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南京市旅游

南京市文物古跡介紹

谷里街道民國軍事設施
  谷里街道民國軍事設施,分布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谷里街道周村、祖堂、箭塘三個社區。 民國21(1932)年12月,軍事委員會參謀部-成立城塞組,在德籍軍事顧問的參與下,統籌修筑江海防要塞和國防工事。民國25(1936)年2月,由張治中將軍負責,國防工事建設全面鋪開,在京滬間主要防御方向上構筑了吳福線和錫澄線兩道國防工事線,組成南京外衛線防御陣地。南京附近的防御丁事,由吳和宣主持的參謀部-城塞組負責修筑。以江寧縣為主的南京東南正面陣地和南京長江渡河點暨城廂警衛工事及各地下室工事均于同年構筑完成,為南京內衛線防御陣地。 谷里街道民國軍事設施是民國25(1936)構筑的內衛線防御陣地的組成部分,這組位于南京城東南的軍事設施現存碉堡有5座,其主體均為鋼筋水泥結構,單體占地面積約8—13平方米。雖歷經7……[詳細]
傅抱石紀念館(漢口西路傅抱石舊居)
  傅抱石紀念館傅抱石先生早年因國畫大師徐悲鴻的引薦,留學日本,進人東京帝國美術學校學習,1937年歸國后在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他一生孜孜不倦探索中國傳統繪畫理論,俯瞰六朝,學習石濤、米芾、揚州八怪等名師畫技,創造出獨樹一幟的“抱石皴”山水技法,寥寥數筆,即可取得群巒競秀、氣象森蔚之效果,尤其是畫瀑布、雨景,更是技高一籌,有“傅氏風雨下鐘山”之美稱。傅抱石故居主樓為依山而建的兩層西式別墅,聳立于青松翠竹之間,環境幽雅,庭院中有傅抱石先生漢白玉半身雕像,主樓內已辟為陳列室,主要陳列傅先生各個時期的照片、理論著作、畫集、印譜、部分畫稿。同時陳列傅先生生前畫室(復原),室內的畫案、青銅筆架、博古架等,壁上懸掛郭沫若和齊燕銘的匾額“南石齋”,以及傅先生沒有畫完的大幅山水畫。傅抱石紀念館現任館長為傅二……[詳細]
淳化街道民國軍事設施
  淳化街道民國軍事設施,位于南京市江寧區淳化街道青龍社區大城村東,淳化社區東山頭村(2座),青山社區上埝村、淳化社區迎湖花園小區東北。 淳化街道民國軍事設施由5座碉堡組成。民國21年12月,軍事委員會參謀部-成立城塞組,在德籍軍事顧問的參與下,統籌修筑江海防要塞和國防工事。民國25年(1936)2月,由張治中將軍負責,在京滬間主要防御方向上構筑了吳福線和錫澄線兩道國防工事線,組成南京外衛線防御陣地。南京附近的防御丁事,由吳和宣主持的參謀部-城塞組負責修筑。以江寧縣為主的南京東南正面陣地和南京長江渡河點暨城廂警衛工事及各地下室工事均于同年構筑完成,為南京內衛線防御陣地。淳化街道民國軍事設施是民國25(1936)年2月構筑的內衛線防御陣地的組成部分,共有碉堡5座,其主體均為鋼筋水泥結構,單體面積約……[詳細]
童寯住宅
  童寯故居位于秦淮區文昌巷52號。東依五老村,南連紅花地,西靠太平路,北接大行宮。雖在鬧市,別有洞天。童寯故居是其本人于1947年自行設計建造的。故居宅院共占地414平方米,北院墻中部設鐵制雙開大門,坐南朝北,臨街面市。三米左右高的水泥素粉院墻,不加修飾,勻稱簡樸。院門右側墻上,砌有“童寯住宅”銘文石碑一方。院內水泥地坪,掃灑潔凈,纖塵不染。院之中央,植有一株火焰松,老樹新枝,青翠欲滴。東院墻根,一排約二米高的朱蘭樹,蓊郁芬芳,生機無限,英國別墅風格的故居主體,位于院內西南部,建筑面積133平方米。磚木結構,局部兩層,屋外樓道。大面積紅色平瓦斜屋頂,紅磚清水外墻,毛石墻基座,整個建筑典雅簡潔,經濟實用。現為童寯家屬及后人居住。1992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將童寯故居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江蘇省省級文……[詳細]
鄧廷禎墓
  鄧廷禎墓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調整公布鄧廷禎墓清代南京麒麟門外靈山位于南京城東仙鶴門外靈山下鄧家山。鄧廷楨,是中英鴉片戰爭中力主禁煙抗英的民族英雄,與林則徐齊名。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卒于西安任所,歸葬靈山。墓西南向,背倚靈山。墓前原有鄧廷楨夫婦兩塊墓碑,一刻“皇清誥封榮祿大夫振威將軍顯考解筠府君之墓”,一刻“皇清誥封一品夫人顯妣張夫人之墓”,皆篆體陰刻,下款均刻“男爾晉咸巽敬立”、“道光貳拾陸年”。兩碑于1958年興修水庫時湮沒。現墓碑由南京市文管會于1962年10月重立,碑座高0.28米、寬0.95米;碑身高1.34米、寬0.6米、厚0.19米,正面刻“清兩廣閩浙陜甘總督鄧廷楨之墓”,背面刻“重立碑記”,記述鄧廷楨的簡歷和功績以及原碑“被埋在大蒲塘水壩內,故……[詳細]
羅廊巷太平天國建筑及壁畫
  羅廊巷太平天國建筑及壁畫在南京羅廊巷17號,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該建筑在太平天國東王府遺址范圍內,原有平房三進,現存第二進面闊三間,大梁和月梁上都有刻花,南西北三面墻壁上有繪畫。羅廊巷太平天國壁畫于1955年10月被發現,南京市建鄴區侯家橋派出所一名戶籍員調查戶口時注意到羅廊巷17號正廳右側的墻壁上石灰剝落之處隱約有朱紅斑點,因為他和居民們都參觀過相距很近的堂子街壁畫,他們就聯想到此處是否也有被涂蓋的太平天國壁畫呢?大家很興奮地把表層石灰剝去一小塊,露出了有葉狀的圖案,一共發現了9幅壁畫,長寬均在二米以上,題材內容為花卉鳥獸,畫面自然損毀嚴重,藝術水平較高,雅俗共賞。其中可辨的《三狗打斗圖》、《松鶴圖》及《柳樹雙禽圖》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對太平天國的研究價值。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三批19……[詳細]
南朝石刻
  南朝石刻棲霞境內的南朝陵墓石刻是全國區縣級南朝陵墓石刻保存最多的一地。這些石刻的留存為研究當時的喪葬制度,文化藝術的發展提供了重要資料。區境南朝陵墓石刻,大都雕刻精美、形象生動,是中外聞名的珍貴藝術品,其中蕭景墓神道東辟邪石刻造型最為優美,其造型被市政府市徽圖案采用,其神道柱是南朝陵墓神道柱中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尊。蕭秀墓神道石刻三種八件為王侯墓前石刻保存最多的,而蕭忄詹墓神碑道文尚有一千四百余字可識,是南京地區南朝墓文字保存最多的一通墓碑,無論在史論或書法方面均占重要地位。棲霞六朝墓志的出土除其有反映我國文字書法的發展演變外,還補充了文獻史料中具體地理位置和地望關系,可知蕭融夫婦墓、明曇忄喜墓所在地的張家庫附近,南朝時是臨沂縣僑縣所屬,蕭敷夫婦墓墓志的出土,解開了過去一直存在的長干里黃鵠山之迷……[詳細]
淳化云居寺
  淳化云居寺,位于南京市江寧區淳化街道青山社區南京華寧閥門廠院內。據《金陵梵剎志》卷九記載,高橋門外云居寺,屬小剎,西距明都城正陽門四十里,西南距所領翼善寺三十里。云居寺舊在鐘山之麓。關于此寺移建年代,《金陵待征錄》認為系“明時移舊額建于淳化鎮北”,但具體年代無考。據明人周暉《金陵瑣事》記載,“云居寺古松”曾被盛時泰列為金陵南郊十景之一。又據清《金陵詩徽錄》載:云居寺為明所建,屬靈谷寺所領四小寺之一。1904年重新修造過的云居寺現存大殿一座,后殿一座以及大殿東側僧房五間。大殿面闊17.9米,進深15.9米,后殿面闊18.3米,進深9米。大殿屋脊尚存藏傳佛教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這座大殿與后殿之間進深47米,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大殿有單軒,梁柱上有精美木雕。現存建筑雖為晚清……[詳細]
南京拉貝故居
  南京拉貝故居南京拉貝故居是南京國際安全區主席約翰·拉貝(JohnH.D.Rabe)的故居。是為記念在“-”中救濟大量中國難民的德國人約翰·拉貝,其故居修繕后將于明年8月正式向公眾開放。南京拉貝故居位于南京大學鼓樓校區內,是3層樓房構成的院落。據了解,2003年9月,時任德國總統的約翰內斯·勞在訪問南京大學時得知拉貝的事跡,回國后親自推動和促成拉貝故居修繕、改建計劃。1931年~1938年,拉貝(1882~1950)曾任德國西門子公司駐南京辦事處經理。在-期間,他和其他國際友人在南京設立國際安全區,籌建25個難民收容所,救濟20多萬中國難民。當時,拉貝的住宅就是難民收容所,救濟了600多名難民。拉貝故居現在已被重新修憩恢復了原來樣貌,在車水馬龍的廣州路口,門牌號上寫著小粉橋1號,拉貝故居已被列……[詳細]
下關浦口鐵路輪渡橋
  南京火車輪渡始建于1930年12月1日,至1933年9月全部建成;同年10月22日正式通航。1930年10月9日,國民政府鐵道部成立“下關浦口鐵路輪渡設計專門委員會”。該委員會對比多種設計方案后,確定采用鐵道簡任技正兼設計科長鄭華所提的“活動引橋”輪渡方案。當年11月,成立“首都鐵路輪渡工程處”,鄭華兼任處長。英國多門浪公司中標承造兩岸活動引橋,英國馬爾康洋行中標承造火車輪渡和1艘挖泥船。“活動引橋”是根據歷年長江兩岸水位漲落差記錄14.872米設計的,輪渡橋為鋼架結構,橋墩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兩岸引橋用活動式,隨水位高低升降調節,其坡度最大為2.6%,南北兩岸各設1座引橋,南岸位于下關煤炭港,北岸位于浦口津浦10號碼頭下游300米處,每座引橋各由四孔穿式橋梁組成,全橋共長187.13米,除臨……[詳細]
原國民政府舊址
  原國民政府舊址位于江蘇省南京市,包括:原國民政府行政院、外交部、交通部、主席官邸、中央黨史史料陳列館、中央監察委員會、臨時政府參議院、最高議院、最高法院等舊址,是近代建筑的精華。位于南京市中山北路的原國民政府外交部,由當時著名的華蓋建筑事務所設計,采用鋼混結構的現代平屋頂,外部以中國傳統建筑裝飾,是中國近代建筑史上較早探索“新民族形式”的建筑實例。位于中山東路的-中央黨史史料陳列館,由建筑大師楊廷寶設計,采用傳統的重檐歇山大屋頂,繪以瀝粉彩畫,整座建筑富麗堂皇。作為歷史見證的“原國民政府舊址”,記載了中國近代史上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位于湖南路的臨時政府參議院,原為清朝江蘇省咨議局,辛亥革命時期,宣布起義的十多個省的代表聚集于此,商討組織臨時中央政府,推選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并宣布改國號為中華……[詳細]
瑯琊路9號民國建筑(周至柔故居)
  位于瑯琊路9號,整個宅院占地面積1525.6平方米。西式鐵制大門,坐西朝東。公館主樓建于宅院西北部,為尖屋頂別墅式三層洋樓,磚混結構,鋼門鋼窗,黑色平瓦屋面,米黃色灰粉外墻,淡雅和諧,宛如畫境。院內松杉棕竹,梅蘭菊桂,花樹繁茂,生氣盎然。院內還建有附屬建筑六幢25間,總建筑面積698.2平方米。周至柔(1899-1986年),名百福,字至柔,浙江臨海人。1919年,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八期步兵科,1922年畢業,到浙江陸軍第二師見習。1924年任黃埔軍校上尉教官,參加了東征和北伐。1927年后,歷任團長、師參謀長、師長、第十八軍副軍長。1933年,為建航空學校出訪歐美,考察各國航空事業。回國參與組建航校,1934年后,任國民黨中央航空學校校長、航空委員會主任、空軍作戰前敵總指揮部總指揮、中……[詳細]
北京西路27號民國建筑(埃及駐中華民國大使館)
  北京西路27號埃及駐中華民國大使館建于1912-1937年前,原為黃子廉化名其妻陶筱眉購地1200平方米,并在此建有磚木結構的西式洋樓1幢,平房數間,建筑面積406.46平方米,1947年5月埃及大使館租用,租期3年至1950年5月止。因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房主不知去向,合同期滿后于1950年12月市房管局對該房實行代管。目前,該處現有主樓1幢,平房2幢,其主樓依坡而建,坐北朝南,假三層,米黃色外墻,人字頂,青瓦,1樓東南側為半圓形平房連接主樓,上為半圓形露天平臺,二樓東側、南側、三樓東側均為露天陽臺,一樓四周均設大門,西側2間平房也與主樓相連,院內原有防空洞1座,因塌陷而在不久前改為走道。整幢建筑風格造型優美,為典型的西方現代風格。房主黃子廉,上海偽國防醫院牙科醫生,南京解放后去向不……[詳細]
程橋大墩子古文化遺址
  南京大墩子古文化遺址為典型臺形遺址,高15米,面積8000平方米。是六合縣程橋鎮東北2.5公里羊山村一商周古文化遺址。距六合縣城9公里。1984年8月,南京博物館、六合文委會及南大地質系聯合對大墩子進行過調查,并采集了大量石器、陶片和貝殼等文物,經驗證為商周時代遺址,是滁河水系重要的古文化遺址。1992年10月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南京市博物館在大墩子布5x5米考古探子8個,面積200平方米,對大墩子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試掘工作。出土了大量的玉、琮、石錛石斧、石鑿、石鏃等石器,漁網墜、罐等陶器;針、錐、鏃等量器;龜板、骨雕、鳥型圖騰等珍貴文物和各類陶片約1500余個。1992年12月24日,國家文物局專家小組張忠培一行專程來大墩子遺址進行了視察和指導,并認為大墩子遺址是長江中下游地區一重要的古文化……[詳細]
上國安寺
  上國安寺位于南京市江寧區陶吳鎮.始建于唐初,1983年被江寧區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l0月開始復建。上國安寺歷史悠久,唐初牛頭禪宗開山祖師僧法融曾在此駐錫,到明末清初最為興盛。據載,清代上國安寺有僧房百余間,廟產田地20余畝。后幾經戰亂,古剎盡毀,僅存古井一口,銀杏一株。2002年,為了方便周邊廣大信眾寄托信仰,從事宗教活動,經市政府同意,報江寧區人民政府批準,上國安寺復建工作正式啟動。現任住持由南京市佛教協會副會長、毗盧寺方丈傳義法師兼任。上國安寺毗鄰牛首山、祖堂山,交通便利,環境優美。其旁有湖名甘泉,湖光山色,鳥語花香,山形脈脈,松柏聳立,佳山秀水與玉宇梵阿的完美結合,襯托出古剎的源遠流長。交通指南景區地址: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陶吳鎮紅星大道乘車線路:江寧乘陶云線公交在紅……[詳細]
珞珈路5號民國建筑(湯恩伯故居)
  在珞珈路5號,原主人是林宛義。1946年7月湯恩伯以其妻王竟白之名,從姓林的手中購得。小院占地748平方米,主樓為一西式三層磚混結構的樓房,有客廳、書房、臥室等房間12間。小樓外觀是紅瓦紅色拉毛水泥墻面,院內綠樹成陰,曲徑通幽。現為南京軍區使用。湯恩伯(1899-1954),原名克勤,浙江武義人。歷任師長、軍長、集團軍總司令、陸軍總司令部副總司令兼南京警備司令、京滬杭警備司令等職。湯恩伯寫有一手極好的鋼筆字,又常向蔣介石呈送手本,獻策取媚。他的手本頗受蔣的青睞,戴笠曾說:“老頭子(指蔣介石)面前以湯恩伯的手本最為吃香,他一揮而就,鋼筆草字,寫了即交,我寫的就非墨筆工楷不可。”1949年4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國民黨長江防線一潰千里,當時任江防總司令的湯恩伯只得下令全面撤退,放棄南京……[詳細]
吳大帝孫權蔣陵
  南京孫權墓南京孫權墓是三國時吳大帝孫權的葬地,亦是南京地區最早的六朝陵墓。孫權墓史稱蔣陵,又名吳王墳,在南京市鐘山南麓,古稱孫陵崗,位于明孝陵正南300米。在南京民間還流傳說,明太祖建造孝陵時,下令遷移這一帶墓冢,寺廟時曾說:“孫權也是一條好漢,就讓他給我守門吧”。故此在建明孝陵時孫權墓沒有被破壞,而明孝陵的神道只好繞過孫陵崗,這就是明孝陵的神道為什么不是筆直的原因。現僅存一小型墓冢,不見碑表。如今的孫權墓遺址在明孝陵的梅花崗內。僅存一個石碑,一座石橋,一個注釋牌,一座石像。明初朱元璋建孝陵時,主持建陵工程的中軍都督府金事李新,曾向朱元璋建議把孫權墓移開,朱元璋說:“孫權也是一條好漢,留著給我看門吧!”這樣在建孝陵時,僅將孫權陵前的石麒麟遷往別處,孫陵仍在原地完整地保存了下來。為紀念孫權葬于……[詳細]
兩浦鐵路工人“二七”大罷工指揮所舊址
  兩浦鐵路工人“二七”大罷工指揮所舊址位于江蘇省南京市。舊址始建于民國初年,原為“中華工會”會址。中華工會是中國早期工人運動領袖王荷波組織的浦鎮機廠工人團體,1921年3月成立。1922年秋,中共南京市第一個黨小組——浦口黨小組在這里成立。1923年2月,王荷波在這里召開兩浦地區的黨員、工會骨干緊急會議,介紹了反動軍警破壞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的暴行及京漢鐵路總-的情況。會議決定為聲援京漢鐵路的大-,從2月8日起兩浦鐵路工人舉行大-,通過津浦鐵路局提出加薪等條件,并在此設大-指揮所。1923年2月9日為聲援京漢鐵路工人二七大罷工的斗爭,黨小組領導浦廠工人進行了臥軌斗爭,并取得部分勝利。舊址是一個當時新辦的浴室,工會包租下來。中間仍為浴室,外面兩間作辦公室。舊址坐東朝西,江南民居造型,磚木結構,……[詳細]
窯崗村琉璃窯窯址
  2008年3月~10月,南京市博物館在雨花臺窯崗村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一處明代琉璃窯遺址,這是文獻中聚寶山琉璃窯址的一部分,專為明故宮、大報恩寺、帝王陵寢等皇家建筑燒造各類琉璃建筑構件。其實,雨花臺區窯崗村即因明代窯址而得名,構成南京老地名并沿用至今。考古發掘結束后,南京市博物館將其中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一座琉璃窯(10號窯)整體搬遷至南京市博物館進行保護、展出。這座琉璃窯平面呈不規則的馬蹄形,其南北總長12.36米,最寬處3.98米,最深處距地表2.8米,由窯門、火塘、窯室、煙囪四部分構成。窯門外有磚砌的擋火墻。窯床上分布著若干吸火孔,用來控制火焰,使上升到窯頂的火焰不單純倒向窯室后部,讓火焰覆蓋所有的燒成物。使坯件受熱更加均勻,大大提高了琉璃燒造的成功率。2002年10月22日,窯崗村琉璃……[詳細]
260、定山寺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定山寺
  定山寺[浦口區珍珠泉風景區大頂山下·南朝梁·市文物保護單位]梁天監二年(503),梁武帝為高僧法定建精舍,敕名“定山寺”。據《江浦埤乘》記載:“定山寺,……四周山繞,南辟如門,與雉堞樓櫓掩映相望,禪宗始祖達摩北上少林時曾在此駐錫”。寺后山崖名“達摩巖”,曾有“面壁處”“宴座石”,石上達摩的趺痕、掌痕清晰,此外還曾有“定山石”摩崖石刻。傳說達摩思念家鄉西域泉水,以杖卓地得至今仍汩汩流淌的卓錫泉。定山寺于1954年倒塌,“達摩巖”、“定山石”也毀于采石生產。遺址上現尚存達摩碑,圓首、方座后配,達摩絡腮圓眼拱手立于渡江蘆葦上,碑文為“明弘治四年定山釋子八十翁立”。此外還遺存石塔、石鍋、柱礎、“卓錫泉”殘碑等寺院遺物。定山寺復建工程已經省、市宗教部門和市文物部門批準。1983年被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欧美日本视频 | 午夜福利国产在线观看1 |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高清在线 | 综合国产在线中文字幕 | 婷婷网色偷偷男人的天堂 | 亚洲综合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