3500萬元建成融農業旅游觀光、度假休閑、果茶生產、佛教文化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生態觀光園,由于這一區域屬丘陵地區,山體土壤層較厚,且緊臨太湖,茶葉、楊梅、水蜜桃、柑桔、醉李、梨、楷杷、柿子、板栗、銀杏等農林產品在本地區都有大面積種植。該區域面積35平方公里,現有山林面積25000畝,其中公益生態林12000畝,經濟適用林13000畝,年產林茶果6290多噸,非常適宜林果、茶葉的生長,是江蘇省主要的果品生產基地之一。多年來,這一地區林果產品不但產量成規模,產品質量也得到各方的好評,作為一個以林果茶生產與農業生態旅游觀光相結合的景點,無錫龍寺生態園具備較好的優勢和條件。……[詳細]
馮其庸學術館
  馮其庸學術館是無錫市惠山區人民政府文化建設工程,座落于惠山區前洲街道。惠山區前身屬原“華夏第一縣”之稱的無錫縣,地處中國長江三角洲腹地,南臨太湖,北倚長江。全區面積32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41.17萬人,常住人口58萬人,是“長三角”國際制造業基地的重要板塊。2011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18.8億元;財政總收入129.6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31779元;農民人均收入17468元。無錫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近年發現原始文化鴻山文化,出土大量珍貴文物。3500年前,周文王之兄泰伯來這里斬荊拓荒,開創了吳地文化。誕生過顧愷之、倪云林、王紱等大畫家。近代則涌現出著名文史大家錢穆、錢鐘書,著名經濟學家薛暮橋、孫冶芳等先賢名士。實業家榮德生、榮宗敬、榮毅仁為代表的榮氏家屬崛起,無錫遂成為中國民……[詳細]
徐霞客故居及晴山堂石刻
  徐霞客故居位于徐霞客鎮南陽岐村,始建于明代,占地1160平方米,建筑面積500平方米,現有房屋三進兩側廂。花廳布展介紹徐霞客的生平事略及其對巖溶地貌、水道地理的研究成果;正廳名“崇禮堂”;天井有徐霞客手植羅漢松一株。故居東南有始建于明代的勝水橋,相傳徐霞客每次乘船出游,徐母都會在此送行。故居西南的晴山堂建于明萬歷四十八年(1620),壁間嵌砌石刻76塊,其中有倪瓚、宋濂、董其昌、文征明、祝允明、黃道周等大家手跡。晴山堂后園有徐霞客墓。晴山堂在馬鎮南腸歧村。初建于明天啟元年(1621)。崇幀十七年(1644)毀于兵燹。石刻幸存,后移于徐氏宗祠壁間。1978年,在村南璜溪河畔重建晴山堂。堂坐西朝東,三面環水,占地538平方米。仿明式建筑,3間敞連,10架進深,古色古香。正中“晴山堂”匾額,為朱穆……[詳細]
11、寄暢園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寄暢園
  寄暢園坐落于江蘇省無錫市惠山東麓惠山橫街的錫惠公園內。寄暢園又名“秦園”,園址在元朝時曾為二間僧舍,名“南隱”、“漚寓”。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曾任南京兵部尚書的秦金得之,并在原僧舍的基址上進行擴建,壘山鑿池,移種花木,營建別墅,辟為園,取名為“鳳谷行窩”。秦金死后,園為其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繼承。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秦瀚加以修葺,并改稱“鳳谷山莊”。秦梁卒后,園改屬其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湖廣巡撫秦耀所有。秦耀系東林黨人,萬歷十九年(1591年),秦耀因其師張居正被追論而解職歸鄉,回無錫后,因朝政失意,罷官回鄉,心情郁悶,所以就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間,改園名為“寄暢園”。清康熙初年,園主聘請當時著名的假山工匠張漣(字南垣)和他的侄兒張軾精心布置,疏泉疊石,園景愈加……[詳細]
錢鐘書故居
  錢鐘書故居位于無錫市新街巷30號、32號,系錢鐘書祖父錢福烔籌建于1923年,錢鐘書叔父錢孫卿續建于1926年,占地面積1600平方米。第一期修復工程主要是新街巷30號,該戶建筑面積504平方米,主體建筑為平房二進,每進面闊七間;中有天井,天井兩側各有側廂一間;東有備弄,弄底另有廚房,餐室,柴屋數間,后有花園。續建的房屋就在花園內的西北角,有二層樓房四間,附屬平房數間,其中東首一間樓房稱“還續書樓”,樓后有平房一間,獨成小院,稱“梅花書屋”,其磚雕門額完好。續建部分后來另辟一門進出,即今新街巷32號。整個新街巷30號屬傳統的江南庭院式民居,但與一般的民居有所不同的是,前后二進平面布局并不是呈傳統矩形,而是呈平面四邊形,兩個對角分別是84和96度,加之梁架,包括櫞柎等均隨此角度構成,形成一種極……[詳細]
龍池山澄光寺(禹門禪院)
  江蘇宜興市龍池山澄光禪寺(又名禹門禪院),地處茗嶺龍池村,距市區35公里。 據稱,澄光禪寺建于宋咸淳年間,有上中下三院。上院在山上玉陽X旁,憑虛閣右,內供觀音大士像。中院在龍池山之畔,由邑令丁懋建修茸。永樂年間御賜大藏經一部,慈仁太后賜金觀音一尊,金藍一只。下院背山臨峁。明隆慶初年由僧慧澄重建,名士萬士和撰記,萬民表書,文彭鐫碑,時稱“三妙碑”。清康熙南巡游龍池山御筆親書澄光禪寺,后制匾額藍底金字與山門照壁墻五個大字“面南看北門”相呼應。澄光禪寺鼎盛之時有常住僧人達千余單,時稱江浙八大業林之一。由于歷史諸多原因,澄光禪四亦幾經興廢。“文革”時期,拆廟毀像,僧人被掃地出門,除留下一堆堆碎石瓦礫外,原貌早已消失無存。追溯已逝之歲月,緬懷古德龍池弘揚靈鷲之道,令人肅然起敬。自宋入明,即有禪門高僧棲……[詳細]
宛山云慶寺
  云慶寺,坐落在無錫羊尖鎮西南部的宛山南麓,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云慶寺曾是一所規模宏大、香火極盛、名冠江南的古剎。傳說云慶寺的頭山門在釣渚渡河畔的關王殿(現是旱田,仍叫關王角,河岸邊留有瓦礫和石駁岸的痕跡),后山門在宛北腳下,綿亙三千米許。全寺有關王殿、彌勒殿、藏經樓等,幾十所殿堂組成了山環水抱、宏偉壯麗的寺院群體。總計有5048間殿舍,僧眾1000余人,廟田千余畝。寺內古木參天、花草蔥郁、小橋流水、曲徑通幽。香火鼎盛時期,鐘鼓齊鳴,梵音繚繞,香客摩肩接踵,不絕于途。尤其是清明時節,朝山進香的善男信女,似潮水般涌來,真是人山人海,盛況空前,云慶寺成為名聞遐爾的佛境勝地。元代,泰定皇帝微服私訪至云慶寺,見寺深院廣,僧人眾多,且人人會弄搶使刀,個個武藝高強,實是藏龍臥虎之地。他……[詳細]
宜興古橋梁
  茭瀆橋,在宜興市新莊街道茭瀆村。2003年3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茭瀆橋建于明成化年間(1465—1487),1917年重修。橋下拱券內有明成化、嘉靖橋鉻銘各一塊。茭瀆橋為單孔石拱橋,由青石、陽山石、花崗石混砌,南北走向(南偏西35°),南北各有石階14級。橋全長14.70米,中寬2.40米,堍寬3.10米,坡度12°。橋孔凈跨5.25米,矢高2.85米,南北兩端老街長約百米,依舊保持著明清建筑風格,與茭瀆橋融為一體,環境古樸協調。大浦橋,位于宜興市丁蜀鎮大浦老街北端,跨大浦港(又稱樓瀆港)。2003年3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大浦橋建于明成化四年……[詳細]
范道古橋群
  范道古橋群,位于宜興市高塍鎮,由秀凝橋,永興橋、興隆橋、永年橋、永豐橋五座古橋組成。2003年3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秀凝橋,位于宜興市高塍鎮梅家瀆村東端,2003年3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秀凝橋建于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為單孔石拱橋,東西向(西偏南5°),青石、花崗石混砌,其中橋身為青石,橋面、臺階為花崗石。橋通長12.58米,橋面長1.42米,中寬2.90米,堍寬3.25米。橋孔凈跨4.90米,矢高3.05米。西坡長5.63米,坡度16°,平堍長2.50米。趟石寬0.50米。橋兩側各有石階13級。石階中間皆有兩道凹槽,是舊時為方便人力車通行所鑿。永興橋,位于宜興市高塍鎮梅家瀆村賀家瀆自然村北端,2003年3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華孝子祠
  華孝子祠位于無錫市錫惠公園內的古惠山寺內側,匯東晉無錫孝子華寶。南齊建元三年(481),齊高帝賜華寶故宅孝子額,載《南齊書》。唐時建專祠,內塑童髻長須華寶像。該祠屢有廢興,現建筑始于明,成于清,保存基本完整。祠東向,門前立四面牌坊,俗稱無頂亭,單間、正方形,木石結構,藻飾精美,系華氏宗族族表忠孝節義及科第的紀念建筑物,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祠門牌坊式。廡殿頂、置竹葉瑪瑙地盤陀石。過架有溯源橋的承澤池,西娩有八角形石砌黿池,池壁南北各裝飾石蠣首,吐納二泉水,故又名雙龍池。池西為主建筑享堂,建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落架翻修,仍保持明代風格;三間八架、歇山頂、楠木結構,但方柱及柱基均為石質,裝飾色樸典雅。其內壁嵌明清碑刻35方,大部分為1984年復制。19……[詳細]
18、惠山寺
惠山寺
  惠山寺,位于惠山秀嶂街(今惠山直街和橫街交接處),始建于南北朝,距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它的前身是南朝劉宋司徒右長史湛挺創立的“歷山草堂”。當時他歸隱在歷山(惠山),與南朝的南平王劉爍以詩章酬和,齊江淹亦有繼作,后人把他們的詩作列于壁間。劉宋景平元年(423年),把歷山草堂改作僧舍,稱“華山精舍”。元徽(474年——476年)間,沙門僧顯,從京師(今南京)入吳地,在“華山精舍”休息過,這是最早而有名望的高僧。梁朝大同三年(537年),把華山精舍改為“慧山寺”。寺僧陳大德建大同殿,又名“法云禪院”。唐朝會昌(841年——846年)間,寺毀,唐朝大中(847年——859年)期間重建。北宋至道(995年——997年)間,賜額“普利院”。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賜給名相李綱作“功德院”。宋紹興元年……[詳細]
振新紗廠舊址
  振新紗廠,又稱無錫第四棉紡廠、無錫四棉紡織限有限公司,位于中國江蘇省無錫市,1906年創建,是中國近代、現代的一個紡織工廠。其舊址位于其舊址位于健康路南段、古運河南岸,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沿革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夏,榮瑞馨在上海北京路壽圣庵宴請工商界人士。期間榮德生出示章程,建議在無錫開一紗廠,得到葉慎齋、張石君、鮑咸昌、徐子儀等人贊同,眾人提議新廠名為振新,由上述等人及榮氏兄弟為發起人,集資30萬元,7個發起人(榮宗敬、榮德生、榮瑞馨、張石君、張云伯、葉慎齋、徐子儀)各認3萬,其余分頭招募,最終籌集到的資本額為27.08萬元,并用28畝地作為基礎,向瑞生洋行定購英國道白生牌紗機。次年2月開始動工。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3月21日開工,經理為張云伯,副經理為徐子儀,大股東為榮瑞馨……[詳細]
江陰君山寺
  君山寺的前身是江陰乾明廣福禪寺。據史料記載,該寺初為二院。一為唐乾貞(927-928)時建,名崇圣。宋太平興國(976—983)賜額乾明。二為北宋至和(1054-1055)時建,名華藏,為乾明子院。治平(1064-1067)中,賜名壽圣。南宋紹興(1131—1162)中,改廣福。乾道九年 (1173)始并為一寺。該寺殿閣崇嚴,規制宏敞,為邑中諸剎之冠。僧令司(即今佛教團體)設在其中。千百年來,歷經興衰,最后毀于太平天國戰爭。一代諸山領袖,就此衰落。乾明廣福禪寺原址在現城中民運巷、中山公園、澄江福地一帶,現已成為繁華城區。然其址尚存有千年古膜、四眼古井、心經碑刻等佛寶古跡,并得到妥善保護。上世紀90年代初,為了滿足信徒開展宗教活動的需要,江陰市人民政府特辟君山寶地50畝,易址重建乾明廣福禪寺(……[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一区 | 香蕉97人人乳视频观看 |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看 | 日本免费一级婬片a级中文字幕 | 日韩欧美视频在线精品网站 |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境外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