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清遠市 > 清城區旅游

清城區文物古跡介紹

飛霞洞
  飛霞洞在飛來峽中部北岸,建于民國元年,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場所。殿宇樓臺,傍山疊建,規模壯觀。最惹人注目的,是中央的“三教殿”、“彌勒佛殿”和“無極宮”。還有“禮耕書屋”、“樂善山房”、“軒轅黃帝祠”等亭樓舍塔勝景。“松峰亭”是鳥瞰飛霞全景的好地方,更是觀看日出的佳境。霞洞四面環山,以建筑雄偉聞名,只見殿宇順著山勢逐級疊建而上,高達七級,頗有布達拉宮的震撼氣勢和凌空欲飛的逼人幻覺。每當山雨過后,一陣陣紫霞之氣從山坳騰升到殿宇上空,飄飄緲緲,故謂飛霞。寺中供奉的神像形態生動、價值珍貴。它是全國為數不多、嶺南地區最大的“三教合一”的宗教場所。古洞內奉儒、釋、道三教祖師及諸仙佛,建筑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飛霞洞建于密林幽谷之中,云霞在此會經久不散,令寺院時隱時現,故而得名。寺院主殿瓦上的那顆瑤珠,……[詳細]
藏霞古洞
  藏霞洞建于密林幽谷之中,藏霞的命名,據說是因為天空中的云霞飄到這里便很少流動,且經久不散,故此稱為“藏霞藏霞洞是一座先于飛霞洞數十年的洞觀,據記載,藏霞洞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相傳當時湖北祖師陳復始云游到此地,十分欣賞這塊“金龜背上有形跡,仙鶴回頭兩相抱”的地方,原來由清遠人林法善法師集資動工興建,至同治九年竣工,總建筑面積為1.3萬多平方米廟里主殿瓦上的那顆瑤珠,與前面的螺星嶺峰尖以及殿后山上的一座天然石佛正好0成一線,獨具匠心院中有一株數百年樹齡的名花玉堂春,是明代皇帝賜種,十分稀貴,值得一看。藏霞洞時常在上午和黃昏時分,廟宇空屋便深藏于虛無縹緲的云霧之中,若隱若現,宛如仙境站在藏霞古洞的大門,看到的是道教的王靈官的神像。[他后面兩邊各有一顆百年樹齡的桂花樹每逢深秋花季,這里掛滿金黃……[詳細]
馬頭石大屋村
  馬頭石大屋村(又稱“九廳十八井”)位于清城區石角鎮馬頭石大屋村,始建于清嘉慶二年(1797)。相傳鐘姓太公子奇的兒子鐘聲亮暴富后,先后用了十八年的時間將宅院興建起來。建筑坐北向南,廣五路三進帶后樓,青云巷相隔。前院左有門樓,前有池塘和地堂,存有旗桿夾二對,上陰刻“道光二十六年(1846)丙午科鄉試第九名鐘得鰲”、“同治三年(1864)甲子科鄉試第三十九名鐘俊彪”。總面闊78.26米,總進深80.60米,建筑占地面積6181平方米。硬山頂,鑊耳封火山墻。大院從東面門樓進入,中路面闊五間三進,東西路各由三組三間兩廊民居和兩橫屋(各10間)組成。后樓兩層,每層一廳十八房,前有通道梯級,相傳可跑馬上落,所以又稱“跑馬樓”。大屋中為宗祠形制,余為民居,整座宅院結構采用中軸線對稱分布,廳與庭院相互結合構……[詳細]
峽山摩崖石刻
  峽山摩崖石刻位于清遠市清城區清遠峽北禺,尤其集中在飛來寺西和飛泉洞一帶。由于年久風化和修寺筑路中移動損壞,不少石刻已湮沒。現存摩崖石刻56題,其中宋代1題、明代21題、清代31題、民國以后3題,有題名、題字,題詩等,其中以題字最多。碑刻19通。現存最早的摩崖石刻為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轉運判官陶定在前葛稚川煉丹的崖上題“葛壇”二字,每進徑0.32米。現存最早的碑刻為元代縣尹楊觀的《廣州路清遠縣峽山廣慶寺新建飛來殿記》碑,碑高1.50米、闊1.20米,共1126字。著名的有平南王尚可喜《重修飛來古寺碑》,碑高2.00米、闊0.95米。兩廣總督阮元補書唐羅隱篆書“云臺”二字碑(碑高1.20米、闊0.64米,字高0.40米、闊0.30米)。以及詩人吳應棻等一批文字精煉幽雅、書法瀟灑蒼勁的詩碑等……[詳細]
鄭撥彰墓
  鄭撥彰墓位于清遠市高新區龍塘鎮安定村鱉崗地長排。鄭撥彰,大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文林郎中憲大夫。該墓坐西南向東北,清光緒十九年(1893)重修,分墳頭、山平、前臺等,墳頭、山平用青磚砌成,由墳頭至前臺全長9.15米,寬8.5米,碑石正中刻陰文“大清例贈文林郎六世祖諱撥彰鄭府君墓。光緒十九年秋月中浣吉旦重修。”等字,墳面基本保存完好。……[詳細]
靜軒王公祠
  靜軒王公祠位于清遠市高新區龍塘鎮井嶺村。王志淵,字靜軒,乾隆年間從花縣遷徙龍塘井嶺,是為創業之祖。坐西南向東北,廣五路,中路三間兩進,兩側青云巷相隔。總面闊80米,總進深53米。中路及左右兩路橫屋始建于清代,新中國成立后擴建“志成書院”、“靜軒家塾”和兩路三間二廊,1987年重修,內有重修碑記,是研究王氏族人發展的寶貴實物資料。……[詳細]
桂軒鄭公祠
  俗稱“八柱廳”,位于廣東省清遠市高新區龍塘鎮定安村委會螯崗地村,建于清代。坐東南向西北,廣七路,深三進,青云巷相隔。總面闊108米,總進深34.7米。建筑規模宏大,頭門木梁及柁墩雕刻精美的花鳥瑞獸圖案。宗祠兩邊各由二組三間兩廊屋和一組橫屋組成,總體布局基本完整,現在此居住的有五十多戶人家共400多人,多為租住的外地人。……[詳細]
清遠鄭氏宗祠
  鄭氏宗祠位于廣東省清遠市高新區龍塘鎮定安村委會鰲崗地村。清代初期,鰲崗地鄭姓族人為祀奉先人而建。坐南向北,二進一井,總面闊19米,總進深19。2米。麻石門框,上刻“鄭氏宗祠”。門前立旗桿夾,上刻“光緒二年丙子科廣東鄉試中式第三名舉人鄭兆熊立”。……[詳細]
  石角文筆塔位于廣東省清遠市清城區石角鎮回岐村委會回岐村北江西岸上,據《清遠縣文物志》記載建于中華民國十年(1920)。文筆塔為六角形磚塔,首層每邊長0.82米,高約6米,共3層。首層為實心式,二、三層為空心式,二、三層每面各有一窗,鑲有綠色通花作裝飾,塔剎原為寶珠式,現剩下錐頂及鋼針。據說以前回岐人勤奮好學,蔚然成風,出文人甚多,于是村民倡議和集資興建此塔以紀念和激勵后人。該塔結構基本完整,對研究當地民國時期的建筑有一定參考價值。……[詳細]
  孫中山塑像位于廣東省清遠市清城區鳳城街道東門社區中山公園內,始建于1925年,坐東南向西北,建筑平面呈正方形,由臺基、基座和塑像構成,長寬均為14.5米,面積210.25平方米。孫中山塑像立在方柱體基座上,下有一方形臺基。臺基高1.33米,基座2.5米,塑像2米。基座正面有總理遺囑石碑,臺基四面有臺階。原坐落于先鋒中路原清遠縣舊中山公園(現城市廣場),作者朱明利。1958年遷往新的中山公園,幾經易址,最后定于現址。原總理遺囑石碑在文革-時更換為現在的石碑。該塑像結構基本完整,對研究現代革命歷史有一定參考價值。……[詳細]
11、適耕園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適耕園位于廣東省清遠市清城區洲心街洲心社區健康路清遠市新北江制藥有限公司內,據屋主介紹建于1930年,是清城區保存最完好的中西混合式民居建筑,坐北向南,整個建筑呈凹形,面闊三間14.2米,縱深一進13.5米,占地面積190平方米,為二層磚木結構建筑。前面兩側呈半六角形,左前部為涼臺,有四條圓柱直上二樓頂承載磚拱門,涼臺與門廊相通,大門鑲門夾石,門額石上刻有“適耕園”陰文大字,并設木籠門和木板門。明間為客廳,左次間設一房一廚房,右次間設二房一梯間,右二房西墻突出一窗位,梯間有一后門。二樓與一樓布局基本相同,右二房突出位開一小陽臺。瓦面由封檐墻圍封起來,共設二十九檁。據說當年陶鑄、趙紫陽下鄉蹲點時曾在此居住。該民宅結構較為完整,風格獨特,對研究當地中華民國時期的建筑有較高的參考價值。……[詳細]
  鐘母李太孺人墓(《清遠縣文物志》記為鐘令公李太夫人墓),坐落于源潭鎮踵頭村委會雞板嶺觀音坐蓮。據《明鐘母李太孺人墓志銘》記載建于明萬歷十七年(1589年)。此墓建于半山腰,坐東南向西北,呈交椅狀,由墳頭、抄手、掛榜、墓堂、享堂等構成,墓堂前部為月堂,圍壟呈蓮座狀,因而此地得名“觀音坐蓮”,面闊16.4米,縱深23.84米,占地面積390.98平方米。曾被盜墓,墓碑位置有一洞口,墓碑已失,可能被埋在墳頭前的泥里。抄手護壁用三合土夯筑,前設二道掛榜,頭道掛榜右側設《明鐘母李太孺人墓志銘》,其文由勒四高、蔡獻臣、曹常芳等三位明代進士撰寫,二道掛榜左側有《李太夫人奠文》,記敘巡撫、知府等官員所送祭品。據《長樂縣志》(清同治版)縣令名冊中記敘:“鐘萬祿,清遠人”。明萬歷年間任長樂縣令,其母李太孺人死后……[詳細]
  敢魚咀墓葬位于飛來峽鎮江口居委會社崗村敢魚咀,年代為清代。類別為古墓葬。為清城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朱文煥墓位于廣東省清遠市清城區飛來峽鎮江口居民委員會社崗村敢魚咀。始建于南宋末期,清乾隆三十八年重修,坐東向西。墓為封土堆,墓制簡樸,正面立麻石碑一通,陰刻“宋大理寺評事始祖……”。據《清遠縣志》和《兩岳族譜》記載:朱文煥,字表懷,號漱石,21歲登進士,官至大理寺評事。元將伯顏攻陷臨安(南宋京都,即今杭州)。益王在福州即位,檄召諸路忠義勤王。朱文煥率師入衛,護駕南來廣州。祥興元年(1278年),移駐崖山,朱文煥奉詔督師,抗元兵于北江。后敵陷韶關,破英德,順流直下,朱文煥迎擊鏖戰,晝夜不息。終因寡不敵眾,全師敗績,朱文煥以身殞職。其子朱繼賢負尸乘夜潛奔清遠橫石里,安葬于橫石,土名簕竹坦。其族人留居清遠,繁衍于清遠各處。該墓對于挖掘朱文煥人文歷史資源和研究當地墓制與墓俗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該墓曾……[詳細]
  石板鄉農會舊址位于東城街道石板村委會石板村,年代為1924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為清城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清遠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鳳城街道東門社區中山公園,年代為1958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為清城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李文楷烈士亭位于鳳城街道東門社區中山公園,年代為1927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為清城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接灣麥公祠位于鳳城街道古城居委會麥圍大街道49號,年代為1924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為清城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清遠舊城護城河遺址位于鳳城街道清郊社區橋北路電力新村旁邊,年代為明成化二年。類別為古遺址。為清城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清遠古城垣遺址位于鳳城街道武安社區上廓后街道,大觀社區塘仔邊,年代為元順帝二十二年。類別為古遺址。為清城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婷婷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 日韩精品青青久久久久久 | 色老头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一本到在线观看视频 | 最新版天堂资源高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