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南京市旅游

南京市文物古跡介紹

中央體育場舊址
  中央體育場舊址位于玄武區大柵門,今孝陵衛南京體育學院內。該工程是當年全國最大工程之一。它包括:田徑、游泳、籃球、網球、國術、跑馬等賽場。大都設計于1931年,竣工于1933年,由基泰工程司設計,利源建筑公司施工建造。主體建筑田徑賽場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外部水泥粉飾,以民族形式的細部裝飾為特征,其它賽場進出口均采用民間牌樓形式。1930年,自杭州第四屆全國運動大會召開之后,蔣介石提出要在南京修建一座大規模的中央體育場,作為以后召開全國運動大會的基地。同年4月,國民政府為籌備1931年10月份召開的全國運動大會,組織籌備委員會。籌委會擬建造一座體育場,經國務會議指定,以中山陵園界內。靈谷寺南部1200畝土地為全運會體育場場址,這就是后來的中央體育場。田徑賽場是中央體育場的主要建筑,位于全場東南方,……[詳細]
赤壁路3號民國建筑(鈕永建舊居)
  位于赤壁路3號,是鈕永建任江蘇省主席時,以其妻沈纖華之名所建。1946年9月1日至1948年8月31日,勵志社向其租賃作為第三招待所之用。整個宅院占地面積989.9平方米。主樓為復合型西式三層樓房,磚木結構,鋼窗木門,紅磚清水外墻,青色平瓦屋面,外觀清晰明快。樓內會客室、書房、起居室、衛生間等一應俱全。院內另有西式平房四幢。整個公館共計五幢22間房,總建筑面372.6平方米。鈕永建(1870-1965年),字惕生,上海松江人。幼入江陰南菁書院,1894年甲午恩科舉人。1898年,赴日本士官學校留學,加入中國同盟會。歸國后,籌辦學堂。1905年,赴德國陸軍大學留學。1911年武昌起義后回國,任滬軍政府軍務司司長、松江軍政府都督、南京臨時政府參謀次長、北京總統府軍事顧問等。1913年流亡日本,加……[詳細]
牛首山、韓府山抗金故壘
  牛首山、韓府山抗金故壘位于雨花臺區鐵心橋、江寧區秣陵街道祖堂東善橋林場牛首山,時代為南宋。牛首山,坐落在南京城南約15公里處起伏的丘陵之間。因山勢陡峭,形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韓府山,地處牛首山以北,綿延數里,北起秦淮河邊,南與牛首山相連,是南郊的一道天然屏障。南宋建炎四年(1130)四月,金國大將金兀術帶領金兵直逼建康(今南京),岳飛率兵在牛首山、韓府山一線阻擊金兵。抗金故壘起于韓府山,整個長度約有2000余米,時斷時續。在自然形成的山石間斷處,可以看到人工堆壘的痕跡。因年代久遠,如今已有一些地段的石壘倒塌。韓府山的龍泉寺后山,當地人稱其為將軍山或斷臂崖。當年,岳飛大戰牛首山,手下一員猛將深入敵陣,奮勇沖殺,斬殺許多金兵,自己的臂膀也不幸被敵人砍斷。他隱身在一個巖洞中養傷,后被當地百……[詳細]
陳武帝陳霸先萬安陵石刻
  陳武帝陳霸先萬安陵石刻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調整公布陳武帝陳霸先萬安陵石刻南朝(559年)南京江寧區上方鎮石馬沖1988年作為“南京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江寧縣上坊鎮西北石馬沖。  陳霸先(503—559),字興國,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人。初仕梁,官至交州刺史,后佐王僧辯討侯景,移鎮京口(今鎮江),僧辯行廢立,霸先殺之,迎梁敬帝蕭方智復位,自為相國,封陳王,旋廢梁稱帝,國號陳。在位3年,永定三年(559)六月崩,八月葬萬安陵,謚“武帝”。皇后章氏亦葬此陵。  陵西南向。據《北史?孝行傳》載:陳亡后,僧辯子王頒,集父之舊部,夜掘武帝陵,剖棺焚尸,以報父仇,陵早毀。陵前現僅存右獸2。  二獸造型奇特,均雄獸。北石獸似天祿,長2.50米……[詳細]
南京劉智墓
  中國伊斯蘭教學者劉智之墓。劉智(約1655~1745)逝世后,葬于南京中華門外花神廟街茅家巷穆斯林公墓。1982年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劉智墓在中華門外花神廟毛家巷回民公墓內。19路公交車可達。劉智(1660-1745),字介廉,號一齋,回族,上元(今南京)人,清代康熙、雍正年間的著名學者,畢生致力于阿拉伯經傳典藉的研究。譯著宏豐,著有《至圣實錄年譜》、《天方典禮擇要解》等數百卷。墓園坐東朝西,門前有石柱一對,上鐫“劉介廉之墓”。墓園幾經修葺,保存尚好。門內甬道有華表一對,上端有石牌連接,上刻“典型在望”。墓基呈南北向,初為黃土堆聚,后為磚砌水泥封飾墓,長28米,寬8米。墓前有石碑1方,上鐫“先賢介廉劉公之墓”,系清末凈覺寺掌教劉德坤所立。碑旁有巨樹l株,茂柯掩護墓上。墓后有弧形大照壁1座……[詳細]
西北文化協會舊址
  中山北路262號大院內,原有建筑9幢50間,現有3幢民國時期的建筑,算是一處獨具特色的民國建筑群。其中3號樓為主樓,俗稱“飛機樓”,俯瞰下呈飛機外形。坐東朝西,中部兩層,正大門突出,門樓為水泥外墻俗稱“飛機頭”,正門后中間是一層建筑,俗稱為“機身”,兩側均是一層,水泥紅磚、米黃色外墻,俗稱為飛機“兩翼”。整幢大樓呈米黃色外墻,坡頂,紅色瓦面,西式風格,外形酷似一架飛機。據說,民國時期的此類建筑在國內僅見兩處,其中一處為西安。該樓建于1937年前,建筑面積2542.6平方米。該建筑原為國民黨西北民生實業公司駐南京辦事處及西北文化協會舊址,產權登記為西北軍政治委員會副主席張治中先生。后租于江南鐵路南京辦事處使用,解放后為南京鐵路分局和南京鐵路醫院使用。2號樓坐北朝南,樓高兩層,西式風格,磚混結構……[詳細]
南京吳敬梓故居
  南京吳敬梓故居 吳敬梓故居陳列館位于南京清溪河與秦淮交界處,毗鄰古桃葉渡,名為秦淮水亭。該館共占地800平方米,分南、北兩部分。南半部分為古桃葉渡遺址,因晉代大書法家王獻之曾在此迎接過愛妾桃葉而得名,千百年來,歷代文人雅士多在此吟詩賦詞、幽思懷古,留下許多優美詩句和生動民間傳說;北半部分為吳敬梓故居,陳列著各種版本的《儒林外史》著作,反映了吳敬梓一生中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片斷,成為研究吳學的又一陣地。 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號粒民,晚年又號文木老人、秦淮寓客,我國偉大的諷刺文學家。雍正十一年(1733),三十三歲的吳敬梓離開故鄉全椒,移家南京,寓居于秦淮水亭。隨著接觸面的廣泛,進一步拓寬了他的視野,他看到:“有心艷功名富貴而媚人下人者;有依仗功名富貴而驕人代傲人者;有假托無意功名……[詳細]
李瑞清墓
  李瑞清,字仲麟,又稱“梅庵”,別號清道人。是我國晚清著名書法家,又是字畫鑒賞家。辛亥革命后離開南京,隱姓埋名,遁居滬上,黃冠舒服,自號“清道人”。晚年在滬濱以賣字鬻畫為生。由于他在書法藝術的源流探討上,有不少獨特見解,因而聲名大噪,求其書畫者絡繹不絕,拜題學藝者接踵而至,連日本書法界名人也多渡海謀求他的書畫,他和當時我國另一位書法家曾熙(農髯)齊名,深得著名書法家吳昌碩的贊賞,已故書法家胡小石、國畫大師張大千均為其得意門生。他的代表作之一《松石牡丹靈芝圖》深為藝術界所推崇,也得到吳昌碩稱贊,并寫有《清道人畫松歌》,說他的畫是“手披作畫捻蒼然,氣象崛疆撐南山”,點出了李瑞清書畫藝術上獨樹一幟的特色。1920年8月初,李瑞清因中風逝世,享年54歲,其墓葬于南京南郊牛首山東麓今雪梅嶺東側。墓座北南……[詳細]
云臺山新四軍抗日烈士墓
  云臺山烈士陵園位于江寧區橫溪街道云臺山東南腳下的官塘山坡,占地面積10000多平方米,是江寧區最大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陵園內埋葬著87位(南京重要近現代建筑銘牌上寫65位)犧牲的新四軍抗日烈士。每年都有大批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中小學生前來此憑吊祭掃。紀念塔碑高16.5米、寬5.4米,塔身正面雕刻著“云臺山抗日烈士永垂不朽”貼金大字,塔前有寬敞的大理石平臺,平臺之下有烈士陵園三門大牌坊(寬15.8米、高8米)。陵園內建有陳列館。館內布局抗日鐵軍、挺進東南、江寧烽火、浩氣長存、深切緬懷等五個篇章,展示了江寧地區抗日戰爭時期可歌可泣的英勇人物和事跡。巍巍云臺山,位于橫山西北、江寧區西南,西北依江寧街道陸郎橋,東南為橫溪鎮,距南京主城36公里。云臺山東麓,巍然屹立著云臺山抗日烈土墓,該墓園占地……[詳細]
浦口石佛寺
  石佛寺位于南京市浦口區,現存一尊宋代石佛是國家一級文物。它既是歷史的見證,又是中國勞動人民藝術和智慧的結晶。浦口區在南北朝以后清朝以前,寺廟林立,其中尤以佛教寺廟為盛,石佛寺便是其中之一。古人云:“天下名山僧占多”,中國的名山大川,無一沒有寺院僧侶。南京浦口山陵起伏,峰巒層迭;雖未登入名山之列,但寺廟之多。不得不承認是與綠水環繞、景色宜人的定山、寶塔山、浦子山、平山、宣化山等有關。其中僅定山周圍就有定山寺、石佛寺等數十座廟宇。據《江浦埤乘》記載:“石佛寺,在治(縣城)東北十五里,宗建炎間建,明萬歷間鄉耆周棟捐修并建東岳殿、華嚴樓于寺左,又修筑寺前官路二十里,加茸石橋,募置雙岸圩香火田三十三畝,攝縣事郎文煥有碑記,寇(指太平軍)毀后復建數楹。”南宋建炎年間(公元1127----1130年),石……[詳細]
南京惜陰書院
  南京惜陰書院 南京惜陰書院為清末南京著名的八大書院之一。惜陰書院由兩江總督陶澍于清道光十八年(1858年)所建。這個書院有許多故事。光緒年間,兩江總督端方就在南京龍蟠里“惜陰書院”的舊址,建造了前后二幢古式藏書樓,成為我國最早的公共圖書館。里面有丁丙的“八千卷樓”藏書以及其他許多的珍貴版本。辛亥革命后,江南圖書館多次改名,但“八千卷樓”藏書基本完整。現在“八千卷樓”藏書遷往虎踞路,由南京圖書館古籍部特辟專庫保管。書院規模頗大,聘請當時名儒薛時雨為書院山長,挑選優秀學生人學,培育了不少人才。清末,端方等五大臣去歐洲考察,稱贊西歐的圖書館。后端方出任兩江總督,于1907年在這里創建中國最早的公共圖書館——江南圖書館(現為南京圖書館特藏部),委任翰林院編修繆荃孫為圖書館總辦。據史料記載,1912年……[詳細]
普陀路10號民國建筑(陳誠故居)
  位于普陀路10號。抗戰勝利后的1945年8月,陳誠由重慶回到南京。不久他就將夫人、子女遷來南京,住進普陀路10號。1948年6月,陳誠攜妻眷離寧后,由其弟陳正修居住。整個院落,占地面積2250平方米,院深宅大,竹木扶疏,濃蔭如蓋,清幽宜人。主體建筑為西式帶尖頂老虎窗的假三層樓房,磚混結構,青平瓦,黃外墻。木門窗,二樓設露天陽臺,樓內有會客室、書房、臥室、洗漱室等,室內還設壁爐供暖,設備齊全。院內還有西式平房三棟10間,汽車房一間。總建筑面積1251.9平方米。樓前大片草地,樹木四季長青,寧靜安謐。陳誠(1898-1965年),字辭修,號石叟,浙--田人。國民黨一級陸軍上將。20歲考入保定軍官學校第八期炮兵科,畢業后,分配在浙軍第二師見習。旋赴廣州,在粵軍任上尉連長,擔負孫中山大元帥府的警衛。……[詳細]
六合萬壽宮
  六合萬壽宮位于南京市六合區雄州街道荷花社區長江路116號-1,與六合文廟隔街相望。萬壽宮為清道光年間在元真觀二郎廟舊址上改建,咸豐八年(1858年)毀于戰火,光緒九年(1883年)為迎接慈禧五十壽辰重建。六合萬壽宮作為清末為慈禧太后壽辰所建生祠建筑,是研究清代萬壽宮形制的重要案例,對研究清代六合地區民間信仰的發展也有一定價值。萬壽宮是歇山重檐磚木結構古建筑,坐北朝南。為清道光元年(1829)知縣元茂琦用真觀二郎廟舊址改造,咸豐八年毀(1858),光緒九年(1883)重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萬壽宮為“人民教育館”使用。1952年改為“六合文化館”,1955年轉為六合一中使用。1996年10月,萬壽宮及其保護范圍1472m2劃歸六合文保所保護和使用。1992年被公布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20……[詳細]
胭脂河天生橋
  素有“江南三峽”之稱的胭脂河——天生橋位于寧高高速公路西側,距南京48公里,祿口國際機場18公里,這里重崗疊嵐,草木茂盛,是南京郊縣新開辟的旅游勝地。目前,南京天生橋風景名勝區規劃為四個功能區,胭脂河——天生橋景觀游賞區、鳳凰井景區、休閑度假區、旅游服務區。胭脂河是朱元璋為溝通江浙漕運開鑿的一條著名的人-河。1393年,朱元璋派崇山侯李新到溧水“督視有司開鑿胭脂河”,李新組織蘇皖兩省數十萬民工,用鐵釬在巖石中鑿縫,將澆有桐油的麻絲嵌在縫中,點火焚燒,待石燒紅,潑上冷水,使巖石開裂,再將巖石撬開搬運,如此循環,耗時十年多,焚石鑿河十五華里,留下了具有歷史價值的胭脂河。天生橋聞名遐爾、國內堪稱一奇、舉世無雙的一座石橋,現已列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金陵新四十八景之一。據記載,在開胭脂河時“……[詳細]
永壽寺塔
  永壽寺塔是明朝萬歷年間修建的一座風水寶塔。永壽寺塔于明萬歷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二月開始建塔,萬歷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十二月落成。原名永昌,后敕永壽寺塔。清代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永壽寺內有僧眾近百人,成為溧水縣城內第一大剎。永壽寺塔是一座仿木樓閣式磚塔,平面呈八角形,共七層,高32.5米。塔座落在高約一米的白石須彌座上,塔座每邊長3.2米中有束腰。該塔從下向上逐層收小,造型非常優美。塔室平面呈四方形,各層之間相錯砌置。第一層東南西北四面辟門,另四面亦有裝飾性假門。每門兩側各有一對磚雕金剛,共十六塊。二層以上每層亦設有四面,各層間門向變換設置。塔重點裝飾底層外壁及石座部分,而塔身其他各層缺少美化,是南京附近明塔的特征,石雕中的蓮花柱、云子等紋樣,開了清式紋樣先河,對研究古代建……[詳細]
定林寺塔
  定林寺塔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方山西北麓。又叫方山斜塔,位于南京市江寧區方山西北麓的定林寺塔,被人稱為方山斜塔。該塔始建于南宋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塔高約14.50米,為七級八面仿木結構樓閣式磚塔。底層和二層內部為方形,三層以上則為圓筒形。在第五層設木架以承剎桿。底層僅南面開門,中央有石雕須彌座,東、西、北三面有佛龕。其他各層均四面開門。塔身用磚砌成仿木結構的柱枋、斗拱。因年久失修,腰檐、塔頂及塔剎已毀,塔身向北傾斜7.59度,經過糾偏后保留斜度為5.3度,超過聞名于世的意大利比薩斜塔,至今仍堪稱“世界第一斜塔”。在南朝劉宋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有一名外國高僧(克什米爾人)在鐘山建上定林寺,之后上定林寺毀于戰火。到了南宋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另外一名高僧來到今天的江寧區方山之……[詳細]
國民政府交通部舊址
  原國民政府交通部舊址,座落于南京市中山北路303號、305號,東面為南京市主干道中山北路,南面是察哈爾路,西面和北面為虎踞北路。國民政府交通部于1927年(民國16年)5月成立,隸屬于國民政府,暫設于慈悲社。實行五院制后,交通部隸屬于行政院。其職權為規劃、建設、管理和經營全國國有鐵路、公路、電信、郵政、航空以及民營交通事業。1928年,由上海協隆洋行(A.J.Yaron,Architects)的俄國建筑師耶朗設計了新樓,1930年開工,但是由于1931年洪水和1932年一二八事變的影響,建造工程受阻。1932年,朱家驊接任交通部長,為改善辦公條件,在中山北路以建筑郵電部大廈的名義,興建交通部大樓。大樓面朝東北,建筑平面為“日”字形,主樓與兩翼附樓之間各設計了一個天井。鋼筋混凝土結構,樓高三層……[詳細]
曾國葆祠堂
  曾靜毅故居位于秦淮區荷花塘12號,時代為清。曾國葆祠堂位于原荷花塘小學內,是供奉曾國藩的五弟曾國葆的祠堂。曾國葆,字干,封靜毅公,所以又稱曾靜毅公祠。曾國藩兄弟五人依次為曾國藩、曾國荃、曾國蕐、曾國潢、曾國葆,曾國葆曾經在曾國藩攻打太平軍的湘軍中任職效力,其后人在城南置業,建造房舍祠堂,此處院落就是曾國葆的兒子曾廣泰為自己和家人所建。曾廣泰,又名曾弼師,為當時的房屋主人,曾國葆的不少后人現在依然居住在南京。此處原有建筑四進,前兩進已經在解放后建學校時拆除,現留下的第三進為大廳式建筑,大廳和左右廂房闊28米,坐北朝南,硬山頂,整體呈凹字形,為曾國葆祭祀祖先的地方,過去里面擺放祖先牌位。大廳左右為東西廂房,廂房的二層樓上可直通后面的住房。大廳一進、三開間19.2米,磚木結構。房屋七檁進深9米,抬……[詳細]
梁新渝寬侯蕭暎墓石刻
  梁新渝寬侯蕭暎墓,在南京東北郊甘家巷北董家邊,距蕭秀墓約1公里。蕭暎,字文明,梁武帝蕭衍之侄,始興王蕭憺之子。普通二年(521)封廣信侯,改封新渝縣侯,大同十年(544)冬死于廣州刺史任上。謚曰“寬”。蕭暎墓前現存石柱一,石柱的部分柱身及柱礎埋在土中。地上部分柱身高2.1米,柱圍1.82米。柱額南向偏東20度,柱額文字因剝蝕過甚,文字部分可識,為“梁故侍中仁威將軍新渝寬侯□□之神道”,柱身刻瓜棱紋二十四道,西側殘缺嚴重,圓蓋及頂上小石獸均無存。從字行的排列來看,此柱當為西柱。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調整公布梁新渝寬侯蕭暎墓石刻南朝(544年)南京棲霞山西董家邊1988年作為“南京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中央飯店
  中央飯店坐落在中山東路237號,現仍名中央飯店。中央飯店原設計為七層大樓,因其位于國府路(今長江路)的正南方,有關當局認為這么高的建筑會對國民政府的安全構成威脅,于是只批準建造三層。中央飯店坐北朝南,為西式混合結構的建筑。建于20年代末,占地面積5650平方米,建筑面積10057平方米,設備應有盡有。除了可供住宿外,還設有中西菜社、彈子房、理發館等,以西餐著名,它是三四十年代首都南京最負盛名的飯店之一。1930年1月,中央飯店正式開業。同年11月,張學良應蔣介石之邀來南京,受到高規格的接待。張學良被安排下榻在財政部長孔祥熙的鐵湯池官邸,其隨行人員則被安排在中央飯店。1937年8月上旬,蔣介石邀請中共和紅軍代表到南京參加國防會議,周恩來先期來到南京。朱德、葉劍英與云南省軍政負責人龍云于9日乘坐……[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国语自产精品 | 日本中出中文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乱码高清视频 | 亚洲精品首页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初高中女 | 久久综合亚洲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