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虎炮臺遺址位于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黃閣鎮小虎村大虎山(大虎山島東邊偏北),屬虎門炮臺。占地面積約600平方米。在大虎山島東邊偏北,坐西南向東北,炮臺始建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由兩廣總督阮元倡建。1841年2月27日第一次鴉片戰爭虎門海戰時,被英國侵略軍占領破壞。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重建,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再次被毀,后遭廢棄。據文獻記載,該炮臺配大小生鐵炮32位,防臺把總1員,防兵50名。臺上神堂5間,官房3間,兵房29間,軍火局房3間,臺面炮洞垛口均粗石砌就。當時人稱頌其為“大海綿長通絕域,虎門高聳接層霄”,是虎門的第三道防線。現所見的炮臺遺存主要是炮臺基礎和建筑材料三合土塊,分布于岸邊水中和山溝里約600平方米的范圍內。炮臺遺址見證了中國人民抗擊帝國主義列強入侵的歷史,在中華民族……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