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南省 > 長沙市 > 長沙縣旅游

長沙縣文物古跡介紹

李維漢故居
  李維漢故居位于長沙市長沙縣高橋鎮維漢村。李維漢(1896-1984),原名厚儒,字和笙,又名羅邁,湖南長沙縣人。1916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第二部,1917暑期畢業,留校任初級部主任。在第一師范期間,同毛澤東、蔡和森等相識,1918年4月與毛澤東、蔡和森等一道在長沙組織新民學會。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在蔡和森的影響下,接受并信仰馬克思主義。1922年,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成立,李維漢負責組織工作。同年,受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的委托,回國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2年底,由毛澤東、蔡和森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從1923年4月至1927年4月,擔任中共湘區委員會(后改稱中共湖南區委員會)書記。在此期間,并被選為中共四屆、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1927年大革命失敗之后,根據……[詳細]
紫竹山開元寺
  紫竹山佛寺坐落在玉皇山西坡腹地,她被倚玉皇山主峰,面向高橋新鎮,兩廂層戀拱護,呈“左青龍右白虎”環抱之勢,其地形地貌頗似一只潛于崖下的水獺。據前輩老人說,這里本叫“獺鼻頭”,是當地鄭姓大戶的祖墳地。鄭家有三個兒子,均在外省為官,某年某月,三兄弟不約而同地回家省親,都不約而同地敘說自己做了一個相同的夢,夢見一白衣老婦人說這塊墳地是她的屋場地。三兄弟見面后猛然醒悟,那白衣婦人不久是觀音菩薩么?于是,鄭家的祖墳就理所當然地遷走了。明末清初年間就在這獺鼻頭上建起了“紫竹山佛寺”,距今已有360余年歷史。……[詳細]
影珠山抗戰遺址文化公園
  影珠山抗戰遺址文化公園:影珠山抗戰遺址文化公園位于長沙縣福臨鎮,此次開放的為影珠山抗戰文化遺址公園一期工程,包括影珠山抗戰將士墓、五十八軍指揮部舊址及新10師指揮部舊址、腰子坡戰壕等遺址。在長沙會戰中,影珠山作為一道天然屏障、交通要塞,被視為兵家必爭之地,在這里發生的大小激戰多達幾十次。尤以第三次長沙會戰最為壯烈。……[詳細]
劉少奇天華調查駐地舊址
  劉少奇天華調查駐地舊址位于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年代為1961年。2021年1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劉少奇天華調查駐地舊址為第十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楊立三故居
  楊立三故居位于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年代為1900年。2021年1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楊立三故居為第十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棠坡清代民居遺址
  棠坡清代民居遺址位于長沙縣,年代為清咸豐四年(1854),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為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春華渡槽
  春華渡槽公布時代1976年保護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公布編號430121—0089公布地址長沙縣春華鎮高山村、武塘村、春華村類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公布機關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1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以渡槽槽基為起點,兩邊各至30米處。控制地帶:四向各至保護范圍外100米處。……[詳細]
北山書屋
  北山書屋位于長沙縣北山鄉北山村西,北距望城縣江家山一公里,東距北山鄉政府五公里,南距北山鄉金星村一點五公里。北山書屋在長沙縣頗為出名,系國民黨綏靖公署主任李默庵早年建造,始建于1928年,1936年擴建為園林式民居建筑,坐北朝南,磚木結構,主樓三層,為中西合璧式建筑,琉璃瓦雙坡頂。另有門樓,涼亭花園等。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000平方米。北山書屋系我縣唯一僅存的晚清及民國初期的建筑物,保護好該處建筑,對于研究晚清及民國初年的建筑,對于祖國統一都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詳細]
29、飄風塔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飄風塔
  飄風塔位于長沙縣開慧鄉飄峰村,開繆線從旁經過。飄峰塔距107國道6公里,距京珠高速輔道3公里。距楊開慧故居3.5公里。距繆伯英故居1.5公里。飄峰塔位于長沙縣開慧鄉雙華村飄峰山狹谷江側,故名飄峰塔。飄峰塔建于清光緒元年(一八七五),為花崗石結構,呈六角錐柱形體,高二十五米,分五級。塔基高1米,直徑3米。二至九級每級均高三米,第二級為“化紙爐”,爐門為半圓形,塑有人物故事,神態風采,栩栩如生。門上端刻有“玲同畫點”四字。第三級刊有捐資修塔人名碑記。第四級鐫刻塔名“飄峰塔”三字。第五級有“敬惜字紙”四字,六級有門,飾有蟲魚花草,門上方有橫匾,上寫有“筆陣凌云”四字,兩側有對聯“山問并秀,日月增輝”。所有字跡、書法蒼勁有力,雕刻精美細致,內有石雕佛像一尊,塔尖重兩百公斤。相傳為當地武舉繆某用肩頭扛……[詳細]
武塘紀念亭
  武塘紀念亭系全國農村合作化高潮時期,毛主席對全國報送的材料其中一篇《湖南長沙縣武塘農業合作社是怎樣從農占優勢轉變為貧農占優勢的》一文,寫下一篇長達1729字的批示,為紀念這一批示,特建武塘紀念亭,刻批示于漢白玉上,紀念亭于1969年動工,當時稱為“忠子工程”。1970年建成,現保存完好。1955年,在全國農村合作化高潮中,毛主席對全國報送的材料其中一篇《湖南長沙縣武塘農業合作社是怎樣從農占優勢轉變為貧農占優勢的》一文,寫下一篇長達1729字的批示。《樹立貧農和下中農的優勢》一文,匯編于《中國農村合作社高潮》一書。此篇是-中最長的一篇。1969年,湖南省革命委員會批準長沙市革委會請示報告,在位于武塘村境內,修建一座毛主席對武塘的光輝批示紀念亭。其設計方案由湖大土木系設計承建(與長沙桔子洲頭毛主……[詳細]
戴鳳翔墓
  戴鳳翔墓位于北山鎮新云村野雞塘屋后山頂,南北朝向,長、寬約3米,水泥紅磚構結,墓碑書“戴公鐘奇大人之墓”,前有高0.2米、寬0.5米、長0.6米青石板凹刻臥體墓志銘,墓后立高1.5米、寬1.7米青石板凹刻碑文。墓地占地約15平方米。左邊約10米處為墓主0-墓,墓體結構與墓主人近似。戴鳳翔(1881—1962),字鐘奇,號澄懷,漢族,長沙縣北山人,國民黨早期高級將領,軍事教育家。他少懷大志,能文善武,目睹清廷之愚昧腐敗,立志驅逐韃虜,恢復中華。19歲投軍南京兩江總督府,任勤務兵兼督府子弟陪讀,1902年考入江南將弁學堂,開始接觸西方軍事指揮理論。1904年畢業充新軍第9鎮馬標任排長,時晚清政府為培養現代軍事指揮人才,鼓勵在職軍官進新式軍校繼續學習。經湖南同鄉兩江總督魏光燾舉薦,同年入江南騎兵學……[詳細]
吳文炳墓
  吳文炳墓位于長沙縣,年代為中華民國十七年(1928),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為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王達明墓
  王達明墓位于長沙縣,年代為元大德十年(1305),類別為古墓葬。為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4、彭勱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彭勱墓
  彭勱墓位于開慧鎮報母村塔(原屬白沙鄉)的一小包上,四周為連綿山丘。墓坐北朝南,由土冢、土圍、墓碑組成。墓圍長5.2米,墓寬3.6米,占地10平方米。主碑為麻石,高1.2米、寬0.5米,上刻抗日名將宋希濂所題“抗日將領彭勱之墓”。耳碑高0.9米、寬0.44米,為青石墓志銘,左邊耳碑上刻“德高望重、光照后人”8個大字及立碑人、立碑時間,右邊耳碑載彭勱將軍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跡。墓后另立大型青石碑,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云南省騰沖縣委員會所撰《彭勱將軍碑記》。銘曰:橫暴倭寇,陷我騰越,人民涂炭,兩年四月。彭勱將軍,揮師騰北,戰略遠籌,交飛雨雪。聯合土司,軍民團結,敵后游擊,犁庭掃穴。馬面關前,伏尸灑血,迂回包圍,頑敵膽裂。攻克來鳳,寸土寸血,盟軍贊頌,哀鳴夷賊。戰功卓著,史料詳列,今昭公理,還我清白。……[詳細]
楊開慧陵園
  楊開慧陵園位于開慧鎮楊開慧故居右側300米的棉花坡。1930年11月,楊開慧家的佃戶、農會骨干繆佩秋等,到長沙策劃劫法場、解救開慧,無奈軍閥防守森嚴,無法施救。眼見開慧背部左右各中一槍,尚有氣息;又向心臟開槍,再砍頭。他們冒雪偷出烈士遺體,連夜運回板倉,葬于故居右側的棉花坡。毛澤東后寄30塊銀元,以他們3個兒子的名義立碑三通。1959年修建紀念亭、紀念塔于墓前。1967年4月建陵園。1969年楊母向振熙與開慧合穴,新建合葬墓。從山腳至墓區約150米,有3級梯形平臺,每級石階百余級。墓冢位于最上層正方形平臺之中,平臺邊長18米,石砌,混凝土結構,大理石貼面,墓長6.6米、寬5.8米、高0.4米。墓碑橫置斜放,長2.7米、寬2.3米,漢白玉石質。其下鐫刻毛澤東所撰“楊老夫人與開慧烈士同穴”題記。……[詳細]
鄭嘯滄墓
  鄭嘯滄墓位于長沙縣雙江鎮石井村影跡組老屋場后山中坡嘴上,是一座清代的石質抄手墓。據考證:該墓建造于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墓主人鄭嘯滄為清代著名畫家、書法家鄭板橋后人。墓方向南偏東50度,占地面積38平方米,下方原華表及誥封碑皆不存,僅剩墓冢、墓圍和三通石碑。抄手麻石質,圓形,徑長3.2米,末端用石灰砂磚壘砌。墓冢用水泥保護,做成覆碗狀。墓碑青石材質,碑帽為筆架形制,花崗巖質。主碑通高1.9米,寬0.52米,耳碑通高1.4米,寬0.42米。碑文為清代書法家黃觀虞(黃自元)手書正楷。主碑上 書-“鄭君嘯滄墓”,右耳碑略紀逝者生平,文曰:光緒丁酉冬公自營□□屬安化黃觀虞太守題碑工竣歸遂患左體偏枯巳亥仲春考終蓮花灣私宅春秋六十有二業大敬遵遺命擇三月廿五日未時安葬于斯。落款為:光緒巳亥暮春男業大……[詳細]
黃自元墓
  黃自元墓位于高橋鎮桐仁橋村橫沖組梅樹坡,坐東南向西北(北偏西50度)。傳說黃自元生前就選好眠穴。1916年壽終時,家人遵囑,真假三棺齊出殯,分別葬于長沙、瀏陽、湘陰三地。直到1971年,此地修水利時,棺木被掘出,揭蓋仍栩栩如生,方知真墓在此,改葬于20多米外。原墓規模較大,前有華表、香爐、案桌等,下有墓廬及田地。今墓由其后人重修,占地約10平方米,由墓碑、墓圍、香爐等構成。中心呈圓拱狀,直徑2.1米,外有圓形墓圍,直徑2.9米;后立三塊青石碑,中間一塊高1.22米、寬0.5米,書“黃公自元老大人墓”,側碑介紹其生卒年月及后裔立碑概況。黃自元(1873—1916),清末大書法家、實業家,字善長,號敬輿,長沙府安化縣龍塘鄉人,夫人鄭氏為長沙縣高橋人。黃自元出生于名門望族,不僅家有良田萬頃,更藏有……[詳細]
余肇康墓
  余肇康墓位于長沙縣青山鋪鎮天華村咸嘉沖組洋泥墳山腰處,系余肇康及其夫人左氏合葬墓。該墓建造于1930年,占地90平方米。墓葬坐北朝南,分別由墓冢、墓圍、墓碑、墓欄、前坪、香爐、拜臺、望柱等9部分組成。其中,墓冢、墓圍、墓欄等主體部分為鋼混結構,所用水泥系從德國進口的水泥。這是長沙地區目前發現的最早使用鋼筋水泥材質的近代高級官員墓。墓葬前坪為三合土鋪地。墓碑為漢白玉材質,共三通。主碑陰刻豎書楷體“清授榮祿大夫(封一品夫人)余公堯衢府君(母左太夫人)墓”,左側次碑陰刻豎書楷體“辰山戌向壬申冬十一月同穴合葬”,右側次碑陰刻豎書楷體“男襄(善)傳孫澤(浦、淞、澥)敬刊”字樣。整座墓葬造型古樸,莊重肅穆,在青山綠樹的掩映下使人增添懷古追思之情。余肇康(1854—1930),字堯衢,號敏齋,晚年號倦癡老……[詳細]
石常惜字塔
  北山鎮石常惜字塔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是湖南省今存刻字最多、保存完好的惜字塔之一,位于原石常鄉卷石村(今新中村)南桂塘,為須彌座、中空樓閣式全麻石結構,通高4.5米,底部直徑2米,寶葫蘆形塔頂。塔基至第二層為五邊六角形,邊寬0.67米。一、二層各有3個直徑24.5厘米的圓形門洞,上下層相錯,便于焚燒字紙。正南面第三層豎刻“惜字爐”楷體大字,上有橫刻篆體“惜字爐”,右刻“道光九年歲次吉立”,左刻“孟冬月黃公祠建”。第三層東、西兩側分別豎刻勸人奮進的楷體五言詩,其一為:鳥跡久留芳,文明法自良。因何而獨立,緣草不容彰。其二已難辨認。另兩面刻寶劍圖、鯉魚云龍圖,取魚躍龍門之意。此塔為黃公祠族人捐資修建,以福佑地方。其北側民居群內,公祠蹤跡依稀可辨,尚有偏房幾間,古樟一株。公祠背靠青山,前有山間……[詳細]
朱玉棠墓
  朱玉棠墓位于安沙鎮和平村棠坡,坐北朝南,呈半環形布局,占地約50平方米,由墓冢、墓圍、墓碑、香爐、石凳、拜坪等組成。墓冢、墓圍由三合土砌筑,墓圍正后方嵌立麻石碑三通,中碑豎刻“皇清誥授光祿大夫顯祖朱公玉棠大人之墓”,右側耳碑記載生卒年月,左側耳碑載立碑人,碑帽為屋脊形,是座極具長沙地方特色的墓葬。圓頂形墓冢上曾出現裂痕,地方盛傳“祖墳開裂是個好兆頭”。2005年和平村村民自發重修朱氏祖墓,墓下用花崗石新砌兩層24級階級,并建墓道石欄和雙層墓圍石欄,兩側欄板上飾有龍鳳等各種浮雕。朱玉棠(1783—1864),誥授光祿大夫,長沙縣安沙人。墓立壬山丙向兼子午吉度分金,為典型的一墓兩向葬法。朱玉棠育有二子,長子朱昌琳,次子為朱岳舲(即朱镕基曾祖父)。朱昌琳(1822—1912),字雨田,清末湖南巨商……[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州精品自在线拍视频播放 | 一道本国产不卡视频 | 五月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 欧亚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日韩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欭美日韩颜射在线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