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南省 > 婁底市 > 漣源市旅游

漣源市文物古跡介紹

世業堂
  世業堂,位于湖南省漣源市三甲鎮銅盆村,始建于清嘉慶初年,道光28年掛匾。由舉人梁治達主修,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占地面積8600平方米,座北朝南,石基磚木結構,由前堂、正堂、可以居、左右廂房、護衛墻、上下馬石、水井、停尸堡等組成,天井院落組合型格局,世業堂繪雕工藝精美。頗為罕見的是,“世業堂”院落前的人行道上,有兩塊一米高成“11”形刻有圖案的下馬石,凡是騎馬路過此地的達官貴人都要下馬行走,以示對院主人的尊敬,并可進院內飲馬歇息。現已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關于世業堂“下馬石”的來由,據當地老人講述,世業堂的主人梁治達及其子梁學釗都曾是湘軍幕僚或將領,在鄉間頗有威望與地位。據考證,梁治達與駱秉章、曾國藩、劉岳昭等清末重臣關系相當密切,據梁家后人介紹,在梁治達的六十大壽和七十大……[詳細]
譚家花屋
  歡迎來到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譚家花屋參觀指導(或游覽)。游客們也許你見到這處近現代建筑物有些不以為然,心里也許在問一棟普普通通的民宅國家為何要對它進行保護呢?先聽我講述一個真實的故事。上個世紀30年代末,日軍入侵華北,一時間戰火紛飛,狼煙四起,“偌大的華北容不下一張課桌”,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幾近癱瘓。中華民族面臨著-滅族的危險。一位年輕有為的教授,從上海輾轉千里,到古鎮漣源藍田任教。居住在學校附近的一座地主的宅院里。就在這所看似普通的宅子里,他寫出了《談藝錄》的大半部分,并構思了抗戰文學的長篇小說中一顆璀璨的星星---《圍城》,一句“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道盡了抗戰時期中國知識分子的苦悶與彷徨。他是誰,與老屋又有著怎樣的淵源?今天讓我帶領大家到花屋里一探究竟。沒錯,這故事的主人公……[詳細]
樂愷堂
  樂愷堂位于漣源市金石鎮桃林壩村桃林灣,是清代“翰林父子”謝振定、謝興峣的祖居地,也叫“謝家大屋”。2011年,“樂愷堂”被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桃林灣現在的三進九廳“樂愷堂”大屋是湘中地區歷史最長、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筑之一。樂愷堂是清康熙17年(1678年)謝添蔭、謝添弦兄弟修建的,堂名“樂愷”,取父子兄弟相聚一堂、和睦快樂之意,已有300余年,作為翰林府第,現在的面積大約有1萬平方米。樂愷堂前后四排平房,青磚木制結構,三進九廳相連。正院中有兩道門,兩座天井,后廳廳中木格上的金黃色油漆還十分鮮明,廳內木柱橫梁上面還有很多雕刻圖案。這里發現了清代皇帝書寫的一塊“太學”匾額。“太學”匾額懸掛在樂愷堂的中廳,寬約2米,高1米,為幾塊木板鑲嵌而成,楷書的“太學”二字仍然清晰。匾上塵土點點,褪盡光澤,表……[詳細]
劉連捷墓
  劉連捷墓位于市馬頭山鄉新塘山。劉連捷,號南生,該市楊家灘人。曾任知縣擢知府,晉按察使,加布政使,官至兩江(江西、江蘇)總督,誥授光祿大夫,欽命頭品頂戴,恤贈太子少保。卒于光緒十三年(1887年),年53歲。墓四周砌有青磚護墓圍墻,入口處立有7米高的牌坊,上刻“圣旨”二字及游龍舞鳳圖。距墓30米處建有磚祠,祠內有大石龜及龜碑。上刻墓志銘,自祠至墓冢砌有石級,路旁柏樹高聳,石柱、石馬、石羊、石虎、石俑成對分列兩邊。這些石雕鑿刻精細,或立、或蹲、或跪、或臥,形狀各異,形態逼真,均置石座之上,每尊重達數千斤。登石級,經祭石、香爐,才到墓廬。墓廬系大青石、青磚、三合土所筑,其上立有大理石碑,周圍石墻上有牛郎織女、七仙下凡、文王訪賢等浮雕。這些精細石刻均掩映地綠蔭之中,環境極為雅靜。……[詳細]
湘軍名將故居群
  湘軍名將故居群(含老劉家、存厚堂、光遠堂、德厚堂、師善堂、云桂堂、錫山堂)漣源市楊家灘俗稱楊市,是湘中地區有名的千年古鎮,曾是湘鄉、邵陽、安化交界處的交通要地,境內巍巍龍山高聳入云,涓涓孫水蜿蜒東流。據史記載漢代漣道故城就在今楊家灘地區,唐高祖武德年間就形成了集鎮,到近現代,這里更是人文薈萃,名人輩出,“把把戲戲南岳山,花花綠綠楊家灘”的古老民謠足以反映當時的繁華景象。楊家灘的繁榮興盛與湘軍的崛起緊密相關。1851年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爆發,起義軍很快占領半壁江山,沉重打擊了清朝統治者。為挽救朝廷之危局,時任吏部侍郎的曾國藩奉旨在家鄉(今雙峰荷葉鎮)操辦團練,抗擊太平軍。楊家灘離荷葉不到百里,許多青年志士前去投軍。他們跟隨曾國藩馳騁沙場,南征北戰,憑借自己的非凡才能和過人膽識立下赫赫功勛,晉升為……[詳細]
羅馭雄故居
  羅馭雄故居,原名健園,坐落于伏口鎮林家村小寶堂組,緊鄰國道207線,與正在建設的二廣高速相距約200米。健園始建于1910年,復修于1939年10月,占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依山傍水,座西朝東,前臨歸水河,后靠鳥崽山。健園系磚木建筑,有廳堂、偏房、雜房等建筑共5棟。健園的槽門離歸水河約20米,槽門寬闊大氣,上面的石灰墻上寫著毛主席語錄,槽門的兩邊是雜房,進入槽門是一塊大坪,坪內種著各種花木,大坪的北面就是健園的主廳,主廳建筑大氣,裝飾簡樸,堂屋內設有神龕,共有12間房,為典型的農村民居建筑。主廳的兩旁是偏房,右邊的房屋保存較好,左邊的房屋已經大部分倒塌,羅馭雄以前就是居住在這里。1917年毛澤東游學伏口在羅家居住了三天,羅父將其安排在左邊偏房的樓上居住。……[詳細]
羅宗翰陵墓
  羅宗翰陵墓坐落于伏口鎮林家村的搖籃山,緊鄰國道207線,與二廣高速相距約500米。羅宗翰陵墓上立著一塊墓碑,二尺來高、灰白條石鑿成的一塊普通墓碑。正面寫著一行正楷大字:羅公宗翰之墓。背面的碑文則介紹其生平的事跡。羅宗翰的墓與一般人有些不同,一般的墓講究靠山臨水,他的墓卻正好相反,對著巍巍高山,靠著的小山下卻有一條涓涓的小河流向遠方。年老的人,說是當年羅宗翰下葬時,風水先生遍尋他家鄉的山山坳坳,找了大半天也找不準吉地。帶去的一條黃狗或許是走累了,臥在那正對大山、背靠小河的山岡上,怎么趕也趕不動。風水先生便順水推舟,說這里就是那“踏破鐵鞋無覓處”的風水寶地,叫“黃狗座地”,羅宗翰于是就下葬于這“寶地”了。……[詳細]
湘安古道
  這是一條保存完好的古驛道,名稱“湘安古道”,起點湘(潭),終點安化梅城。這條古道雖然蜿蜒曲折,三尺來寬,卻是古代大梅山地區進出的主要通道。此古道未見縣志、族譜記載。其名,根據仍殘存于古道上的光緒三十一年(1905)《復修半排上樂善亭碑記》,當地人現稱呼該道路為“湘安古道(湘鄉至安化)”。現存完整古道7.5公里長。寬度均勻,為1.3米(符合清代古制的“三尺三”)。臺階長約1.3米,寬約50厘米,高度10厘米。主要使用本地常見的六面青片石拼鋪,少量路段使用一塊完整的本地青片石鋪裝。2019年3月,湘安古道入選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新車橋
  在漣源市藍田鎮東郊的溫江,有一古風雨橋,名新車橋。始建不詳,從古碑中可知,該橋曾多次補修。清咸豐六年(1856年)重修,長35米,寬5.6米,石墩、木梁、木板路面,柱式木結構,重檐小青瓦屋面,上覆亭廊,橋廊柱子上掛聯數幅,橋北柱聯曰:“春秋浩氣光青史,日夜溫泉下大江”。1989年,漣源市政府將該橋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當地易承乾老人為首倡議籌款,對橋進行了大修。1995年,市政府又劃定橋南20米、北、西、東各50米為保護范圍。(黃義志攝)2019年,新車橋被批準為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漣源彭氏宗祠
  彭氏宗祠始建于清代,石基磚木青瓦結構,四合院建筑風格,坐北朝南,建筑面積2370.4平方米,風火墻及牌樓式大門突出,縱向中心軸線上有樂樓、主堂、享堂、關公堂,廂房和雜房均衡配置。祠內有碑文和族譜等文獻資料,對研究地方歷史和家族文化的人文歷史發展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現楊市鎮彭氏人口約有兩至三萬。彭氏是一個宗族系統保護完整的宗族,彭氏先祖在明朝便修建了彭氏宗祠。彭氏也是湖南婁底漣源楊市鎮的一個大姓。……[詳細]
黃婉梨墓
  黃婉梨墓位于市湖泉鄉俞家園。墓圍內徑4米,中豎1米多高的石碑。上刻“江南黃婉梨墓”六字,兩旁刻有“忍痛雪仇女中俠,留離表墓國之光”的對聯,周圍有石圍墻,墓門兩邊豎有石柱。離墓30米處建有高3.3米,寬1.67米的紀念石碑,刻有黃女生平及自絕詩。據碑刻記載,黃婉梨,名淑華,原系江蘇江寧縣人,小時隨父讀書,深明事理。1864年,曾國荃率軍攻破南京,部下一班亂兵闖至黃家,將她兩個哥哥、母親、弟弟和嫂嫂先后殺死,剩下黃淑華一人,被人擄掠,強迫成婚,黃拒不應允。行至漣源湖泉鄉關橋村,她縫合周身衣服,腰系帛詩十首,用計藥殺兩個仇人,然后懸梁自縊。死時年僅十七。后人為她不畏-的精神所感動,特修墓立碑為念。……[詳細]
漣源紫華庵
  “紫華庵”建于仙女峰峰頂,猶如仙臺瓊閣一般。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山門,高5米,寬6米,全用料石砌成,面積約35平方米,兩拱門成對稱式,拱門上鐫有雙獅搶球圖,圓弧正中刻太極圖并兩卦象,往上是“紫云峰”楷書石匾,再上有二龍戲珠石雕,檣脊再以魚尾為翹,脊中鎮“佛”印一枚,門旁有一水井,終年不涸。過山門即是紫華庵,由三小殿組成,第一殿磚木結構,再循三十七級石階至第二殿,有石砌平臺,平臺上有一石雕龍柱,栩栩如生。再上三級臺階為第三殿,亦是料石建成,殿前石柱均用抱鼓石支撐,殿內供九天玄女塑像,三殿彼此呼應,在建筑上極其美觀,加之四周林木茂盛,臘梅遍地,映襯得剎宇更加峋麗奪目。1951年、1965年,殿宇兩次遭到嚴重破壞,三殿傾垮,唯山門保存完好。1996年,當地群眾捐款鳩工庀材,在頂峰重修新宇:用料石砌4~……[詳細]
13、藥王殿
藥王殿
  為紀念唐代名醫孫思邈(581~680),唐初就開始興建藥王殿。舊址位于岳坪峰南簏30米處的馬鞍山脊。后多次修葺,明代遷現址岳坪峰北坡。相傳孫氏因治好了唐皇娘娘的病,被御封為“藥王”。他為著《千金要方》,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并曾來龍山采藥著書,寫下部分書稿。孫思邈一登上龍山,就為這里漫山遍野的藥材和美麗景色所吸引,他定居在龍山腳下一個村莊里,每天上山嘗百草,采藥方,潛心研究藥學,為周圍百姓除病解痛。一日,他上山采藥,路遇一家出殯,一老嫗悲痛欲絕。孫細觀靈柩,見棺下尚有鮮血滲出,忙問老婦,死者何人何因。婦傷心地答道:“是我那苦命的女兒啊,沒想到碰上難產!”孫又問:“死去多長時間了?”答“才幾個時辰。”孫沉思片刻,對老婦說:“老婆婆,從棺木里滲出的血看,你女兒還有一絲救活的希望。”老婦喜出望外,忙叫……[詳細]
李聚奎故居
  李聚奎故居位于今漣源市龍塘鎮新石橋村,始建于光緒十一年(1885年)。故居坐北朝南,東西兩端前后突出廂房,呈對稱長五間形制,磚木結構,占地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270平方米。共有1廳(堂)12房,另有豬舍、牛欄、柴房等雜房。條石為基,青瓦為蓋。正堂屋設木制神龕和鼓樓。故居現保存較好的是正堂屋和東邊“田”字形房舍。西邊及前后突出的廂房、雜房均被拆毀,僅存條石基礎。2011年被公布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羅云故居
  羅云故居位于湖南省婁底市漣源市,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年代為1900年。2021年1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羅云故居為第十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紅旗居民點
  紅旗居民點(共產主義示范村)位于湖南省漣源市山甲鄉玉屏村,建于1958年大躍進時期,墻上到處寫著毛主義語錄,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歷史,同類建筑全國都十分少見,文物價值極高。 4500平方米。共6棟平行的平房。1958年漣源縣紅旗公社拆除300多間正屋、40多間堂屋建集體宿舍和公共食堂,與次年底完工。建筑面積4500平方米。共6棟平行的平房,每棟有12根廊柱,24間房,20間同樣大小的房子左右對稱結構分布,4間較大的房子是辦公室和會議室,房屋正中是一條筆直的過道。整個居民點共144間房,結構整齊劃一。……[詳細]
17、臥云亭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臥云亭
  臥云亭位于漣源市斗笠山鎮天井村大坳嶺,始建于1905年,由婁星區萬寶鎮晚清先賢鄧起玉捐資修建。相傳,鄧起玉自幼家境貧寒,16歲去安化縣東坪謀生,從老家婁底萬寶洞沖灣出發,4天400多里路,身無分文,和他一起出發上路的只有隨身的三個桐葉皺粑。途徑大坳嶺,鄧起玉吃了一點皺粑充饑,沒有水喝,因勞累在路旁的大石板上睡著了,醒來后,他看到此地山高路險,荒無人煙,和路過的樵夫閑談時說道:“我剛才夢見發了財,若真的發了財,我一定要到這里修一座茶亭,供過往客商喝茶歇息。”并在旁邊的總管廟祈求菩薩保佑。幾年后,鄧起玉美夢成真不忘當年之諾,1905年捐巨資在當初做夢的地方修建了臥云亭,于是“三個桐葉皺粑上東坪”的故事,至今仍在萬寶洞沖灣一帶流傳。臥云亭所處之處,是湘安古道行旅的必經之路,綿延數十里青石板路,曾設……[詳細]
扶田庵古寺
  扶田庵古寺古寺位于伏口鎮伏口村境內,坐落于伏口鎮政府所在地西南面的鎮南山半山腰之中,前靠歸水河和國道207線以及正準備動工的二廣高速,面對獅子山,背依湄江勝地,左鄰梅城古鎮,右靠漣源新城,始建于明朝初年,內供24位諸天佛祖,關圣帝君,觀音圣母,乾隆三十六年,幸得復修,增其舊制。此后善男信女盡皆朝拜,香火愈盛,聲名遠播。1917年,毛澤東游學伏口,與羅馭雄、羅卓雄、羅宗翰等幾位同學曾到此探古尋幽。……[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午夜福利国产精品久久婷婷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乱码AⅤ 在线播放国产日韩 | 香蕉啪视频在线观看视频久 | 亚洲97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色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亚洲乱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