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北省 > 石家莊市旅游

石家莊市文物古跡介紹

  正定廣濟橋,為正定縣第四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廣濟橋建于明代,位于正定縣南關古鎮。全長47米,最寬處6米,由主橋和南北引橋組成,橋兩側砌筑有雁翅和泊岸。橋中間高,兩端呈緩坡狀。橋券以條石拼砌而成,橋洞呈半圓形,石橋兩側龍門石上共雕刻吸水獸三尊。明萬歷五年(1577)《真定縣志》記:“廣濟橋,縣南門外一里”。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和道光十四年(1834)進行過維修,橋體結構和做法特點體現了明代石橋的特點。保護范圍:以主橋本體為基線,向東外擴14米至圍欄,向西外擴14米至圍欄,向南外擴14米至圍欄最南端,向北外擴6.7米至圍欄最北端。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邊線為基線,向東外擴8米至臨街門市,向西外擴7.3米至臨街門市,向南外擴46米至南關古鎮南側道路,向北外擴5.5米至空地。……[詳細]
  天長古城位于今井陘縣城西南5公里處,據志書所載是宋代至建國初井陘縣治城所在。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長古城歷史悠久,至遲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里就已有人類活動。近年相繼在城西北10公里處大臺山仙人洞發現仰韶文化及龍山文化遺址;在城東北3公里處石橋頭臺地發現龍山及先商文化遺址;在其西北部城北嶺、許水滋北部丘陵發現了商代遺址;在其東南于家附近發現了帶孔石鐮及戰國遺址……這些都說明天長城一帶的綿河流域是井陘古代文明發展的搖籃之一。但依目前考古發現的遺跡、遺物考證,天長城一帶成為較大村落的時間似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北朝末至隋朝初年。因除在天長城東南三里處的河東村南丘陵上發現較多漢代(多為東漢)墓葬、可能河東村始建于漢代。約在北朝末、隋初,有居民在嶺之東南一帶向陽坡地上建村居,井漸具規模。依綿……[詳細]
223、安固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安固橋:位于城東5公里處,城關鎮李家莊村北、坊冊鄉西邱村西南。橋長54米,寬6米,高2.6米。為單孔石拱橋,橋拱有條石14排,共有石144塊。創建年代約在十三世紀。橋北頭有明代石碑一通。因年深月久,無人保管,今僅殘存少半,無字可考。另有清代嘉慶二十年四月所立石碑一通。碑首上刻“補修安固橋”五字。碑文敘述了東、西邱村村民王和、王巨二位老人見橋年久失修,人行艱難,遂出面募捐鄉資,補修該橋的經過,以及捐資人的姓名。該橋現尚屬完整,雖然破舊,但能行人。1981年被縣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設專人看管。……[詳細]
  小客烈士陵園位于正定縣南崗鎮小客村北,建成于1947年。在正定攻堅戰中,楊成武部三縱七旅犧牲烈士安葬于小客村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部分烈士遺骨由親人領回,余27位烈士姓名祖籍無法稽考。1990年,小客村在縣民政局的支持下對烈士墓進行了維護修整,2007年,小客村村委會為余下的27位烈士修墓立碑。2016年,小客村村委會立紀念碑并修建了碑亭。紀念碑碑陽刻“革命英雄永垂不朽”八個大字,碑陰刻“小客村烈士墓簡介”。保護范圍:以本體為基線,向東外擴3米至耕地,向西外擴15.3米至劉氏宗祠,向南外擴36米至道路,向北外擴5米至平房。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邊線為基線,向四周各外擴10米。……[詳細]
  乏驢嶺鐵橋,是一座正太鐵路橋。當年,正太鐵路的窄軌小火車通過此橋跨過綿河,穿過乏驢嶺隧道向東。乏驢嶺鐵橋,高7.5米,寬5.5米,橋面至谷底30米。石太線建成后,有關部門曾醞釀拆除此橋,但因為它是乏驢嶺村民出行的唯一通道被保留了下來。乏驢嶺大鐵橋是法國巴黎DAYDE&PILLE公司承建,采用的是19世紀流行的鍛鐵(puddleiron)技術,和越南的“龍遍”鐵橋、法國的埃菲爾鐵塔使用的是一種技術。乏驢嶺鐵橋在正太鐵路上,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聯通了山西和河北,使晉煤得以外運。而自1937年日寇占領河北后,為保正太鐵路將山西的煤炭運輸到各出海港口,便重兵駐守該鐵橋,并在周邊修建了七座炮樓和兩座地堡。1943年后,正太鐵路改線,火車改走熊猴灣。1947年,熊猴灣大橋被炸毀后,這條舊鐵路又被啟用一段時間……[詳細]
  深澤永濟橋位于河北省深澤縣城西4公里處的趙八村西北口,南北橫跨磁水。該橋為全石結構,橋長70米,寬6.3米,高6.86米,分五個拱券。橋面兩側有石欄板、望柱,橋頭兩側有旋鼓石,造型別致,氣勢壯觀。據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深澤縣志>>記載:永濟橋,修建于明萬歷九年(1581年)二月至九月,系朝中敬侍夫人郝氏(原名郝芳,深澤趙八村人)為解除故鄉父老下田回渡磁水之苦,起出資修橋之意,又以此事告知兩官國母,復奏萬歷皇上,朝廷派近侍王臣前來深澤趙八村督建而成,迄今已409年。其間,雖幾經戰火,但橋仍巍然于磁水之上。……[詳細]
  導游  紀念碑由碑文臺、解放者雕像、主碑三部分組成,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高7.5米、全部由紫銅鑄成的解放者雕像,一名解放軍戰士騎在馬上,右手高高擎起一把沖鋒槍,正在歡呼勝利的到來,戰士騎的那匹馬,也仰頭嘶鳴不已,讓每一個看到的人無不動容。戰士的雕塑非常有力,象征了解放軍戰士攻無不克的勇敢形象。 看點  碑文臺正面是當年戰役指揮者聶榮臻元帥親筆題寫的“石家莊解放紀念碑”八個鎦金大字。主碑是由七塊高低錯落的石板構成,碑下有石家莊解放史料陳列室,有許多解放戰爭的歷史資料在這里展出,為人們了解這段歷史提供了詳實的資料。 介紹  位于石家莊火車站北側,建于1987年11月12日,這一天正是石家莊解放40周年紀念日。 交通  乘109、114路公交車可到。河北石家莊……[詳細]
228、風鈴閣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風鈴閣,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元氏縣北正鄉南正村村內東側。2018年2月14日,風鈴閣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北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東蘇陽遺址,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元氏縣蘇陽鄉東蘇陽村西南。2018年2月14日,東蘇陽遺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西韓臺遺址,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元氏縣槐陽鎮西韓臺村東南。2018年2月14日,西韓臺遺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北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故郡遺址,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行唐縣南橋鎮故郡村北,占地面積約50萬平方米。故郡遺址出土金、銅、鐵、陶、玉、貝等各類文物大約1800件(組),發現各類遺跡有灰坑、墓葬、房址等各類遺跡大約有520余處。故郡遺址發現了春秋晚期至戰國中期(前5世紀—前3世紀)具有北方族群特征的貴族墓地、居址和東周城址,填補了早期中山國研究的空白,對確認南行唐邑位置,尋找中山前期都城,彌補春秋戰國史缺環、研究戎狄等北方族群華夏化進程與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均提供了重要的資料。2018年年初,行唐故郡遺址入選2017年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2018年2月14日,故郡遺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北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32、懋華亭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懋華亭坐落在石家莊鐵路運輸學校后院操場東北隅,是1935年6月為紀念正太鐵路收歸國有而修建的。亭高9米,鋼筋混凝土結構。在直徑5 米的水泥臺基上,8 根八角形的柱子撐起圓如陽傘的尖頂,頂上聶立著一個造形別致的尖錐。柱子上部鑲嵌著一周晶瑩的漢白玉。正北面的橫額上鏤刻著“懸華亭”三個篆書大字,書法雋秀、刻工精細。亭內上部柱間的漢白玉嵌板上刻著隸書《慰華亭記》,記敘了修建該亭的經過。新中國成立以后,市人民政府將該亭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后幾經修葺,在亭子周圍種植了各種花草樹木,鋪修了水泥路面,使之面貌煥然一新。  正太鐵路原是清政府于1902年從華俄道勝銀行借款,由法國修筑代為經營的鐵路。1931年中國政府決定收回路權,遭到了法方的拖延、阻撓。后經正太鐵路接收委員會和正太鐵路3000名職工的堅……[詳細]
  與正太鐵路同年建成,是當時石家莊最大,最豪華的飯店。中華民國時期曾接待過孫中山、蔣介石等軍政大員。  正太飯店始建于1907年,是石家莊現有最早也是唯一的法式小洋樓。在石家莊的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百年前,石家莊還是一個小村莊,為修太原到此鐵路,與當時京漢鐵路交匯,需建一車站,遂選址于此。時石家莊隸屬正定府,鐵路稱為正太鐵路,飯店名為正太飯店。它是正太鐵路通車的服務性配套設施。圍繞著車站交通樞紐的發展,逐漸發展到1927年正式建市。所以,先有正太飯店,后有石家莊。據史料記載,這座小洋樓曾接待過孫中山、蔣介石、宋教仁等軍政大員,以及1等幾位0領導人。這是一座樓中樓建筑,青磚墻、木窗、圓形門,樓道、屋內一色的木地板,完全的歐式風格。……[詳細]
  石家莊車輛廠法式別墅年代為1905—1907年,位于石家莊市新華區。 2008年10月20日石家莊車輛廠法式別墅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邵同村石碑位于正定縣曲陽橋鎮邵同村,石碑共有4通:金代1通、元代2通、民國1通。1、“宣武將軍真定滹沱上埽巡河趙公德政之碑”刻立于金崇慶元年(1212)二月,青石質,首身一體,圓首,通高1.68米、寬0.84米、厚0.28米。碑陽額部陰刻楷書“巡河趙公德政之碑”2行8字,左右分刻祥龍紋飾。2、“真定路重修靈源侯廟碑”刻立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二月,青石質,首身一體,圓首,通高2米、寬0.87米、厚0.3米。碑陽額部陰刻篆書“真定路重修靈源侯廟碑”2行10字,左右分刻祥云紋飾。3、“紀真定總府賢侯禱河靈應創廟興役詩并序碑”刻立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七月,青石質,首身一體,圓首,通高2.08米、寬0.87米、厚0.33米。4、“息爭碑”刻立于民國二十年(1931)八月,青石質,高1.85……[詳細]
  新樂市承安鎮有一處高臺古跡———玉皇廟,坊間又稱“火神廟”。每年四月廿八,這里都要舉辦盛會。鎮里鎮外絡繹不絕的信眾跪拜的不是破檐殘瓦、蓽戶0,而是大唐貞觀年代流傳下來的仙風道骨。雖說,現在高臺上的大殿屬元代遺物,已經所剩無幾,但清代的規模曾是“廟宇四十余間,神像七十余尊,戲臺三座,周圍群墻一百丈有余。”幾通光緒年間的石碑分列在古柏樹下,筆畫明晰的銘文赫然顯示,重修廟宇的功德剛剛做了一百年。……[詳細]
  新樂清真寺位于新樂市東北,為石家莊市新樂市的一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建筑類型,公布時間為2001年2月7日。該寺始建于明初。清乾隆、咸豐、光緒年間均有重修。1983年,有關單位歷時四年根據清代設置形制,對清真寺進行了大規模修葺,并新建清真女寺。新樂清真寺的歷史年代為清代。……[詳細]
  通濟橋位于井陘縣天長鎮石橋頭村,為宋代古建筑。此橋距離唐宋古城天長鎮不足2公里,橫跨于七里澗上,為河北省屈指可數的宋前古石橋之一。石橋建筑技術與趙州大石橋相仿,為單拱敞肩石橋,橋長24.30米,橋面寬5.30米,橋面由青石板鋪設,跨徑10米,矢高3米。石匠張安建橋時,“用心之至,斫砧斗版,灰璺拴鐵,雕鏤禽獸,曲盡飛走之狀”,雖已歷經900余年,大拱券和肩拱券上方所雕吸水獸,兩側拱券石上獅子、麒麟、天馬、大象等瑞獸浮雕,依然完好且生動精美,觀者無不贊嘆,嘆其為其它石橋所不可比擬。2001年2月7日,井陘通濟橋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在石家莊市區西北面有一座古橋叫永安橋,歷史悠久,造型精美,不被外人所熟知。 永安橋座落在于底村西部,據民國年間重修《獲鹿縣志》記載:永安橋,在縣東十五里于底村。橋面長20米,寬4.5米,橋體為青石砌券而成的單孔斗拱橋。據考證:永安橋為明代萬歷年間(公元1573-1619年)所建,距今已有三、四百年的歷史,可以說這是市區現存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石橋。  資料上說:該橋為南北走向,原是為溝通古太平河兩岸交通,方便人們來住及朝拜重勝寺而修建的一座古石橋。橋北一百余米處是規模較大的重勝寺。橋南十米處,原有一座樓閣,名曰穿心閣。為兩層。上層供南海菩薩像,下層供送子觀音像,據碑文記載:此閣創建于清代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閣與橋之間東側原有一座鐘樓,現殘存三米高的掛鐘石座兩塊。橋頭原矗立兩根涂色的……[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最大国产综合91 | 亚洲欧美一区在线登录 | 日韩中文久久影院 | 伊人久久国产免费观看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文无线码 | 午夜性刺激在线看免费y |