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清遠市 > 陽山縣旅游

陽山縣文物古跡介紹

北山古寺
  陽山北山古寺坐落在賢令山麓,坐北向南,因山構筑,占地十多畝,飛檐翹角,體態堂皇。周圍群山相抱,樹木蔥籠;寺前禹門疊浪,馨瀉而下;寺內花木叢生,環境幽美,為本縣寺廟之冠。北山古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間(1522年-1566年),之后歷代屢經增修。寺原為四楹大院,首楹右為鄭仙翁祠,左為韓大仙祠,中為大門,橫眉上刻“北山古寺”四字,一雙石獅雄居山門左右。門內設放生池,清撤的九曲水,從寺后“古洞韻泉”處徐徐而注;池上筑金水橋,過橋即為二楹的元帝殿,殿右為三元祠,左為七賢祠,祠內墻嵌有宋書法家米蒂草書:“且看山齋”等唐宋明清的八件碑刻,筆意精勁,世所罕見。三楹右為文昌祠,中為觀音閣,左為讀書松桂林,墻壁上嵌有清陽山令蕭炳埅韓愈真跡:“鳶飛魚躍”等碑刻,并存放著宋文天祥手書:“忠孝廉節”。清陽山令符翕手書《謁……[詳細]
賢令山摩崖石刻
  唐—清陽山賢令山摩崖石刻位于陽山縣陽城鎮北一公里的賢令山。賢令山原名牧民山,唐貞元十九年(803年),韓愈由監察御史貶為陽山縣令,任內勤政愛民,后人為紀念他,改牧民山為賢令山。賢令山摩崖石刻分布在打字巖、千巖表、讀書臺、游息洞、朝陽洞等景點,有唐至清代石刻36題,其中尤以打字巖的石刻最為珍貴。打字巖高約7米,寬約13米,上有韓愈“鳶飛魚躍”草書題刻,每字長0.50米、寬0.40米,筆力遒勁;另有宋紹熙元年(1190年)陽山令張本中的楷書《皇宋圣傳頌詩并序》,刻面寬4米、高3米,全文28行,每行兩字至18字不等,共396字,每字長0.13米、寬0.10米,古勁遒秀,是廣東杰出的宋刻。還有著名的韓愈手書“千巖表”、《遠覽詩》,宋米芾“且看山齋”題刻,以及清代書法家符翕的手蹟、明弘治十二年(14……[詳細]
學發公祠
  學發公祠位于廣東省陽山縣七拱鎮大禾崗,距四驅車場3公里,背山面水、座南朝北,由愛國華僑朱海均先生為紀念其先父朱學發而建造。因其外形酷似拉薩布達拉宮以及“其宏壯之規模為北江數府州所未有”,故而稱之“廣東布達拉宮”。公祠建成于1935年,公祠屬中西結合宮殿式的巨型建筑,中西合璧,同時也具有鮮明客家建筑風格。公祠前后座的石門框,共刻有十一匾十三聯。十一匾中,國民黨黨政軍要員余漢謀、李漢魂、陳濟棠、鄧澤如的手筆各占其一,余下七匾及十三聯均為清末科舉榜眼朱汝珍所作。題寫人身份與匾聯水準之高,在粵北實屬罕見。清朝末年榜眼朱汝珍在《陽山縣志》序中有這樣的描述:“見其宏壯之規模,為北江數府州所未有。”近百年過去,學發公祠仍保存完好,不僅被陽山人視為本縣瑰寶,更成為當地知名景點。無論從建筑規模、建筑風格,或從……[詳細]
牛鼻巖冶鐵遺址
  牛鼻巖冶鐵遺址位于陽山縣太平鎮牛鼻巖村。1984年發現。面積1500米。在木飯沖發現有水渠殘跡兩段,碓房7處;村前山溪旁等地發現爐渣堆積18處。遺址附近還可見大量鐵礦石。并見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重修的更樓1座,重修更樓碑記1方。道光《陽山縣志》載:“宋開寶五年同官開銀場牛鼻開鐵務”。明《太祖洪武實錄》載:“洪武七年全國置鐵所一十三所廣東則唯陽山一所而已廣州府陽山冶歲七十萬斤“。說明牛鼻巖冶鐵業始于宋而盛于明。清以后漸趨衰落。……[詳細]
陽山文塔
  陽山建塔始于宋代,此時多為石塔,如建于宋嘉定年間的佛塔。后來為紀念韓文公扶樹教道,重視培養后學,先是建了九層石塔,名曰“文塔”。明代陽山又建了磗塔名曰:“文塔”。清代陽山縣令潘元音于乾隆五十九年,倡導集資,新建九層“文塔”。第二年乾隆六十年,陽山鄭士超赴京考試,榮中進士,消息傳來,滿縣歡騰!后鄭士超相繼任職浙江、河南道監察御史,因唐代貞元十九年韓愈嘗任監察御史,后調任陽山令,是故,陽山民間盛傳“兩御史”,一是韓御史,一是鄭御史。鄭士超后來官至朝議大夫。陽山文塔,是陽山重視文教、發揚韓文公教育精神的象征,民間尊奉為陽山縣徽。……[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人成站在线 | 最新国产在线拍揄自揄视频 | 日韩精品午夜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 | 日本野外强奷在线播放97 | 色婷婷六月亚洲婷婷国产 |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