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寧波市旅游

寧波市文物古跡介紹

潘火橋蔡氏宗祠
  潘火橋蔡氏宗祠位于鄞州區下應街道潘火橋村,據謝國旗在全國宗祠建筑研討會上發表的《蔡氏宗祠建筑及其文化理念》考證,始于萬歷十六年(1588)的單一男祠,至清同治庚午(1870)辟建女祠,始為男女祠合一,民國有維修。該祠坐西朝東,通面寬42.5米,通進深56.95米,占地面積約1984.2平方米。整幢建筑以男左、女右布局。男女祠中軸線分別:天井、旗桿、前廳、戲臺、二廂、穿堂、后殿,門樓、天井、前進、后殿。各進面闊都為五開間,明、次間抬梁式,梢間穿斗式,用材粗大(女略秀氣),裝飾考究。石雕、木雕和壁畫等較為精致。這種顯示男女平等的建筑理念,在封建社會里是十分罕見的,在鄞州區尚屬首次。富有寧波地方特色,具有一定的歷史、藝術和祠堂文化研究價值。2017年1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管家弄史氏民居
  管家弄史氏民居位于余姚市陽明街道陽明社區管家弄84號,翰林房與黃家墻門間。民居坐北朝南,由前后兩個院落組成。墻門開于南墻正中,石庫門框,檐頭瓦當、滴水錯落有致。前院由正廳及左右單披兩廂組成,正廳硬山頂平屋,東山墻后側置兩馬頭,五開間,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六柱八檁。梁架間瓜柱鷹咀細長,將橫梁包裹住,素面。廳內由長方形石板錯縫并列平鋪。次間格子窗拙古秀樸。兩單披廂屋相對而出,各兩開間。后院由后廳及單披兩廂組成,后廳四開間,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五柱七檁。形制簡于正廳。前后兩天井均為石板地面,前天井正中置甬道。該宅據當地村民講述為翰林房史家的書房,小巧別致,裝飾古樸,年代久遠,是武勝門歷史街區一帶明代民居建筑,具有一定的文物價值。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03、湖心寺舊址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湖心寺舊址
  湖心寺舊址位于寧波海曙區月湖花嶼、月湖橋邊,1999年9月,被公布為寧波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點,F稱月湖庵,為湖心寺留存之“余跡”,清同治十二年(1873)修葺,F存建筑硬山式梁架結構,黃墻黛瓦,總體保存良好。前殿地面嵌鋪四塊荷花浮雕青石板,當為古物。 湖心寺,舊號水陸冥道院。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7),熙寧元年(1068)宋神宗賜名“壽圣院”。南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宋高宗賜額“湖心廣福寺”。元代寺毀。明洪武初(1368)重建,并在寺后建袁公祠,紀念1277年進士袁鏞領導抗元斗爭被俘就義。明永樂初寺又遭毀,宣德元年(1462)又建。嘉靖三十三年(1553)兵部尚書張時徹退隱后購湖心寺為書院,改建寶綸堂,以為藏誥勒之所。日本畫僧雪舟等將湖心寺標注在寧波府圖上,傳往東瀛……[詳細]
304、古洞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洞橋
  古洞橋位于海曙區橫街鎮莊家溪村莊家溪自然村莊家溪上,原名翠山寺橋,始建于宋,據《鄞縣通志》記載:“古洞橋,民國十二年,里人李聲雷募修?缜f家溪上流,北通江村嶺,南通翠山寺,光緒志作翠山寺橋!痹摌蚰媳毕驒M跨莊家溪,為一座單孔薄拱大跨度拱橋。該橋總長30米,拱跨達17.5米,拱高7米;橋基以江村嶺巖石為基,基上疊石為拱,牢固可靠;拱與橋面緊貼,薄而減負;橋頂寬3.5米,而橋堍寬達7米,兩側構成“八字型”步階作支撐;橋額位于拱券中部兩側,上鐫“古洞橋”橋名,上款“共和紀元十三年古歷甲子歲立”、落款“雷山汪崇干題”。 古洞橋歷史悠久,保存較好,因水庫建設,2007年遷入現址,是一處不可多得的古代橋梁建筑。2010年9月被公布為鄞州區第九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寧波市行政區劃調整時歸至海曙區![詳細]
逍路沿徐氏舊宅
  逍路沿徐氏舊宅位于浙江省慈溪市逍林鎮逍路沿村許家浦江東岸,為坐北朝南西洋式磚石結構院落建筑,由南北二院組成。北院主體為三開間三層主樓,前后設天井,西側帶埠頭;南院西部為二開間二層側樓,東部為一狹長天井,天井內設涼亭,掘水井,筑花壇。院落外墻呈折尺形布局,總占地340平方米。由主樓西側的臨河埠頭,向東穿過橫弄入北院門,門楣刻有“厚德載!彼膫大字,表達了徐氏積善行德的家風。此洋房建于20世紀20年代,是近代寧波幫代表人物之一、上海醫藥界巨子徐之萱先生為其母所建。洋房建筑融中西建筑元素于一體,是一處中西合璧式建筑精品,不但具有較高的科學藝術價值,更承載著徐之萱先生艱苦創業、德行兼備的遺德,體現了寧波幫慈溪商人注重孝道的傳統風尚。2011年1月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06、萬元塔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萬元塔
  萬元塔,位于奉化市江口街道郭范村兩個自然村的中間,1987年2月被奉化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萬元塔,因建于明代萬歷元年而命名,系六角七級磚石塔,高17.20米,基地稍隆起,臺基圓形,上有六角形基座。第一層直徑4米,高2.45米,全用條石砌成,腰檐也是石雕。其上六層都是磚砌,腰檐系磚砌菱角牙子疊澀,翹角呈象鼻形,石雕。除第一層外,其余各層均有壸門,樣式略有不同,剎頂已毀。第二層南面壸門上有“萬元塔”三字碑額,下款有“萬歷年間建 道光二十年重修”字樣;北面壸門有“光緒丙午竹洲募長春貲復修”小碑,塔磚上有“吳嘉豐造”刻字。1994年,市文物保護管理所對該塔進行重修。 該塔矗立在郭家與范家的小土墩上,周圍皆為稻田,綠野平疇,藍天白云,塔身矗立半空,別有一番氣概。……[詳細]
翁文灝故居(高橋鎮)
  翁文灝故居,位于寧波市海曙區高橋鎮岐陽石塘村,為一處優秀的近代建筑。翁文灝(1889-1971)又名存璋,字詠霓,號君達,是中國第一位地質博士、中國近代地理學創始人之一。對地質學造詣很深,著作豐富,在地質學各分支領域里創下許多個“第一”,在礦床學方面,他在我國首次提出“成礦系列”這一術語,開拓了新的找礦方向;在地震地質學方面,他是第一名研究中國地震地質的學者;在構造地質學方面,最早探討中國地貌發育史,提出燕山運動在中國存在理論;在山志學方面,正確概括了中國地勢和山脈成因;在地理學理方面,與丁文江等合編的《中華民國新地圖1934年》,是中國第一本根據實測資料、按等高線和分層設色繪制的現代地圖集。2005年5月該故居被公布為鄞州區級文物保護點,2016年寧波市行政區劃調整時歸至海曙區![詳細]
赤坎游仙寨遺址
  赤坎游仙寨遺址位于象山縣丹東街道赤坎村東部,設置于明永樂年間,駐官兵二百五十人,為爵溪所管轄。民國《象山縣志》載,游仙寨“城高一丈八尺,門一,有樓,四角置窩鋪。正統八年,倭寇由此登陸,乃筑城。嘉靖三十一年,倭賊攻寨,失守。百戶秦彪與弟豸舉兵來援,俱遇害。暨賊退,統兵劉恩玉乃增筑城!敝燎宓拦饽旰鬂u廢。寨城依山面海,東北緊靠大爿山,西北距海一公里。寨城東南、西北面城墻各長約一百二十一米,西南、東北面。城墻各長約一百五十六米。西南面城墻中部辟一城門并建甕城,存殘跡。寨城內面積一萬八千余平方米(合二十七畝),縱橫有路,鵝卵石鋪成。兵營墻基殘存,排列整齊可認。北有一井,口徑0.78米,現填以碎石,深3.1米,干涸。是我縣僅存的較完整的明代抗倭兵寨遺址。1989年12月被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武勝門路蔡氏民居
  武勝門路蔡氏民居位于余姚市陽明社區武勝門路,坐北朝南,原格局依中軸線為臺門、主樓及兩廂樓,F存臺門及主樓,四周圍以高墻。以建筑風格判斷為清末民居建筑。臺門開于南墻正中,置兩扇板門,面板用竹條裝飾。臺門內側設披檐。門龍素面。臺門與主樓之間為天井,石板鋪地,中置甬道。甬道寬度較大。主樓為硬山頂樓房,七開間。明間抬梁,四柱落地,五架梁。次間、梢間及盡間為穿斗抬梁混合式,五柱七檁。明間前設廊。二層樓板伸出檐柱,外沿飾倚欄。明間為堂前,前設六扇花格門,后金柱之間設板門六扇。明間后檐又設石庫臺門。樓上前立面部分保留花格窗,后立面為石窗。老宅格局基本完整,主樓保存較好,體現了余姚清末民居建筑的典型特征,有重要的歷史和建筑價值。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10、大耐堂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耐堂
  位于寧波市慈城鎮三民路5號的大耐堂,以其高宋徽宗趙傳御筆『大耐堂』巨匾而得名。大耐堂三開間通面寬13.87米,進深11界,共五檁平身科,明間四攢,一斗六開,有雕花的駝峰,有替透雕花紋,云紋明快。柱礎有分鼓式和木質形兩種,墻面以蘆薈作芯,外抹谷殼拌泥,前廊為船蓬軒,柱頭施十字科,連樂廂房總建筑面積368平方米。從大耐堂的建筑年代來看,宋徽宗生母故居東翼樓,外觀層面相連。而其實唐宋梁柱不連,宋石礎又比唐代高起。1986年,同濟大學陳從周教授視察慈城古建筑時,曾對大耐堂等古建筑觀察認為是原明代之前之建筑。可見,大耐堂很可能為宋代建筑。1997年,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公布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及調整部分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公布慈城明清古建筑群8處之一的『大耐堂』為省級文保單位……[詳細]
安瀾會館
  安瀾會館安瀾會館由寧波南號船商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捐資興建,世稱“南號會館”,與北號慶安會館并立相對,也是同業航海之人聚會和祭祀媽祖的場所。安瀾會館整體建筑坐東朝西,依次為宮門、前戲臺、大殿、后戲臺和后殿,建筑面積達1700平方米。媽祖祭臺其建筑風格與慶安會館略同。山墻為觀音兜,高大肅穆。戲臺玲瓏精美,大殿氣勢宏偉,卷棚、雀善、欄額都有精致的朱金木雕圖案,顯得富麗堂皇。明、次三間棟梁飾有描金龍鳳,栩栩如生,極為珍貴。建筑裝飾中的磚雕、石雕刻工精湛,圖案華美。會館內建有前后兩戲臺,與慶安會館形成兩個會館、四個戲臺的獨特格局,為國內罕見。安瀾會館迄今已175年,2000年寧波市政府將之遷建于慶安會館南側,使兩會館珠連璧合,相得益彰。如今安瀾會館被開辟為媽祖文化陳列館。……[詳細]
梅花村會議遺址
  梅花村會議遺址在岔路白嶺根村,白嶺根位于寧?h城到前童、岔路、桑州的大路以南,村處貧路東1.2公里白溪東側沖積平地上,以其地處前山崗嶺腳。嶺上泥沙呈白側,故稱白嶺根。 梅花村會議遺址位于村南首,后園緊先靠六琴崗山腳,崗上植被密集,有整片的松林樹木,六琴崗后面群山相連,有利于隱蔽和撤退。舊址屋前后及全村種植了許多梅花 1947年春浙東臨時工作委員會在此召開臺屬工委擴大會議。因當時梅花盛開,故稱為“梅花村會議”。這次會議解決了如何開展游擊戰爭,開辟臺屬地區革命根據地等重要問題;是臺屬黨組織由隱蔽斗爭轉為武裝斗爭的轉折點。會后,成功地領導了南田暴-動。寧海的地方武裝和山洋革命根據地也相繼建立,積極配合了解放戰爭的勝利進行。1982年12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13、浣花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浣花橋
  浣花橋位于海曙區橫街鎮鳳林村。《桃源鄉志》載:“浣花橋,亦乎為流花橋,在萬安橋東,宋乾道六年(1170),監酒務范睢與鄉人同建,昔沿溪二岸桃花止此!,由此可見,該橋應始建于南宋時期。 該橋南北向橫跨在浣溪河上,為二墩三孔石梁平橋。該橋橋墩采用三塊薄石板直樹的獨特做法,橋墩石板西邊薄而成分水尖,以減輕上游洪水對橋墩的沖擊。橋全長16.16米,橋面闊2米。分別用2-3塊不規則的長條石鋪筑而成,橋面原無橋欄,現為保證行人安全,兩側新設白鐵管護欄。 該橋歷史悠久,見證了宋代以來鄞西重鎮的林村歷史,至今仍是當地村民生產生活必經通途,發揮著重要作用。2010年9月被公布為鄞州區第九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寧波市行政區劃調整時歸至海曙區。 資料提供:海曙區文管所……[詳細]
余姚陳氏故居
  陳氏故居為清代民居建筑,位于三七市鎮二六市村官橋自然村。陳氏故居的基本格局和風貌保持至今,規模較大,總占地面積2645平方米,建筑面積約3200平方米。坐北朝南,依中軸線由南往北依次為前樓、后樓、后罩屋,東西兩側各有廂樓,前后樓各五開間,后罩屋七開間,廂樓各三開間。此宅為包括蔣介石首席幕僚陳布雷在內的陳氏七兄弟(陳布雷、陳勉甫、陳叔諒、陳行叔、陳叔兌、陳叔時、陳叔同)及堂兄陳屺懷的出生處。陳氏兄弟以后大多都為政界要員或著名學者。陳布雷不但出生于此,并在此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以后又多次返鄉居住。陳氏故居作為一處重要的名人故居,對了解和研究陳布雷及其他陳氏兄弟人生軌跡有較高的歷史價值。陳氏故居已于2001年5月18日由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15、欞星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欞星橋
  欞星橋位于余姚市陽明街道龍泉山北麓青少年宮東南處,俗稱明星橋,始建于宋元豐元年(1078)建,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修。原址位于學弄東首學宮處。上個世紀80年代遷于此處。橋東西橫臥于旱地,系單孔石拱橋,全長16米,橋面寬3.7米,矢高2.1米。兩側各置十級石階。橋兩側設欄板、望柱,望柱抹角,末端欄板雕作抱鼓。橋面正中平臺,方形石板雙環相套,雕蓮花。橋拱券為鑲邊橫聯砌置法砌筑。兩堍條石橫聯錯縫壘砌。南北橋欄板正中刻橋額,北側扇形狀,刻“欞星橋”,西鐫“里人募捐重修”,東刻“民國六年丁巳”。南側浮雕橫匾,陰刻“¨水源流”。欞星橋體態輕盈、瑰麗,身線流暢、唯美,是江南水鄉一帶典型的古代石拱橋。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16、楊坊故居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楊坊故居
  楊坊故居位于海曙區云石街29號,建于清代。市級文保點。原為秦氏所居,宅主生平不詳。后售與甬籍旅滬商人楊坊。整宅由臺門、轎門、儀門、正房和左右廂房組成。主體建筑坐北朝南,臺門朝東,面闊三開間硬山式,山墻飾馬頭墻,明間為抬梁式,梁架上有雕刻,單步月梁下有雀替,前梁下有牛腿承檐枋,月梁的前端呈象鼻狀,墀角上飾磚雕,方形、花籃形柱礎雕刻精美。轎廳三開間,有牛腿承檐枋。梅雨石門框的儀門,門楣上飾磚雕“丹鳳朝陽”圖案,并建有雕刻斗拱。正房為三開間單檐硬山式高平屋,飾觀音兜,明間抬梁式,七脊檁,用材碩大。左右廂房為五間兩弄重檐硬山式樓房。山墻為脊五馬頭墻,前檐廊頂呈卷棚狀,單步月梁上的雕刻亦十分考究。全宅保存完整,不僅是一處富有特色、現存較少的優秀古建筑,亦是一處名人故居![詳細]
聚魁里石牌坊
  聚魁里牌坊位于海曙區石碶街道西楊村風棚廟前,明代建筑。是一座二柱一間單檐歇山頂全石結構。通高4米,面寬3.45米。正脊設吻獸,雙坡屋面筒瓦騎縫,檐前鑿瓦擋滴水,四角挑檐平緩,柱頭與橫枋間飾斗拱。枋雙面刻“聚魁里”三個正楷大字,陽面另有旁款“楊守陳,景泰元年浙江鄉試第一名”、“楊守阯,成化元年浙江鄉試第二名”、“□試第一名、第二名”。陰面上款“浙江按察使司僉事王平”,“寧波知府李行”、“鄞縣知縣韓普”,下款為“湖廣按察司副使楊茂元立,弘治五年九月吉日”。楊守陳、楊守阯,兄弟皆同,學行相埒。該牌坊乃楊守陳之子楊茂元為其父、叔而立。2005年4月5日,被公布為鄞州區第七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5月,寧波繞城高速公路在該地建設,牌坊由西楊村后門畈河塘沿遷移至該村的風棚廟前20米處,即今址。2016年寧波……[詳細]
318、觀宗寺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觀宗寺
  位于寧波市區寧靈橋路蓮香巷,坐西朝東與延慶寺相毗鄰。該寺原名十六觀堂,北宋元豐年間(l078~l085年),比丘介然修凈土之法,募緣結屋六十余間,中間建寶閣,環以十六室,因名,后幾經兵火,又幾度重修,并擴建了彌陀殿,大悲殿,水陸堂,藏經閣,禪堂及離堂,庫房,客堂等,同治七年(l660年)置大鐘,又添佛像多尊。民國元年(19l2年),天臺宗席閑住持寺院,擴充殿宇,重整規模,始正式命名為觀宗寺。寺屬佛教天臺宗,兼容禪、凈土教義,在日本等國頗有影響,在對外文化交流中曾起過一定的作用。至近代,觀宗寺與明州普陀,南京支那佛學院,武昌佛學院等分別成為中國天臺宗、凈土宗、密宗、法相宗等派的活動中心。始建于宋元豐年間,僧人介然于延慶寺東北隅募資筑屋60余間,中建寶殿,名延慶寺觀堂,為延慶寺子院。清乾隆,嘉慶……[詳細]
319、全祖望故居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全祖望故居
  全祖望故居,清代建筑,位于洞橋鎮沙港村全家。故居座西朝東,為一排五間樓房。整個建筑通面寬19.70米,進深10.60米,中間客廳,面寬4.90米。兩邊住房均寬3.40米,屋頂硬山造,南面檐口,發戧翹角。故居西側原有朝南三開間全氏祖堂一進,今堂已圯,留有堂匾“齒德堂”一塊,據當地老人反映:該故居乃謝山公舊宅。全祖望(1705-1755)字紹衣,號謝山,鄞州區人。清代著名史學家,乾隆元年進士,一生伉直,很有節氣。在學術上推崇黃宗羲,著作有三十多種,四百余篇,主要作品收入在《鮚鱭亭集》,此外還續修《宋元學案》,校注《水經注》、《困學紀聞》,續選《甬上耆舊詩》等,均為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2007年被公布為鄞州區第八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寧波市行政區劃調整時歸至海曙區。……[詳細]
320、舜江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舜江樓
  通濟橋往北沿石階而下,迎面便是一座高聳的城樓,這就是舜江樓,俗稱鼓樓。舜江樓建筑于5米高的城墻之上,這段城墻是目前余姚僅存的一段古城墻,彌足珍貴,樓與城墻連為一體,更加突出了余姚古樸的歷史風貌。舜江樓初建于元至元元年(1335),以舜江命名,樓上設置刻漏用以計時。明清兩代,多次毀而又建,清光緒十一年,重建后更鑄大銅鐘,兼作報時和火災報警之用。舜江樓作為城樓扼守姚城地理地勢要沖,是古代余姚城的重要門戶,具有相當的戰略地位,明嘉靖年間,在余姚人民保衛家園,抵御倭寇侵擾的斗爭中,舜江樓上曾設置鐘、鼓、云板等,在戰斗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舜江樓是余姚古建筑中采用官式做法的突出一例,具有重要的建筑科學價值。通濟橋和舜江樓是余姚古代建筑中的優秀代表,體現著余姚古代工匠杰出的建筑智慧和能力。自古以來一直作為……[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欧美 | 伊久香蕉在线视频网站 | 亚洲欧美日韩视频一区 | 网站不卡在线观看资源精品 | 日日狠狠久久7777偷偷色 |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